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军训练营

2018-09-10

垂钓 2018年5期
关键词:钓饵浮标玉米粒

提问:钓鲤鱼有哪些标相,春天钓鲤鱼饵料和窝料搭配哪些比较好?

回答:先说鲤鱼标相。由于经历不同,同样是鲤鱼,其标相也可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野生鲤鱼和有过被人工喂养的养殖鲤鱼的进食习惯是不同的,而标相的产生是和鱼的进食动作有关的。

野生鲤鱼吸入鱼饵后转身就走,因此大多出现黑标,在个别的水浅的地方浮标也会出现斜着横移的标相;养殖鲤鱼,出现送标的情况会很多,那是因为它们习惯吃抬头食。

关于春钓鲤鱼饵料和窝料如何搭配,这是个不好回答的难题。我们认为,如果把某人在某水库钓鲤鱼的搭配方式直接告诉你的话,这是很不负责的。钓鱼,钓某种对象鱼都不是有公式的,而是要根据鱼情、水情进行不断调整,这种调整哪怕是同样的情况出现,也会因人而异,就好比一个人在郑州,一个人在新疆,他們都去北京,虽然路径不一样,方向不一样,可是目的地却是相同的。如果钓某种鱼在饵料和窝料上有公式一样的搭配方法,那么钓鱼就简单了,谁的公式背得多,谁就能多钓鱼。可事实上,钓鱼没那么简单。

先说说窝料。打窝子的目的是什么?打窝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聚鱼、留鱼,还要让鱼吃不饱又舍不得走,进而在来回游弋的过程中增加发现钓饵的概率。

是这样吧?那么问题就来了,这可不仅仅是该用哪种窝料的问题了,还要有个合适的量,量多了,鱼就会吃饱,然后扭头走了;量少了,起不到诱鱼的作用。

掌握好了这个量还不够,还有一个问题:这个量能在水下保持多长时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野生鲤鱼开口的季节往往都是暮春了,暮春时节小鱼们都活跃起来了。我们一定要把这些非目标鱼对窝料的消耗考虑进去。为了对抗小鱼,有的人就用固态的窝料打窝,比如玉米粒。玉米粒确实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那仅仅是它作为钓饵时比较不受小鱼待见,浮标零星地哆嗦几下,钩上的玉米粒会完好无损。但是,作为窝料可不一样——每粒作为窝料的玉米粒都没有子线拴着,小鱼完全可以把它们叼起来,游动中发现吃不下马上会扔了。结果就是,一段时间后窝料会扩散、会被小鱼们以接力的方式搬离钓点。所以,就算用纯粹的用玉米粒打窝,也需要补窝。

补窝的间隔是多久?这完全由小鱼对窝子的破坏能力决定。小鱼和窝料都在水下,看不见摸不着,这个间隔完全是凭经验估计出来的。

那么,假如说真的用玉米粒打窝,该怎么搭配钓饵呢?大致上有两种搭配方法,一种是剥了皮的嫩玉米,实现窝料和钓饵的统一,而钓饵比窝料更有诱惑力,在窝料中更容易被鱼发现;另一种办法是窝饵分家,用面饵、小豆饼块、小红薯块之类的作钓饵。这样做的优点同样是钓饵更容易被鱼发现,就像在一把大米中更容易发现一粒绿豆一样的道理。

这是一个简单的搭配,但是细说起来这里面还有许多的细节需要被考虑进去。比如对象鲤鱼个体大约有多大、密度有多大。这都决定了窝料的量。比如密度不是很大、个体在二三斤左右的鲤鱼,一次投喂20到50粒就够了,但若是对象鲤鱼的个体达到5斤以上,那么这个量就肯定不够了,因为鱼越大,它的食量就越大,谁都不能保证每条进了窝子的鲤鱼都能上钩,在窝内捡几口就走的肯定比上钩的多。

