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鸟也需有技巧

2018-09-10曲智勇

照相机 2018年5期
关键词:机位习性树枝

曲智勇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自然生态条件的改善,鸟儿的数量品种越来越多,离我们也越来越近了。大家都能感受到,不论是在城市、乡村,还是在公园、野外,随处都能见到各种各样美丽的鸟儿,尽管有些不知道名字,但依然能感受到它们的美丽。拍鸟大军也随之兴起,随处可见一支支长枪短炮、一个个拍鸟大师。自己拍鸟也有几年了,既不是大师,也没有什么成就,这里简单谈几点拍鸟体会。

拍什么?

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鸟类的画册,简直惊呆了,鸟儿居然是那样的美丽绚烂,是平时肉眼看到所无法比拟的,多年的摄影喜好以及巨大的诱惑,促使自己走上了辛苦艰难而又充满快乐的拍鸟之路。入圈了才了解到拍鸟大概分两种:一是拍摄记录鸟种,有记录一个地区的鸟种的,也有记录自己拍了多少鸟种的等等;二是拍摄精彩瞬间,把鸟儿最美的瞬间用相机记录下来。当然这两种也有同时玩的,并不矛盾,关键是鸟友们在拍摄中得到乐趣、有所收获。我更喜欢记录精彩瞬间。

到哪拍?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想法,到哪拍鸟?怎样才能找到鸟?有时想对着一个树枝等鸟,可能一年都不来,这怎么能拍到?其实不然,鸟儿也是有生活习性的,也有其规律性。比如翠鸟栖息于有灌丛或疏林、水清澈而缓流的小河、溪涧、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性孤独,平时常独栖在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伺机猎食,食物以小鱼为主。翠鸟扎入水中后,还能保持极佳的视力,因为它的眼睛进入水中后,能迅速调整水中因为光线造成的视角反差,所以捕鱼本领很强。同时,它每次捕到鱼后喜欢在同一个位置吃鱼。再比如中华攀雀,每年4至6月,雄性攀雀异常的兴奋,高唱着“爱情进行曲”往返,每一次衔着一嘴的毛来到巢枝,围绕着枝子转圈,将嘴中含着的羊毛裹缠在枝子上。而后在缠绕的粗粗的两根树权间依稀拉起丝丝缕缕的纤维,然后继续在树枝上“翻单杠”缠绕,两根树枝间丝丝缕缕的纤维慢慢扩展为一条“钢索”,巢织成后就像一个小箩筐。有了美丽的新房,就可以招揽新娘了。掌握了鸟的生活习性,才能较好地根据鸟儿特点,选择拍摄时间、地点和机位。对鸟的生活习性的了解,要通过自学、观察,更重要的是资深“鸟友”的传授。

怎么拍?

鸟儿的飞行速度极快,刚开始拍时效果非常不理想,怎么样才能把鸟儿拍清、拍好、拍出神韵?我感觉要根据不同场所、不同需求来定。比如拍寿带和蓝翡翠鸟时,它们飞行速度极快,通过拍摄总结,感到一是速度,二是技巧。速度必须达到1/1600s以上才能保证鸟儿清晰,在技巧上要舍得,即拍摄你想要拍的重点,比如入水、出水選择一项,两头都想拍往往一样也拍不好。再比如拍白鹤时,我选择了1/8s的追焦拍摄,难度非常大,成功率极低,但出片后感觉视觉冲击力比较大,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效果比较理想。

辛苦吗?

拍鸟的确是个辛苦的差事,毕竟是野生鸟,长途跋涉,设备几十斤,驱车几千里,既要有好技术,又要有好体力,还要有好耐力。有时在零下30多度拍摄会把手冻伤,有时为了选择好的机位穿上水裤整个人在水里呆着,有时在40多度的帐篷里一坐就是一天。记得在河北天桂山拍鸟时,早上4点起床爬山,走了1000多级台阶,拍到了美丽的勺鸡。还有时等一天、两天甚至一周,想拍的鸟也不来,简直是鸟的玩笑开大了。不论苦辣酸甜,“鸟人”的乐趣都在里面。

猜你喜欢

机位习性树枝
基于航班重新连班的机位自动化处理机制
埋松果
2019东营地震抗灾演习直播方案
喜新厌旧与神经特质有关
树枝变虫虫
可怕的习性
超越常规 更进一步 5月24日上午场9机位实拍图解
我可爱的职业病
树枝贝壳花
成功与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