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解答好中考历史选择题

2018-09-10彭亮

中学历史教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题干解题技巧选择题

彭亮

初中历史涉及的知识范围广、事件多、头绪杂,而近年来中考历史选择题的命题,对教材知识掌握的准确度及分析、归纳、理解能力的要求又在不断提高。如何更有效地掌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实现科学应考,给初中的师生提出了很大挑战。

根据命题特点,历史选择题一般可分为因果类选择题、材料解析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比较型选择题、概念名词型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排序型选择题、推理型选择题等几种,这些题型能够有效塑造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笔者以2017年部分省市中考试题为例来结合论证。

一、因果类选择题

例1. (2017年河北·历史·7)“近代史上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最先建立民主政治,但在教育领域英国没有一项领先,现代大学、职业教育、义务教育、现代学制、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现代教育制度没有一项由英国创立。因此,英国整体国力的渐趋衰落就不足为奇了。”可见,英国“整体国力的渐趋衰落”是由于

A.民主政治改革滞后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D.教育制度的落伍

解题技巧:第一步通过审题,注意关键词是“教育”“没有一项领先的”,然后分析、理解所给的史料,重点强调的是“现代大学、职业教育、义务教育、现代学制、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现代教育制度,没有一项由英国创立”,涉及的都是“教育领域”,据此可知英国“整体国力的渐趋衰落”是由于教育制度的落伍。第二步审选项,分析与教育有关的选项,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

应试策略:此类题目一般都带有“原因(或由于)”,旨在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由原因推断出结果或影响,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这种题一般难度都不大。第二种形式是由结果推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这种题一般能力要求较高。此类题考生应注意首先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谁因谁果,把握好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其次辨别出事件发生的根本、直接、主要原因及内外因等,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全面分析各种因素。

二、材料解析型选择题

例2. (2017年山西·历史·3)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三年全国总人口为59873305人,而山西人口已达到4103450人。明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便大量从山西往外地迁民。明政府在移民同时,给予外迁之人相关政策上的优惠和照顾,这无疑让外迁的山西人更快地投入到当地的农业生产中,与当地人共同创业,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从这段话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A.山西人口在明朝增加的原因

B.明朝政府从山西移民的原因

C.政府的优惠政策调动移民积极性

D.山西移民对迁入地经济做出贡献

解题技巧:第一步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几个关键词“明洪武十三年”、“山西人口在全国占比”、“外迁之人相关政策上的優惠和照顾”,然后对应备选项逐一分析判断。第二步分析、梳理、理解题干材料,材料强调的是1381年山西与全国总人口的数据,说明当时山西人多,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明朝大量从山西往外地迁民并给予外迁之人相关政策上的优惠,这大大提高了山西人外迁的积极性,他们更快地投入到当地的农业生产中,与当地人共同创业,促进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然后审选项,未提及A山西人口在明朝增加的原因。因此选出正确答案为A项。

应试策略: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题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供材料(文字、图表等),备选项是对材料的解释或推理,要求学生辨别各选项中对材料的解释是否与材料所给出的信息一致,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解此类题,学生必须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所学知识,选出正确选项。一般分三步进行:首先,通过看材料的出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其次,读通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最后,在备选项中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切忌只看被选项的正误,而不与材料联系。

三、组合型选择题

例3 .(2017年贵州黔东南·历史·4) 民族关系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流的是①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 ②修建万里长城 ③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联姻 ④设立宣政院 ⑤左宗棠收复新疆 ⑥民族区域自治 ⑦改革开放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③⑤⑦ D.①③④⑥

解题技巧:解答本类型试题,常用的方法是排除法。第一步审题,找出关键句“民族融合”,在备选项中找出其中符合民族融合的相关内容。第二步审选项,对应备选项内容,逐一分析判断,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联姻,设立宣政院,民族区域自治,都有利于民族融合,以此可以得出①③④⑥符合题意;而②属于抵御外来入侵、⑤属于维护祖国领土完整、⑦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②、⑤、⑦的选项,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

四、比较型选择题

例4 .(2017年山东威海·历史·2) 汉武帝、明太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他们两人都

