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温州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①

2018-09-10陶祝婉

中国商论 2018年15期

陶祝婉

摘 要:温州历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积淀深厚,又独具特色的商业、审美、景观、百工技艺、民俗和名人等文化资源,可为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思路和不竭的动力,应深入挖掘温州区域文化资源的内涵和特色,打造温州区域文化产业品牌,促进温州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并提升温州城市形象。在这当中,应注意合理规划,重视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创新驱动战略,并采取多种措施方法促进温州历史文化资源的现代性转换。

关键词:温州区域文化 瓯越文化 区域文化产业 区域文化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5(c)-156-04

温州是文化灿烂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文风鼎盛、名流辈出,其历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积淀深厚,可为温州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思路和不竭的动力。但人们一直以来对它所蕴藏的内涵缺乏认识和发现,对它不够重视。应当充分认识和挖掘温州区域文化资源的特色和优势,使之转化为区域文化产业的价值和实力,成为推进温州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促进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让经济发展的“温州模式”变成文化创新和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新“温州模式”。

1 温州可直接开发的主要历史文化资源梳理

1.1 以永嘉学派为代表的重商主义商业文化资源

两宋时期,温州城市繁荣、工商业发达、文风鼎盛,产生了在我国哲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永嘉事功学派,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而立。叶适是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为永嘉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批判程朱理学,主张道不离器物;在哲学上,提倡事功,反对空谈义理心性;在经济上反对以义抑利、重农抑商,主张以功利统一仁义,“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1]。

我国历来是农业占据主导优势的国家,历代统治者视农为本商为末,“重本轻末”“抑末厚本”的思想在我国古代经济思想领域影响极大,永嘉学派的重商主义观点可谓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积极影响。它对温州本地的影响更大,它所主张的求实务实、注重功利、重视商业等思想已成了温州优良传统中极其重要的方面,构成了温州人特有的文化遗传基因,直至今日,在闻名遐迩的“温州模式”中仍可见它的影响因素。

温州的商业文化资源积淀深厚,除永嘉学派的重商思想外,还包括陈虬、宋恕、陈黻宸、孙衣言、孙锵鸣等其他人的商业思想,许漱玉、李毓蒙、吴百亨等人的商业活动和实践,五马街、朔门街、小南门、城西街、府前街、康乐坊等历史商业街区,金三益绸布店、老香山药号、五味和食品店、县前汤圆店等“百年老店”和“中华老字号”,鹿城五味和、广进祥腊味店、云博百货商场、水头张源隆茶叶货栈、鳌江壬泰商行、苍南长泰南北货号等近代商业建筑旧址,“拦街福”“会市”“摊贩”“行贩”“剃头担”“糖人担”“货郎担”等历史商业习俗,以及“温州模式”的精神内涵、制度文化、品牌故事、人物传奇等。

1.2 以南戏、山水诗为代表的审美文化资源

自古以来,温州地区的民众就好歌善歌,民间的歌舞技艺演出十分兴盛,两宋之际,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戏曲形式——南戏。到了元代,出现了“四大南戏”,以及被称为“词曲之祖”的《琵琶记》,取得了剧坛的统治地位,开辟了中国戏剧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戏剧的正式形成,这是温州人民对中国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其影响至今仍不可忽视。

南朝刘宋时,谢灵运贬为永嘉太守,政治失意,寄情于温州的秀丽山水之间,创作了大量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山水诗,留下了“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等千古名句,奠定了其中国山水诗鼻祖的位置,并对中国诗歌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对温州诗坛的影响尤为深远,此后温州历代诗歌中,山水一直是最主要的表现对象。代表人物是南宋后期较负盛名的“永嘉四灵”,他们的诗歌发展了谢灵运的山水精神,风格清新平易,平淡清远,一改当时诗坛之风气,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温州的审美文化资源还有瓯剧、永嘉昆曲、平阳和剧、鼓词、木偶戏、单档布袋戏等地方戏曲,龙湾拼字龙灯舞、平阳卖技、瑞安藤牌舞、永嘉定位舞、洞头贝壳舞等民间舞蹈,《叮叮噹》《对鸟》《送松糕》《问姓谣》《正月初一头》《十二月令》等民间歌谣,等。

