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匠人之心 成就中国品质

2018-09-10熊伟健

珠海 2018年3期
关键词:工业园卫东格力

熊伟健

自2005年起,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富山工业园龙山片区陆续投资了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新元电子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工有限公司、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珠海格力大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5家配套公司,以及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龙山精密机械制造分公司1家分公司。截至2017年底,格力系企业在富山工业园累计实现产值超600亿元,累计缴纳税收超30亿元人民币,是园区工业增长的动力源泉,也是振兴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中,凌达压缩机是国内最早且唯一具有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空调压缩机的上游企业。

曾经有这样一部纪录片叫《了不起的匠人》,它讲述了20位极具匠心的匠人的手艺人生,他们以各自巧夺天工的技艺和无与伦比的器物,展现了当地的历史韵味、文化风情,以及他们对自己的手艺的热情和专注。而在通江达海,人杰地灵的珠海,也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于技艺中钻研,赋钻研以创新,是新时代的技术匠人。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凌达)是格力电器下属的核心企业,是目前国内最具规模和实力的空调压缩机生产企业之一,一直以“实、信、廉、新、礼”为核心价值观践行企业的匠人精神,也凝聚了一群精益求精的 “时代匠人”。

投身中国制造

雷卫东是格力凌達的总经理,来到格力工作已经有七个年头了,在他眼中“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初见雷卫东是在他的办公室,一身笔挺的西服,稳重而又成熟,像一位儒雅的绅士,如果不刻意提起,谁也不会料到他是位机械专业的地道“理工男”。进入格力集团之前,雷卫东一直在松下工作,他在松下电器工作的时候,已经做到了企业内中国高管的最高位置。

雷卫东回忆到当年松下电器是格力的供应商,一来二去,对格力也就慢慢熟悉起来,格力不断发展的脚步慢慢地吸引了他,也正是因为格力“中国制造”的理念,让他选择离开松下来到格力。对于空调压缩机这个行业,经过多年的积累,雷卫东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雷卫东说,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制冷空调设备的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市场,全行业规模以上的制造企业超过千家,虽然数量众多,但企业的基本情况差异很大,从规模上看以中小企业居多。面对市场的变革和用户个性化的需求,行业需要进一步加快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加快节能环保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同时进行互联网+的应用,加快两化融合与智能制造的推行,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生于内蒙古的雷卫东,曾在西安求学,如今却扎根珠海,是因为在富山工业园看到了发展实体经济的希望。

匠心铸就文化

正如日本著名企业家、管理学家稻盛和夫所言:企业领导者的人格也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因素之一,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企业。而说到格力电器,不得不提到一个名字,那就是董明珠,雷卫东只用了两个字形容她那就是“用心”。而正是这一份用心,感染了无数个精益求精的格力员工,在格力,质量管理不仅是质量控制部门的事情,还是全体员工的事情,因为“人人都是质检员”,质量就会有保证。雷卫东说,董总对工匠精神的阐述深深影响到了包括他在内的无数“格力人”。

“质量关系到两个生命,一个是消费者的生命,一个是企业的生命。”董明珠曾表示“工匠精神”是大工业时代精细化管理、精品制造的理念。对企业而言,产品生产全过程都应该追求完美。对于格力的工匠精神,在董明珠看来,就是做好每个细节,给消费者带去最满意的产品。进一步地,不断挑战自我,要不断给自己挑刺,对产品要追求完美,甚至达到与消费者的无缝对接。作为格力电器的掌门人,在谈及中国制造的新机会在哪里时,董明珠坦言,无论是新机会还是旧机会,最后还是要回归到原点——企业的工匠精神和产品先进性上来。她说,如果没有这个原点,“即使这个新机会给到企业,企业没有先进的技术,没有工匠精神,一样没有机会。”“这一点马虎,差一点没事,那就没有工匠精神,对别人来讲就是不负责任。但如果要追求完美,并能长期坚持下去追求一种完美,那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一个匠人能传承技艺,无数的匠人却可以孕育出一种文化。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依然能有这样一群人静静地、慢慢地,一辈子专注于一件事,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感动。坚持细节,坚持“工匠精神”,或许是格力成功的秘诀之一,要想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工匠精神”的推广是很重要的一环,可能也正是这种不断求索的匠心,成就了今天让世界瞩目的“格力”文化。

布局西部谋发展

100万到4800万是什么概念?2004年格力凌达产能仅100万,而在布局富山这十余年时间里,至2017年,已达成4800万的华丽转身,目前格力凌达在同行业中产能排名第二,正不断缩小差距,努力完成超越。回望过去的岁月,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每一个“格力人”都曾挥洒汗水的战场。

