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素养:贵在无疑处有疑
2018-09-10秦雪娇
秦雪娇
学科核心素养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归结起来就四个字:史学素养,即学习、研究历史应具备的基本思维品质。如何培养史学素养?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走出定势思维的误区,尤其是在大家熟悉的易忽略之处要有疑。下面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例,谈谈史学素养的培养。
1.活字印刷发明后取代雕版印刷成为主流了吗?
一般而言,四大发明是学生最易说出的古代科技成就,活字印刷术也为他们所熟悉。相较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术产生时间晚,且自北宋泥活字诞生后,木活字、瓷活字、金属活字等逐渐出现。清代木字印本《钦定武英殿聚珍版书》及铜字印本《图书集成》是活字印刷术最典型的成就之一。可以说,在古代中国,活字印刷术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活版的诞生是否意味着雕版的终结呢?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提供了如下材料:
材料一:从现存古代印行的图书或是在前人藏书目录的记载中,都可以发现活字印本图书的数量比雕版印刷的图书数量相差极为悬殊,活字印刷像是印刷术中的一种点缀……(雕版印刷)在文化领域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居于首要地位。[1]
从材料一,学生惊奇地发现,活字诞生后并未真正取代雕版。相反,雕版印刷在古代中国一直是主流。此时,我再抛出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活字印刷并未取代传统的雕版印刷?第二,为什么非主流的活字印刷却是最具代表性的发明,位列四大发明之一?为此,在借助两个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两种不同印刷方式的基础上,我提供了下列文字材料:
材料二:那雕板上能刻出各种不同的风姿……每页书,都能有区别而独具作风……用刀来刻,其剞劂之速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所用这些工具又都不值钱,板既刻成……可省却活字印刷许多麻烦。若用活字,印书前须从几千字的活字盘里去挑字,印完后又须把各个字分归盘去……假如要铸中国方块字适用于字盘,或须到六千至四万的木字,还要大小能一律,才能在板框内排的行列很直。[2]
有了以上材料为依托,学生很容易理解雕版比活字更具优势:①艺术性强;②更为经济、实用、方便等。因此,活字印刷术并未真正取代雕版印刷而成为主流。
那么为什么非主流的活字印刷却成为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主要代表呢?这与近代中国印刷行业的变迁有很大关系。
材料三:西洋人所谓印刷术,通常专指活字印刷术而言……鸦片战争以前,西洋的石印已传入中国。鸦片战争后……新式铅字不但压倒石印,并且后来居上,更取中国旧有的雕板与各类活字而代之,成为现代印刷术的主流矣。[3]
说到我们(西方,作者注)的印刷就是用活字印刷……中国则一直到最近五十年内,才开始采用近代的铅字印书方法……我们相沿成习的思想以为书是一定要用活字印刷的……(在古代中国)某一种书是用活字或用雕版印刷,一向都没有引起中国目录学家特别的注意。他们的习惯,多半是根据序跋中所述,再去观察那书的印法。并且活字与雕版在约略省视之下,很相像;有时能侦察出来,也不过是由于偶然的。但是现在已引起一般人的注意了。[4]
从材料三中,可得出下列信息:①古代中国,印刷方法并不为人所重视;②在西方,印刷术等同于活字印刷术;③近代,随着西方观念的传入及铅印法的普及,国人逐渐认可活字为主要印刷方式。由此,形成活字印刷术最能代表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2.“四大发明”的提法值得商榷
“四大发明”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是古代中国对世界科学技术作出的巨大贡献。但是,作为较长时间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文明古国,“四大发明”的提法是否准确?为什么提出“四大发明”呢?
材料四:意大利数学家杰罗姆·卡丹最早于1550年提出磁罗盘、印刷术和火药是中国的三大发明……后来培根和马克思……艾约瑟、丁韪良等来华传教士都对此进行了阐发……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1946年10月的一次演讲中说:“中国人最伟大的三项发明无疑是造纸及印刷术、磁罗盘和黑火药。”……我国在20世纪30、40年代,“三大发明”和“四大发明”的提法并行,后来“四大发明”的提法广为流行。[5]
材料五:率先指出中国有“四大发明”的是英国人李约瑟。1937年,37岁的李约瑟开始学习中文,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1942年,急需提高军民士气的蒋介石把李约瑟以及与他一起搞研究的中国留学生鲁桂珍接到重庆,让他们到中国来实地研究中国科技史;一年后,在重庆搞出了“四大发明”的研究成果,轰动了世界。[6]
从以上材料可知,“四大发明”的提法来自于西方学者,其中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这一概念的传播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20世纪30-40年代逐渐为中国人所熟知。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抗战时期。在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四大发明”的提出有利于激发民族自豪感共同抗日。可以说,“四大发明”在中国广为人知,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综合上述信息,学生很容易理解“四大发明”并不能代表古代中国最重要、最主流的科技成就,但因近代特定时期的政治需要及西方学者的主张而形成了广为人知的概念,而西方学者又主要是站在西方视角解读古中国,这从他们所选择的四项发明对西方历史的重要意义上即可说明:造纸术和印刷术对西方宗教改革及近代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火药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骑士阶层提供重要助力;指南针则在地理大发现中意义重大。可以说,认为“四大发明”代表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完全是以西方立场看中国,而背离了中国历史本身的实际。但在抗战这一特殊时期,这一提法有其特殊的作用。
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曾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中学历史作为培养现代公民意识的基础课程,文化自信的培养应是题中应有之意。当下,若再以“四大发明”论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实质上是“贬低”真正的中华文化,“无视前人的智慧和创新精神”,是“虚无主义”的表现。正如华觉明先生所说“中国的事情,中国人自己要把它弄清楚”,“在发明创造的问题上,中国要有自己的话语权”。[7]
【注釋】
[1][2][3][4]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印刷印钞分会编:《活字印刷源流》(中国印刷史料选辑1),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90年,第121、105-106、8和45,101-102页。
[5]冯立昇:《从“四大发明”到“三十大发明”——写在<中国三十大发明>出版之际》,国学网(http://www.guoxue.com/?p=45170),浏览日期2018年4月6日。根据原文整理而来。
[6]王意如:《中国历史上的传说与谎言》,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年,第69-70页。根据原文整理而来。
[7]华觉明,冯立昇主编:《中国三十大发明·序言》,河南:大象出版社,2017年,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