为什么我们用玉米粒作为例子来说窝料呢?因为嫩玉米有个优点,它很容易被鱼消化。有经验的钓友会发现,用嫩玉米打窝后,钓上的鱼(包括草鱼),放到鱼护中一两个小时后就会发现鱼护内有玉米皮漂起来,那是上钩的鱼完成了一次消化过程,吃的玉米窝料已经被排出来了。因为这个特点,嫩玉米打窝量稍大些也没关系,尤其是钓大体型的鱼,十斤以上、二十斤以上的可以不间断地打,三五个粒三五个粒不停地打也没关系。如果是一大勺一大勺地打,那么这是喂鱼的,而不是钓鱼的,也钓不到。

接下来再说钓饵。刚刚我们说了,可以用剥了皮的嫩玉米粒打窝,用面饵、小豆饼块或者小红薯块作钓饵。在此,我们不妨再以面饵举例,说一下面饵的结构和状态。

面饵,很少有人注意其结构,我们也没听到有人提到这个理论,反倒是有太多的人相信“配方”,这股“潮流”叫人忧心。

我这里所说的结构包括饵料的物理性状、营养成分、饵料状态。这三点当中,我们最不提倡刻意追求的是营养成分,现在的任何一款鲤鱼饵都能满足这点。我比较看中饵料的物理性状和状态。比如用玉米粒打了窝子,那么对饵料的要求就来了——玉米粒属于大个头的颗粒,小鱼不待见,用于专攻大鱼,并且能保持一段时间,但是无法避免小鱼对钓饵的骚扰,如果钓饵中含有一些小的颗粒状物,在窝内形成一定量的残留,势必会分散一部分小鱼的注意力,加上粉状物的持续雾化,是不是就能实现玉米粒专门诱大鱼,小的颗粒物分散小鱼对钓饵的注意力、使标相尽量安静、持续雾化的粉状饵又是对窝料互补的理想状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推荐两种办法,第一,粉饵中加入酒米,可以开成散饵也可以追求雾化;第二,软黏饵蘸麻团,并且根据鱼情来决定饵团的大小。当然了,更复杂的也有,不过千变万化都是万变不离其宗。

饵料和窝料的搭配其实就是利用手头现成的东西,在具体的水情、鱼情条件下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这种搭配绝无教条,关键是看怎么用,不论是春天钓鲤鱼还是其他的季节钓别的鱼种都是如此。同样的搭配,会打窝子和会用鱼饵才是致胜的关键。

提问:北方黑坑钓鲫鱼,鱼起浮了,还能吃饵吗?

回答:实事求是地说,这种情况通常不会有很好的收获,还是敬而远之吧。不过,竿费都交了,不钓不痛快,所以还得想办法。实际上,这种情况也并非无解,我们可以针对鱼起浮的成因有针对性地加以应对。一句话,找到起浮的症结所在是关键。

因缺氧而起浮。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一旦鱼起浮,首先叫人联想到的就是缺氧。既然鱼缺氧,那就去找氧,比如水浅处,比如下风处,最好的是水浅向阳的下风处。这样的地形环境通常水中溶氧最高,鱼相对集中,活性高于其他位置。水浅则意味着水面到水底的距离近,起浮的鱼即使在水面附近也有机会发现钓饵。不过,鱼有机会发现钓饵甚至吃饵,并不意味着鱼能被钓起来。我们还需要解决调钓的问题。刚说了,鱼缺氧导致起浮,那么这里的鱼活性一定不高,标相一定不好。这就需要调灵钓灵。同样是活性的问题,还要考虑鱼饵的大小、状态和形状,我们推荐使用软黏饵,搓小球,挂到钩上后捏成一个小扁片,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容易入口;另外就是推荐使用比重小的饵料,并加大比例,这样的饵料雾化后更容易向水的表层扩散,用来吸引上层的鲫鱼。

如果这个黑坑有注水口在进水,那么这个位置肯定是黄金钓位。

有的人也会钓浮,在鲫鱼出没的水层下钩,如果真的是缺氧导致起浮的话,那么用这个办法效果并不好,因为缺氧到这个程度的鲫鱼是拒食的。不过,钓友也可以试一下。

另一种原因是转塘。新鱼到一个新环境总要适应一下,于是它们会围着黑坑转圈,寻找自己待着舒服的位置,我们将这种情况称为“转塘”。

新放进来的鲫鱼没有自己的领地,下层都是老鱼的地盘,新鱼是被排斥的,于是部分新鱼在表层活动。这种情况好处理,只要找到理想的钓位正常钓就行,毕竟水下还有老鱼可钓,新鱼适应一段时间后也会下底增加底层的密度。

