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8-09-10廖凯张立强李立君闵淑辉胡劲松
廖凯 张立强 李立君 闵淑辉 胡劲松
摘 要:高校建立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运用所学知识逐步培养解决实际工程的技能,建立起对工程的兴趣,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在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实际的问题,其关键点是在保持常态化、连贯性、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上,还需要加大建设的力度和改革的步伐,这要求在基地的建设上,从上层设计到考核评价,都需要有一套科学稳定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实践能力;创新基地;教学改革;工程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7-0038-03
Abstract: The purpose that universities constuct practice & innovation base i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engineering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o build up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skills and cultivate the interest of the project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there are a lot of practical problems, the key point is to maintain the normalization, coherence,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nd further need to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which require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e, from the upper design to assessment evaluation, needs to have a scientific and stable system of protection.
Keywords: practical ability; innovation base; teaching reform; engineering training
《国家教育视野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都充分强调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同龄教育改革发展[1-2]。规划中特别提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放到了重要位置上[3-5]。国家2017年实施进行的高校“双一流”建设,其中建设一流高校就要求有一流的本科教学,我们朝着一流高校的目标前进,其中就要努力抓好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这个基本环节的建设。从目前高等教育的趋势来看,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离不开实践创新教育,离不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离不开实践创新教育,离不开新的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6-9]。2015年教育部下文继续关注中西部地区高校基础实验设施的建设,要建设一批工程训练中心,为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提供条件。正是在这种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要对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进行改进和完善,与时俱进地结合社会工程技术新的需要、结合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学校教育的优势,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培训和提高。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条由上到下引导、由教到用实践,由下到上响应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道路,这对高校大学生工程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将学生从重理论轻实践的怪圈中带离出来,逐渐引导学生重视知识转换、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校建立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基地,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将思维创新与工程实践相联系,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场所,让大学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敢于尝试、勇于创新。
一、厘清创新基地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相当部分高校的创新基地是为了学科竞赛的需要而建立,从教学体系上看,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真正常态化教学体制的实践创新基地,没有一个可为学生提供不间断工程实践教学和训练的教学体系。目前的实践创新实验室类似于基地建设的功能,但在管理上,建设思路上还比较落后,管理分散,具有一定的临时性和功能性,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和培养目标。目前,很多高校提出了面向工程、面向社会的工程训练教育的原则,这就说明从宏观发展趋势来看,在大学生阶段开展工程实践教育与创新教育过程中,学科竞赛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在现实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竞赛手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最大的局限性就表现在学生参与度不大,其次是选题不够寬泛。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明确创新基地是为什么建立,建立以后的功能是什么。
在通过大量的调研和教学实践后,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基地的任务是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工程实践和实践创新的场所,并不是单一的竞赛功能,要给那些爱好动手,勇于实践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来学习,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其总的目标是要培养优秀的工程实践创新人才,实现大学四年不断线的实践训练。所以,首先就需要搞清楚基地的功能不仅仅是为学科竞赛服务,而是为所有愿意参与实践创新的学生服务,这样就使得基地的职能得到了明确,也使其成为真正的面向大学生的创新实践场所。可见,创新基地的建立应该具有常态化、延续性的特点,学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参与,任何专业的学生也都可以参与,只要学生有学习的意愿。
二、建立有效的教指委指导和督导制度
基地不是一个松散的临时教学机构,而应该有一整套符合实践工程需要的教学过程管理体系,包括学员选拔,师资配备,项目过程管理,效果考核,奖惩等。这几年围绕学科竞赛的管理给了我们一些教训,最大缺点就是组织松散,各自为阵,资源浪费。大赛筹备前期,老师各自找人组队,学生优劣只能评一时印象,好的上不来,混的下不去。大赛准备中期,有问题自己解决,相互不沟通,学生也是求助无门,自己摸索。可想而知,大赛的结果时好时坏,最近几年就明显有下降的趋势。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教学管理机构来组织协调,因此抽调具有高水平工程背景教师,与高职称、高学历、高技能指导教师,成立教指委,负责基地教学指导和学科竞赛、项目等的管理和督导,在实践教学中尽最大可能地实现资源共享,科学施教,管理规范,这是管理基地和保证基地常态化运作的重要组织保障。教指委具有权威性,对教学过程不符合规范的要给予及时纠正和惩戒,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将以前教师指导时的松散式游勇模式,转变为紧密的有力的联合指导模式,学生要有团队,指导教师也要有团队,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做到教学资源的共享。具体职能结构见图1。
