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子线与轻口鱼

2018-09-10姜丹

垂钓 2018年3期
关键词:长子鱼饵浮标

姜丹

我自称是个老钓鱼人,风里来雨里去钓了几十年,自认为经历了很多,有经验、擅变通,面对一些情况处理起来也算得心应手。可是,有一次钓鱼,我也被难住了。

去年10月14日,我和钓友老张出钓时意见完全一致——在这杨树叶掉了一半的深秋季节,肯定要去钓深水。我俩把钓位选在了某水库已知的最深的一处,大约1.9米深,目标鱼是这里的大鲫鱼。深秋钓鲫鱼,基本上要遵循三点:找深水、用长竿、调灵钓灵。头两点其实是同一个原因——快过冬了,鱼开始躲在远离岸边的深水处不爱到处闲逛了,调灵钓灵是因为水温下降导致鱼的活性降低,动作迟缓。有人说还应该加上一条,用饵也要偏腥,这点我不反对,但是我认为野钓时鱼饵的成分远没有鱼饵的状态重要,而且真的有个别的水库鱼的口味偏素。

意料之外的第一个问题是有暗流,浮标从落水到立稳,位置能差40厘米以上。这是第一个难题,如果想要鱼饵能够稳定地待在并脱落在一个点上形成窝子,那么就要加铅,加铅的代价是牺牲宝贵的灵敏度,深秋钓鱼,灵敏度至关重要。如果铅坠悬起来,仅靠一饵似触底又没挨底的状态,是无法固定住钓组的,只有让铅坠到底或者轻触底,起到锚的作用才能减少钓组移动的速度。图省事的做法是,现有铅皮不动,上拉浮标就能实现这一状态,但是露出的浮标过长,受风的阻力也大,在风浪中晃晃悠悠,视觉上很难捕捉其轻微的信号。于是,我试探着少加了一点铅,大约1.5毫米的一小条铅皮。别小看这一小条铅皮,它将钓组的移动速度控制在了可以忍受的程度。不过,原先的那种调灵钓灵的理想的平衡被完全打破了。很显然,这个时候不会出现大的送标动作,因此绝不能等好的标相出现才提竿,轻拱、慢升这类小动作出现即提竿,绝不放过任何疑似信号。结果,新的问题出现了——我多次在无任何标相的情况下换饵却意外中鱼,当然了,这些鱼毫无例外全都脱钩逃跑。

其实,面对这种标相表达不出来的鱼口,我有办法——用短子线,可是我那天钩盒里偏偏没有短子线。于是,我硬着头皮钓了一天。一共钓了两条鳊鱼和十条鲫鱼,跑鱼八条之多。老张则空军。

返程中,我和老张聊天,我的观点是:鱼是咬钩的,但归根到底是鱼口太轻。老张不这样认为,他说:“轻什么轻?我这根本就没口!”我知道他的钓鱼习惯,总是调平水钓2目,往往我抱怨闹小鱼的时候他都会得意地说:我这不闹。同在一个水库,钓位相邻,怎么能不闹小鱼?不是不闹小鱼,而是这种钓迟钝的方法除了盛夏之外很少能看出小鱼闹钩。我俩各执己见,他坚持鱼不咬钩,我坚持是鱼口轻。那就找个证人吧——给同在这座水库的另一头的老韩、老田打个电话问问便知。挑重点的说,老韩对今天的评价是鱼咬钩,就是口太轻,换饵的时候总是有鱼莫名其妙地在钩上,一天钓三条跑六条。他问我这种情况应该咋办,我回答:缩短子线,尽量调灵钓灵。老张又不愿意了,他对我动不动就讲缩短子线的办法一直很排斥,我想这就是对钓鱼的理解不同造成的观念上的和思路上的不同。他的这一观点很有代表性。

第二周,我们重返该水库,原先调钓的钓组没变,只换了一副10厘米长的子线,钩距只有一枚钩长,也就是上钩顶着下钩的钩柄。老张坐我上周的钓位,我去了另一个钓位。我本打算和老张解释短子线长子线,以及钓送标鱼和黑标鱼在调钓上,最主要是面对轻口鱼时钓组的变化。可是说来说去太绕嘴,还是用事实告诉他吧。

那天,我以36比5的成绩完胜。虽然鱼小了点,可是一条鱼没跑,每条鱼都是在标相的指导下提竿钓获的。

在事实面前,老张显然是服气了,但是对里面的道理却琢磨不出个所以然。回来的路上,他很蔫。我也不知该怎么开头,钓鱼这事很难用语言说明白,用单调抽象的理论把一个意见完全相反的人的观念改变过来,太难。

