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习 用镜头窥探世界的美好
2018-09-10龙芊霓
龙芊霓
“不好意思,我应该提前准备的,我来晚了。”朱习一边冲洗茶具,一边和我们解释,她自领我们进入工作室,就一直没能停下。朱习的工作室藏在柠溪一个小巷子里,窗外不知名的绿色藤蔓植物爬满了围墙,晨光透过落地窗撒进屋内,淡蓝色墙面,白色办公家具,角落里摆放的是她为好友拍摄的写真作品,这一切显得安静又美好。
朱习摆好茶水,拖开椅子坐下,汗水已经在她背上浸湿一大片,“我是摄影的受益者。”她开始和我们分享她的故事。
享受摄影的疗愈
朱习热爱摄影,对于她来说,相机是生命中不离不弃的伙伴,按下快门的瞬间是内心世界走向丰盈的过程,拍摄陪伴着她从懵懂走向成熟。朱习将此称作:摄影艺术的疗愈作用。
1997年8月,那年朱习25岁,她带着相机和100多个胶卷前往三峡,要用手中的镜头记录百万大移民的故事。朱习以徒步的形式完成了对截留前三峡的拍摄,用相机记录下了迁徙的故事,但她不仅仅限于记录,“我想要回馈一些东西给三峡。”
行动派的朱习回到珠海后就热火朝天地举行了一场《朱习徒步走三峡摄影展暨为三峡的孩子献爱心》活动。为期10天的摄影展在珠海九洲城轰轰烈烈地拉开帷幕。
摄影展记录的三峡风貌,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参观,活动的效果远远超出朱习的预期。参与活动的13位来自三峡的师生在珠海学习、生活一周,收获满满。这也安抚了朱习内心的焦虑——活动筹备期间有企业告知朱习愿意捐助20万资金,但当朱习向三峡师生发出邀请后,资金却发生了变故,意向的20万赞助资金杳无音信。但邀请函已经发出,为了活动能继续进行,面对问题,朱习没有放弃,她和她的朋友们自筹资金,同时发动爱心单位及企业,共同把活动顺利完成。
活动散去,朱习却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生活走向低谷,经济遭受重创的她寄住在朋友家中。“我那时候甚至想过轻生。”现在想起那时候的想法,朱习仍然感到有些不可思议,“那时候我被自己的想法震惊了,我想起我爸说过的话——人一辈子要追寻本心,不要夸大自己的困难。”朱习忽然清醒,生活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父亲对朱习的影响很大,他从小教导她:永远不要忘记,女孩身上最重要的品质是善良。那段波折的过往让朱习成长了很多,但她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
“你看,多好。窗外下着雨,我们在这里喝茶聊天。” 朱习指着窗外突然下起的大雨。“有孩子之后激发了我很多情感。”朱习现在已经是个小学三年级孩子的母亲。工作中的朱习长期奔走在新闻采访第一线,会接触一些残障儿童,或许是出于记者职业的敏锐度,她察觉到一些听障儿童看起来与普通人相差无几,但这些孩子大多都对外界表现出胆怯与自卑。
“摄影记者用无声的图片报道新闻、记录历史,拥有在纷繁世界中用镜头捕捉细节的超强能力,我们希望帮助这些孩子用摄影记者的视角记录生活中的细节,逐步得到身边人的认可,营造生活的小环境。”
这些听障孩子外表看似与普通人无异,也并不缺少身边人的关爱,但精神生活层面却往往容易被忽略,她希望能教会这些孩子用镜头发现身边的温暖,定格生活的美好。
朱习想起自己当年陷入困境时摄影对自己的帮助,一个为听障青少年进行摄影培训的计划在她脑中飞速成型。一次与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黄小贤的会面为朱习的计划打开了课程实践的入口:你的攝影经验这么丰富,能不能来教教我们的特殊孩子呀?如果可以,学校会全力配合你的。”这份邀请让朱习下了决心,她想:“摄影本质上也是一门手艺活,大不了就手把手地教,应该行的。”
2014年10月23日,经过一年多的筹备,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摄影班开课。然而困难还是超出了朱习的想象:手语动作的词汇意思大多是直白表达,摄影教学过程中很多需要感性体验的词汇无法用手语来翻译;最好的拍摄光线恰好是孩子们的上下学时间;学校的教学相机只能在课堂上使用,缺少可以自由支配的相机进行实拍操作……问题接二连三轰炸而来,这让朱习意识到,这件事情一个人无法完成,她需要更多人的帮助和参与。
“珠海知识女性联合会是个特别优秀的团体。”对于自己是其中一员,朱习很骄傲。在感到需要帮助时,她向姐妹们寻求支持,很快得到一致认可。在珠海知识女性联合会的第五场“人人都是女主角”的活动中,朱习以爱心门票的方式筹集到5100元的启动资金,“快门无声失聪青少年摄影培养计划”的创新公益项目正式成立。她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能让听障青少年享受摄影、听见世界、平等对话。
无声孩子怎么上摄影课呢?外界对这个特殊的课堂充满了好奇,于是项目组在2014年圣诞节向社会各界开放课堂。开放课堂当天,爱心市民向先生为项目组捐赠了他的珍藏相机,而在此之前,珠海知识女性联合会的理事刘冀也捐赠了一台相机。受此启发,项目组向社会发起了筹集闲置相机的呼吁。短短一周时间,分别来自珠海、广州、深圳的22台爱心相机陆续送到孩子们手中。
摄影知识如何走进无声世界?这座厚厚的大门需要摄影界的爱心人士共同推开,于是朱习邀请了著名的摄影家李伟坤、王景春、卓雅、王金担任项目的摄影顾问,同时力邀来自珠海、广州的摄影记者同行进入项目组担任摄影实训导师,手把手教孩子们学习拍摄要点,夯实摄影技术。珠海摄影家志愿者也参与到项目课程中指导孩子们的摄影。“我的摄影同行们,真是一个都没被我‘放过!特别感谢他们的帮助。”朱习笑着对我们说。
