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口鱼的提竿时机
2018-09-10姜丹
姜丹
深秋季节,可钓的鱼种主要就是鲫鱼了,虽然也能遭遇其他鱼种,但是可能性很低,主要靠运气。鲫鱼进食的动作本来就很温柔,加上这个特殊的低温季节,鱼口轻就是最大的特点。
关于钓轻口鱼有很多方法,网上随便一搜一大把,各有各的道理,对此我不做评论了,咱们重点讨论一下提竿时机。
影响标相的原因大概分内因和外因两种,内因指的是钓组的搭配,外因则是鱼进食的动作。鱼进食的动作基本不可控,但我们自己的钓组却可以随意调整。众所周知,小钩细线能遇到大鱼,但是大钩粗线却钓不得小鱼,哪怕是粗线小钩也钓不得小鱼,甚至看不到浮标动作。是因为线粗了一点,鱼就不吃饵了?肯定不是,只是粗线会使鱼产生警惕感,使鱼在触碰到鱼饵的第一时间就选择放弃(不知死活的小杂鱼不在讨论之列),试问谁能捕捉到这个小动作的标相?即便是有动作,也会很轻,轻到无法引起人的任何注意,接着鱼就放弃进食了。所以,标相还是不会出现。记住这个前提——有鱼触碰鱼饵但不产生标相。子线的线径仅仅是钓组中的一个环节就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而杂七杂八的其他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子线的长短、钩距的大小、调钓——同样的调钓,大浮标和小浮标还不一样。所以,钓组的搭配要合理才能尽可能多地表现出水下的动作,这是深秋钓鲫鱼必须的前提,是重点。
基于这个前提,有人把线组用到了极细。对此我不是很赞同。为什么呢?首先,秋天的野鲫鱼口轻是水温低、身体僵硬导致的,但前提是它们敢吃,而非过于谨慎导致的轻口,这种因为警惕导致不敢吃饵的鱼才不好对付。
产生轻口的原因不同,处理起来也要有所区别,所以,我们不要把用细线作为对付轻口鱼的唯一招法(打比赛掐鱼的例外)。首先,深秋初冬钓鲫鱼的钓友大多不会把“麻将”鲫鱼作为目标鱼,这个时候是一年当中钓大鲫鱼的黄金季节。我用线为1号,这是极限了,再细的话心里就没底了,说不上啥时候中一条大的弄断了子线我可是要后悔的。再说了,野钓2两以上的鲫鱼,1号线和0.6号线看不出有啥区别。而且深秋鱼有特点,它们成群,鱼群一旦过来,上鱼会很快,通常都是3两到1斤的个体组成的“特混编队”,用抄网太耽误时间,七八两的鲫鱼都是直接拎出来,所以用细线就不敢这么操作了。针对这样的鱼群,我的观点和别人还有区别——有的人固执地认为,留不住鱼群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窝子,有窝料就能留住它们。我反对这个观点,打个比方来说,在北方搭建一个非常大的暖棚,能挽留住候鸟迁徙的脚步吗?候鸟的迁徙是本能,秋冬季节鲫鱼集群洄游也是它们的本能,它们绝不会为了些许食物而脱离大部队。
子线粗一点可以人为地加快上鱼的频率,但是有的人又担心了:粗子线不上鱼啊!我不这么认为,还是那句话,深秋初冬谁会把2两以下的小鲫鱼作为目标鱼?况且是生口的野生鱼。子线细一些会提高少许中鱼率不假,但是细线的断线率也高,这是事实。如果有足够的能力确保既不断线又不影响上鱼速度,那么细子线可以随便用,这样的人肯定是老渔翁了,可以绕行了。
鱼的进食动作没有想象得那么谨慎,钓组也不必太纤细,那么该在什么时机提竿呢?去年深秋,刚钓了几年鱼的小波和三个钓了半辈子的“老头”搭伴,去辽宁钓鲫鱼。在前辈面前,小波一直都是虚心的态度。钓鱼中,左边的老郭上了几条鱼后很善意地提醒小波:“小波呀,鱼口太轻了,见动作就得拽呀,不能等,出不来夏天的那种口。”一会儿,右边的王老疙瘩也过来提醒小波:“孩啊,鱼口轻啊,鱼张不开嘴呀,要等鱼钩彻底进嘴了再提竿子啊,放放口,等一下,一提一个准。”中午的时候,老钱则推翻了这两个人的观点,老钱说:“口确实轻,但绝没有轻到那俩老头说的那样,小波你就正常钓就行。”
都在一起钓鱼,钓位相邻不远,三个老前辈三个观点。