于是我问了一个问题:“鱼口轻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都是心里明白,但表达不出来。于是沉默了一会儿后,我替老张回答了:“就是鱼吃饵的动作慢而小。”以送标鱼为例,当铅坠触底或者到底(事实是钓送标轻口鱼这两者区别不大)后,子线是平躺在水底或者呈弯曲状态的,有鱼缓慢地叼起鱼饵——注意这个动作的重点,是缓慢地而且幅度不大,这时候水的阻力影响对躺在水底的子线可以完全忽略不计,主线没动,铅坠也没动,甚至子线的根部都没动,那么浮标自然也不会动,哪怕是动了,幅度及速度也会非常小,在浮标上几乎体现不出来,或完全不被人捕捉到,是这个道理吧?只有子线的长度低于鱼动作的幅度,才会牵动主线。也就是说,鱼的动作幅度要超过子线的长度。口轻的鱼动作小,所以长子线不会有标相,为了让浮标出现动作就要缩短子线,短到什么程度合适呢?这就要说到长子线的优势了。长子线的优势在于隐蔽性强,在鱼吃饵的时候没有障碍感,子线用得越粗就应该越长,它的长度是和线径成正比的——看視频中,化绍新老师应对滑口的大青鱼时曾把4号子线做到1米长。长子线悬坠钓法一出现就在大江南北普及的原因是长子线钓组实实在在地提高了上鱼率,而上鱼率的提高给很多人产生了一个错觉,那就是把长子线错误地等同于灵敏度高,于是产生了一种观念——短子线不灵,甚至是雷区,触碰不得,进而造成了钓者在野钓的思路上受到了局限。我则坚持认为,灵敏度取决于如何调钓,而不是子线长短。当然,短子线有劣势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它不是一无是处,它最大的优点是能更多、更及时地传递出信号,但是因为隐蔽性差,好多鱼在触碰到钓饵后又都放弃了,但是有一点,但凡有鱼把钓饵吃进嘴里,哪怕它的动作很轻很小,浮标把信号传递出来的机会也比长子线大得多。所以,钓者如果要用短子线,就要寻找既有隐蔽性又能及时传递鱼吃饵动作的最佳长度,这个长度和子线的线径和柔软度有密切的关系,柔软的细线可以稍短点,以1号子线为例,我用的长度大约为8~10厘米,不能再短了,低于4厘米的话很显然就钓不到鱼了。

刚说了最典型的送标鱼,那么钓黑标鱼是不是也会涉及到上述的情况呢?老张之所以死不悔改,就是因为他的这套钓组在这个水库曾经辉煌过。其实,这个水库我俩非常了解,是去年去得最多的,可以说我们是看着这里的小鲫鱼们长大的,开春的时候平均一两半一条,钓着钓着就有二两了,再钓着钓着国庆期间都是三两打底的个头,而且标相极好,一点轻口的征兆都没有,都是那种像鲤鱼似的缓慢黑标,有时一天都看不到一个送标。这就造成了老张的误判,在他的观念里,这个水库里的鱼就应该这么吃饵,就应该出现黑标的标相。在东北,国庆是一个转折点,国庆过后水温急速下降,也就是在短短的几天之内,鱼的吃口也会同步发生急剧变化。那么,他的钓组为什么在黑标的时候没出现反应不灵的现象呢?黑标就不出现轻口了?不是,但是比送标的轻口鱼好钓。

我先说说黑标出现的过程。黑标的主要成因是鱼叼住鱼饵向钓点之外移动。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要黑标出现,就意味着鱼叼着鱼饵游向深水、远处,只有水的深度超过水线的长度才会黑标。这个观念是错误的。自由进食的鱼不会沿着别人给它设计好的路线行走,它可能向左,可能向右,也可能向岸边游走,总之它可能游向任何一个方向而形成黑标。但是,又不是所有鱼向钓点之外移动游走的情形都会造成黑标(抛开一些微观的物理现象不说,咱们只探讨钓鱼涉及到的东西),比如水浅,鱼叼住鱼饵后以正常速度横移就不黑标,浮标只是倾斜后被鱼牵着走。为什么呢?宏观地说,水浅意味着水线短,短水线承受的阻力小于浮标的浮力,所以浮标不会黑掉,只会横移,鱼的速度加快才会出现黑标。这个时候,虽然没黑标,但是标相也是明显的。那么轻口鱼呢?刚刚说了,轻口的本质就是鱼的动作小而慢。无论是调灵钓灵,还是铅坠到底子线平躺,只要鱼吃食后向钓点之外移动,哪怕幅度很小,它牵动铅坠或带动主线的概率就要比吃抬头食的送标鱼的高,于是浮标就产生了动作。而且,爱制造黑标的鱼种或者鱼进食往往都比较生猛,所以给人的感觉黑标鱼更好钓。

说到这里,我禁不住要拍大腿了。第一次发现鱼口轻的时候,我干吗不干脆剪断子线,然后打两个死结不就能用了?在一以贯之的观念中,不论子线还是主线都是不能拼接的。一成不变的观念真是害人不浅。

猜你喜欢

长子鱼饵浮标
浅谈浮标的吃铅比数值
浮标吃铅量和“灵敏度”的关系
鱼饵
狡猾的白丝鱼
提问:夏天天热,钓鲢鳙应该钓深还是钓浅?
提问:冬钓轻口鱼如何选择浮标?
性命
共和国农机“长子”成长记
建设鞍钢文化再创“长子”辉煌
秘制鱼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