1.3 以“山水斗城”和古村落为代表的人文景观文化资源

温州古称永嘉,其建城史可追溯至1700多年前,时北方战乱,晋室南渡,定都建康,分临海为永嘉郡。永嘉建郡时,请正寓居于此的著名博学家郭璞“为卜郡城”。郭璞登西郭山相地,见“群山错立,恰如北斗星座。松台山、海坛山、西郭山、积谷山象是斗门,而华盖山象是斗口。黄土山、巽吉山、仁则山近类斗柄”[1]。于是建议跨山建城,后因此名之为“斗城”。建城后,又凿二十八井以象列宿,并以“倚江、负山、通水”和“东庙、南市、西居、北埠”的原则进行布局,讲求“天人合一”和“以象制器”,形成前街后河、小河小巷、密如蛛网,“门前流水,户限系船,花柳饰岸,荷渠飘香”的江南水城特色[2]。至两宋时,城内居地开始形成和建立了市坊制,初设五十七坊,后改为三十六坊,到明代增加为六十坊。现北斗八山中七山尚在,二十八宿井存留十六口;城区现存的主要传统街巷仍保存着原有的自然布局和走向,成为目前温州最重要的几个历史文化街区的雏形:五马街、庆年坊、城西街、墨池坊和朔门街历史文化街区。它们都是温州区域文化产业化开发中不可忽视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资源。

温州历史遗留下来的古村落眾多,有“千年古村落”“七星八斗”永嘉芙蓉村、“文房四宝”苍坡村以及以整套水利设施来规划布局建筑的岩头村,省级历史文化村瓯海水碓坑村、黄坑村、瑞安林垟村、苍南碗窑村等,这些古村落选址讲究天人合一,规划严谨,风格古朴,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并显现出中国耕读文化的传统。它们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历史风貌和较多的历史遗存,包括大型民居、宗祠、庙宇、戏台、古街、古桥、古塔、亭子、牌坊、石路、古窑、古树等,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温州的建筑及其他人文景观资源,还有永嘉坦下渠口、乐清白石、瑞安北龙大坪等古人类遗址,瑞安棋盘山、岱石山、平阳钱仓龙山头等石棚墓群,乐清寿宁堡、苍南蒲壮所城、瓯海永昌堡等古代海防遗迹,以及散落于温州各地的寺庙、古塔、石桥、牌楼、桥梁、亭台、教堂,等。

1.4 以雁荡山、楠溪江等为代表的自然景观文化资源

温州依山傍海,风光旖旎,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境内名山秀水众多,自然景观文化资源丰富,有雁荡山、楠溪江、百丈-飞云湖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岩岭、南麂岛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仙岩、瑶溪、泽雅、滨海玉苍山、洞头、寨寮溪等9个省级风景区和茶山、岷岗、天柱寺等12个市级景区和11处县级景区。还有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省级森林公园[3]。

雁荡山濒临东海,四季风光各殊,自有奇观,四季皆宜游赏,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谢灵运、沈括、徐霞客、张大千、郭沫若等都留下了诗篇和墨迹。景区内不但有众多的自然景点,还有寺院、亭阁、塔、牌坊、墓葬、景观建筑等28处,摩崖石刻400余处和名人山水文化史迹多处。

楠溪江位于永嘉县境内,融天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而名闻遐迩,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之说,其两岸散布着岩头村、芙蓉村、苍坡村、林坑村等大大小小200余座古村落,被誉为中国乡土文化的史书库。并有谢灵运、王羲之、孟浩然、苏东坡等历代文人墨客的履迹和诗句,被称为中国山水诗的摇篮。

1.5 以木活字印刷、细纹刻纸、木拱桥营造等为代表的百工技艺文化资源

受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温州地区农本意识较早发生動摇,以“工”谋生求食较为普遍,使得温州自古以来便有“百工之乡”的美誉,手工艺制作历史悠久,品类齐全,技艺精湛,名家辈出,有一大批惊世佳作被博物馆收藏,在全国地级市中较为罕见。

温州手工艺共拥有八大类上万个品种,较为著名的有黄杨木雕、瓯塑、瓯绣、瓯窑、石雕、细纹刻纸、贝雕、发绣、彩塑、十字花、彩石镶嵌、苍南夹缬等。其中泰顺廊桥营造技艺、木活字印刷术、乐清细纹刻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乐清黄杨木雕、龙档、首饰龙、蓝夹缬技艺、泽雅屏纸制作技艺、彩石镶嵌、泰顺木偶头雕刻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还有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项。这些都是产业开发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

1.6 以瓯菜、端午斗龙船、泰顺百家宴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资源

温州偏东南一隅,丘陵、群山环绕,东濒东海,其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殊的民俗文化。温州民俗具有鲜明的商贾文化特色,带有浓郁的海洋文化特色,还保留了不少古老的瓯越民俗遗存,独具风情,别有特色,可为温州区域文化产业的特色化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丰富的源泉。