若按鱼获的多少取舍的话,应该听老钱的,但不科学,毕竟几个人常在一起玩,总有人钓得多点,有人钓得少点。小波有点发懵,到底听谁的呀?回过头来小波问我:“到底谁的对呀?”这事想都不用想,当天我也在那个水库,那儿的鱼情我了解。于是我脱口就告诉小波:“谁跑鱼最少,谁就是最对的。”我估计这人是老钱。
为什么我把跑鱼最少作为最佳参考呢?因为调钓存在错误的话肯定意味着出现标相却未必是最佳的提竿时机,只有钓组的匹配和调钓完美的结合出现的标相才是最及时准确的。
都知道小马过河的故事吧?这就是钓鱼版的小马过河。钓组的整体搭配以及调钓都比较钝的,鱼吃饵的初始信号表达不出来,当浮标出现动作的时候,其实鱼几乎自己咬死了;说放放口的,我认为钓组的整体搭配以及调钓都达到了一个特别灵敏的程度,我不反对,我甚至推崇在鱼口轻的季节里都能达到这种境界,这是特别理想的境界,但是缺点也随之而来,比如小鱼的干扰就是不可避免的,这个季节小鱼不是不闹钩,而是闹钩的程度减弱了而已,也就是说,这样的季节,闹钩的往往都是体型比较大的小杂鱼,它们产生的标相和鲫鱼异常相似。这样的话会造成大量的空竿。放放口,有进一步动作出现的,是鲫鱼,动作不再继续的则是小杂鱼。另外,这么灵敏的钓组抗风浪能力极为低下,秋天和春天,尤其是东北的秋天和春天,无遮无拦的大平原上哪天不刮风?五六级的大风简直就是家常便饭。这样的风力影响必定产生逆风而行的暗流,风越大,暗流就越快,这么灵敏的钓组在强大的暗流作用下实用性真的很差。所以,我把用这两种调钓方法对付深秋轻口鱼的说法首先给否了(当然,出现上述两种情况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饵团的大小以及状态,先不讨论)。
我肯定老钱的方法值得小波学习,也是有道理的。小波的第一个疑问就是,深秋的鱼口轻,怎么能正常钓呢?我明确地告诉小波:“深秋浮标动作的幅度未必有夏天那么大,但是从时间上来说绝对会给人足够判断确定的时间。但这是有前提的——整个钓鱼的这个小工程的一切都要最合理。这个小工程包括饵料的状态和大小、全套的钓组,以及调钓方式。这些综合因素叠加在一起,加上鱼口的动作就等于提竿时机。也就是说,影响标相的不仅仅是调钓这一个环节,用的钓具不一样,势必在表达、传递鱼进食的动作时存在差异。
既然咱们说提竿时机,那就离不开标相,也离不开浮标,咱们就说浮标。如右图所示,图中的三支浮标在很多人的眼里只是标型不一样而已,其他的没啥区别,是吧?错了,这几支浮标的标尾浮力不一样,所以调钓上就会产生区别。说起调钓,立刻会有人想到调四钓二,也有人问过我这个小小的浮标到底该怎么调呢?调标有固定的公式吗?我说没有。还固执地守着调四钓二的基本上都是“老古董”,这是二十六七年前的产物,现在浮标的精度早已经大大超越了那个时代。如果调四钓二的话,即使是钓鲫鱼用小饵,左边的那支浮标也已经很迟钝了,如果钓饵的比重还很大呢?所以,不要总是抱着调几钓几的思路一成不变地去钓鱼。浮标的调钓是为鱼情服务的,鱼情不同调钓也不同。我曾经多次钓大鲤鱼,根本就没有调标,完全是凭感觉选了支浮标,随手卷了几圈铅皮就开钓,照样上鱼。还有,钓鲇鱼、黑鱼这种凶猛鱼类时,你觉得还有必要探讨调几钓几的问题吗?每个人的钓组配置不同,调钓也不同,所以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论。至于听谁的,我觉得谁的都不要听,因为他们的配置和你的不一样,调钓不一样,最后产生的上鱼的标相也肯定不一样。盲从只会把自己带进另一个死胡同。
我告诉小波,要娴熟地掌握这一系列的技能,靠的不是几篇理论上的文章和几段视频,这个东西是靠自己来领悟的。我给他个建议,在没弄懂的情况下,先完全模仿老钱的钓组以及调钓,甚至鱼饵的状态和大小、形狀,先生搬硬套,然后一边实践一边领悟,去寻找规律、去解读钓组每一个环节的搭配对标相的影响和适用的鱼情。领悟到的才是属于自己的。
所以,钓轻口鱼的最佳提竿时机不是别人能解答的,自己的钓组最有发言权。配置越合理,你越会发现,原来野钓的鱼口只是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了而已,很少有轻到了极限的那种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