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地方高校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9-10周围耿丽晶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8年9期
关键词:实训食品特色

周围 耿丽晶

[摘要]根据地方高校食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结合当下市场对人才的素质需求,通过食品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平台、实习、实训考核评价体系、教师能力要求等方面进行剖析,提出目前存在的多种不足,并提出解决对策,构建新型食品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高校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方向。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地方高校;食品专业;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5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调结构、稳增长、新常态的形势更加突出,食品专业等就业岗位迫切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用人要求更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能力。然而,目前很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趋同,且不能与产业的创新和创业实践有效衔接。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为地方高等院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创建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本文根据锦州医科大学三个食品相关专业的情况进行分析[1]。

1 目前食品科学专业职业能力的需求状况

食品专业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食品技术、食品营养和食品质量监控等知识,能在食品领域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营养监控、品质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3]。食品专业主要分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等。食品专业就业岗位群见图1。

由图1得知,食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分为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检验技术、营养监测、食品营销等岗位群。新常态经济形势下,社会就业岗位更加重视劳动者专业技能的提升及相关职业资格能力的综合能力,故明确食品专业相关岗位对专业人才素质的需求,为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4-6]。食品专业相关岗位对专业人才素质的需求见图2。

2 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知识尚不能完全做到通汇贯通,具体表现在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不够、实训和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足、毕业论文形式主义。

2.1 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不够

2.1.1 授课内容随意删减

目前部分高校中仍然存在部分教师只是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进行授课,并未对食品专业人才目标培养有充分的了解,对所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清楚,很容易在实际教学中删减部分授课内容或降低学生的学习标准,破坏整个食品专业课程体系的系统性[7]。

2.1.2 授課深度不够

由于部分教师专业水平的限制以及现有国家教材内容陈旧等原因,不能充分将食品学科前言内容融合到课堂内。部分教师照本宣科,对重难点把握不准,授课方式单一,就是PPT展示,不能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突破,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机制尚不完善,不能有效保证教学质量[8]。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不够,所学知识不能与时俱进。

2.1.3 授课广度不够

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服务于食品企业的相关专业技能,虽然食品专业任课教师多为高学历人才,但缺少专业实践的经历,尤其是年轻教师,其教学水平尚达不到“双师素质”水平[9-10]。教师社会企业实践经验的不足致使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将所讲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不了解当代食品行业发展的情况,仍然传授陈旧的知识给学生,无形之中加大了学生的就业压力[11]。

2.2 实训和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足

2.2.1 实践教学设计不合理

机械类制图或工厂实践类课程缺少食品专业特点,社会已广泛使用软件画图及统计分析,而高校则很难实现全部学生进行多媒体实践教学,仍采用手工作图和计算,学生不能够达到就业企业对此部分能力的要求[12]。

2.2.2 实践教学考核机制不完善

虽然目前很多高校都设立了实践教学考核内容,如需学生提交实践日记、实践报告、实践考勤、实践总结和实践企业证明等材料,但对其真实情况很难判断,无法客观评价学生的实践效果,无法保证学生的实践质量[13]。

2.2.3 校内外教学基地建设不完善

由于部分地方高校资金相对匮乏,尚未建立校内实训或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因此难以接触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具和软件[14]。部分高校即使建立了实训或实践教学平台,但不能保证实训或实践教学平台经常开放,教学课时数较少,使得学生也难以达到工作需要的熟练度。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由于部分地方高校与企业尚未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企业也没有接收学生实习的强制社会义务,并且招收实习生只会增加企业管理和培训成本,难以创造效益,因此大部分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生,即使部分项目接收了学生实践,也很少给学生分配实际工作任务和技术指导,使得学生校外实践收获甚微[15-19]。

2.3 毕业论文形式主义

食品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专也知识,综合构思一个实验类毕业论文,由于部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科研经费不足,使得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并没有有效提高综合专业能力[20]。

3 新型食品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 重构食品专业各具特色的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以食品专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创建的新型课程体系应以培养学生的食品加工能力、食品检测能力、食品营养监测及食谱制定能力、食品营销能力等四大核心能力为教学目标,对教学课程进行模块化整合,冉加上创新性实践或实训课程来促进核心能力的提升,从而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1]。四大模块核心知识课程和实践课程见表1。

四大模块为基础模块,各个高校需要以自身发展为目标,以本地区特色为指导,构建出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四大教学模块。例如:沿海高校以海洋食品为特色,或医学院校以医食同源为特色,或以地方特色调味品为特色,或以绿色食品为特色,或以商科为特色等展开四大教学模块体系构建,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地区就业趋势,为各个省和行业提供特色人才。