温州的民俗文化蕴藏极为丰富,叶大兵先生编著的《温州民俗大观》就列举了岁时节令民俗70多项、经济民俗60多项、物质民俗60多项、人生礼仪民俗50多项,还有社会民俗、文化娱乐和民间信仰习俗60多项[4]。在这些民俗中,较有影响力、较有代表性的是瓯菜、端午斗龙船、泰顺百家宴等。

瓯菜是温州人民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制作出的美食佳肴,自成一体,独具风味。它以海鲜入馔为主,口味清鲜,淡而不薄,烹调讲究“二轻一重”,即轻油、轻芡、重刀工,代表性菜品有三丝敲鱼、三片敲虾等。

温州地区斗龙船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俗源于古越人对龙图腾崇拜的祭祀活动,发展至今,温州各乡都有龙舟,各庙宇设“香官神”,专管划龙船。其活动有整套的程序和仪式。在最盛的永嘉县上塘、下塘和乐清北白象一带,每年都有上百只龙舟自愿参赛。

泰顺百家宴是一项独特而又古老的闹元宵习俗,至今已有近一千年的历史,由张氏先人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一起同饮团圆酒发展而来,后成为张氏族人与外姓外乡人联谊同欢的宴会。2010年,泰顺百家宴共摆下6000桌宴席,赴宴人数达到近7万人,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得名“天下第一福宴”。

1.7 以叶适、刘基等人的遗迹遗存为代表的历史名人文化资源

自古至今,在温州这块沃土上,“出现过无数蓄不世之材的人物,出类拔萃,超轶绝尘。”其中有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哲学家、史学家、数学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经济学家、植物学家、电机学家和火器发明家,有从事文化艺术的作家、诗人、书画家、音乐家、戏剧家、演唱家、雕刻家、摄影家、评论家和新闻记者,还有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医学家和实业家等[5]。他们中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应是永嘉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叶适,以及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的刘基。

这些历史名人,或开一代之先,或卓然成一家,功绩突出,精神为后世垂范。他们的事迹、传说、著述、故里、故居、遗迹等都是温州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部分资源中,刘伯温、王十朋、张骢、高友玑、章纶、陈虞之、徐定超、高则诚等人的传说被列入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重要的无形文化资源。有形的文化资源有东瓯王、刘基、王十朋、叶适、孙诒让、高友玑、陈傅良、林景熙等人的陵墓,孙贻让、谷超豪、章纶、苏步青、林庆云、许松年、夏鼐、夏承焘、董每戡等人的故居,以及谢灵运、叶适、高则诚等人的纪念馆,等。

2 温州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思路

2.1 打造温州文化品牌,讲好温州文化故事,提升温州城市形象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模式”闻名遐迩,一度成为中国经济改革开发的神话,一说起温州,人们首先想起的往往是“民营经济”“老板”“有钱人”“炒房团”等词汇,似乎除了这些,温州再无可说,在文化上更是一片沙漠。21世纪以来,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温州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开始放缓,“温州模式未老先衰”,“温州经济怯步”“温州模式日暮途穷”等言论不断涌现。温州经济是兴是衰,尚难定论,但温州经济需要转型,改变以往产业低端化、“低小散”的现象,这是确定无疑的。温州应从区域历史文化资源中吸取养料,大力发展区域文化产业,实现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创新发展并顺势改变温州文化沙漠的世俗印象。

城市形象对一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个具有良好形象的城市, 往往是世人向往的地方, 易成为投资、商贸、旅游等的中心。这几年杭州的快速发展,固然原因众多,但良好的城市形象也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不改变许多人心目中温州是文化沙漠的印象,对温州的发展极为不利。而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不同,其特殊性表现之一,在于其产品的精神性。尽管文化产品也有一定的物质形态,但它们只是一定精神文化内容的载体,精神文化内容才是文化产品的本质。人们在消费文化产品的同时,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其所承载的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根植于温州区域历史文化的温州区域文化产业,其产品或隐或显地表现着温州的商業、审美、景观、百工、民俗、名人等文化因素,有意无意地讲述着温州的文化故事,传播着温州的文化形态,必将促进世俗印象中的温州城市形象的转变、重塑和提升。

