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卫疆的科技钓线之路
2018-09-10王文铎
王文铎
有人说,越是简单的东西,里面的学问就越复杂。钓线,便是如此,细细的一根线,里面包含着太多信息——号数、拉力、韧性、切水性……面对这些参数,钓鱼人该如何判断?琳琅满目的钓线产品,五花八门的价格定位,是物超所值还是徒有其表?面对日益压缩的市场环境,钓线企业该如何深耕细作,才能走出困境,破茧成蝶?
肖卫疆:有人问我,为什么要从事钓线行业?它市场容量小,工艺简单,科技含量又不高,每每推出好产品,很容易就被抄袭,吃力不讨好。面对这样的问题,我通常会回答:“你不做,我也不做,那么中国的钓线市场,早就被外国企业瓜分了,到时候,钓鱼人面对的恐怕是比现在高昂很多的钓线成本。”所以,我的想法很简单,我要做中国人自己的钓线品牌,要让中国所有的钓鱼人都能用上工艺精湛、物美价廉的好钓线。这是我的坚持,也是渔星的坚持。
渔星倡导的是生产有科技含量的鱼线,但有人认为,钓线的科技含量比较低,甚至没什么科技含量。其实,所谓的科技含量,我认为首先是企业的创新意识,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长久地发展,鱼线行业,也是同样的道理。渔星公司成立于2008年,至今已创立整十年,刚开始,我们也走过模仿的路子,后来,我们改为致力于开发市场需求量大,且具有特殊功能的钓线产品。可以说,十年来,我们经历了从草创时只进行简单的模仿加工,到现在聚力创新研发的过程。市场上所有有特色的产品,都要经历创新研发、技术升级和攻关的过程才能生产出来。
比如,渔星新上市的冰钓线、变色龙系列钓线,都是在原有的工艺基础上,通过长期的改进研发,甚至是将其他行业的一些比较突出的技术运用到鱼线生产工艺上面来才得以生产出来。因此我认为,无论是品牌还是产品,都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必须打破常规,有所突破。
作为快销品,鱼线在钓具市场上一直扮演着低端量产的角色,甚至有很多钓鱼人并不能清楚地区分不同品牌鱼线之间的优劣好坏,简单、便宜、耐用,似乎成了主流的消费需求,而渔星要生产高科技钓线,似乎与市场的希望背道而驰,其生产工艺的复杂化也会造成成本的增加,这必然会对产品的利润空间和市场回馈造成影响。这么做,值得吗?
肖卫疆:关于这个问题要从几个方面来看。需要首先确定的是,从长远来看,产品若没有创新,就会失去生存的空间。坦率地讲,我们起初也曾迷茫过,所以走过一段模仿的路。当时,无论是我们的思想意识还是基础水平,都相对薄弱,关键是我们还没有理清思路——以后的出路,到底是靠创新突破,还是像市场上为数不少的企业一样,靠模仿为生,只要有经济效益就行了。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之后,我们发现随波逐流的做法是不会长远的。所以,我们摒弃了固有的思维,毅然选择了创新之路,每年我们都会投入20%以上的固定收益作为研发经费,用于搞技术研发和升级,攻克技术难关。
对于这项投入,起初团队内的一些管理者是心存顾虑的:你要花那么多钱做这个不一定成功,也不一定产生经济效益的事情,岂不是浪费时间和人力物力?实事求是地说,对于这些反对意见,我当时心里也没太多底气。到底创新研发值不值得搞,能不能产生效益,能不能成功,我也没有把握。但是,我坚信一点,企业要想长久发展,就必须按这个思路走下去。所以,我选择迎难而上,说服我们的团队,按照这个方向进行研发。
直到今天,渔星每年仍然把20% 以上的固定收益作为研发经费。多年下来,现在市场上的渔星产品都是非常有特色,有技术含量的。
不顾市场的风向和企业管理层的反对,每年拿出20%的收益做研发,肖卫疆一意孤行地坚持着。那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在投入无数资金的情况下,渔星的高科技钓线生产出来了吗?
