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制造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2018-09-10毛雯璐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年9期
关键词:产业竞争力主成分分析制造业

毛雯璐

【摘 要】江苏省经济总量在全国一直位于前列,而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接近一半,正确评价制造业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江苏省2016年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12项指标进行了测度与评估,得出各制造行业的竞争力排名,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针对不同竞争力的行业提出了改进与提升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制造业;产业竞争力;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9-0018-03

1 制造业竞争力评估的指标体系

产业竞争力是衡量特定经济内各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潜力的重要工具。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用钻石模型来衡量产业竞争力,该模型由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机遇、政府等要素构成。我国学者金碚等人系统分析了产业竞争力的定义、研究对象、分析范式、评价指标等相关理论问题,研究了我国主要工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在江苏产业竞争力测评方面,袁鹏等人(2007)将南京制造业与江苏省、全国进行比较,发现其竞争力比较低,但结构较优。王健、周彩虹(2012)对江苏省南京、苏州、无锡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南京制造业结构较优,但优势不强;苏州制造业竞争优势明显,但缺乏特色与创新;无锡制造业结构较差。周五七(2018)对“长三角”制造业竞争力进行了动态比较研究,发现各城市制造业竞争力排序比较稳定,差距表现出收敛性特征。本文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省制造业27项细分行业的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从江苏省整体角度来对细分行业的竞争力进行评价。

对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可采用的具体指标很多,为避免指标之间互相相关所造成的信息重复问题,本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在损失较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项指标转化为若干主成分,利用降维方法,以少量主成分来代表多项指标,利用主成分对问题进行分析,简化需要分析的目标问题,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直观的得到分析结论。本文对江苏省主要制造行业的竞争力进行比较和评估,从资源投入、生产技术特征、发展潜力等几个方面,选择12个指标来构造江苏省制造业的评价体系,具体见表1。

2 江苏省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估

根据所选择的12个指标,测算了2016年江苏省27个主要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相关数值,原始数据均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并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进行分析。计算出的相关特征值及方差百分比见表2。根据特征值及累积方差贡献率的结果,确定了5个主成分,分别用Z1、Z2、Z3、Z4、Z5表示。这5个主成分的累積方差贡献率达到88.669%,能够代表所选择12项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可以较为合理地对江苏制造业各行业竞争力进行评价。

由表2中所提取的5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和因子载荷系数,可计算出主成分系数,再根据主成分系数和标准化处理后的各项指标数据,可以计算出每项主成分得分,对各个主成分进行加权求和,能够得到针对具体行业竞争力的主成分综合得分,用F表示,具体见下式:F=3.620/10.641×Z1+2.851/

10.641×Z2+2.424/10.641×Z3+0.954/10.641×Z4+0.792/

10.641×Z5。

接下来再将各行业竞争力的原始得分进行百分值处理,处理后得分最高的行业,其百分值指数得分为100分,得分最低的行业百分值指数得分为0分,其他行业百分值指数得分为分值最高行业的相对百分数。

我们将各行业百分值指数得分按高低进行排序(见表3)发现,在江苏省的27个主要制造行业中,得分在70分以上的有4个行业,分数远超其他行业,包括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竞争力最强;得分在40~60分区间的有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及汽车制造业,竞争力较强;得分在20~40分区间的有铁路等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业、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纺织业、服饰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竞争力偏弱;得分在10~20分的有农副食品加工业、木材等加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造纸和纸制品业、文教等用品制造业,竞争力弱;得分在10分以下的有食品制造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皮革等制品和制鞋业,家具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竞争力最弱。

3 结果分析与建议

江苏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制造业的持续发展,要保持和提升江苏省在全国的经济实力,必然要持续大力发展制造业。本文通过构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省细分行业制造业竞争力进行了量化测度和排名,将全部27个行业按照竞争力强弱排序分为5组,结合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分项指标及各主成分得分情况对各行业具体竞争力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建议。

对于竞争力最强的一组行业(排名第1至第4名),如计算机、电气机械制造、化学原料和烟草制品行业等,应继续发挥其支柱产业的优势,这些行业科技含量高,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但同时存在产业核心技术空心化,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应鼓励行业中的企业增加投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具体来讲,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及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应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快产业技术升级,提升劳动生产效率;烟草制造业属于传统行业,应努力提升其市场占有率及企业绩效水平。

对于竞争力次强的一组行业(排名第5至第9名),其竞争力明显弱于第1组行业,综合竞争力得分在60分以下,其主要贡献要素为资源竞争力,而效益竞争力较弱,应大力提升生产效率及绩效水平。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应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应努力提升企业盈利水平。

对于竞争力在第3组的行业(排名第10至第17名),不同行业在在分项竞争力中差异较大。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应在继续保持规模优势的基础上开拓市场,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应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金属制品业应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提升企业运营水平。

对于竞争力在第4组的行业(排名第18至第22名),竞争力总体较弱,没有较为突出的分项优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应加强品牌建设,在区域和全国形成有影响力的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及造纸和纸制品业,在市场表现方面尚可,应着重加强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运营效率的提升。

对于竞争力最弱的一组行业(排名第23至第27名),其各分项竞争力均较低。其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尚可,但市场占有率较低,应积极开拓市场,扩大产品影响力;食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等属于传统行业,应从多方面进行改进和提升,扩大规模,形成产业集群和区域特色,改善行业运营能力,提升盈利水平。

参 考 文 献

[1]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2]周五七.长三角城市制造业竞争力动态评价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8(4):66-72.

[3]王健,周彩红.基于SS分析法的宁、苏、锡制造业竞争力分析[J].科学决策,2012(6):65-83.

[责任编辑:邓进利]

猜你喜欢

产业竞争力主成分分析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基于产品层次差异的中美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江苏省客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SPSS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瓶颈及其解决路径
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产业链、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竞争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