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景区经济效益及外部性研究

2018-09-10王丽华赵敏宋书楠

辽宁经济 2018年9期
关键词:外部性运营模式经济效益

王丽华 赵敏 宋书楠

〔内容提要〕 随着我国开放景区日渐增多,相对于显著的社会文化效益,其经济效益则表现得尤为复杂。本文结合国内现状,首先阐释开放景区的概念、性质、特征及分类,然后总结开放景区的运营模式,进而分别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等方面分析开放景区经济效益的思路,并展望未来发展态势,以期能够促进开放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外部性内化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能够对开放景区经济效益进行更为科学地分析,并拓展了开放景区效益分析的思路。

〔关键词〕 开放景区 经济效益 运营模式 外部性

随着大众旅游及注重生活质量的时代的到来,旅游及休闲在百姓生活当中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伴随国民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的提高,2008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及国家旅游局等八部委发出通知,规定“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城市休闲公园要充分体现公益性,实行免费开放”;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整个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各级政府部门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采取开放部分景区景点的惠民政策,充分体现了政府对百姓的人文关怀。对于企业,在社会营销时代除了利润和顾客满意目标,还存在社会责任。在此背景下,近年景区免费开放的范围及数量增加迅速,受到了大众及媒体的广泛关注。

景区免费开放会带来环境、经济及社会文化效益,其中社会文化效益已经较为显著,而经济效益则表现得十分复杂,需要给予更多关注。现有开放景区经济效益的研究存在明显不足,对开放式景区经济效益的研究有利于丰富相关理论研究,同时也能为开放式景区的运营与管理提供指导。

一、开放景区概述

(一)概念及性质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开放景区”概念所用不多,且大部分没有加以界定。黄筱焯(2009)根据部分景区地域范围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开放式旅游景区的概念。之后,段学伟(2010)明确使用了“开放景区”这一概念。比起期刊类文章,报刊类文章涉及开放景区的较多。综合这两类文章,开放景区具体应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必须是景区,满足景区的概念且位于城市中心或近郊。二是不收门票。三是带给游客自由开放无压力的心理感受。因此,杭州西湖风景区、大连星海公园等属于此类。

根据上文的概念界定,开放景区属于公益性景区。公益性景区又称公共资源型景区,是指依托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等社会公共资源,由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代表国家行使管理权的景区,具有公共福利、科学研究、生态教育、文物保护和经营活动等多项功能。

(二)特征

1.不同于商业性景区的盈利目的,开放景区除了提供旅游,主要还用于公民的审美、教育以及科学研究等。因此,开放景区的社会公益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

2.从开放景区服务对象上看,游客以当地或周边城市居民为主。以杭州西湖为例,“自从西湖景区免费开放以来,很多杭州市民都爱在休息日举家前来”。胡敏等(2012)通过绩效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公园免费开放直接受益者为游客和市民。与收费的封闭景区相比,开放景区更侧重休闲游憩功能。游客出游目的以户外游憩、短期度假观光和科普教育为主。

3.从地理位置看,开放景区位于城市中心或近郊,且交通便利。刘思敏(2011)从复制西湖模式的角度得出结论,位于城市城区或近郊的不同湖泊,具有区位好,历史地理人文性、公共性鲜明,观赏游憩价值高等优点,因而成为当地居民和游客休闲度假活动的首选地。此外,良好的可进入性——便捷的公共交通也是开放景区的特征之一。这决定了游客是否“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对景区免费后的经营成功与否影响很大。

(三)分类

开放景区具有多种形态,类型复杂多样,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本文采用旅游景区的分类体系对其分类,各类别间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1.按照景观资源的特征进行分类。一是自然型开放景区。可分为山岳型、森林型、湖泊型、泉水型等。典型的如济南大明湖、南京玄武湖及鞍山玉佛山风景名胜区等。二是人文型开放景区。可分为古代建筑、古典园林、博物馆等多种类型。典型的如南京中山陵、大连旅顺历史博物馆及一些名人故居等。三是综合型开放景区。其中的自然景景观和人文景观价值都较高,二者重合形成复合型的休闲吸引物,如杭州西湖风景区。

2.按照景区的管理部门进行分类。一是国家管理开放景区。包括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等具有世界级或国家级垄断资源的景区。以资源保护为主要目标,严格控制开发建设,由政府适当拨款并严格监管。二是多元管理开放景区。具有一定的科教功能,但休闲游憩功能占据主导地位,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但经济效益是保证其资源有效保护、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常采用企业管理、政府监管的方式,同时积极引进各种资本参与景区开发。

