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是我的土地

2018-09-10郭明晓

新阅读 2018年5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育

郭明晓

教师,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教书的。我以为要教好书,首先得以自己读好书为前提。用句时髦的话来说,教师作为领读者,当然要从自身的阅读开始。

我的阅读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1—1986,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专业阅读。

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前五年,我坚持不懈地阅读最基本的教育教学专业书籍与杂志;语文成绩最差的我成了语文教师,我自修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全部课程,顺利毕业,特别是阅读完了所有课程提及到的参考书。我用了五年的时间,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能轻松自如地进行语文教学,让孩子们爱上语文课。

第二个阶段,1983—2008年,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的专业阅读。

从1983年起直至2008年年底,我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各种课题的研究,不断地围绕研究课题进行专业阅读,成长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在阅读中不仅自己专业水平大大提升,还先后成为学校教科室主任、教导主任,参与学校管理工作,与老师们携手提升专业水平。

第三个阶段,2009年至今,开启了一名幸福教师的专业阅读。

2008年年底,接触新教育后,开始“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又重新开启了一段更加广泛而深入的专业阅读;从2013年开始加入新教育种子计划公益项目,和几百位全国各地的老师一起共同阅读,共同成长……这样的生活让我感到无比地幸福和有意义。

快速的专業发展,让教育生活轻松起来

从1981年当教师起,我就致力于阅读的推广,立足教室,把阅读推广课程化,带领班级学生及其父母阅读。我班级的学生,六年的阅读量少的近千万字,多的高达三四千万字。在我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所在的学校成了当地书香校园建设的金字招牌。

走进新教育后,要推行新教育实验,就得阅读。

要用诗歌来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就得阅读诗歌;要在班级共读共写共生活中书写师生生命传奇,就得阅读童书;要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更有科学性,就得阅读教育学经典;要让自己更加理解孩子、敬畏生命,就得阅读心理学著作;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就得广泛地阅读文学著作及文学理论专著……因此,从走进新教育的2009年起,我的阅读更加广泛,也更有深度。

从2009年起,我要求自己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学专著。阅读教育学经典,不仅让我的课堂呈现出学科知识的魅力,还让学生更爱学语文了,而且学习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五年级下学期,教材才32篇课文,我们就补充了23篇文章来学习。

阅读教育学经典并综合运用,就能让师生携手成长。我发表在《教育·读写生活》第4期上的《爱伴我们前行》就是讲的我学习运用教育经典,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故事。

这是一个时间长达5年的故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跨越我整个教育生涯的阅读故事。

刚开始工作时,我自认为我爱孩子,且把“教之不严师之惰”奉为信条。工作前十年,又凶又恶成了我的风格。孩儿们惹不起躲得起。只要我出现,就有人高喊:“郭老师来了!”所有人便逃之夭夭,而我仿佛听到“狼来了”的呼救声。

随着阅读的增加和教学经验的积淀,我对孩子们的母性之爱多了起来,“狼来了”的感觉逐渐远去。

2002年毕业的那批学生叫我“大哥”,2008年毕业的那批学生与我亲密无间,但我偶尔的发火仍让温柔的女孩胆战心惊。

2008年秋入学的这批孩子中,在办入学手续时,苇春鸣把教导处闹得天翻地覆。入学后,老师即使站在他面前叫他的名字,他也没听见似的毫无反应,下课不停地打人不说,还从不承认自己打了人,反而十分委屈地哭不停。当然,做作业他更是边玩边做,当别人玩时,他就坚决不做了。

当时,我正在阅读《儿童人格教育》和《爱的教育》。我坚信他是个好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理解他的钥匙,我更坚信用母性之爱与他建立起信任后,一定能助他成长。

有一天上体育课时,一位外婆来告“苇鸣”打人。我班没有“苇鸣”啊,跟着外婆到操场上一看,原来是他。我这才发现他幼儿园时叫“苇鸣”,入小学后改为“苇春鸣”,原来他压根儿不知道自己叫“苇春鸣”,难怪老师叫他不应。

我上课时,叫他“苇鸣”,他立即脆生生地答应了。因叫了他的名字,那节课是他入学以来上得最好的课。下课后,我向他了解打人的原因,我有意把“打”换成了“弄”。他说:“他脸红红的,好乖啊!跑过去一摸,他就哭了。”“一摸就哭”,我也搞不明白这中间的因果关系,我就蹲下来,让他跑过来摸我的脸。我才这发现,他这一摸跟打一样痛。

阅读,让我敬畏生命,从而了解生命,找到理解孩子的钥匙,帮助他解决了名字危机、交往危机,也就帮助他正常地融入班集体之中。与他建立起信任关系后,我逐渐加大对他的父性之爱,在宽严相济中,在绝对信任的前提下细致跟进,用对话的方式来促使他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而改进自己的做法,因为我相信,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在阅读与实践中,我的专业技能在不断地提高且能娴熟运用。现在不管走到哪个班级,再调皮的学生,我也能利用母性之爱很快地与他建立起信任关系,很快地利用父性之爱来引导他自律,并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013年11月退休,我接受学校返聘,继续指导学校阅读工作的深入开展。2014年6月,我被宜宾市翠屏区教育局聘为新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进行区域性的阅读推动工作。

