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2018-09-10薛珊

珠海 2018年7期
关键词:村民特色旅游

薛珊

想要真正体会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在城市里走街串巷未必能过瘾,最好的办法便是去该地富有特色的乡间巡视一番,方能知其所以然。在斗门,有越来越多人来到乡村,不仅要品尝这里的特色美食,还要品味这里的风土人情,更要感受比大城市慢许多的节奏,在斗门,慢在乡村旅游中,也许是对日常忙碌最好的慰藉。

似曾相识的故乡

如果要选择在一个季节抵达斗门,有人会选择春天,春日光景在这里是渲染成色彩斑斓的画布;也会有人选择秋收季节,脑海里留下的璀璨景色无不让人心醉……然而,在每年夏季,斗门最吸引人莫过于每个月份都会相继成熟的水果。最开始的是荔枝,后面还有龙眼、黄皮、火龙果等。位于黄杨大道边的龙头山果园,地处乾务水库水源保护区,品种丰富,桂味、糯米糍、御金球、仙进奉、观音绿、井冈红……果实肉嫩如水,洁白透明,滑爽无比,汁多而甜,食后余味无穷。一到夏天的季节,品荔枝不得不到斗门深处去找那些林子。对于来到斗门进行休闲旅游的生活家而言,挎上一个小篮子,在当地的园子、山坡亲自采摘新鲜无污染的荔枝、葡萄、火龙果、西红柿和黄皮。然后,将这些新鲜的食材带回民宿享受一个精美的下午茶,是最不能错过的事,这也正是斗门乡村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

而当相似的问题“您觉得斗门的乡村旅游有哪些特色,您最喜欢哪些?”落在甘子宏面前时,这个在斗门旅游局工作了三年的局长,会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斗门乡村旅游在地理位置、自然风光、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特色美食等等各方面的优势。是的,斗门旅游这几年的发展的成果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近年来,斗门认真秉持“粤港澳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目标,积极推动资源要素向乡村倾斜,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牢牢把握美丽乡村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中迎来的发展新机遇,将丰富的乡村资源转化为旅游优势元素,进一步促进农村增美、农业增值、农民增收。让斗门成为更多人的“故乡”,在这里找到温暖如家的情感归宿。在探索斗门乡村发展新模式的过程中,斗门以民宿撬动旅游产业发展。在新一轮的乡村热潮中,设计师、文创品牌、大学生群体蜂拥而至,发掘斗门南澳村、石龙村、排山村的不同特色,就地取材,灵活变化,每个村子的景色都成为民宿的元素。2017年,斗门旅游局圆满举办以“寻找时光的房子,共建文明家园”为主题的斗门民宿设计大赛。按照“资本+合作平台+农户”模式,以租赁、入股、众筹、合作经营等方式,从居、食、闲、礼四大模块出发,将斗门农村闲置房改造为民宿特色产品,继而叠加形成产业集群,未来进一步构筑休闲旅游、观光度假、农耕体验等相融合的产业链条,最终实现农民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壮大、社会资本获利、政府社会效益提升的多赢局面。

此外,斗门还逐步开发农业生态功能。在发展和保留传统农业基本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开发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休闲农业,使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在充分利用本地特色农业资源的基础上,构建“春赏花,夏采摘,秋收获、冬精品”四季游业态,利用“花”“乐”“食”“稻”等主题产品将农业的各个环节与旅游产品无缝衔接,形成密切相关的产业链,同时满足多方效益诉求。斗门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当下,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斗门因此也特别注重整合推广“斗门手信”,当地村民的手工作品,一些日常生活中寻常可见的美食、用具都被加以整合,形成具有斗门本土特色的旅游商品体系。推出第一批9个具有斗门特色的手信品牌,通过统一设计和整体营销,建立宣传推广平台,进一步促进斗门旅游消费增长,弥补斗门乡村旅游特色商品开发短板,以呈现斗门特色的生活乐趣与新鲜思考。

不断创新的乡村旅程

近日,“斗门乡村作曲大赛”面向有音乐词、曲相关专业或爱好的各界人士征集作品,这是一次斗门旅游的全新尝试。邀请有音乐才华、创作热情的社会各界人士自由创作,为斗门谱上一曲乡村特色的华丽乐章,这乐章或是源自最真实最淳朴的乡村大自然;或是源自最臻美最难忘的人文风情;或是源自最时新最热议的国家政策。这次活动正是中共珠海市斗门区委宣传部、珠海市斗门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珠海市斗门区旅游局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开展“斗门乡村建设,文化旅游带动”主题系列活动之一。鲜活的活动,在文化艺术这些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领域,去激发更多人的关注,与此同时传递斗门乡村特色文化与精神。

这样的活动,在斗门还有很多。连续三年分别以“乡愁如梦·美丽斗门”“乡游至美·幸福斗门”“自在斗门·超越精彩”为主题策划举办了节目丰富的珠海(斗门)乡村旅游年活动,并以统一的标识和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品牌信息,迅速树立斗门乡村旅游品牌形象。2018年斗门旅游以“圆梦乡村”为主题,策划举办乡村旅游年六大系列三十一项活动,以创客大赛、稻田艺术节、莲江·乡村音乐节、水稻收割节等为代表的品牌活动将为游客呈现一个有创有品、有滋有味的精彩旅游盛宴。