3.按照距离城市距离进行分类。与一般旅游景区不同,开放景区主要承担城市居民休闲游憩及教育功能,不宜建在远离城市地方,因此按照其距离城市距离,可分为城市腹地开放景区(如杭州西湖)与城市近郊开放景区(如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

二、开放景区运营模式

(一)全免费模式

全免费模式是景区完全对外开放,不收取任何费用,不附加任何消费经营性服务等,以全民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以纪念、传承、教育为主要目的。目前,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門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大多已免费开放,各地科技馆也陆续开始免费开放,如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李大钊烈士陵园等。

(二)“免费+收费景点”模式

对于一些景区,全部免费可能给其带来一定经济损失,故实行减免部分景点门票,实现免费与收费景点数量的合理搭配。如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管辖范围的103处公园中,有84处免门票,19处收费;济南大明湖实行西边老区收费,东边新区免费;南京玄武湖的环湖路和内部五洲区域实行免费等。

(三)“免费+周边消费”模式

“免费+周边消费模式”比较普遍,大部分开放景区都会以这种模式进行经营。周爱娟(2008)通过对西湖“免费+周边消费”模式的分析,从成本和收益两方面分析其存在的合理性。景点免费表面看减少了门票收入,实质上由于免费而带来的游客滞留时间增加及游客人数的增加会为潜在消费提供可能,这种潜在消费主要在于免费景点周边的相关产业。通过餐饮、购物、文化娱乐体验等活动,会极大弥补门票免费带来的经济损失,甚至会远远超过门票产生的经济效益。

三、开放景区经济效益

与收费景区相比,开放景区经济运行机制更为复杂,而要使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其经济效益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视角

开放景区经济效益广泛,表现形式多样,且与环境生态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存在一定交叉重叠,因此对其指标和影响因素的界定也难以明确,缺乏统一有效的方法进行划分和界定。笔者结合开放景区的特点,参考已有研究,认为开放景区经济效益的分析应首先从以下三个维度考虑。

1.按照开放景区经济效益的作用对象,可分为景区所在地居民及游客、景区自身、景区周边企业以及景区所在城市的经济效益。曹正(2004)曾对杭州西湖南线景区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数据表明南线景区建设对杭州旅游经济收入作出了贡献。

2.按照开放景区经济效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隐性效益和显性效益。隐性经济效益是指因开放景区活动而产生但却无法观察到其直观物质形态的效益,如由于开放景区的发展而使青年人的经济独立性增强等。显性效益是指外化的、具有明显的数量结构或物质形态的效益形式,如就业机会的增多、基础设施的改善等。对于显性效益,地方管理部门一般能引起重视并迅速制定对策,而对于隐性效益,由于其演变的相对缓慢性和本身的无形性,政府、景区管理和研究人员常常会有所忽视。

3.按照开放景区经济效益产生的时间,可分为即时效益和滞后效益。即时效益是伴随开放景区活动的发生而立刻发生的效益。如游客光顾次数和停留时间增加而相应增加的消费。滞后效益指即时效益从量变到质变过程的结果,也包括暂时不发生,要在以后适当时机暴露出来的某些效益。如伴随开放景区的发展,逐步改善地方经济结构,平衡地区经济差异等。

(二)研究内容

开放景区经济效益的研究内容(见下表),可参照现有比较成熟的景区经济效益研究成果。同时,在具体分析中应特别注重两方面:一是开放景区的特殊性。二是负面经济影响对经济效益的冲减。

四、开放景区外部性内化的经济学分析

(一)开放景区外部性

外部性问题最早由福利经济学家庇古(Pigou.A.C)提出。所谓外部性,也称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的外部影响,这种影响不是在有关各方以价格为基础的交换中发生的,因此其影响是外在的。但这些外在影响如果处理不好,则会对经济效率产生重大影响。关于外部性的讨论,一般多见于公共物品的研究中。公共物品具有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与非排它性。

旅游业因其涉及面广而成为外部性较为显著的主要领域之一,从理论上分析,旅游效应中许多现象实质就是外部性的表现。旅游业的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外部经济性)和负外部性(外部不经济性)。正外部性(外部经济性)是指旅游供应者和消费者在旅游活动中对他人产生良好的影响,并使他人获益。正外部性表现直接,效果突出。负外部性(外部不经济性)是指旅游活动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由于过度开发或开放不当所造成的旅游资源环境的破坏。