土地是承载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2004年格力集团完成了工业板块的整合,压缩机、电机、电容、漆包线全部并入格力电器,需要扩大生产规模。而公司原有场地无法满足扩大规模的需要,同时格力积极响应珠海市委市政府“城市西拓,工业西进”的号召,并支持富山工业园的经济发展,再加上富山工业园龙山片区享受珠海市有关职能部门授予的审批权,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管理,一条龙服务”的高效运作模式,以最快的速度落地生产,所以格力凌达综合选择后决定布局西部,在富山工业园投资建厂。从此,格力凌达在富山扎根,逐渐成为龙山片区的龙头企业。

而自2017年7月,富山工业园体制结构调整以来,园区对企业更是实行专业化、贴近式的服务,集中优势资源,办事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科技进步、人才引进等政策。在这些利好政策的驱动下,格力凌达也将更好地进行人才引进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及质量改善提供良好的环境,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兼顾公司产品具有较强的技术性能及相当的可靠性和质量稳定性,经过不断地发展,格力凌达现在在富山工业园龙山片区也已颇具规模。同时,高端电器制造业作为富山乃至珠海的核心产业,也将沿着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永不止步。格力凌达也将不断开发高端产品、提升产品功能、形成特色化产品,打造完善的产业集群,为珠海的经济推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神

冲压、电机、机加工、装配,在每一个精密的零件背后,都是一道道繁琐工艺的匠心凝注,在每一个闻名于世的品牌背后,都是一颗颗敢于创新的匠人之心。这些年,格力植根于珠海,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保证产品质量及成本领先,同时吸纳人才,用好人才,一直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格力能一直吸引一批刻苦钻研的员工为企业服务和格力对员工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格力一直注重人才的引进,规范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的流程,采用多种途径激励和保留员工,特别在薪酬福利方面,公司每年根据内外部薪酬变化进行调薪,以保持薪酬持续竞争力。此外,2006年开始,格力在富山建设员工生活区怡馨园,2008年投入使用后,配备齐全的生活、文体、娱乐等设施,免费为员工开放游泳池、健身房、宿舍区域安装WIFI供24小时免费使用;生活区配套诊所,方便员工急症就医;为已婚员工提供夫妻过渡房,不断提高员工的集体感及归宿感。同时,企业成立爱心基金会和建立员工捐款管理制度等关心弱势员工群体。通过公司投入启动资金和会员每月捐资保证资金来源,专门用于资助病患员工及员工家属,减轻病患家庭及社会负担。实施一人一技能,积极发动员工,定期组织不同类型的协会活动,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企业服务于员工的生活细微处,员工也以企业为家。

与富山共成长

回望过去,“更宜居”是每一个扎根富山工业园的“格力人”对于这个工业园区的评价。10年来,不管交通设施还是园区服务及配套设施均有了较大的改善。目前,园区有多路公交车通往市区、斗门等多个区域、班次也相对密集,交通配套日趋方便,同时幼儿园、小学,超市、市场等基础配套设施也不断完善。另外随着周边地区的蓬勃发展,周围的环境也是在逐步改善。

對于富山工业园的明天,雷卫东满怀憧憬。而作为一个驻扎富山多年的企业代表,他也对未来的富山提出来自己的希望。首先就是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人才居住区,不断地加强园区学校、医院等的配套,因为只有发展好配套,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富山,留在富山。同时优化人才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给更多年轻人更多的机会,才能碰撞出更多不一样的火花。而打造创新型、宜居型、宜业型的产业园,使园区成为集聚高端产业、高端人才、高端技术的创新载体也是整个园区未来发展的一个很好方向。雷卫东也希望富山工业园能引进更多优质企业,促进产业的集聚发展,迅速提升工业发展水平。未来,格力也将在富山打造格力特色小镇,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与富山工业园共成长。

拥有最顶尖工匠的地方,一定是拥有活力与创造力的地方。坚守匠心,格力让世界期待中国制造。而回望十年发展之路,格力凌达也与富山工业园并肩同行。未来,他们也将以最纯净的内心贯注于工作中,将责任和担当贯穿始终,不忘初心,宁静致远,以大国工匠的悠然定力和沉静若水的卓绝心智去坚定求索,去开创奋进。

猜你喜欢

工业园卫东格力
地下工业园
唤醒芬芳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地下工业园
《雍和宫》
格力澄清没有不做手机 但前景依然不容乐观
董明珠玩任性,格力将蚕食手机市场
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