还有一种情况是黑坑的水温低,新鱼不适应,于是到水面温度稍高的位置活动。这种情况的鱼是进食的,钓者想要多钓就去找高水温的地方——高温的地方无非就是阳光充足、水浅、下风处之类的地方了。泉眼的附近肯定不行,這地方水凉,即使是老鱼也会因为低水温导致自身的新陈代谢变缓而远离这类环境。

还有一种情况不利于垂钓,那就是鲫鱼在晒太阳。在风平浪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钓友们有时会看到成群的鲫鱼聚在水面游弋,稍有人影脚步声立刻逃入水下,然后在远处又三三两两地冒出来,这种鱼不咬钩,它们只是吃饱了晒个太阳而已。它们和被动起浮的鱼的最大区别是这种鱼行动迅速、举止活泼。它们不适合成为追逐垂钓的对象鱼。

还有一种病态的起浮,这就无需分析了。苟延残喘中的鱼是不会吃饵的。

通过上面几点的分析,有鲫鱼起浮的黑坑,有两种原因的对应方法是基本重合的。所以,遇到这种情况,首选的钓位就是向阳水浅的下风处。不过,占据了这样的钓位后,效果不会立竿见影,钓者要坚持住,随着太阳越来越高,自然会产生越来越大的气流,随着气流的逐渐加大,钓位的优势才会逐渐显现出来。

提问:在东北,春末夏初夜钓鲤鱼钓多深的水比较合适?

回答:这是一个有规律可循但是又没有具体数字的问题。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每个水库的水深都不一样,所以不能用一个单纯的数字把所有水库都囊括进去。要看某一水库的具体深度才能决定这个季节钓鲤鱼的地形和钓点的水深。

这个季节钓鲤鱼要钓浅或者浅中深。但要切记:钓位要在浅水,但不是所有的浅水都能钓鲤鱼。

我们曾在4月初的时候在浅水处钓小鲫鱼,水深大概80厘米,结果遭遇了鲤鱼。但是,那是巧合,运气的成分更大。如果春末夏初来此地专门钓鲤鱼则不行。因为这个狭长的沟汊子几乎是平底的,5.4米的竿子钓水深80厘米,扔到中间水深还是这样。成年鲤鱼很狡猾,它们需要在有安全感的地方栖身,在浅水处觅食,一有风吹草动马上转身逃往深水,所以这个季节钓鲤鱼,水底没有坡度是行不通的。这个坡度是过渡地带。

这里说的钓浅中深也和夏天浅中深不是一回事。当然了,所有钓鱼理论上的东西都不能一概而论,黑龙江那种所谓的“泡子”基本上都是平底的,找到浅水处钓深浅交界或者深水基本上就可以了。如果泡子的四周都是均匀的浅水,那就需要多动脑勤观察了——第一,找水草、芦苇;第二,观察水面动静,然后再结合风向、鲤鱼个体大小等因素来选择钓位。

深和浅没有具体的数字来定义,刚才提到的钓浅水是个相对的概念。比如,我在一个山间的水库钓鲤鱼,开放的钓鱼区,同样的竿长只有大坝的拐角处最浅,大约2.4米深,所以我只能把钓位选在这里了。事实证明,这里效果最好,水库中的所有鱼种都能上钩。

说到这里,一定会有人说:为什么不在其他钓位用短一点的竿子呢?

