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广全民阅读的主要成就与理论追溯

2018-09-10郝振省

新阅读 2018年5期
关键词:出版物全民读书

郝振省

今年是我国推广全民阅读十二周年。十二年来,全民阅读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力,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包括建立社会主义出版强国,都离不开全民阅读活动的支持和拉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出版强国,不可能不是阅读强国。这就需要对推广全民阅读十二年的历史进行初步的梳理,对其理论基础做一番初步的追溯,对其未来的发展作出初步的预测和建议。

一、如何看待十二年来推广全民阅读的成就

其一,从国家层面来讲,全民阅读正在和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其公认标志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写入决议。十八大报告把“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列入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要成为文化强国。十八大以后连续四次“两会”,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写入了全民阅读。2016年年底通过的《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也对全民阅读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工作方向。已经颁布实施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也有关于全民阅读的重要表述和具体内容。《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颁布实施也已经列入国务院法制办今年立法工作的第一序列里。十九大报告里面虽然没有“全民阅读”这几个字,但是强调了包括全民阅读内容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特别是在讲到“党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时候,习总书记第一条就提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建设学习型政党,推进建设学习型大国。总书记还讲过,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以上这些,为推广全民阅读提供了应有的战略定力。

其二,从地方政府的工作看,全民阅读工作已经由软约束向硬约束提升和转化。过去作为工作部署的读书周、读书月、读书季,在很多省份已经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方案中,得到比较强有力的保障。北京创造了建设书香企业的重要经验,企业已经把干部职工读书作为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基础业务。江苏把提高公民阅读率纳入率先建成现代化示范省份的指标体系,把政府的各有关部门统统拉到全民阅读工作的这一塘池水中,形成了全民阅读的“命运共同体”。湖南、湖北、辽宁、深圳早几年已经对全民阅读活动进行地方立法。据统计,近10个省份已经完成全民阅读立法。

其三,从广大群众的层面看,全民阅读的实际效果逐渐地展现出来。全民阅读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逐步地扎下根来,遍地开花、精彩纷呈。我曾经在深圳参加过两次“全民读书月”,其中有一个“妈妈读书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妈妈们组织起来一起读好书、讲故事,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從孩子抓起,做全民阅读,工作很扎实。我跟妈妈们聊天,她们告诉我,给孩子物质上的营养很重要,精神上的营养更重要,她们下决心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全民阅读已经和正在成为干部群众改变命运、完善自我、贡献社会、发展能力的基本路径。例如,由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单位承办的“强素质,作表率”主题读书讲坛活动,每月一场,坚持了9年,利用的是周末时间,采取的是完全自愿参加的办法,每次都是一票难求。我是该活动的主持人,参与和见证了该活动对提高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的素质起到的推动作用。再如,包括农家书屋、新型书吧在内的阅读场所不断涌现,使全民阅读成规模、成气候、成习惯,表明全体国民正在和读书活动深度结缘,有习惯成自然的倾向。

二、对推动全民阅读的理论思考

在对全民阅读活动成就的初步概括和总结的同时,我们还应回过头来对全民阅读活动的理论根据进行探索,以追寻这项举国上下参与、关系民族命运的学习活动深邃的渊源和坚守的基础。毛泽东曾经说:感觉的东西我们并不能去深刻地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深刻地去感觉它。对全民阅读活动做出理论的、比较合乎逻辑的解释,我们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梳理。

其一,从出版物的性质看,我们的出版物,从一种最初的贵族奢侈品到成为知识分子的专利,再到后来成为大众的家庭装饰品,到后来成为要孩子做读书人的标志。今天,出版物事实已经开始转化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是人们日常消费支出中,包括出版物在内的精神文化份额已经大大超过了物质消费份额,尤其是青年。这个转化不得了,因为在农业社会,生产资料的主要标志是土地和牲畜,在工业社会生产资料的主要标志是机器和厂房,而在信息社会,生产资料的主要标志是拥有成系列的、成系统的,以书报刊、声光电为媒体的可使用资讯。而生活资料也与生产资料紧密结合在一起。当我们讲到图书已经是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时,它就意味着人们对图书等出版物已经产生了深层的依赖关系,由或然关系变成必然关系。出版物包括新兴的和传统的出版物已经成为人们安身立命、生存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其二,从其一可以推演出来这样的结论:既然出版物已经成为人们不可须臾或缺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那么读书就应该成为现代人基本的生活方式,因为生活方式主要是由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支撑的,又往往是由它们决定的。过去,人们首先必须解决吃喝住穿问题才有可能进行文化、艺术、宗教、思想的创造与运用,今天,人们只有进行文化、艺术、宗教、思想的创造运用活动,才觉得吃喝住穿有了价值和意义。今天人们虽然对这本图书或那本图书、这本期刊或那本期刊、这张报纸或那张报纸表示了内容及质量方面的种种不满,但总体而言,从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整体上看,没有哪一个城市某一刻能离开书报刊、声光电等出版物,没有哪一个人的生存能没有书报刊、声光电等出版物。当图书等已经成为像空气、水、阳光一样的生存条件,像食品、蔬菜、水果一样的生活资料,当图书等已经成为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认识社会、改造社会、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工具或武器的生产资料时,阅读能不成为人们基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吗?其实,全民阅读的目标,就是促使读书成为绝大多数国民的基本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板块,甚至核心内容与核心板块。

