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工作创新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2018-09-10刘利伟

中国商论 2018年6期

刘利伟

摘 要: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已然成为当前人们日常工作中的主要技术形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模式。而在大数据环境下,传统的审计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具体需求,同时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诸多的挑战。所以,加强审计工作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工作创新所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下 审计创新 挑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2(c)-157-02

大数据时代的道路,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诸多的调整以及机遇,而负荷更好地利用大数据为审计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需要进一步研究,不断地给予调整,从而创新出更为科学的审计方法以及技术。

1 大数据为我国审计工作带来的挑战

1.1 基于思维层面所带来的挑战

首先,审计工作人员并未对数据分析给予充分的管制。在审计环节,相关工作人员通常将重心放在现场审计环节,从而忽视了数据分析。而审计工作当中作为关键的环节即为数据分析,并为现场审计工作的开展给予正确的引导并明确审计方向。若数据分析质量过低则会造成相关工作人员在现场审计工作当中无法正确地掌握审计关键点,更甚者会被错误的分析结果进行误导从而制约到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浪费审计时间。其次,被审计单位并未对大数据审计进行足够地了解。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通常财务数据极易获得,但业务数据获得则尤为困难,导致相关单位会从部门自身利益出发亦或保密工作需要从而无法提供业务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数据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1.2 基于技术层面所带来的挑战

在大数据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技术层面已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由于各个单位财务软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从而无形增加了审计数据采集的工作量。如某地区预算审计工作当中,所有预算单位所涉及的财务软件高达8家,软件版本医师高达30多种,从而造成审计工作者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需耗费非常多的时间以及精力。(2)数据存储。在大数据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大冗余,如果无法对采集到的数据 给予综合地分析并完成分类处理,将重复与无效数据进行剔除,则会制约到数据库的运行效率。(3)数据分析。数据分析作为大数据审计工作开展过程最为繁琐以及重要的环节,主要体现在其自身,具有多重空间结构的动态特点,同时数据分析模型的建立直接制约着大数据审计工作的效果。(4)结果可视。通过计算机分析获得的数据属于计算机语言,利用现有的审计软件,无法将各项审计结构实现可视化以及直观性。对于大部分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审计工作人员来说,计算机语言晦涩难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设计结果的科学应用。

1.3 基于审计人员能力方面所带来的挑战

伴随着社会信息突飞猛进的发展,大数据以及民生直接的关联性越发紧密,云计算为所有数据的运用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当前财务审计工作的手段,并对设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技术操作的要求也日益增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审计工作整体质量则需加强审计工作人员自身专业技能。但从实际状况而言,大国大部分的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电子数据分析技能,无法满足大数据发展下所需的能力。与此同时,在大数据环境下,财务数据结构以及形式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于已经适用了传统的数据搜集以及处理模式,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大数据发展的需要。

2 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工作创新对策

2.1 基于大數据技术的工作模式创新

大数据的应用作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的基础,需给予高度的重视。由于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信息处理与核算需通过诸多的环境同时需要多人共同完成,导致极易出现失误从而制约到审计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创新工作模式,通过建立专业审核工作组的方式,对参与人员进行只能划分,各自履行自身的审计工作,并通过大数据将自身工作职责以及范围给予全方位的覆盖,对审计工作存在的疑点给予科学的筛选,从而制定出相符合的解决对策,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依托于大数据自身特点,可以对数据完成全方位的预测以及评估,为审计工作人员提供数据支持,协助其决策以及判断环节的精准度。

2.2 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分析作业平台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辅助工具,数据分析作业平台的作用是对审计工作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跟踪,协助审计人员进一步分析和应用数据,从而有效加快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平台可发挥多方面的作用,若审计过程中出现问题,则可及时追踪并且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减少了传统审计工作中的核算时间。例如在财政的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可利用数据平台的预算系统,将独立、分散的各部门数据进行收集,然后进行科学化整理,并且与其他相关性的预算数据快速统计对比,将所有预算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便于数据存储,在之后的工作中也可以随时调用,减少了内部审计的实际工作量。

2.3 业务协同

在开展组织协同之后可以保证其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业务协同是开展工作的具体机制。业务协同需要通过大数据平台来进行相关工作,需要各个协同组织的人员在大数据平台上对数据进行采集、转换以及分析等各种工作,并且在此工作过程中可以发现大数据当中的问题,对其问题进行查证并且进行更正。在业务协同方面需要共同对数据进行采集、存储以及分析,并且通过分散性的查证来进行数据核实,从而提高审计的效率。先进行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可以通过大数据审计平台来完成,由专门的负责人员来进行采集和转换。在政府审计部门当中审计工作可以通过审计网点与互联网平台进行连接,从而获取相关的数据,与此同时能够利用政务网络平台为数据获取提供一定的便利。这种协同采集数据的方式具体是利用平台联合的方式对不同类型的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完成科学的转换,从而搭建审计表,在系统当中对其完成科学的分析以及探讨。对数据进行采集,存储以及分析之后可以确定数据当中的疑点,此时基层的审计人员,则需要在协同任务的情况下,对疑点进行核查证实。这种协同业务的方式可以减少数据的收集以及分析方面的工作量,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2.4 促进审计队伍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在大数据时代,审计事业的发展方向已发生改变,从审计工作者的角度看,为实现审计质量、效率的改善,应积极转变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意识到在数据方法之外,大数据同时是审计理念变革的推手,应从全局的高度,以战略性的思维模式和手段,深挖大数据的信息价值,对审计工作及相关问题形成更加全面深入地认知。此外,还需对大数据的各方面资源进行整合,定期分享成功经验,探讨数据整理分析的重点和难点,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逐步打造一支复合型的、能够熟练运用大数据技术及计算机的审计人才队伍。

3 结语

综上所述,数据作为审计工作当中最为基础的构成元素,需给予高度的重视。而在大数据背景下,导致数据数量抑或是结构类型均发生了诸多改变,为传统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需加强大数据审计工作创新,为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唐琳,付达杰.大数据审计内涵特征、现实困境与发展对策[J].西部财会,2017(7).

[2] 刘荣莉.大数据背景下审计监督体系平台构建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18).

[3] 郑伟,张立民,杨莉.试析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式审计模式[J].审计研究,2016(4).

[4] 沈玉宝.大数据审计在“三农”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市场,2016(28).

[5] 韩强.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模式创新研究[J].创新科技, 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