开放景区属公共资源,其经济影响以正外部性为主。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开放景区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应正确处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达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二)外部性内部化的方法或途径

经济学中解决外部性的基本思路是让外部性内部化,即通过制度安排将经济主体活动所形成的社会收益或社会成本转化为私人收益和私人成本。外部性内部化的方法和途径主要包括:一是政府直接管制,包括命令和控制。二是基于市场的经济激励,一般包括收费、补贴、押金—退款制度、建立市场和执行刺激五大类。三是源于科斯定理的自愿协商。四是社会准则与良心效益。

开放景区外部性,尤其是正外部性很明显。但已有外部性研究多集中于负外部性的内在化,正外部性的内在化少有涉及。与负外部性对社会福利造成明显的损害相比,正外部性的存在似乎是一件对社会总福利有益无害的事情,不需要过多地关注。但经济学家认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一样,都会影响资源的配置效率,因而也应当予以重视。科斯的理论中,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个人使他人受益而得不到补偿(这是绝大多数正外部性存在的情形),意味着一个人掠夺了另一个人的应当所得,所以和负外部性一样,是受益者对施利者的损害。庇古认为,正外部性的存在使市场失灵,从而使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要确保社会最优的产出出现,就应当从正外部性的溢出部分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正外部性效应的制造者,使私人的供给增加到社会最优量,从而使外部性内在化。

(三)开放景区经济效益的补偿

假定开放景区的私人收益为VP,社会收益为VS。由于存在外部收益,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VP通过上图可分析,开放景区经济效益的补偿值。开放景区的市场供给曲线为S,D1为对开放景区的市场需求曲线,市场自发均衡点为E1,MEB为开放景区边际外部收益曲线,根据D1和MEB可做出对开放景区的市场需求曲线和社会需求曲线D2(垂直相加得出)。從图中可看出,开放景区市场需求曲线D1与市场供给曲线S,所决定的均衡产量为Q1,社会最优产量为开放景区的社会需求曲线D2与其市场供给曲线S所决定的均衡产量为Q2。要达到该均衡产量,则需对开放景区进行补偿,设补偿值为M,则应有:M=∫nQ2MEBdQ

五、展望

伴随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较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以及地方政府观念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开放式景区对自身生活、城市环境等的作用,开放式景区的建设力度会逐渐加大,一些原本封闭式的景区、收售门票的景区将逐渐转化成开放式景区。另外,景区免费开放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文化效益,但随之一些问题也初现端倪,如免费开放致到访者过多而造成的资源与环境的破坏;显性经济效益的减少致景区管理与服务缺乏积极性,个别开放景区甚至因此关闭。寻根溯源,在诸多原因中,经济要素是保持开放景区良性运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因而,开放景区经济效益的系统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未来研究具有广阔的空间。

未来开放景区经济效益的研究中,如下方面应引起足够重视。一是注重实证研究。开放景区类型多样、运营形式不同,其运行规律处于不断摸索过程中,很多现象及问题会在发展过程中慢慢呈现,故研究中应多结合案例,探讨现象及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同时,案例选择要恰当,具有典型性。二是把握游客需求。有别于收费景区,开放景区终极目标是通过为到访者提供资源、环境与服务,来充分体现其社会公益性,在这一过程中满足到访者经济效益(免门票)的同时,满足其内在需求至关重要。另外,伴随社会的发展,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应充分掌握到访者需求结构及需求变化。三是重在可持续发展。掌握开放景区的外部性特征,深入剖析开放景区运行的经济规律,寻求恰当的方式、手段,保证其良性运营。同时,应站在更高层面以长远眼光看待开放景区的经济效益,区分隐性效益和显性效益、即时效益和滞后效益。另外寻求游客过多而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的外部性解决对策,如社会准则与良心效应的研究等,促进开放景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责任编辑:宋 爽

猜你喜欢

外部性运营模式经济效益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研究分析
关于网络外部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新常态下会计与经济效益关系辨析
共享单车的经济学分析
社群企业运营模式及核心要素简析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
论经济法制定与实施的外部性及其内在化
动态外部性与产业结构优化关系研究新进展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