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视野下的史料教学
2018-09-10王楚颖
王楚颖
课程标准倡导“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 [1] 同时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2]据此笔者基于信息化平台,运用游戏化学习策略优化历史史料教学过程,通过设置游戏角色体验环节深化历史情境,创设游戏闯关任务优化学史方法,从而提升学生对历史的热爱之情,激发历史情感。
一、深化历史情境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课涉及“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等知识点。宋词元曲因其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以特定的历史为背景,塑造生动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揭示一个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特色,可以帮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因此笔者充分利用宋词、元曲的相关作品作为历史材料,引领学生在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复现的历史情境中学习本课知识、探究历史问题、追问历史真相。
为了尽最大可能地融入宋元时期社会发展的氛围,帮助学生掌握课本中分散的、难以理解的知识,感受历史发展的脉搏,提升学史能力,笔者以电子游戏为主,利用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认知理论将知识融入于游戏之中,充分发挥游戏强烈的吸引力优势、情境性优势,让学生沉浸在浓厚的历史情境中完成学习。
因此笔者设置了“梦回宋元,与子同歌——当元曲遇上rap”的游戏进行导入,学生口、手、脚动起来,利用台湾某诗词类音乐手游APP,用rap的方式改编和演绎元曲大家关汉卿的作品《一枝花·不伏老》。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我玩的是梁园月,我饮的是东京酒,我赏的是洛阳花,我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语速较快)
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兀自不肯休
注:不同的标注表示在游戏里需要通过不同的动作完成。
游戏过程中,学生一边说唱《一枝花·不伏老》,一边根据歌曲的旋律在平板上准确地打击、滑动歌词,难度升级时还需要滑动手指“写书法”,依循“笔迹”完成背景的题字,以此获得积分。教师可利用信息化平台及时地获得学生的游戏排名,展示在白板上。
一般而言,学生最早通过语文学科了解宋词元曲,由于曲调已失传,欣赏的方式往往是诵读,缺少了旋律感和节奏感,学生难以想象宋元时期人们高唱词曲的繁荣景象。游戏活动打破以往只能通过诵读、聆听的方式来赏析历史材料的做法,使传统课堂里单调乏味的史料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将史料唱了出来,活跃课堂气氛,直观感受元曲是一种综合性表演艺术,仿佛梦回都市繁华热闹、歌舞升平的宋元时期。教师再结合《一枝花·不伏老》里对娱乐生活的描述,自然引出本课主题“宋词元曲,就是生活”,使学生浸润在浓厚的历史情境中。
二、优化学史方法
游戏化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发展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等[3],以游戏化的方式来进行史料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热情、优化学史方法。
课前教师将含有自主学习任务单和相关学习材料的“学习资源包”通过后台推送到学生的平板上,按照“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学生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和目标。通过观看微课、阅读教材及其他史料,学生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然后,学生完成教师在后台推送的在线闯关任务,利用史料组建相应题型,及时评价和反馈学习效果。这有助于学生查缺补漏和获得成就感,以及教师课中精准指导。最后,学生在家校互动平台上留言,提出自己的疑问,等待教师、家长在线答疑,同时解答其他同学的疑问。
課中教师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和信息化平台,把文字史料、图像史料、音像材料、以及多媒体课件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学生学习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利用平板通过分组讨论、动手实践、体验、评价等环节,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游戏活动,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辨析、运用历史材料来解释历史。下面以《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课为例,谈谈课中通过游戏活动进行史料教学的探究。
探究一:与子同游——宋词元曲里还有哪些生活景象?根据同学们在家校互动平台上的提问“当时的生活是怎样的?”、“宋朝时的‘瓦子里有什么玩?”等,以及本班薄弱知识点之一“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概貌”,教师精选出能反映都市生活的宋词元曲作为史料创设情境,每组学生负责一类宋词元曲,按“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完成难度分层任务,讨论出其背后的内涵。