鲤鱼是非常警觉敏感的,它们不会轻易到近岸来的。不是常有人看见岸边有大鲤鱼翻腾吗?悄悄地把竿子拿过去试试,鲤鱼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人的脚步声、倒影还有一些我们察觉不到的细微的声响其实都会对鲤鱼产生影响,只是很多人把它忽略了而已。所以,钓鲤鱼用长竿子钓远处效果会更好。

而有的时候再长的竿子也够不到合适的水深,这个时候海竿就派上了用场。

我们曾在一个平原的小水库钓鲤鱼,钓位选在一处没人的浅滩,水浅到了什么程度呢?人走进去20米,水才到大腿根。这么浅的水或许能钓小鲫鱼,但不会给鲤鱼足够的安全感,所以一定要海竿远投。当时,我并没考虑要投多远合适,只是晃着膀子能抛多远就抛多远。从铅坠落水到落底的时间估算,落点的水深不超过1.7米,结果不但钓了很多鲤鱼,还有1~2斤重的野生大鲫鱼。但以后再来,那个钓位就占不到了。

所以,春末夏初夜钓鲤鱼钓多深合适,这个问题是无法用一个数字来回答的,每个水库有每个水库的答案。

总结起来,这个时候选鲤鱼钓位参考的要点是:第一,要选在浅水处;第二,要有满足鲤鱼安全感的深度,尽量用长竿。当然了,每个水库的情况都不一样,这里所讲的只是比较典型的普遍现象,代表着在大多数水库适用的方法。具体到某一水库的时候,钓者还要参考该水库的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切忌生搬硬套。

希望上述回答对这位钓友有所帮助。

提问:野钓挂底,应该如何防止?

回答:一般来说,钓鱼这件事,人不舒服,鱼就舒服,包括地形。爱挂底的钓位鱼情都比较好。挂底基本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植物性的,一种是水下乱七八糟的石头造成的。植物性的,不论是杂草还是树根或者是沉积的腐败的各种植物,几乎没有啥好的办法能够有效地预防挂底现象的发生。

倒是在杂乱的石头底可以想一些办法。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挂底通常有两种情况发生,有时是挂铅坠,有时是挂钩。如果是挂铅坠,则说明浮标调得钝了,铅坠到底了,需要重新调标把铅坠悬起来,但是这还不够,要把挂钩的问题也解决了才是目的。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就要明白为什么会挂钩。有人说,那肯定是鱼钩掉到石头缝里去了呗!那么鱼钩外面还包着一层鱼饵呢,怎么会挂钩呢?答案是鱼饵脱落了,如果鱼饵不脱落的话,抬竿子的时候肯定是饵团先和石头接触,鱼钩没机会接触石头,也就不会挂钩了吧。细掰扯到这儿,怎么避免挂底是不是已经有了答案了?对,开那种软黏饵,软软的黏黏的钓饵,挂到钩上是那种小的黏球。

还有,在水下满是乱石头的钓位,垂钓都要注意这点,用面饵把鱼钩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就能避免挂底的发生。尽量不要追求高速雾化的面饵,也不要用玉米粒、颗粒之类的饲料。

提问:野钓水底地形复杂,该如何精确找底?

回答:所谓地形复杂,我理解的应该是水下高低不平,找底调钓后,在正常施钓的过程中露出的浮标忽高忽低,进而担心这种情况会影响钓组的灵敏度吧?

其实,这和精确找底没有关系,是抛投落点不准确造成的。抛得偏一点浮标露得长,说明落在了水底的高处,又抛得偏了点,浮标露得短,说明钓组落到了低处。在饵团一样大的情况下,只要落点统一,那么浮标露出的目视部分都会是等长的。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做到落点准确就行了。但是,由于一些杂七杂八的原因,没法保证钓组落点精准怎么办呢?做法是将浮标尽量调高(比如调10),然后钓低(比如钓2)。这样做的好处是无论钓组落到高处还是低处,铅坠始终是悬着的(通常情况下,小范围内水底的落差不会太大),对钓组的灵敏度影响不大。

猜你喜欢

钓饵浮标玉米粒
浅谈浮标的吃铅比数值
鲫鱼上钩
浮标吃铅量和“灵敏度”的关系
星星钓饵
巧避鳌鲦打劫
提问:夏天天热,钓鲢鳙应该钓深还是钓浅?
提问:冬钓轻口鱼如何选择浮标?
想变成花的玉米粒
爆米花
每天做好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