在文化产业价值链中,品牌是一种核心竞争力,温州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知名度高、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温州历史文化资源中的每一项要素,如永嘉学派、南戏、山水诗、“山水斗城”、古村落、雁荡山、楠溪江、木活字印刷、细纹刻纸、木拱桥营造、瓯菜、端午斗龙船、泰顺百家宴等,经过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富有创造力的设计和项目策划,与文化市场、金融资本相结合,进行持续化的经营,都可以变成温州城市的符号象征和区域产业的文化品牌。还可以借助“温州模式”的影响力和商业城市的定位,开发利用商业历史文化资源,构建温州商业文化品牌;可以整合审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百工技艺和民俗文化资源,以审美文化为故事驱动,以百工和民俗文化活动为体验认知,与人文、自然景观文化交汇融合,创建温州文化体验旅游品牌;可以深入挖掘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历史故事、著述作品、故居故里等遗迹遗存,开展多种题材的文学形式的生产创作,例如讲述人物故事的戏剧、影视作品、网络小说和儿童读物,围绕名人精神、宣传名人精神而开展的公共活动等,从而创建温州名人文化品牌。

2.2 合理规划,重视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创新驱动战略,采取多种措施方法促进温州历史文化资源的现代性转换

历史文化资源包括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被破坏,将无法重现,其损失将无法弥补,因此,采取措施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尤为重要,这也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因此,在温州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过程中,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规划,优化整合,努力探索最合适的开发模式,逐步推进。对普通民众进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培养和引导,努力营造人人爱护古迹、人人保护古迹的社会氛围。力求在保护中求开发,以开发促保护,保护和开发并举。

其次,众所周知,当前市场占有率高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往往是“传统故事,现代表达”,兼具民族性、传统性和时代性等特点。历史文化资源作为过去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其价值并不能天然地转变为产业价值,需在对其内涵进行深入挖掘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或表现形式,融入现代观念和情感,对之进行“现代性转换”,它们才能转化为优秀的现代文化产品或服务,体现出产业价值。对温州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现代性转换”的形式和方法数不胜数,国内外也有许多成功案例可供学习借鉴。

自2004年张艺谋创造团队推出《印象·刘三姐》大型实景演出项目大获成功,使投资商赚得盆满钵盈,更把桂林的旅游产业推上一个高峰后,人们看到了这一旅游形式下蕴藏的巨大商机,全国各地掀起了实景演出的狂潮,实景演出成为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典范,成为了城市文化软实力、旅游硬资源的重要体现。但在温州竟几乎看不到实景演出,或者说没有成规模的实景演出。温州有雁荡山、楠溪江等名山秀水,有山水斗城、古村落等人文景观,有独具特色且丰富多彩的审美、百工、民俗等文化资源,有无数的名人故事、历史传奇,实景演出的内涵规定和外在要求无一不缺,可斥资邀请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优秀编剧、导演,整合温州上述历史文化资源,运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也打造一场富有瓯越文化特色,展现瓯越秀丽风光、民俗风情,艺术化、情感化地述说着瓯越人民几千年来的可歌可泣的顽强抗争故事的视觉盛宴。

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也是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形式,国内外有不少地方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和当地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和开发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西安的大唐芙蓉园和杭州的宋城。温州也可选择交通便利、人口稠密的地点,创意性挖掘本区域历史文化资源内涵并进行别出心裁的设计,建立一个全方位展示瓯越文化风貌的融旅游、观赏、娱乐、休闲、购物、美食于一体的特具特色的瓯越文化主题公园,人们可在其内欣赏具有温州特色的美丽自然、人文景观,吟诵谢灵运等人所作的描绘温州秀丽风光的山水诗,诗景合一、古今对话,获得心灵上的放松与愉悦,可观看精彩绝伦的南戏、瓯剧、昆曲、木偶戏等传统艺术表演以及融入现代科技和情感的大型展现瓯越文化风貌的实景演出,可参与花样繁多的、不断更新的富有本地特色的斗龙船、迎花灯等民俗体验活动和黄杨木雕、瓯塑、瓯绣、细纹刻纸等百工技艺体验娱乐休闲项目,还可随时品尝瓯菜之精华、购买温州传统和现代特色商品。

还可建立温州商业文化主题公园、名人文化主题公园、瓯越民俗文化村、百工技艺展示体验馆等,还可建立展示温州历史文化各种主题和内容的历史文化长廊、社区博物馆、网上博物馆等,还可开展各种各样的有特色有吸引力的区域文化旅游节活动等。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创新是文化产业的灵魂,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对温州区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需不断地创新方式、方法和手段,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蔡克骄.瓯越文化史[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2] 高启新.温州历史文化街区的特性与有机更新路径[J].中国名城,2015(6).

[3] 温州市政府网.温州概览:风景名胜[EB/OL].http://www. wenzhou.gov.cn/col/col1217819/index.html,2018-05-02.

[4] 叶大兵.温州民俗大观[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5] 殷惠中.温州历史人物[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①基金项目:温州市科技局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区域文化的产业化开发研究”(R2017005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