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
2018-09-10李秀明
李秀明
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传承的文化大国,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留下了许许多多辉煌的文化传统以及文化成就。当今的中国,正在努力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文化强国,而培养学生们的古代文化素养,提升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的信心,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注重对学生们的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在增进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的同时促进他们知识面的拓展和精神世界的丰富。本文将对如何培养学生们的传统文化素养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素质教育
高中阶段作为学生们基础学习的最终时期,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日常交流和写作当中所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因此,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应当在巩固学生们对于知识掌握的同时,促进学生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中国几千年来所积淀下来的历史以及优秀文化成果进行传承,更在于对学生们的行为习惯以及三观的形成和完善树立正确的认知。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仁义等道德观念的传承也有利于当今的社会建设以及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当中,不仅仅需要将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知识向学生们传授,更需让学生们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传承其精神。
一、依托课文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古诗文教学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考察在考试当中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同时,课本中的古诗文也是学生们所能经常接触到的传统文化的最直接的载体。高中课本中的古诗文选用大多有着两种特征,一是包含着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是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以及艺术价值。可以说,课文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知识以及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取向是最直接,同时也是最具有教育意义的。通过依托课文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我们能够将传统文化的知识点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精神直接通过对课文中的事迹的描述向学生们展示出来。
例如,在进行《离骚》这一课的教学时,我通过向学生们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以及蕴含在诗词中的作者心中对苍生、对人民苦痛的深深关切,为学生们树立起了一名心系国家人民却不受到统治者重用的爱国诗人形象。同时,也帮助学生们理解了愛国与对人民群众的关切之间的联系,并将之与当今时代精神相结合,做出了新的诠释。
二、注重学生们的日常积累
文化素养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以及日常生活的接触与践行当中,学生们才能真正领悟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核,才能促进他们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这也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不仅仅注重对于课堂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内容的讲解,更需要注重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日常积累以及对于其内涵的深入思考。
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们自行接触和收集传统文化知识,增进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并进而鼓励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其对于当今时代的现实价值进行思考,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们传统文化素养的目的。
总结:语文教学是高中时期传统文化教学的主要载体,而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考察也是高中语文考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依赖而又相互促进。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对于传统文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合方式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使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最大化,在提升学生们语文水平,拓宽他们眼界的同时促进学生们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