从退休开始,我的阅读推广之路走得更加风生水起。

我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带动至少50万人次阅读;我做过近100场的阅读讲座(其中许多进行了区域或全国的直播),受众人数达30万人次;带领学校教师、周边教师、乡村教师、萤火虫义工、学生及父母们进行线上线下共读,达5万余人次;通过网络授课和现场授课等方式,帮助约3万人次的教师掌握阅读推广的专业技术。

我不仅指导全国各地的教师推广阅读,还参与了新教育晨诵课程、新教育的电影课程编写或研发工作。

让阅读向前一步,在读与写之间架起“说”的桥梁。我参与了“童喜喜说写课程”的研发与推广工作。

“童喜喜说写课程”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童喜喜结合自身成长的经历,带领全国近1000位教师,用时8年的研究成果,其基本理念是“读写之间说为桥”,以阅读输入为起点,以“说写”为工具,经由阅读的、写作的、思维的训练,人格的塑造,达到写作和创造(输出)的目的。

2017年11月4日“童喜喜说写课程研讨会”在北京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召开,《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教师杂志》、中国网、中国作家网等国家权威媒体全面报道推荐。

美国教育研究会国家数据库研究小组主席、美国FULBRIGHT高级学者奖得主、美国波士顿麻州大学系主任、终身教授严文蕃老师说:“听说读写是学习语言的四个重要环节。如何有效提高写的能力,历来是美国教育,也是世界教育的难题。童喜喜说写课程,梳理四大元素间的关系,把听纳入说中,以说架起读和写的桥梁,这是真正的整合,在攻克世界难题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国際儿童读物联盟IBBY副主席、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张明舟先生说:“能说会写,不应是少数人的特权。阅读《童喜喜说写手账》,让我发现,儿童与理想、自然、阅读、亲情、友情、协作、尊重、感恩、游戏、规则、仪式感之间,原本没有距离;使用这套书,更让我发现:我们与能说会写之间,只差了‘童喜喜说写课程的距离。”

以美国休斯敦独立学区研究部研究员、实证研究专家、美国教育学博士叶任敏领衔进行的童喜喜说写课程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开展童喜喜说写课程的学生“写作得分有显著差异……无论男女,实验组学生的写作得分远远地高于对照组”。

阅读向前一步,把阅读推广与写作结合起来,与思维培养结合起来,与人格塑造结合起来,与输出创造结合起来,不仅能让人爱上阅读,还能让人深度阅读,养成阅读与创造的习惯。

高度的职业认同,让教育生活幸福起来

在阅读专业著作的同时,我也阅读哲学著作,追问自己的来自与去向。

我开始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时,不断地追问自己“你读哲学干嘛?你的人生意义在哪儿?孔子五十知天命,你也五十了,你的天命在哪儿呢?”在这样的思考中,我明白了自己的天命在教室里。

将职业与人生合而为一,将职业视为天命,有这样高度的职业认同时,我的教育生活就幸福起来。

接着,我相继又读了《论语》,读了牟宗三的《圆善论》,阅读了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每读一本哲学著作都以解决自己当下的一个存在问题。

与此同时,我还读了《庄子》《孩子王》《德兰修女传》等书,不断地为自己找到人生榜样,来追寻自己生命的意义,加强自己的职业认同感,让这种幸福的教育生活状态延续下去。

阅读哲学,不仅让我明白了自己的人生意义,也让我利用新教育提倡的生命叙事理论,研发了阅读戏剧课程,让学生借用戏剧这一工具,尝试职业兴趣,追寻人生的意义,成为更好的自己。几年来,排演了小型剧无数台,大型戏剧六部14台。

丰富的视野拓展,让现实生活诗意起来

我的专业阅读,不仅仅限于职业认同与专业技能的提高,我还特别注意在阅读中拓展视野,让自己的知识丰富起来。

阅读文艺理论,让我不断地提高文本解读的能力;阅读科学类书籍,让我从人体结构来理解孩子们的行为;阅读各类人物传记类书籍,不断地提升我的精神高度;阅读经济类书籍,在经济发展中,了解学校发展规律及未来学校发展之特点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甚至阅读那些不知归到哪类的书,让自己的思维不懒惰且有批判性。

丰富的阅读,视野更宽阔,心胸就更豁达,生活就变得诗意起来。去游泳的时候,看到天空中的白云,让我这个原来不爱诗歌的人,竟然能够创作出一首诗歌来,在朋友圈大晒“棉花糖落满甜甜的心窝”;在大巴车上写诗,让无聊的出差旅途诗意起来……

是阅读,带来的生活方式的转变……诗意地栖息,不仅仅是教育生活,现实生活也浪漫起来。

在新教育引领下阅读带给我成长,这些年来我的工作得到了很多关注,被很多媒体朋友报道,也获得了一些奖项,我最以为自豪的是《中国教育报》授予的“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的荣誉称号。

我想,正如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我的精神发育史,就是这样在阅读中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成长为一个幸福完整的老师的过程。希望我的经历能够给大家一点启发,让大家、尤其是老师们,能够从专业阅读中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

(作者系新教育“种子计划”首席培训师)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部分专业介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修脚店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