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姜教子:不劳动,恶念就会冒出
2018-09-10孔凡晶
孔凡晶
据《国语·鲁语下》记载,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大夫叫公文伯,他的母亲叫敬姜。有一天公文伯退朝,拜见母亲,看到母亲正在纺线。文伯说:“像我这样大夫官职,母亲还在纺线,我担心鲁国上卿季孙氏会不高兴,他会以为我是个不孝之子!”
母亲叹口气说:“鲁国大概很快就要灭亡了!让你这样不懂事的孩子做官。你坐这,我来告诉你。过去圣明的君主管理百姓,会将百姓分封到贫瘠的土地上居住,让百姓劳动而自养,使天下久长。这是因为百姓通过劳动不断地思考、进取,这样善心就会油然而生;相反,不劳动,贪淫邪念就会产生,贪淫邪念产生后就会忘掉善心,恶念歹心就会乘机冒出。”
两千多年前鲁国的一个贵妇人,就深知忧劳可以兴家,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并且以亲自纺线作为表率,及时教育儿子,真是难能可贵。
《朱子家训》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劳动后便知道勤俭的真正含义,在吃穿用时就不会恣意妄为、挥霍无度。劳动后更能体贴劳动者的艰辛,春种秋收,日耕夜纺,也就能尊重他人的劳动,谦卑地对待劳动者,而不是颐指气使,趾高气扬。
劳动不仅能使劳动者感觉到自食其力的荣耀,更是人格养成的途径。劳动可以积累经验、磨炼意志、锻炼身体、增长才干,更重要的是可以改掉懒惰的习惯,去除骄娇二气。古人说“将相无种,富不过三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些纨绔子弟衣食无忧,最容易沾染好逸恶劳的习气,驕奢淫逸,像《水浒传》高衙内、《红楼梦》薛蟠之流,整天声色犬马,胡作非为,最终难有好的下场。
现在我们中小学的学生,作业占据太多太多时间,成为整个家庭的中心内容,连双休日节假日都难有机会与家人共同郊游,更别说参加劳动了。家里做饭、洗碗、打扫卫生等有限的家务,家长都包办了。三四年级了,家长们还要代背着书包接送,连鸡蛋皮都不会剥,袜子不会洗,动不动就顶撞甚至打骂家长。中国家长最有害的口头禅是“再苦不能苦孩子”,而当有些学生长大后成了叛逆子、啃老族,又怨天尤人,殊不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目前也有个别智慧家长,他们的观念是宁苦而不娇,让孩子从小就从事相应劳动、做义工等,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独立意识,同时磨炼品质,了解社会。等到十八岁后,就让他们独立,可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老夫人敬姜的一席话,至今仍有警示作用。让孩子从小树立劳动的观念,养成良好的热爱劳动作风,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之举,更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家长的职责所在,切不可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