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新常态下东北经济的转型发展

2018-09-10张峰睿

中国商论 2018年2期
关键词:新常态

张峰睿

摘 要:当前全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常态,它不但符合东北经济发展的实际,同时也是东北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必经阶段。目前的东北经济在转型发展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东北进行顺利的转型发展需要准确认识、把握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无限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对新常态下东北经济转型的发展进行简要分析,相应提出了东北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转型发展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新常态 东北经济 转型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1(b)-147-02

1 东北经济发展的困境

1.1 东北经济当前遇到的困境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东北三省的GDP增长率平均都可达到8%,在国内排名分别是:辽宁省第20位,吉林省第23位,黑龙江省第27位,东北三省都没有处在国内排名的末尾位置。单从数据来看,GDP总量与GDP增长率,在当前的经济困境下似乎出现缓慢复苏的现象。

可是迈入2014年后,经济复苏状况却产生了极大的转变。全国各省份GDP增速低于7%的省份有五个,分别是:山西的4.9%、黑龙江的5.6%、辽宁的5.8%、吉林的6.5%以及河北的6.5%,东北三省的GDP增速均在全国后五名。2015年,东三省的经济情况仍然没有好转,辽宁GDP增速为3%,位于全国最后一名,黑龙江GDP增速5.7%,吉林GDP增速6.5%,均位于全国后五名。2016年辽宁GDP增速-2.5%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负增长的省份,黑龙江GDP增速为6.1%位于全国倒数第三。显然,曾经是我国引以为傲的重要老工业基地与粮食供应基地的东三省,现在却总体都沦为国内经济发展队伍中的老弱残兵了,不但需要国家扶持,可能还成为了祖国经济发展的阻力。

1.2 造成东北经济困境的主要原因

根据相关的分析所知,东北经济在新常态下转型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有其不可忽视的内外原因,主因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国内外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不利因素对东北经济的增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其一,国外因素——于2008年发生的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都造成了深度后遗症,冲击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发展,导致发展速度非常的缓慢,特别是紧邻东北经的俄罗斯,在遭受以美国为首的西欧国家的经济制裁后,经济严重受挫,这间接里也影响了东北经济的稳定发展。其二,国内因素——2014年是新常委带领下的新政实施年,国内经济发展进入了特殊的“三期叠加”阶段,全国经济同期增长与2013年比有所降低。在此特殊时代背景下,东北经济发展速度也随之下降了。

第二,占据东北经济总量中关键位置的各大工业的经济增长值呈现的也是下降之势。占据东北工业中极其关键位置的重工业,所占比例太大,而轻工业所占比例又太低并且发展缓慢。可见,工业结构不协调与增长速度缓慢,仍然是东北工业发展的突出主要矛盾,同时这一矛盾无法在短期内得到快速有效的解决。纵观国内,东北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是最彻底以及时间最长,因而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也是最深远的。一直以来,东北的工业发展,总体而言都是国有经济比重太高、发展缺乏应有的机制、以及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是东北经济进行转型发展中的严重障碍。此外,东北许多煤炭与石油等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困境。以东北的龙头煤企——龙煤控股来说,2014年遭遇了巨额亏损。国内最闻名的石油生产地——大庆市,伴随石油产量的逐渐减少,其工业增长值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负增长趋势,这也是导致黑龙江经济增长大幅度下滑的直接原因。

第三,东北的农业发展越过了黄金期,开始面临各种困境。一直以来,东北都拥有国内最丰富的优质耕地资源——黑土地,是我国第一大粮仓。2014年,东北粮食的总产量约为全国总量的19%,但是,东北农业生产仍然以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化肥的缘故,致使土地透支极为严重,如土壤板结与土质下降等情况特别明显,已经对粮食的产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此外东北对于农业机械化的投入一直比较少,导致如今东北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之全国水平都低。同时,东北农业遭遇的自然灾害不但包含与南方省份一样的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病虫害等灾害,还有北方地区特有的霜冻灾害。由于东北农业抗风险能力偏低,洪涝与虫灾等灾害都会让东北的粮食生产收到严重的影响,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

2 新常态下东北经济进行转型发展的策略

2.1 树立牢不可破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东北各级政府对自己本地区经济发展观念的正确树立,严重影响着当地所选择的发展道路以及发展方式,并且要保持新常态下与科学发展观的一般规律的一致性。当前,针对国内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所显露出日益增多的问题,东北必须以此为鉴,对经济的转型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性要有深刻地认知,并树立科学的、牢不可破的可持续发展观,并自上而下的对此发展观进行全面的强化。以往东北经济发展过程中,眼前只有GDP增长率而没有经济发展质量的老套观念要予以决绝的摒弃。东北各级政府实施招商引资与重要经济决策过程中,不但要对经济发展有所考量,还要对当地地区经济结构的实时优化也加以考量,最重要的是要对经济发展的总体质量与经济效益实现科学的综合提升,努力在新常态下,实现社会与经济综合效益的最优化与最大化。此外,必须坚定不移地响应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号召,正确引导与督促各类企业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以及绿色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全力做到在生产过程中将环保问题提到生产日程,不只是单纯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生产所产生的废水、废液与废气这工业三廢要严格做到排放达标,确保环境不再遭受二次污染。