三、公开选拔制度的建立
不论学生的专业,大力发掘有潜能和有兴趣的有志学生进入基地学习成长,建立学生选拔和淘汰并存机制,是基地作用得以发挥的重要保证。目前基地采用的是学生报名,答辩选拔方式,应该说这种方式确保了公平性,也广泛地获得了学生参与度,但是仅仅有这一点还不够,因为很多学生还有观望和胆怯想法,不敢在大众面前展示自己。为此在选拔时,还应该有其他的手段,以实现不拘一格选人才,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宣传、推荐、选拔、试用、选拔和淘汰的步骤,在学生中树立正确的竞争观,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之能为基地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
在现实操作中,往往创新基地这类具有官方背景的实力强大的学习中心容易被人忽视,很多学生4年学习结束了都不知道有这样的学习机构,不知道该如何参与,甚至创新基地的知名度还没有学生社团的大,这就说明基地的作用和服务没有为广大学生所知道。因此要通过课堂、校园网站和学工渠道做广泛的宣传,告诉学生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这里需要什么样的人,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培训,获得什么样的技能和知识,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必须要指出的是,基地的人员管理要能进能出,也就是在选拔培训的这一过程中,淘汰机制必须被采用,引入竞争才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和潜能。要让每一位学生知道,进入基地学习本身就是对自己的肯定,如果你不努力,就要被淘汰即请出去,通常称为末位考核淘汰制的做法,这样以保证在基地内的良性竞争。
四、科学精神的培养
老师要具备科学的精神,学生才可能具备科学的精神,这是我们基地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必须把握的核心价值观。科学精神说到底就是要实事求是,敢于试错,勇于创新,开放包容,怀疑批判,谦虚谨慎。一个项目训练一个团队,一个教师影响一个团队,做好一个项目都需要经历科学精神所包含的这些过程,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就大学阶段而言,项目可以是一个小创造小发明,也可以是教师的科研项目,无论是何种类型,都需要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项目最后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在于做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学到从事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方法和必须具备的素养。这种科学精神的培养过程应该在基地建设中由教指委指导和督导下进行,通过发布行为规法、科研守则、实验操作指南、学术申诉等方式加强科学精神的建设和培养,并且每位教师都应该严格的遵循。从过往的培养过程中发现,那些在科学工程素养方面突出的学生都得到了继续深造和用人单位的好评,这也说明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就在于此。
作者和其他两位教师在3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组建了一个学生团队,来自三个学科(机械工程、物流工程、电子工程),每一年都要求队员在学生中宣传和动员,学生可以自荐也可以被推荐加入,因此,团队成员都是上一级队员发掘、动员、面试后进入团队学习,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高质量。教师分别指导其中一个团队,每个团队都有一个科研任务小目标和一个学科竞赛小题目。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目标要求达成专利、论文和大创项目等,在实施过程中,会建立例会制,汇报工作进展,进行学术/问题讨论机制,在训练中逐渐建立起了科学严谨的作风,这些训练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严格也比较全面,也使学生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团队得到了可持续的发展壮大。
五、师资队伍的管理和激励
基地的师资队伍应该做到由高、中、低职称搭配、由教师、工程師和技师互补,目前我们具备这样的条件,候选的教师中基本能够实现上述的要求。既要有学科前沿的理论水平引导,也要有符合时代发展的高水平工程目标指引,这样才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向不会和社会脱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的稳定性和热情是基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因此,要将学生的成果与教师的成果挂钩,要将实践教学的成果与职称的评定标准挂钩。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生取得了成果,教师的工作成绩就应该被承认。成果考核也应该多元化,除了获奖外、专利、论文、作品等都应该作为成果考核的内容,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教师也能从自己的施教中受益,目前这些想法并没有得到实施。其实,实践教学往往需要配备最优秀的教师,其优秀表现在理论与实践水平双高,而现实往往相反,最大的障碍就在于制度上没有被重视,这类双高人员根本没有动力去参与,更有甚者,参与了的教师还有被认为是水平低下的表现。因此,这种观念不去改变,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就得不到根本的改观和改善,这一点应该引起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同时,对于基地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而言,要鼓励年轻教师进入指导教师队伍,一是,年轻教师思维活跃,敢于创新,这对学生的引导非常重要。二是,本科生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年轻教师可以在基地得到最好的锻炼,不仅在理论知识上可以丰富自己,也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
六、结束语
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基地是高校里学生最活跃、最具探索性、最具有竞争性教学的基层教学组织。学科竞赛、开放课题、科研项目和自选课题在这里到处开花,学生和教师团队式合作,多任务并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即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一起努力。实践创新基地推行的这种教学模式必将让学生从理论知识、实践水平、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等各个方面得到极大训练和提高,这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小强,盈亮,王琪,等.车辆工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6,01:165-167.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Z].
[3]刘金福,李峰,万杰,等.校内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6,12:18-20.
[4]王岩松.关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12:48-49.
[5]张海容,任光明,李满秀,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与实践基地建设[J].广州化工,2016,16:209-210.
[6]张进.高校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探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11:86-88.
[7]邹玉堂,张弘,徐瑞雪,等.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02:39-40.
[8]黄玮,孙小平,孙文志,等.地方高校实践教育基地创新性设计与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02:214-216.
[9]徐国亲.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职业教育,2017,2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