APP下载

新常态下高职国际贸易复合人才培养研究

2018-09-10徐丹

大东方 2018年8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人才培养高职

摘 要:辽宁自贸区的成立为辽沈地区外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随之而来的是外贸岗位的增加和外贸人才的缺口。本文在分析辽宁外贸高职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以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探索辽宁高职外贸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实现路径。

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

2017年5月辽宁自贸区在沈阳挂牌成立,标志着包括沈阳、大连、营口三片区在内的辽宁自由贸易区试验区正式启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获批自贸试验区拉动了辽宁外贸行业的发展,也增加了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此外,迅猛发展的跨境电商以其灵活性和迅捷性正在成长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新引领,也必然成为推动辽宁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常态下,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質外贸人才是当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文献综述

当前学术界对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问题已经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孙华平等(2007)对浙江外贸人才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更青睐有实际经验、精通外语和计算机知识的外贸专业人才。季绍斌(2016)认为,应该针对高职院校外贸专业传授知识与外贸就业市场相脱节的问题,培养适应外贸人才市场动态需求的国际贸易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汪浩、王茜(2017)、郭熙(2018)等从跨境电商角度阐述了高职外贸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以自贸区为背景的外贸人才培养研究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新方向。韩燕(2017)以厦门自贸区建设为背景,研究厦门高职院校外贸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李聪慧,宋娟娟(2017)研究了重庆自贸区建设对外贸人才的实际需求,发现重庆高职学院外贸人才供给与外贸人才需求存在脱节,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学校应适应市场变化,及时丰富国贸专业教学内容,实现专业人才供给与自贸区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总体看来,学界对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研究已经形成相当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现有成果大多局限于对高职外贸人才培养的泛泛而论,主要涉及人才培养的模式、方法和途径等内容。但外贸行业的发展容易受到新政策和新举措的影响。“一带一路”战略的出台无疑是给外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对适应新常态下的外贸人才培养问题应该有不同于以往的视角和关注点。本文将对此进行系统阐述,为高职外贸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参考。

二、辽宁外贸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外贸行业的发展具有时效性,受到整体经济环境的重要影响,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方面也需要听取行业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一)面向自贸区的辽宁高职外贸人才需求分析

自贸区的成立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多的外贸岗位,特别是跟单员、外贸业务员等专业人才的社会需要一直呈较快的增长速度。数据显示,辽宁自贸区挂牌一年来,新增注册外贸企业1568家。以新增企业每家需要3名复合型外贸人才计算,将新增外贸岗位4704个,与当年外经贸专科人才供给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外贸人才需求缺口。高职外贸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集中在高职院校所在城市或周边区域的中小企业,就职岗位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进出口公司的单一专业岗位,另一类是物流公司、货代公司的操作岗位。毕业生上岗后,经过2-3年的实践,部分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沟通技巧娴熟的学生可以进入公司的中级管理层,从而进入到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

业务量不大、业务种类齐全、岗位设置较少是大多数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特征,因而企业更为看重那些既懂理论知识也懂实际操作、既有整体意识又有业务能力的复合型外贸人才。能够在企业中独挡一面,处理综合业务,并具有不同岗位的从业资格。这些现实的企业要求无疑对学生的贸易知识、语言水平和实操能力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伴随自贸区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辽宁部分外贸企业也开始探索跨境电商这种新型贸易形态,这就要求国际贸易的毕业生不仅要了解外贸岗位的技能要求,同时还需要具备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的物流、电子商务等应用能力。在新常态背景下,还要求学生熟悉外贸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对“一带一路”范围内所涉国家、地区的地缘政治有所了解,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较高的英语及地方语言的沟通交流能力。

(二)面向自贸区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社会、企业对于外贸人才需求是一种动态需求,要求高职院校对于国际贸易毕业生的培养必须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和企业业务经营的要求。进出口业务量的扩大和业务种类的增加,驱使贸易行业分工不断细化,与之相适应,外贸岗位必然从原有的单一职责向更广泛的领域扩展,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的界定亦会愈发清晰。经过对现阶段外贸行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依据行业发展需要,结合外贸人才培养实际,由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一线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研讨论证,共同确定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三、新常态下辽宁高职外贸人才培养路径

