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基于问题的学习
2018-09-10刘桂玲
刘桂玲
在建构主义教育实践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灵活掌握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技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问题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已经成了其中一条重要的探索之路。基于问题的学习的“PBL模式”,就是这样一种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相吻合的教学模式,也是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契合,对革新目前历史教学也具有实际的借鉴意义。因为历史学科是一门以史论结合为特点的思维性社会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否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合理地解决问题,直接影响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简要介绍这一模式,并例谈其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PBL模式的内涵
PBL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医学教育,后来经过不断精炼,它先后在60多所医学院校中推广、修正。这种模式正越来越多地被其他领域所采用,也日益受到中小学教育的重视。PBL模式是以小组为主的形式进行,由教师提供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和学习方法的适当指导,让学生解决“拟真情境”中的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来学习隐含于问题之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1]
PBL模式中,教师并不以演讲者身份站在讲台上,而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在共同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等各种学习途径收集和整理可以解决的问题的资料。PBL模式中,学生以一个主动参与者的身份进行学习,以自己的个性和特征学习。充分展现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如解决问题技能、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利用时间的技能、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传播信息的技能等。[2]
总之,PBL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主要教学要素的角色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下表所示[3]:
本文以人教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例,作一说明:
(一)确定核心问题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初二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特点,确定本节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是: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概况及原因。
(二)层进的子问题
围绕这一核心问题,相关的层进问题有:
1. 经过一年的反攻,敌我双方情形有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我军下一步战略部署有何影响?
2. 三大战役的概况和影响是什么?
3. 解放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4. 解放战争快速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三)教师提供问题情境,为学生解决问题作辅助性的参考
1. 教材资源的整合与提供
(1)教师展示:《全面内战的爆发》示意图和《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示意图:
[问题]:经过一年的反攻,敌我双方情形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我军下一步战略部署有何影响?
(2)教师展示《三大战役示意图》和“三大战役简况表”:
[问题]:三大战役的概况和影响是什么?
(3)教师展示“解放军渡江作战”和“南京解放”等图片:
[问题]:解放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2. 课外资料的补充和学生搜集资料补充(拟真情境)
(1)合作探究、剖析案例:解放区的一个农户家庭在“土地改革”前后发生的变化;
(2)視频导学、理解历史:“淮海战役”影视片段。
[问题]:解放战争快速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二、PBL模式的作用
通过上述一个章节的教与学的动态推演,可以看到在PBL教学模式下,历史课堂传统教学状态下的学习要素与参与者有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学习目标更新
传统教学模式以“满堂灌”为主,重在落实基础知识的掌握,却忽视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能力。然而,PBL的学习目标则立足于培养学生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能力。[4]
(二)学生角色提升
通过PBL,学生需要自我激励、根据自身实际确立学习目标、独立研究、自行学习,将新建构的知识恰当地应用到各类问题解决之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做好过程性记录和及时反思调整。当学生自己完成问题解决之后,他们慢慢学会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和学习者。
(三)有效合作实现
在PBL模式中,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探究化、课堂探究问题化的设计中,由于综合性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涉及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等问题,需要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这时学生学习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大家共享基础知识,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并在与小组其他成员的协商过程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在元认知水平上监视自己对知识的建构。[5]在每一个学习小组中,每一个学生都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小组活动,与小组其他成员相互交流、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PBL,能促使每一个学习者成为一个愿意合作也善于合作的人,这也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从以上教学环节的分析可以看出,在PBL模式的教学过程中,有两条相互交织的重要线索:其一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二为学习要点的形成及由此引发的学习探究活动。前者是问题的解决活动的中心线索,通过问题解决本身促进理解的生成和深化,后者则围绕着问题解决活动实现了不同学习途径的整合。[6]我国当前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力求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在教育改革过程中,PBL模式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注释】
姜美玲:《基于问题的学习:一种可资借鉴的教学模式》,《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3期。
同上。
同上。
同上。
刘儒德:《问题式学习:一条集中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改革思路》,《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5期。
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