A.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B.采取措施削弱诸侯王或藩王的势力

C.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D.是开国皇帝

解题技巧: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明太祖朱元璋从元朝灭亡中看到,除了统治者本身的素质以外,整个社会失于教化也是一个原因。因此,登基后就采取措施,兴建学校,选拔学官,并坚持把“教育工作”作为衡量地方官政绩的重要指标,目的是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朝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选项B,汉武帝所具有;选项C、D则是朱元璋所具有。

应试策略:比较型选择题是给出几个事件、人物等,让考生从备选项中选出各项的相同点或不同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能力。答题时最好采取排除法,学生只要掌握基础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周全的综合判断,就能保证答案的正确性。

五、推理型选择题

例5.(2017年重庆A卷·历史·11)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属于揭示历史现象本质的是

A.随着魏、蜀、吴的建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B.国民革命运动中,北伐军在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

C.1997年和1999年,香港、澳门先后回到了祖国怀抱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对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解题技巧:第一步审题,透过历史史实能否推出掩盖在史实后面本质的结论;第二步找出备选项是否符合“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的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这一特征,即对应的结论是否一致,选项A是前后因果关系,选项B中的“胜利”是“国民革命”表象;选项C中的时间是后者发生的要素;而选项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对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体现了透过现象看本质。而选项ABC只是现象,而没有体现本质。

应试策略:推理型选择题指以考查推理能力为主的,兼有考查记忆、提取信息、比较等能力的综合性选择题,其题干的提问项一般是说明、表明或证明等字眼。这类题型具有较强的考查功能,近年来出现频繁,依据前提与结论的连接项所表明的关系是否充分,推理型选择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充分条件型和非充分条件型。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及常识性问题,学生通过对历史规律及常识的掌握来分析并选择。学生推理时要掌握正确历史常识、历史规律、基本原理以及逻辑关系等。学生在平时要多注意归纳规律,这样在考试中才不会被其它项干扰而选错。

六、概念名詞型选择题

例6. (2017年福建·历史·5) 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及第”所反映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解题技巧:第一步审题,找出题干中三个成语的共同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三个成语形容的是科举制度。第二步审选项,根据题干中的三个成语共同点是关于考试成功的结果,这样可推断出选项D与之相适应,故可排除A、B、C选项。

应试策略:此类选择题在中考历史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及名词的准确理解和把握。题干中多提到一个或几个历史概念,要求学生首先能准确的把握其内涵,其次还能客观理解其外延,备选项大多立足于对历史概念内在规律和本质的把握。学生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对此历史概念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也要加强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这样在应试时才能准确把握,不会失分。

七、否定型选择题

例7. (2017年贵州毕节·历史·11) 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以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B.都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C.都在战后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D.都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解题技巧:本题是一个否定型选择题,学生首先要注意到应选择与题干要求不相符的选项。第一步认真审题干,第二步依据影响与选项进行配对、对应去选择答案。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次大战促进新式武器的出现,也由此带动了科技的发展;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新格局,而二战则形成了两极格局;两次大战都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由此选项A、C、D都是共同点。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是非正义的;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反法西斯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有根本的不同,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

应试策略:否定型选择题是一种以表述错误的选项为正确选项的选择题,题干中常出现“错误”、“无关”、“不符合”、“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作限制语,主要考查考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考生解答此类题要注意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相结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答案,也可用排除法或顺向思维。

八、排序型选择题

例8. (2017年贵州安顺·历史·3) 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 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④②①③

解题技巧:首先找出关键词“排序”,然后根据备选项内容逐一分析判断。①第一次“汪辜会谈”举行于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新加坡;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是邓小平在1978年提出,1981年正式形成; ③1995年1月,江泽民总书记提出江泽民“八项主张”;④1987年底,台湾当局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应试策略:排序型题要求学生能准确地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学生如果能准确掌握各备选项的时间那是最好不过了,如果不能全部掌握,用一些技巧也同样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结果。采用首尾结合法,首先找出最早的历史事件,再找出最晚的事件,选择备选项符合顺序排列的那一个。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其余事件同样可采用首尾结合法。

总之,考生平时必须踏实、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同时要注意培养概括、分析、评价等能力,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再辅之以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就一定能在中考历史考试中获得成功。

猜你喜欢

题干解题技巧选择题
数字算式
例谈解答选择题的几个小技巧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浅谈高中数学线性代数解题技巧与例解
一道物理选择题给我们的启示
分部积分公式的解题技巧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几类典型题的解题技巧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
三角函数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