在经济新常态下,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为对外贸易提供的发展机遇,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致力于精练专业课学习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核心课程和提升实践教学等方面大力加强、打磨外贸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秉持工学结合的专业课学习模式

工学结合专业课学习模式的主旨是将学生所学在工作环境中学以致用,校企合作是这一模式的集中体现。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特色的有力契机,体现于整个专业教学和育人过程。首先,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中,行业企业专家依据行业前沿技术和企业实际需求提出符合岗位技能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二,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基地。一方面,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外贸岗位和校外实训基地,同时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也听取企业建议,从软件采购到实训室布置最大限度模拟企业工作环境,实现“做”、“学”一体的教学理念;第三,共建双师队伍。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定期举办行业专家进校园活动,聘请有资质的行业企业专家与教师共同研讨,为学生开设具有行业前沿性的专业讲座,另一方面,合作企业还可以为专业课教师提供挂职锻炼和岗位培训等了解行业最新政策信息的机会,提高实践能力。

(二)增加实训课比重,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和职教改革项目化教学的建议,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行业前沿和整体经济环境,即在对企业深入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工作过程或项目流程为主线划分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项目化引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内容反映工作内容,实现专业课教学改革中课程对接岗位、内容对接技能的教学思想,并以此为依据,开发能够体现教、做、学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新型课程体系。具体包括:国际贸易实务、等以实务操作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化课程。鉴于跨境电商的爆发式增长及其对传统国际贸易方式的渗透与影响,单一的外贸岗位技能已很难满足外贸企业发展的需求。为了及时适应辽宁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满足自贸区企业强劲的外贸人才需求,适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增设了《跨境电商》课程,并按不同课程的授课内容适当增加了实训课时的比例。

为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巩固课堂学习效果,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还安排学生参加一系列省内外外贸实操比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方式帮助学生开展自主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岗位工作能力。

(三)开展渐进式实践教学

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外贸业务实操方面。对照外贸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和不同岗位的业务职能,确定实践教学的整体设计思路为: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模拟到全真的逻辑顺序,将教学内容向岗位技能转移、学习方法向工作方法转移。依托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形成涵盖多个外贸岗位实操技能训练的分层递进式外贸实训体系。职业技能课是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比最大的课程类别,授课中主要采用仿真外贸软件的实际操作、项目化情境教学、工作任务实例教学等方式进行,目的是了解学生的的技能掌握程度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外贸流程中的主要业务内容,采取专项集中实训的方式强化岗位技能,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外贸单证实训等,结合各专项完成情况在第四学期末开展综合实训。学生可以利用课程网络平台与仿真實训软件完成课后作业和实训项目测试,拓展课堂上的实训项目学习成果。通过校内实训室的仿真项目练习,学生可以熟悉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和任务范围,了解各岗位之间的联系,加深对外贸业务流程的整体理解,培养学生适应不同外贸岗位的职业能力。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的顶岗实训和毕业实训通常在校企合作企业或其他外贸企业完成,目的是在实际外贸环境中提升操作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和独立进行业务处理的能力,帮助学生完成就业目标。

(四)培养职业素养

在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除依据外贸从业人员岗位技能要求确定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外,还将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职业基本素养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同时,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核评价。在日常实训教学和顶岗、毕业实习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表现和工作成果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结合用人单位反馈给出考核评价,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实践中增强责任感,体现既教书也育人的教学理念,培养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并重的高素质外贸毕业生。

新常态下外贸行业有与电商、物流等其它行业合作发展的趋势。辽宁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应该是在培养外贸技能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物流、电子商务等新技术能力,掌握多项职业技能,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帮助学生实现多方向、多选择的就业。

参考文献

[1]季绍斌.我国外贸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提升途径的研究——以温州外贸人才需求和质量提升为例[J].中国商论.2016(12):176-179.

[2]孙华平,咸越,刘风芹.浙江省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8):24-26.

[3]汪浩,王茜.中小外贸企业跨境电商人才现状与培养[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7(03):15-18.

作者简介:

徐丹(1976-),女,辽宁沈阳人,副教授、副译审,硕士,科技与发展规划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英汉翻译

(作者单位:辽宁金融职业学院,科技与发展规划处)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人才培养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商务书屋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年底前我国将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口岸全覆盖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