肖卫疆:包括钓鱼人在内的很多人都不理解,这一条小小的鱼线,钓一钓就丢掉了,能够有多高的科技含量,有必要对它进行研发投入吗?在这里,我很公正地说,非常有必要。我举个例子——冰钓线。冰钓线,目前只有渔星公司在研发。我相信,广大钓鱼人也没在其他地方看到过。冰钓线,表面上看跟普通的钓线无异,那它凭什么叫冰钓线?因为它适合在冰天雪地的坏境下使用。众所周知,尼龙材料的物理性质决定了尼龙线到了冬天会变硬,温度越低,它就越硬,线硬,灵敏度就不够,是非常不利于钓鱼的。另外,由于空气干燥,冬天还有一个极为常见的自然现象——易起静电,每个人都有感触,经常被电到。有静电产生,两条子线就容易缠绕,经常缠在一起,就给钓友造成很大不便。这些问题摆在钓鱼人面前,我们就要去处理,既要让它变得很柔软,又要防止缠绕。为此,我们就必须对线的表层进行特殊的处理。
除此之外,冰钓线还要非常耐磨。这是由冰钓的特殊环境决定的,冰钓需要凿冰洞,到处都是比较锋利的元素。因此,冰钓线一定要比普通钓线更耐磨才行,这同样需要进行特殊处理。这就是渔星冰钓线的三个特点——耐磨、柔软、防静电。
耐磨、柔软、防静电,可谓渔星冰钓线的三个“黑科技”,除此之外,渔星还有哪些“黑科技”?
肖卫疆:还有一个我们研发了很久,现在正在申请专利的原丝染色技术——整条钓线,两种颜色,一边绿色,一边黑色,两种颜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原丝拉出来的同时就有两个颜色,而不是传统的二次段染。在鱼线行业,所谓“段染”就是在无色原丝基础上进行二次染色,这一段染一个颜色,下一段又染另一个颜色,这种工艺的弊端是染色不均和容易掉色。而渔星的双色线,是在拉丝的同时便将两种颜色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这在目前的市场上是比较罕见的。要知道,拉丝本就是一个高科技的技术,而在拉丝的同时进行原丝染色,更加考验技术。也就是说,生产这种钓线的难度不仅是原材料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它的拉丝工艺。在鱼线行业内,该工艺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渔星的出众之处就在于,我们不仅要进行完美的拉丝,还要将两种颜色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进行拉絲,这是最大的突破。
为什么要拉出两个颜色?目的很明确,也很简单——起到迷彩的效果,隐蔽性更强,降低鱼的警惕性。中国钓鱼人大多钓淡水鱼,淡水鱼警觉性较强,比如小鲫鱼,胆子非常小,它们对饵、线、水域环境的警惕性很高,稍微有那么一点惊吓,它就跑了。所以,我们研发这类钓线的初衷就是把迷彩效果做到极致,让鱼难以察觉,也让钓鱼人方便操作——迷彩效果,钓鱼人更容易看清。它既方便了钓鱼人,又将鱼的警觉性降到最低,可谓一举两得。
创新,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过,新产品问世后,模仿者却不必耗费如此高的成本便可加以仿制,来分上一杯羹。对于这样的问题,该如何看待?如果自己的产品一再被模仿,创新研发这条路是否还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肖卫疆:渔星的这款双色线问世不久,市场上就出现了不少类似的产品,也有其他厂家生产出所谓的双色钓线。毫不夸张地说,渔星公司百分之六七十的产品在市场上都能找到仿冒品。
没错,作为首创者的我们所投入的经费、时间、人力、物力是相当大的,而仿制者的成本却很低。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我们有所忧虑,仿冒品的层出不穷反映出这个行业的一个问题——制造意识、创新意识、品牌意识的缺失,很多企业仍停留在仿冒、仿制的层面;另一方面,我们也感到欣慰——我们在科技方面进行投入,花了那么多精力和时间,研发出来的东西不仅为市场所接受,还被那么多人模仿,这就说明我们在某些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好的,我们在市场中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因此我觉得,我们的投入、研发是值得的,因为我们带动了整个市场,整个行业的某种变化;我们生产了一些方便钓友使用的产品,这让广大钓鱼人得到了切实的好处。
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的缺乏,是造成钓线市场跟风模仿现象严重的重要原因,而这样的现状背后更是衍生出以次充好、价格虚高的乱象。根据市场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市场的钓线售价从几块钱、几十块钱,到几百块钱不等,这样的定价有依据吗?面对如此纷杂的价格,消费者往往无从分辨。
肖卫疆:坦率地说,钓线行业确实比较混乱,加之它又是小众产业,品牌意识、创新意识仍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很多同行都在说,我要去创造一个品牌,要去研发一个新的东西,要创新云云,但都没有一个长远的打算,实际上都是在模仿、抄袭的泥潭里止步不前。所以,有些人凑在一起,甚至是夫妻档、两公婆就支起了作坊进行生产,既没厂房又没工人,更谈不上品牌,隨随便便就弄出来一些产品,研发、生产、售后服务根本无从谈起,根本就不存在这方面的意识,只是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对于这样的作坊而言,它们就是单纯地凭自己的喜好定价,怎么赚钱怎么卖。这种现象在早些年非常普遍,近年来稍微有所改观。