2.2 产业结构的科学优化与升级

东北产业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处于工业化早期水平:第二产业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则占比较低。2014年辽宁省第二、三产业分别占比为50.2%、41.8%;吉林省第二、三产业分别占比为52.8%、36.2%。尽管东北三省也在大力发展服务业,但在整体经济中的占比却不升反降。在东北的第二产业中,传统的重化工业占比过高。黑龙江竟达80%左右,其中能源工业的占比达到54%(2006年时占比竟达72.9%);在一汽所在地长春,汽车制造占工业产值的60%(2008年峰值时占比为67.8%);辽宁的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70%。而且,这些占比过高的能源和重化工业,多数属于产能过剩行业,产业链短,又多处于价值链低端。东北处于整个工业产业链的上游,能源及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有利于产业链中下游的企业,而对上游企业的打击则是灾难性的。所以,当国际市场出现需求低迷之际,作为中国能源和重化工业最密集的区域,东北所承受的冲击也是最直接的,工业增加值下滑,固定资产投资下滑,外贸出口下滑,以往被高速增长所掩盖的深层次矛盾就集中爆发了。东北三省深深感受到“结构之痛”。其实,即使背负沉重的体制与结构的惯性,东北并没有放弃调整的努力。由于种种原因,黑龙江省的能源与装备制造业的调整难度极大,它们另辟蹊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食品加工业和旅游业。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食品加工业产出占全省工业产值的15%,成为继能源工业之后、超越了装备制造业的第二大产业。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已见曙光。不过,整个东北在结构调整中,“加法”做得有声有色,而“减法”却步履迟缓。因此,有专家提醒,对东北目前的结构调整成果应保持一份清醒,这是因为重化工业严重下滑而凸现了其他产业;由于在淘汰落后产能、减员增效方面鲜有“大动作”,一旦经济景气回升,重化工业偏重的格局还将持续。

通过上述的困境分析中可见,东北产业的结构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情况,很多产业的结构还需要继续进行优化与转换,离产业结构的科学优化与升级的总目标还相差甚远。在新常态下,东北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第二产业,转型则主要依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考虑到东北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为了最短时间内摆脱当前所面临的发展困境,有效途径就是大幅度提升第二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这样才能促进东北经济进行稳步发展,以及实现东北经济顺利转型。东北黑吉辽三省要明确各自在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定位,完善与健全第三产业的实际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引导力度以及相关的政策扶持,扩大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与深化发展层次。此外,东北老工业有赖于建国以来扎实的工业基础,为装备制造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当前只需加大研发的相关投入,把装备制造业的科技技术含量与增长值进行有效提高,进而让第二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高。

2.3 推进国企的深化改革

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对于混合型所有制经济需要进行积极的发展,并确定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实现形式是混合型所有制经济。由于东北经济的组成一直以来都是国企数量最多以及国有成分占比较高,可是国有经济真正的发展潜力却一直未被激发出来。再者,如今国内资本市场要实行注册制改革,企业需要直接融资的难度会大幅度降低等情况,东北要及时把握住这个改革的机遇,深化推进国企的改革力度,鼓励各大企业改制上市,实现东北国企的高速发展,并通过国企的高速发展带动东北经济的总体转型发展。

3 结语

通过上述可见,东北的经济进行转型发展的轨迹也是符合当下这条经济发展的常规规律的。新常态下,东北经济要实现快速的转型与发展,还需各级政府简政放权,这就要求政府对其内部职能从根本上进行彻底的转变。历经有效的转变是可以实现政府与市场的重要协同作用的。并且可以最大化地减少政府對市场结构优化升级与优胜劣汰等方面内容进行不必要的干预,促使各级政府把主要精力投放在市场机制能得以有效发挥的层面上,并为市场经济体制作用的顺利发挥提供有力的保障。总的来说,新常态也是东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向更高阶段转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东北三省政府应当给予尊重市场力量。因此,新常态下的东北经济进行转型发展的意义非常重大。

参考文献

[1] 张云.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新常态[J].中国金融,2014(21).

[2] 翟璐.重化工业基地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及路径选择——以辽宁省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猜你喜欢

新常态
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常态”(纵横)
美国人口中的“新常态”
“新常态”下,社会定力弥足珍贵(焦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