其三,正是因为读书正在成为现代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所以读书当然就成为公民的一种文化权益。因为在此之前,读书只关系到发展问题,而今直接关系到生存问题。只要你是这个社会的一员,就应该享受到相应的文化服务,就应该免费读到多少书报刊,免费观赏到多少声光电。由精英阅读到大众阅读,由对文化的奢求成为一种文化权益,这是一种历史的巨大进步和社会的巨大飞跃,也是我们党历史任务一次伟大的转型升级。过去我们讲要让老百姓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现在则越来越意识到,要把人们从对经济的过度追求中解放出来,不仅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而且要做到民者有其书,人者有其文。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困同样不是社会主义。

其四,从党和政府方面看,既然读书成为人民群众一种普遍的文化权益,那么保障人民群众的这种文化权益就成为了政府的一种责任。所以,在开始制定《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之时,有的同志提出来,读书是非常私人的事情,难道还要制定一个法律逼着人们去读书?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制定这个条例的目的和指向是规定和明确政府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应该负有什么样的责任,以及社会对这种责任的监督。

这样我们就大致完成了一个对于全民阅读活动产生与发展的一个学理上的探讨。由出版物性质的演变,到个体基本生活方式的演变,又到群体文化权益的保障与实现,再到政府责任的明确与强调,初步使我们寻找到了全民阅读的内在逻辑以及支撑这种逻辑的理论根基,而这种内在逻辑与理论根基与国家进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性阶段、与国际社会进入以文化竞争为突出标志的时代性空间是吻合的和衔接的。由此,我们可以初步看到全民阅读成为国家战略、成为政府责任、成为民众习惯最为深刻的动因。

三、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努力方向

以上述理论支撑来审视我们今天的全民阅读,至少还有三个方面需要我们去努力改进。

第一,全民閱读已经和正在成为国家战略,但是还没有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国家战略,或者说成为国家战略还有若干重要环节需要完成。应该有一个经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理论性和可操作性均比较到位的关于全民阅读战略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类似于国家的教育战略长远规划、科技战略、人才战略规划。这个文本应该包括指导方针、基本国情、基本世情、中国目标和战略举措等。目前至少有三项硬任务没有实现:阅读率未能进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关于全民阅读的一些量化目标与条件保证尚未列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案,《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立法至今尚未颁布。

第二,读书已经和正在成为国民的基本生活方式,但是要真正成为绝大多数国民的基本生活方式,还有艰巨的任务和长期的工作。比如,全民阅读的确今非昔比,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是否更多的人真正把书读进去了,又能读出来了?又如在数字化的背景下,浅阅读盛行,如何能够给深阅读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再如,在恢复和弘扬传统文化阅读的同时,能否对科普出版物的阅读有相应的投入及平衡?还有在出版物潮水般涌来之时,未必开卷有益,我们如何把阅读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不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诸如此类都需要我们深思并采取措施。因此,全民阅读,匹夫有责,不只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我们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当政府把保障国民阅读的权益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责时,难道作为国家的公民,没有义务养成读书的习惯吗?这就要求广大公民有相应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民阅读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每一位国民的阅读自觉与阅读自信上来。

第三,当全民阅读的国家战略设计趋近完成之时,当民众的阅读理念深入人心的时候,就对我们出版界提出了挑战、造成了压力:我们编辑出版界、出版人是否能为全民阅读提供足够的精湛、精深、精良的出版物?从中国编辑学会的角度看,我们提出“培养编辑名家,打造出版精品”,提出“倡导工匠精神,做学者型编辑”,提出“提高编辑素质,增强文化自信”,正是为了应对这种挑战和压力。我们说编辑是出版社的核心资产,编辑工作的神圣性是永恒的,其立足点是编辑应该不断地策划出好的选题,物色到出色的作者,采集到有分量的书稿,推出有说服力、有感染力、有影响力、有软实力的出版物来。这是全民阅读事业对编辑出版人的期望与期待,也是展现编辑出版人风采的重要机会。

(作者系中国编辑学会会长)

猜你喜欢

出版物全民读书
全民·爱·阅读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2017年出版物
可持续全民医保
我们一起读书吧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2015 年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