在教学过程中,同龄人的陪伴显得尤为重要。于是项目组走进珠海各大高校,在中山大学、UIC进行摄影讲座及路演,项目的立意感染了一大批优秀的大学生,他们自愿加入,成立了“快门无声”大学生助教团。大学生助教团不仅陪伴了孩子们的成长,还挑起了讲课的重担,用智慧传递爱心。大学生助教团已同项目组走过四年历程,回顾四载年华,这些大学生也受益颇丰,成为了项目的第二受益群体。
参与项目的人越来越多,朱习和这些爱心人士为孩子们进行摄影知识讲座,带领孩子走出校园,走到大学、街头、大型活动中进行外拍采风,其间孩子们的摄影技术不断提高,而且开始不惧与陌生人接触。
2015年12月24日,容闳国际幼稚园一年一度的慈善拍卖会共筹得70700元,全部捐献给“快门无声”。项目组用这笔款项购买了包括佳能5D3在内的三台专业相机,这三台相机不仅在珠海特校学员们周末外拍和专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还在没有配置教学相机的琪琪聋儿摄影班和中山特校摄影班的课程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时隔多年,朱习又一次用自己的善良和热情在珠海掀起一股爱心热潮。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通过“快门无声”项目关注到听障青少年的成长。2018年1月,珠海全城帮助“快门无声”学员卢耀明寻找遗失的耳蜗体外机这一事件,就是珠海社会各界关注听障青少年的体现。
快门无声,用镜头向世界表白
“今年的5月20日是里程碑的一天。”朱习身体前倾,有些激动地和我们分享。2018年5月20日,快门无声听障学员在珠海用手语打出一份《520美好世界宣言》。这天正值第28个全国助残日,几乎所有的活动都在关注和帮助残障人士,原本自己就是残障孩子的快门无声学员,也在这一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回报社会,通过镜头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看着孩子们用手语“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爱的宣言,脸上绽放出光芒,珠海快门无声项目发起人朱习女士眼眶有些湿润。这些以前在她脑海中想象了无数遍的场景,如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她的面前。
回想这一路的点点滴滴,朱习很庆幸身边有这么多有爱的人同行,“我只是一个牵头者,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快门无声的今天。如果说珠海知识女性联合会是‘快門无声的母亲,那么香洲社会创新资金可以算是‘快门无声的父亲,资金的注入保证了项目的稳健发展。”
在“快门无声”项目的成长过程中,参与的爱心人士和大学生助教超过500人,其中大学生助教历时四届,累计300人。“快门无声”像是一颗希望的种子,在各界爱心人士的浇灌下舒展着枝丫。
3年来“快门无声”项目已经举办过3届摄影夏令营,5次摄影展,多次外出采风活动……新鲜且多样化的课堂模式在不断实现,无声的孩子们通过镜头触及到了生活色彩。
2018年6月13日,全国“巾帼志愿者暖心故事”评选结果揭晓,“快门无声”项目荣获新时代巾帼志愿者“十大暖心故事”,这是对朱习一直全力付出的最好回报。此时窗外的雨渐渐变小,朱习靠回椅背,舒展自己的身体,双手插入发丝,淡淡一笑:“我们都成长了。” 在这些时光里,成长的或许不仅是“快门无声”,同时也有她自己。
用热情挑战生活乐趣
心理学的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类天生有着三种内在需求:能力的需求,自主性的需求,归属的需求。如果这些需求得到了满足,我们就会行动积极,工作高效,心情愉悦。换句话说,人类天生有着自主、独立、寻求归属感的内在动机。如果这个动机被充分释放出来,人们就能取得更多成就,就能生活得更加充实。
在朱习身上,自我决定理论体现得淋漓尽致。摄影记者、“快门无声”创始人、摄影老师、妈妈、女儿……朱习花费很多时间,辗转于不同的身份。朱习也感到过精力不济的无力,也一度因为想要求证无声世界的孩子是否能够掌握摄影而陷入抑郁情绪。这些烦恼都不会让朱习乱了节奏,在克服一个个难题的过程中,朱习却越发清晰了对公益的认识:公益是用来享受的,只有自己快乐才能感染更多人参与到美好的公益事业中。她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步解决项目发展的问题,与身边的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快门无声”的专业化道路,在让更多孩子与摄影结缘的道路上一步步前行。
2018年6月30日“快门无声”自主研发的摄影专业手语正式面世,摄影手语的视频在多家网站公开上线,教程在网络免费上线,朱习以此作为“快门无声”项目对社会的回报。朱习期待能把“快门无声”的成功经验复制到不同的城市。“公益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快门无声只是在尝试用摄影艺术的力量来解决一个社会忽略的小问题,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的共同参与。她期望更多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爱心人士走进他们的无声世界,陪伴他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