材料一:驱傩爆竹,软饧酥豆,通宵不睡。四海皆兄弟,阿鹊也,同添一岁。愿家家户户,和和顺顺,乐升平世。
——(宋)孙惟信《水龙吟·除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任务:以上宋词记载了什么节日,人们有哪些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
材料二:城中酒楼高入天,烹龙煮凤味肥鲜。招贵客,引高贤,楼上笙歌列管弦。
——(宋)佚名《鹧鸪天》节选
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
——(宋)僧仲殊《望江南》节选
任务:以上宋词记载了哪些商业活动?哪些文化娱乐活动?与唐代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材料三: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节选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任务:以上宋词记载了一段怎样的往事?请用一些词语概括词人表达的情感。
本班学生共分为6组,每组学生分别从节日、商业、娱乐、情感等角度,在宋词元曲中解码宋元时期的社会风貌,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体会宋词元曲多元化、通俗化的表达。学生做任务时以今人用流行音乐的形式再创作的一首《一枝花·不伏老》计时,曲消则停。俏皮活泼的歌曲带动了课堂上活跃的气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和灵感的迸发。学生在游戏任务中直观感受宋元时期,词曲就是当时的流行金曲,其内容就是人们的生活场景,从解读、感受、体会中喜爱上宋词元曲。
在游戏设置方面,每组成员按综合能力排序,从高到低分为F-A角色,如第1组A同学的编号为1A。C、D层同学负责难度系数3的任务:上网查找注释,帮助组员读通材料大意;A、B层同学负责难度系数2的任务:读通大意后,圈出材料中的关键词;E、F层同学负责难度系数5的任务:将讨论结果凝练成一段话,作小组总结发言;鼓励组员挑战高难度任务。全组同学任务:对其他小组的发言在平板上打分点评。以分层角色闯关做任务和挑战升级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斗志,使其能够学以致用,勇于挑战从而获得奖励分,让自己的排名更靠前。
最后,全班学生通过一个在线游戏(图1)检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其中两位同学通过平板抢答功能获得上台PK机会。两人在规定时间内,选中能体现“宋元时期都市生活风貌”的泡泡则加分,错过或错点则扣分,得分多者获胜。本环节再次借助游戏的方式让知识呈现更加具体化、生动化,达到寓教于乐和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激发历史情感
历史教学不能缺失情感与价值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探究历史时应培养人文追求和社会责任,这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在本课的史料教学中,如何在利用宋词元曲创设情境的基礎上,让学生充分感受宋词元曲所体现的物质繁荣与人文价值,热爱宋词元曲和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笔者结合游戏化学习策略,设置了“制作宋元风明信片”的活动(图2)。
探究三:与子同记——如何留住这些繁华璀璨的民族记忆?
通过前面的探究活动,学生知道物质繁荣为文化繁荣提供演绎的舞台,可是宋元时期繁华的物质生活不可再现,我们今天得以梦回宋元,正是通过古人留下的“只言片语”——即宋词元曲,来窥探一二。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我们需要通过独特的方式留住这些繁华璀璨的民族记忆。
笔者用一个个卡通图像来表达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风貌,将文字式的史料转化为更受学生喜爱的卡通,按前面的探究内容分成建筑、场景、活动、节日、饮食等类别,让史料生动起来。学生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或平板,实现对素材的自由拖曳、缩放、复制、删除,并充分利用前面出现过的宋词元曲,或自己上网查找,节选其中一个句子,使之能够配上画面,起到点睛之用。学生做好后将“宋元风明信片”保存为图片,发送到家校互动平台,由学生、教师、家长点赞投票,选出“最高人气明信片”。
在此环节,学生不仅解读史料,还玩转史料,让史料动起来。通过动手实践和网络传播分享,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社会风貌,所激发的历史情感更是久久难以磨灭的。
本课以“宋词元曲,就是生活”为主题, 在史料教学中融入游戏化学习策略。学生借助信息化手段在探究活动中对史料进行分层讨论、体会、动手实践,游戏中竞争、加分、创造的形式有利于创设浓厚的历史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优化学史方法,促进知识保持,提高创新能力。通过游戏化视野下的历史史料教学,教师将游戏活动、信息化技术与历史学科内容融合,借助平台将自己和学生的创意想法整合到游戏化的学习中,激发创作的灵感和兴趣,从而实现在“做中学”,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教学方式。
【注释】
[1][2]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37、5-6页。。
[3]尚俊杰、裴蕾丝:《重塑学习方式:游戏的核心教育价值及应用前景》,《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