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和管理模式分析

2018-09-10齐兴华

中国商论 2018年2期
关键词:管理模式特征

齐兴华

摘 要:全面预算管理指的是企业为达成经营目标而实行的通过编制预算,并且分解执行,分析考核调整等相关手段组成的管理措施。预算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的不同部门,需要企业所有员工共同努力,从而确保预算管理工作达到应有的目标。企业内部部门之间需要相互协调,从而使总体目标得以完成。本文就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和管理模式分析作简要阐述。

关键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特征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1(b)-098-02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为企业管理目标的达成提供保障,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经营投资与财务活动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全面预算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为企业监督工作的进行提供依据,使投资者履行相应的责任,同时对经营业绩进行评估、考核与奖惩。

1 我国企业全面预算工作开展的现状

1.1 全面预算管理应用于企业管理工作的范围小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可以将组织存在的问题融为一体,从而进行管理与控制,国家相关规范就提出了企业需要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制度。而财政部出台的文件也提出了企业需要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制度。通过相关措施的应用可以看出,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已经得到认可,并且相关企业已经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

1.2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仍然存在问题

企业各部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目标无法有效体现企业战略意图或者是目标,现有的目标只能够体现出管理者对于短期利益的关注,没有长远的规划或者是经营目标与企业发展不相符。预算目标与工作人员职责不相符,经营目标过低,容易实现不利于企业发展,而经营目标达高,企业难以达成,也会对企业造成影响。全面预算目标制定是全面预算工作开展的起点,因此目标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了企业发展与目标达成。

管理人员缺乏对企业的长远规划,全面预算与企业发展之间的重要联系没有得到重视。比如管理人员认为全面预算工作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在工作开展期间各部门不能有效的配合,导致编制工作效率低下,无法与市场变化情况保持一致,从而使计划最终流于形式。预算在编制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难以有效协调,编制过程未能获得员工认同等。

预算管理前期工作结束后,重点在于后期有效执行,而受到部分管理人员思维观念影响,在执行过程只是被动工作,没有积极主动配合,只是对成本进行控制,而没有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预算管理工作执行不全面,没有严格依据前期文件内容开展工作,使前期工作付之东流。

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监控与执行情况跟踪时,通常是选择财务部门。选择财务部门的好处在于财务部门对于工作情况比较了解,由于自身职能能够灵活掌握企业预算活动执行的实际情况。但是某些企业在编制与执行方面存在脱节,监管工作力度不够,或者是缺乏应有的监管,没有建立对全面预算的考评机制,或者是已有的考评机制不健全。

2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特点

2.1 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面性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面性主要体现在全程性全员性以及全方位三个方面。全程性指的是预算管理工作要渗透到企业管理工作各个环节,从开始到结束。包括了预算编制、绩效考核、控制等。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体现出全面预算管理。全员性指的是企业所有员工都要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之中,包括了高层管理人员与企业基层人员。传统的管理理念认为管理工作主要是由高层负责的,但是企业生产工作主要是由基层完成的,因此基层员工有理由也有必要参与到管理活动中,并且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必然会与广大员工产生联系,因此就必须要使员工参与到管理工作之中。全方位则指的是全面预算工作的内容包括了筹资、投资、生产经营等在内的各项预算。

2.2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协调性

考虑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涉及到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企业要进行全面预算,就需要顾及到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各项工作开展的对象。由此才能使企业内部各个组织相互协调配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使资源能够实现优化配置。

2.3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战略性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作用在于对企业资源进行系统而合理的管理,并且对其使用进行有效而科学的安排。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一种有效工具与方法,预算编制需要结合到企业战略规划,以企业战略目标作为导向。全面预算管理只有与企業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才能够对企业经营工作开展与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指导,从而对企业决策起到支持作用,使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3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模式

3.1 基于产品周期的管理模式

此种管理模式主要是基于产品周期理论,内容包括了资本预算、成本预算、销售预算、现金预算四种模式。在初始阶段由于销售规模比较小,增长的速度也较慢,与这竞争的对手少。成本主要体现在风险投资,包括了财务与运营风险。全面预算主要是支出与资本投入预算。而在发展阶段,产品逐渐占有的市场,并且为顾客所接受,此时企业经营发展的目标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市场占有,从而使企业竞争力提升,全面预算工作的重点此时是销售预算。而企业在成熟时期,产品已经占有了较大的市场,并且在销售方面价格也比较的稳定,如果企业此时想要获得更多的利益,成本降低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因此在此环节,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就在于成本管理。当企业处于衰退时期,市场占有规模会逐渐的缩小,体现在销售方面就是销售额下降,企业要想持续获得利益,就需要研发新产品,寻找新的增长点,此时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就在于对现金流进行管理。

3.2 以利润预算为起点的管理经营模式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主要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此时预算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利润预算。利润预算可以看作是企业工作开展的起点,也可以将其看作是企业工作开展的终点,推动企业降低成本而提升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3.3 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

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成绩进行衡量可以使用多项指标,并且每项指标代表的意义不同,比如经济增加埴。将此项指标作为预算管理工作的核心,传统投资成本没有纳入到考虑范围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经济增加值在计算时,成本率确定需要基于风险水平,而特定的会计项目也需要经过调整,从而使指标能够理更加明确的反映企业创造的财富,从而得到社会认可。

4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措施

4.1 预算编制工作要上下结合

企业预算编制需要管理人员提出总体发展经营目标,而各个部门则依据总体目标,结合到部门职责对目标进行分解,基层在部门目标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分解,从而制定具体的预算方案。部门依据基层提供的预算方案编制部门预算,从而将其提供给企业管理部门。最终预算方案确立后,再次将预算目标分解,从而使方案能够有效执行。

4.2 企业开展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健全责任制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主要的目的就在于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是一项长期性工程。因此需要将企业预算管理作为强化内部管理工作的一项措施,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确定工作主要责任人,确保预算工作能够在企业经营管理理各个环节得到有效落实。很多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预算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执行力度不够,措施没有有效应用。因此管理层需要加强指导,并且对过程予以监督。

4.3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需要结合到其他工作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需要结合到现金收支与预算控制,预算控制工作的基础又在于成本控制,其核心是对现金流进行管理,确保资金使用高效,从而提升资金利用的效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会影响到企业成本,因此需要强化对企业成本的管理。

4.4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需要结合到企业员工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应用需要全员参与,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加强员工管理工作,可以将预算管理执行与员工考核机制结合到一起,从而使员工主动配合工作开展。

5 結语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主要作用在于提升企业效益,扩大企业市场占有规模,并对企业成本进行合理控制。鉴于其全面性,全员性与全过程性的特点,企业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与员工绩效考核紧密的结合起来,确保预算执行到位,实现预期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 褚云鹤.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及管理模式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3(18).

[2] 赵美丽.试析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及其在企业中的运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2).

[3] 梁卫华.探究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和管理模式[J].中国外资月刊,2013(4).

猜你喜欢

管理模式特征
汉代岭南考古学特征拾零
抓特征解方程组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残疾人高等教育外聘教师管理模式初探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基于承包商管理的系统化基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