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市牛羊布鲁氏菌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2018-09-10李锦田隋国光刘碧涛
李锦田 隋国光 刘碧涛
摘要:针对醴陵市牛羊布鲁氏菌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出了思考。201 7年7月醴陵市在全市开展了一次牛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监测和牛羊布病流行病学调查:1、监测牛、羊共2135(头)只,检出阳性羊1只,个体阳性率为0.05%,场阳性率为1.56%;2、调查羊养殖场(户)1216户、存栏羊42292头,牛养殖场(户)762户、存栏牛4313头,没有发现有流产等疑似布病临床症状。检测到阳性样后,立即对阳性场存栏羊只全群扑杀,深埋无害化处理。本文就此次处理数量、区域(控制区、未控制区、稳定控制区、净化区)划分和布病防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布病防控思考。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监测;处置
中图分类号:S858.235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8.08.009
0 引言
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常见传染病,是我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布鲁氏菌是细胞内寄生菌,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母畜流产、公畜睾丸炎,人感染长期发热、无力、关节痛。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近年布病感染率上升,布病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1]。
1 养殖现状
醴陵市位于湖南省东部,为丘陵地区,以养殖猪、黑山羊、鸡、鸭等畜禽为主,是全国养殖业大县、生猪调出大县,2016年全市出栏生猪127.64万头,出栏牛1.52万头,出栏山羊36.81万只,出笼家禽941.56万羽,蛋产品总量11781.52 t,肉类总产量118551.3 t,水产品总量25933 t。
2 布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2.1 布病監测
醴陵市2017年上半年存栏牛1.05万头,羊6.03万只。采样监测牛场23户,存栏1330头,采样286头;采样监测羊场58户,存栏5951只,采样1849只。牛、羊血清先用虎红平板凝集实验进行筛查,疑似阳性样本进行CELISA检测,检测阳性样本送株洲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复检确诊一例阳性羊血清样本。
全市累计监测牛、羊2135(头)只,检出阳性羊1只,个体阳性率为0.05%,场阳性率为1.5 6%。其中:监测牛286头,检出阳性牛O头;监测羊1849只,检出阳性羊1只,平均阳性率为0.054%见表1。对阳性场周边3 km范围内的两家羊场进行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并采样监测,结果全部为阴性。
2.2 布病流行病学调查
对牛养殖场(户)762户、牛4313头,羊养殖场(户)1216户、羊42292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牛、羊母畜没有出现流产、公畜没有出现睾丸炎等现象,种养殖场(户)、饲养人员无长期发热、无力等布病感染症状。阳性羊场的羊只分两批从邻县全群购入,饲养管理者为家庭成员,饲养时间近10个月,羊场至扑杀处置时,羊只均无流产等异常情况,羊场养殖户全家健康无不适,没有外购牛羊及其产品,因而该阳性病例可能购羊时呈隐性感染。
3 阳性处置
确诊阳性样后,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反应,科学果断处置,发稿时没有监测到阳性样本。当地镇人民政府、畜牧部门部分成员组成应急处置小组,对布病阳性羊场全群羊只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对养殖场及周边进行彻底消。同时,将情况通报同级卫计部门[2]。
4 结论
本次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该市动物布病感染率极低(0.05%),在布病组织领导、科学防控、阳性病例及时处置等防控工作方面均取得了成效。阳性病例来源可能为购羊时该羊已呈隐性感染状,但是还要加强警惕,防止再次发生类似情况。
5 思考
5.1 防控措施
本次监测发现一例阳性布病病例,虽然布病阳性率极低,但是也存在感染风险。近几年,布病阳性率逐年上升,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压力逐年增大。感染布病原因复杂,针对这两个原因进行重点分析:一是,动物流通快。由于物流发达,动物流通快,导致疫病防控难度增大,所以防止布病阳性省份牛、羊进入本地难度增大。建议今后布病防控工作采取联防、联控措施,畜牧、卫计、工商、食药监、公安等部门联合协作,加大监测检测力度,加强检疫力度,增加设点堵卡数量,从源头上杜绝布病阳性省份牛、羊进入本地区,发现阳性牛、羊第一时间对阳性牛、羊群组织扑杀,追踪溯源,确保疫情不扩散;二是,从事牛、羊饲养人员,经营,屠宰牛、羊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疫病防控意识不高。建议定期组织各牛、羊养殖场,经营,屠宰牛、羊等从业人员学习布病防控知识,提高布病防控意识,切实做好布病综合防控措施,从而降低疫病发生几率[3]。
5.2 阳性处置数量
对布病阳性病例扑杀还是对阳性病例所在羊群全群进行扑杀,需要考虑养殖场(户)经济损失、周边和本地布病感染情况、总体防控情况等因素。从后续防控措施上来考虑,对阳性病例所在羊群全群进行扑杀有利于防控,一次性消灭传染源,与防控大方向一致。如果扑杀阳性动物后持续监测调查,工作量大,病原传播感染风险成倍增加,不利于养殖户生产发展,因此本次对全群羊只进行处置。
5.3 区域划分
近3年连续监测,牛布病个体阳性率为0,羊布病个体阳性率在0.1%以下,阳性病畜均已扑杀,1年内无新发确诊病例,该市划分为稳定控制区。该市布病阳性病例所在镇为控制区、其他镇为稳定控制区,无未控制区和净化区。在县内划分区域,没有达到整县推进的目的,还有待商榷。
5.4 检疫盲区
现所在省份为布病防控二类地区,不进行布病免疫接种。由于交通便利,不排除从一类地区引入免疫过、未经检疫或未审批引种牛羊到本地的现象,进行饲养就会出现感染当地动物的可能。一类地区的牛羊能否输入到二类地区,输入到二类地区仅靠检疫能否控制输入动物时传播布病病原。
5.5 人员防护是重点
与牛羊密切接触的管理员、饲养员,从事动物疫病防疫、诊断、治疗、检测、监测的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护,不能掉以轻心,防止感染。
5.6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此次布病调查前,所在单位开展了布病采样和调查的培训,培训后各动物防疫站按照要求采样调查,并对牛、羊养殖户、屠宰经营户、饲养人员进行了布病防控知识宣传,提高了布病防控意识。不但要让兽医工作人员意识到防控形势严峻,也要让牛、羊养殖户、屠宰经营户、饲养人员在引种、饲养管理、屠宰过程中,切实做好生物安全防护发现异常情况后能及时果断处置,及早发现处置阳性布病牛、羊。
5.7 无害化处理
目前,部分地区已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对本地区的病死畜禽配置专用运输车统一收集,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废弃物。省市对跨区域运输病死畜禽集中处理做出了要求,但是目前跨区域运输病死畜禽集中处理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某一地区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后,扑杀的畜禽也要运输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集中处理,整个过程是否能够达到病原微生物运输要求,还未知。专用封闭运输车运输病死畜禽经过集中无害化处理后,不会造成疫病传播,但是处理炭疽、布病等人畜共患病时,畜牧部门的监管责任重大,企业运输、无害化处理是否尽职尽责、监管稍一疏忽将可能引发重大动物疫情,所以,疫病防控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
参考文献
[1]西吉尔.论牛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治[J].中国动物保健,2017,19(8):41-42.
[2]项智多杰,严寿,周本太,等.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治效果调查及工作对策[J].草业与畜牧,2008(6):36-39.
[3]徐建平,刘丽洁,李霞,等.牛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兽医杂志,2008(8):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