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1—1》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生发展

2018-09-10廖敏张铎

教育文化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改革自主学习

廖敏 张铎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模式决定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是现阶段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该模式着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以“学会学习”为目标,从根本上提高学习者的能力,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和主动获取知识。

关键词: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大班授课、小班讨论;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8)05-0074-03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5.014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为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从2016年至2018共计两个学期,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1-1》作为试点课程,对现有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采用“大班教学、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1]对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都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加强了课程的应用性,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尽量扣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开展“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环节,积极思考,从知识传授转变成能力培养,提高教学的实效性。[2]

本项目研究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让学生围绕“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开展学习,力求创新。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提升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公民所应具有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自主创业、全面可持续性的能力发展。

二、大班授课

教改试点的授课方式依然沿用传统的大班授课方式。[3]所不同的是,传统授课方式完全依靠教师讲解,其授课效果完全依赖于教师的个人能力与发挥,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角色,且对每一次课缺乏预期,不能清晰地在课前知道老师大概会讲述多少内容,课后也无法评估自己对本次授课的内容吸收了多少,学习的效果师生都心中无数。

对教改的大班授课,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启发学生去思考。这就首先需要将学生在上课时进行角色换位,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听课者,而是一个对自我教学过程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其思想自然会随着参与过程演绎的路径而一路跟随,并极有可能在此过程中实现自我评判。这就在客观上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注意力集中的问题,二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不断反省。这两点都是当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状态把握的难点。为让学生成为“参与者”,必须事先就把“剧本”发给学生,也就是将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PPT以及练习的答案发布在上课师生群里(课前建立的QQ学习群),以这种公开透明的方式告诉学生老师要干什么,学生大致知道老师要做什么后也会自我评估:“我会在其中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准”,无形中就引导学生参与了教学。更进一步,上课前主讲老师就会告知学生下次课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相当于提前进行了聚焦与宣传,这使得整个课程的授课主线清晰,衔接也更加紧密。同时,QQ群里除现有老师外,还专门请了3位解题高手(现为在读研究生,均代表贵州省参加过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并获奖的学生)为他们答疑解惑,加强师生的互动与交流。

解决了学生的参与问题,接下来就是解决教师的授课问题。作为授课教师,重点需要讲清思路,讲清内容的重点环节和难点问题,实现以 “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为此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组织与调整,针对每次课单独制作课件,不求全面详细,但要突出问题所在,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后的喜悦感与成就感。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共制作11个教学课件,力图唤起学生自己求知的欲望,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培养他们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的能力。在整个学期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于以往的同类课堂。

三、小班讨论

小班讨论是本次教改的重点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在大班授课之后,围绕大班授课的单元重点、难点及单元测试展开讨论。如果说大班授课是引导学生参与的话,小班讨论就是要学生“表演”了。本次教改要求组织小班讨论的教师每堂课主动讲解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其余时间都必须用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以期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俗话说得好,“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学生要能在课堂上“表演”一分钟,其课下就一定会有十倍甚至百倍以上时间的思考,客观上实现了“要我做”向“我要做”的转变。[4]与此相匹配的是,考核方式也鼓励学生积极“表演”。[5]本次教改改变以往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方式,采取进程式的考核,改变“一张试卷,一项成绩”的单一考核模式,建立多元化考核机制,以课外自主学习(作业为主)、课堂表现(考勤为主)、讨论交流(提问及回答问题为主)、单元测试及期末考试成绩(参加全校统一考试)作为本课程学生的学习成绩。第一次试点时,课外自主学习占20%,课堂表现占10%,讨论交流占10%,單元测试占30%,期末考试占30 %。由于要参加全校统考,第二次试点将期末考试占比提高到40%,课外自主学习占比降低,只占10%。

尽管次数不多,但都收效明显。每次小班讨论都安排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规定动作”是由授课教师统一提出的焦点性问题交由各小班进行讨论,目的是提供一个基准要求,既有助于教师总体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又能起一个引导作用;“自选动作”是由学生自主发挥,不设框框。由于平时成绩占比较高,所以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同时也有较强的紧迫感,一是重视测试,二是想积极发言,目的是想顺利完成课程考核要求。从实际看,尽管离设计之初的引导学生自主讨论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所表现的积极讨论是因为“讨论”可以“换分数”。但从客观上看,让学生通过“讲出来”的方式促使了其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达到了“以学为主”的目的。

四、考试分析

经历了完整的学习阶段,学生进入了考试阶段。本次教改的核心目的是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未来的全方位学习打下良好的能力基础,这也符合通识教育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尽管提升考试成绩并不是本次教改的唯一目的,但考试毕竟是知识水平掌握程度的一个标尺,也是学习能力具体体现在某一学科的外在表现特征,因此考试成绩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维度。经过两个学期课堂教学改革试验,参与课堂教改实验的班级在全校《高等数学1-1》的统一考试中总体成绩名列前茅,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取得初步成效。

五、学生发展

每学期经过训练后,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并且保持一种旺盛的求知欲。这两学期大班的同学普遍认为高等数学并不是深不可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的习惯;更多的是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

同学们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发展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素养;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发展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素养;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发展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素养,增强创新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以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六、一些思考

通过一学期的教改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1.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综合性的隐形指标,如何能更为科学地评价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甚至需要多学科的支撑。实践过程中,更多的是依靠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的一些定性评估和比较(例如对学生课堂状态的判断),缺乏一些客观性的定量指标。2.课程设计受教学课时限制,未能充分发挥出教改的效用,如何兼顾时间与任务是需要平衡的。3.课件的设计需要不断完善,特别是如何在数学这个古老的学科中加入时代的内容是需要不断发展的。4.改革应是长期持久的,“大班教学,小班讨论”教学模式还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相信随着教改的不断完善,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会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罗静. 思维导图在高校翻转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7(4)

[2]马国富,王子贤,刘太行,任建通. 大数据时代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7(3).

[3]曹永聽,刘华.从美国高校班级规模看我国高校大班课堂教学存在的现实意义[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2).

[4]陈艳莲.高校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方法的优化[J].教育与职业,2014(12)

[5]张扬,邹麟,赵帅.“信号与系统”小班教学和考核改革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2).

(责任编辑:涂艳)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改革自主学习
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运用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