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标吃铅量和“灵敏度”的关系
2021-05-31李妍
李妍
先说浮标的吃铅量如何测试,方法很简单:把浮标调平水,所用的铅皮的重量就是这支浮标的吃铅量,卸下铅皮,用天平测量一下数值即可。
一般来说,浮标吃铅量越大,“灵敏度”越低,反之“灵敏度”则越高。我之所以给灵敏度三个字打上引号,是因为在钓鱼的过程中,我们通常把信号表达得清晰的浮标视为灵敏度高,反之则视为灵敏度低或迟钝。
实际上,信号表达得是否清晰并不是浮标这一单一因素决定的,其他因素也会对浮标的信号表达造成影响,比如调钓。倘若调钓得迟钝,你还能指望浮标能分毫不差地把信号表达出来吗?肯定不能。此外,标尾的浮力也会对信号的表达产生影响,如果标尾浮力很大,两粒鱼饵的重量仅能压下去1目浮标,那么即使调灵钓灵,遇到轻口的送标鱼时,浮标会有多大动作?假如送标鱼的上行动作缓慢,位移仅5厘米,这个动作已经不算是轻口了吧?但是叼起的一粒鱼饵只会让浮标上升半目——因为一粒鱼饵的重量全部作用在浮标上也只能压下半目浮标,这个重量消失,浮标也只上升半目而已。如果鱼继续向上游,游动距离超过约一根子线的长度,铅坠会被带着上升,这时浮标才出现第二个动作——上升。
其实在此过程中,鱼做的是一个动作,浮标却分两次表达,先是上升半目后停顿,过一会儿鱼拉动铅坠继续上升。第二个动作比较醒目,最容易被捕做到,但此时扬竿刺鱼已经晚了,中鱼后脱钩在所难免,况且轻口鱼不可能制造出这么大的动作。但是,假设使用的浮标标尾浮力很小,两粒鱼饵能压下浮标8目的话,依然调灵钓灵,遇到一条鲫鱼以同样轻柔的动作缓慢叼起鱼饵上行5厘米,那么浮标几乎就是和鲫鱼的动作同步,上升4目或者5厘米,这个信号就清晰了。
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手竿浮标的精度都不会有太大问题,除非买的是标尾两目加粗的那种浮标,这种浮标的精度会下降。
吃鉛量大的浮标的“灵敏度”因所受水阻大而降低。体积大的浮标,在水下产生的阻力也大,即便它和吃铅量小的浮标调钓相同,但是因为阻力的原因,它的隐蔽性也会降低
在保证正常抛投的情况下,吃铅量越小的浮标越好用
至于吃铅量大的浮标为什么“灵敏度”会降低呢?因为阻力的问题,体积大的浮标,在水下产生的阻力也大,即便它和吃铅量小的浮标调钓相同,但是因为阻力的原因,它的隐蔽性也降低了。
打一个夸张的比方——假如有一支航空母舰那么大的浮标,给它配上一个足够大的铅球,调2目钓2目,从平衡的角度讲,它跟浮标的调2钓2没区别,但是能钓鱼吗?不能。这个比喻有点极端,但能说明使用浮标的一个特点,即在保证正常抛投的情况下,吃铅量越小的浮标越好用。
我再举一个例子:1号子线和1.5号子线的线径差了多少?微乎其微,但上鱼率却相去甚远。这么一点点差异都能被鱼敏锐地感知到,可见鱼的感觉器官的灵敏程度是超出我们想象的。所以,阻力大一点的浮标是一定会产生不良影响的。
有的人固执地迷信某款浮标,因为这款浮标给他带来过好的收获。的确,不同浮标的品质存在区别,但是现在市面上的浮标并没有那么明显的差距。有的钓友在讲述使用某款浮标的心得时会说,用这个浮标钓鲫鱼能出现黑标、用某支浮标的动作很大云云。把这些都归功于浮标其实是错误的,到底黑标还是送标,取决于吃饵的那条鱼的动作,一条吃饵后就抬头的鲫鱼会产生黑标吗?若用台钓钓组,肯定不会出现黑标。
还有人说:用某支浮标的动作很大。这也是个错误,即便我们调钓至最灵敏的状态,也只能勉强做到让浮标的动作和鱼的动作同步。试想,吃饵的那条鱼若只有1厘米的动作,浮标会有2厘米的动作吗?肯定不会。
所以,一支浮标好用与否和吃铅量有关,和调钓有关,和标型有关(目前市面上很少有标型不佳的浮标),和标尾的浮力有关。而标相和什么有关?在调钓合理的情况下,和鱼的动作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