创新思路,树立乡村品牌新形象,是斗门旅游近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为此,斗门还进行多渠道传播,立体宣传。加强与珠三角全媒体合作,改变以往针对旅游活动的前置集中宣传方式,用持久的、规律性的、不间断的声音保持宣传热度,累計开辟专栏访谈90余次,户外广告投放覆盖至珠三角重点城市。借力微信新媒体平台,提高宣传精准度,“斗门旅游”粉丝量已近7万,并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近三年发布旅游资讯700余条,阅读量超过100万人次。三是多区域合作。邀请珠中阳江四地旅游业界代表及全国70余家知名旅游媒体前来斗门采风,与澳门、新会等地建立旅游行业合作联盟,将斗门旅游特色资源向周边地区传播,推动资源连接、客源共享、线路共建和旅游产品的互推互补。

让更多人回到乡村

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旅行+住店”模式正逐渐被更具文化内涵、更丰富的在地体验整合产品所取代。除了打造旅游产品,斗门旅游坚持治建并举,改善生态旅游硬件环境。近年来,斗门持续加大投入,推动村庄绿化、亮化和环境整治。部分资源禀赋优越的村居结合历史人文底蕴、民俗习惯以及特色美食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现了“村容村貌整洁,田园风光秀丽,游客纷至沓来”的良性循环。以“两岸锦绣映碧水,幸福人家依河居”的南澳村和“绿植鲜花遍布,人居环境优美”的虾山村为代表,已经成为斗门乡村旅游中许多游客选择的目的地。以满足现代人旅游服务体验感受,斗门还不断提升智慧旅游服务水平,推进“旅游+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发展,完成了“斗门旅游”APP开发上线,并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推动内容深化和扩容提质;在8个涉旅村居景点设置公共WIFI布点,进一步增强网络接入能力,提升公共服務质量。在旅游设施配套的建设中,斗门也是不断完善,安装了120余块景区(点)道路交通指示牌,基本解决了景区(点)道路指示不清晰的问题;推动旅游慢行导视系统在部分新农村示范片区应用实施,将斗门城市品牌和导向标识设计成果渗透到最基层,提升漫游乡村的体验感,这些都是乡村旅游中不容小视的细节。

巧用在地文化软装民宿,妙用本土文化软装旅游。文化是乡村旅游中绕不过去的话题。斗门以文化带动,在各方面努力塑造乡村文明新气象。坚持“文化活动旅游化、旅游活动特色化、特色活动常态化”的宗旨,将斗门独特的民风民俗、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民俗价值,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逐步形成了南门、虾山、网山、南澳等“一村一品”“一家一艺”的休闲旅游新格局,风格迥异的乡土文化和地域风情,也转变成乡村的文化优势、吸引力优势、经营优势和经济优势。“最美的风景是人”这句话仿佛已经成为在地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样,在打造斗门乡村旅游品牌的过程中,村民也是重要的所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让村民们有了热爱家园的自豪感,人们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美化家园、传承文化的意识日益增强。十里莲江、逸丰生态养生园、竹洲水乡、南澳度假村等生态旅游项目,所聘请的本地村民占比均都超过了员工总数的80%。随着加入旅游服务行业,村民能够主动学习新技能,掌握新知识,从而在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上得到极大提高,实现了内核性乡村精神与外在性乡村面貌的同步发展。

在采访甘子宏的时候,当问他如何将“乡村振兴”攻略落到斗门旅游实处时,他提到了“共建共治共享”。当深入斗门的乡村生活时,你会发现,一批批青年学生、创客及社会人士敏锐地捕捉到发展契机,纷纷转型扎根斗门乡村,不断涌现出虾山村大学生村官团队、石龙村“艺术+”项目、排山古村民宿等斗门旅游市场稀缺元素及新型业态。他们与农民合作社、农业带头人进行密切合作,聘请当地村民共同参与乡村建设和项目运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走向村民组织化、资源资本化、产业体系化、项目运营化的新层次,这是共建。在共治方面,许多乡村合作社与旅游投资方进行多元化合作,让农民由直接经营者转变为股东、出租人。既让村民可以通过合作社提高议事、谈判能力,又可以优化和改进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契约行为,提升乡村营商环境。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村民当地就业,在满足多样化服务需求的同时,赋予了村民更多的财产权和收益权。十里莲江、逸丰生态养生园、岭南大地等项目围绕“村民参与、村企共建、三方共赢”的原则建立了企业与村民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让当地村民充分共享旅游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共享。

人们常说,纯粹的美景未免甜腻生厌,反倒是里面住的人和他们做的事情,才让这些美好变得生动起来。当你厌倦了水泥森林,不妨选择能让心灵自由和闲适的斗门,哪怕是片刻也好。

猜你喜欢

村民特色旅游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旅游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