但是,就品牌厂家而言,他们的成本构成要复杂得多。比如渔星,单设计费这一项,一年就要耗费近20万元。因此,我们会有完备的成本核算体系和定价体系。眼下,整个行业的整体素质在逐步提高,大家逐渐有了品牌意识、知识产权意识,这是好的趋势。我们认为,企业家要以打造百年老店的心态来经营企业。其实,这种趋势就是一个洗牌的过程,一些小厂逐渐被淘汰掉。所以,关于定价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品牌的小厂所生产的低端产品,根本就没有价格体系的概念;而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会进行综合考量,每一款产品的定价,我们都要经过严格的核算,要整合研发成本和运营成本,还要加合理的利润。一个商品的价格,一定是其价值的合理体现。
按照肖卫疆的说法,鱼线的价格由研发成本、运营成本,以及适当的利润构成。而对于很多主营低劣仿冒品的钓线厂家来说,前两项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剩下的只有高额的利润。这样高的利润回报,无疑是具有致命诱惑力的,所以,钓线市场存在这样的现象——很多无照经营的厂商,在集中进行一段时间的生产销售,并赚取短期的高额利润后,就会主动消失,这种现象被戏称为“跑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肖卫疆:坦率地说,这种现象至今仍然存在,这是由这个行业的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决定的。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要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树立品牌也好,投入研发也罢,最终的目的是获得经济效益,也就是能赚到钱,这无可厚非。但另一方面,除了赚钱之外,我们还应做什么?我们应有所担当,要对行业负责,对同类产品有好的引导。你在赚钱的同时,为什么不好好坚持,把你的产品打造成我们的民族品牌,为广大钓鱼人服务?我们要有这个意识和责任,要勇于承担。
渔星公司目前已是十年企业,但在草创之初经营也不景气,可以说我们经历过非常艰难的阶段。坦率地说,当时我确实有过放弃的念头,但后来还是咬牙坚持住了。经历之后,我更坚信,只要很踏实地把事情做好,把产品做好,生产出适合市场并能引领市场的东西,那么我们肯定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收获经济效益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近年来,做好民族品牌,担负行业责任这样一种使命感在我心中愈发强烈。以前,整个鱼线市场比较混乱,虽说这是一个小众行业,却全部被外国企业所占据,无论技术还是品牌,全部由国外进口,国内的老牌钓鱼人都经历过这一时期。
客观地说,早些时候,包括鱼线在内的整个中国渔具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照比国外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我们的品牌小,产品少,基本都靠进口,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国外的企业把中国人的钱赚走后,并不把技术留给我们,这是最可怕的。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渔具行业的能量和面貌已今非昔比,且趋势向好。虽说“跑路”的现象依然不少,但我相信,绝大多数企业是勇于担负起社会责任的,大趋势是整体向好的。
经历过家人的反对和公司管理层的质疑,遭遇过市场的抄袭与低价的狙击,肖卫疆孤注一掷地走上科技钓线之路,脚步愈发坚定有力。十年间,渔星的品牌站稳了,科技钓线的名号也响彻市场。如果用十分为满分来衡量,肖卫疆会给渔星打多少分?面对风云变幻的中国钓具市场,肖卫疆又是否有把握走好下一个十年?
肖卫疆:渔星公司是专业做钓线的企业。十年间,我们从简单模仿,到自主创新、投入研发,过程是艰辛的。目前,我们生产的钓线得到了广大钓鱼人的普遍支持和认可,市场反馈相当好,这是我乐于看到的。
在鱼线市场上,特别是竞技、休闲钓领域,渔星可以说是中高档钓线的代名词,提起渔星,钓鱼人几乎都知道它是做钓线的,且价格还不便宜,这是第一反应。当然,贵有贵的理由,这个价格体现了渔星产品的所有科技含量,所有的附加值都在里面。
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十年,回望过去,我感慨良深。渔星就像我的孩子一样,从出生开始,一路成长,跌跌撞撞走到今天,非常不易。我非常欣慰且自豪地跟大家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经营和自主创新,渔星品牌在我心目中永居第一位。
如果非让我以十分为满分给渔星打分的话,我给它打九分。为什么打九分?我觉得我们还需要有更多的空间、动力去生产更多优质的产品,这是我给渔星团队每一名成员的一分鞭策。
后记:肖卫疆从业十余年,始终致力于钓线产品的研发、创新、生产及销售。与此同时,他愈发感受到市场的压力和消费者的转变。面对这样的情况,他没有退缩,而是坚持要把渔星做大做强。
肖卫疆和他的团队希望所有的钓友们都能用上渔星生产的科技钓线,都能切实地享受到渔星提供的实惠,感受到渔星品牌钓线的物超所值。同时,他也希望越来越多的渔具企业能够成为品牌担当,肩负起行业责任,带给钓鱼人更多好产品,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垂钓传媒跟肖卫疆相约,十年之后再做这样一个访谈,希望到那时,渔星在肖卫疆心中能达到“十分”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