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场争论
2018-09-10吴镕
世纪风采 2018年4期
吴镕
光阴荏苒,2018 年是改革开放40 周年, 中央决定隆重纪念。改革从农村起步,我想起30多年前,围绕江苏倡导的“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一场争论。
1984 年农业特大丰收。
1985 年, 农业有所减产。这时候,一位元老说“无工不富”的声音太高了。于光远也发文认为江苏这个论断“有片面性”。我与他在《农村问题论坛》上开展了一场争论。
那位元老提出了社队企业(乡镇企业)三挤三争:与国营企业争能源、原料、市场,是以民营挤国营,以落后挤先进,以小挤大。
薛暮桥看了无锡钱桥的小钢厂,认为不能这么搞,“全国要开多少电厂才能够你们消耗? ”同为无锡人的陆定一,则大力称赞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后来许多领导人也如此说)。
1984 年秋, 江苏在北京举办了乡镇企业展览。顾秀莲省长陪同田纪云副总理参观,后由国家经委主任吕东在人民日报发表专文称赞乡镇企业(顾省长叫我写了稿子请吕主任以他名义发表)。86 个国家使节和彭冲等领导人都来参观。王震为展览剪彩。1985 年开农村工作会议,中央农研室陈锡文对我说:你们的口号没有错。吴象也说,江苏这三句话好,还要加一句:“无才不兴。”一场争论就此落幕。于光远还与我成了忘年之交,他说江苏有创意。当然,发展“立体农业,农业也能致富”。他说的对,更全面了。
40 年过去了, 想想农村改革,当时充满了艰辛和争论。正如朱根宝(无锡市委原副书记)
所说, 乡镇企业是在骂声中成长,批判中壮大。现在有的鄉镇企业,已发展为进军国际市场的大企业了。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才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