3.2 创新食品专业特色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以各高校特色化的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特色化教学方法,例如:具有医学背景的学校可以以医养结合等内容为特色,展开食品工艺、食品营养、医养结合、食品安全监测等方面特色教学;沿海高校可以以海洋食品为特色,各省市有可以结合当地特产进行特色教学等。这种特色化教学还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地道的特色科研,促进当地经济提供技术支持。课程之间需要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嗣绕一个特色项目,展开系统理论学习和实验技能训练,待理论和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给予答疑和总结。这样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应用进行有机结合和统一,并提升大学生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3.3 搭建双平台、多能力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双平台”指的是校内实验实训平台、校外企业实习实训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平台;“多能力”指的是学生具有工程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校内实验实训平台向“三层次、一体化”方向改革,即基础实验层次、综合实验层次、创新实验层次三层次,增强学科交叉实验项目,综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强化创新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构建“校企联动,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校企合作申报科研课题,学生借此平台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创建实践教学、顶岗实习、就业对接一体化的人才输送机制,实验产学研结合,促进校企双赢。

3.4 完善学生实习、实训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许多高校主要是通过实习、实训报告或随机抽取考核项目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这种评价方法不能真实地反映和衡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水平,随机抽取的典型实践项目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故完善学生实习、实训考核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多元化、理实一体化实习、实训考核评价体系十分必要,即將教师、学校、企业等作为评价主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选取相应的评价项目内容,与评价对象大学生的考核过程紧密结合起来的评价模式,以实现多元评价的人本化、民主化、效能化、智能化。

3.5 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先解决师资问题,才能够解决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高校提出向地方经济靠拢的要求,这也就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和毕业后直接与社会接轨,意味着高校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外,还需要学习实践技能,成为“双师素质”教师。对一些新人职的教师可采用校内培养模式,让实践能力较强的老教师或原社会企业员工对新人职教师进行理论与实训教学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教师提升仍需以企业合作培养模式为主,采用“四双”运行机制形式展开培养,即“双带头人、双骨干、双导师、双向挂职”。高校还可以定期安排教师去一些企业进行实习与交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此外,教师可通过自身努力与发展,通过自主培养模式参加一些工科类专业的考试和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技能职称考试,从而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最终成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

4 结论

针对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办学与市场人才需求脱节的不足,地方高校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导下,优化课程设置、特色教学内容和方法,搭建双平台、多能力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完善学生实习、实训考核评价体系和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有能力的食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光忱,李欣,王春霞,等.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的地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建设监理,2016(11):53-56.

[2]王芳.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J].江苏高教,2016 (5):103-106.

[3]陈拥贤,苏芝兰,盛正发.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的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7 (1):1-8.

[4]刘维蓉.供给侧改革: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3+X”路径[J].亚太教育,2016 (30):200-201.

[5]张有声.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6 (1):37-41.

[6]包海蓉,李燕,刘琴.国内外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方法的比较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1 (35):178-179.

[7]任继如.应用技术型高校“供给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6 (19):191-192.

[8]雷颂,王伯华,贺江,等.转型发展期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 (9):265-266.

[9]耿丽晶,周围,郭雪松,等.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分析研究[J].食品工业,2015 (10):226-229.

[10]孙海燕,方旭波,陈小娥,等,“海洋特色”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1):89-92.

[11]白晨,崔琳琳,黄玥,等.“商科”特色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食品工业,2014 (9):212-216.

[12]叶茂,邓毛程,顾宗珠,“调味品特色”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广东化工,2016 (6):216-217.

[13]侯爱香,李宗军,周红丽,建设“食育、食践、食创、食语”食品科学类专业特色教学体系的探讨[J].轻工科技,2014 (12):140-142.

[14]汪开拓,申连长,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双能力双平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 (5):172-174.

[15]王兆丹,黄铮铮,肖国生,等.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实践平台”构建[J].安徽农学通报,2016(8):152-154.

[16]罗凯,陈根洪,莫开菊,等.地方民族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双平台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学通报,2016 (15):144-146.

[17]赵李宏,刘文霞,郭勇.校企合作共建应用型实验、实践教学平台——以天津科技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 (1):77-78.

[18]郭卫芸,高雪丽,田文翰,等.应用型大学转型背景下食品工程实践类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J].农产品加工,2015 (11):83-85.

[19]牟莉,赵大方,陈丽娜,等.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中食品专业教师的定位探索[J].广东化工,2017 (3):165.

[20]高维锡,杨文博.食品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创新探索[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5 (2):44-48.

[21]魏丽娜,胡维,郑伟.浅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J].民营科技,2017 (3):254.

猜你喜欢

实训食品特色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危险食品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