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初山西精神文明建设忆事

2018-09-08张维庆

党史文汇 2018年8期
关键词:彩灯山西

张维庆

我在山西生活工作24年,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是我的第二故乡,也是我在山西党组织和人民的关心和哺育下逐步成长进步的沃土。我对山西有着深深的眷恋,留下难忘的记忆。

集资办学

1983年至1986年,我任山西省副省长,分管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工作。1970年,我刚到山西工作就当了名小学老师,当时山西的学校特别是县、乡、村的农村学校条件很差,多数像我在杨家湾学校教书时的办学条件。杨家湾还是公社所在地,学校较大、学生也较多;那些山庄窝铺的小学就更差了。

经过对全省两个月的深入调查,我内心非常沉重:多数农村学校破旧,危房很多,缺少课桌板凳,不少是灰暗的破庙。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就是当时真实的写照。这样的小学及办学条件师生怎能安心教与学?农村怎能留住人才?我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就提出了“教育立国”的战略构想,开展了集资办学。这是日本开始强大的起点。我们难道不能借鉴吗?改革开放初期,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面貌确实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温饱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到处呈现着生机勃勃的景象。当时的口号是“交了国家的,留下集体的,剩下就是自己的”;还说“家家都有技术员,人人都种责任田,又种地来又挣钱,戏没少看、钱没少赚,盖新房、娶新娘,喜洋洋”,焕发了农民群众极大的创造热情。若我们趁此机会发动全省农民群众集资办学定会出现另一番景象吧!

同时,我在曲沃县、闻喜县调研时,发现他们已这样做了。看到他们的创造我内心十分振奋。我让他们进一步搞好试点,取得经验后适时开现场会,推动全省的集资办学。

1984年,全省集资办学经验交流会举行。我还邀请国家教育部领导来参会,但只派来一位处长。会上我作了动员讲话并在报上刊文《集资办学好》。参会者情绪高涨都觉得这是个振兴教育的好办法。当时涌现出很多感人的事迹:有的群众把给儿子盖新房、娶媳妇的钱,自家盖房的砖瓦都捐献了出来;有的把准备做棺材的木料拿了出来……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捐钱,有物捐物。这让我看到老百姓希望自己孩子能有个好学习条件的愿望是多么强烈!曲沃县、闻喜县很多生动的现场讲解让与会同志深受感动。会上我们总结这些成功经验做法,也请了些大队党支部书记、老百姓现身说法,会议开得生动活泼、情绪高昂。最后,那位处长还把此经验带回去汇报给了部领导。

经过近两年时间,全省共集资了3亿元左右办学经费,办学中的一无两有(即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和板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许多农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国家没拿多少钱,发动群众集资办学,改善了办学条件,取得了显著成绩,这让我信心倍增:我们只有相信、依靠和動员群众,自己动手改变面貌,就能取得实在成果。

同时,我们还把着眼点放在如何加强农村小学管理上。通过调研,我和大家商量采取“三级办学、两级管理”的做法: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2080工程

在全省农村集资办学的热潮中,我对省城高等院校的情况作了认真调研。省城5所高等院校教师住房是个大问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书育人的,若长年住在十分简陋、拥挤的房子里,又怎能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呢?通过一番调查,我汇总了全省高校教师住房困难情况,向省委写出相关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和所需投资。我提出,一年之内,只要投资到位,首先解决高校讲师以上教师的住房困难,并立了军令状。经测算全省5所本科院校讲师以上的教师共1664户、总投资2080万元。

省委接到报告,经省委常委会认真讨论后原则同意实施。分管教育的省委副书记王克文更是旗帜鲜明地说:“我们现在应该有条件解决教师的住房困难问题了。”在他亲自督促下,2080万投资很快到位。我当时深受鼓舞。

关键在实施。我着手组织教育厅、计委、财政厅、建设厅等十五六个厅局级单位的一把手和5所院校的书记、校长,集体讨论工程如何实施。经过一番争论,决定了工程建设的规划,就这些工程由谁来实施、怎么保证高质量地完成任务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成立2080工程指挥部,由我任总指挥。部署下去后,我一个月检查一次、开一次协调会,请相关部门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给予协调,随时检查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现场办公。同时,我还深入5所高校实地考察和检查。在省委强有力的支持和我一月一次的协调调度下,工程进展很顺利。经过近一年努力,5所高校的几十座大楼就盖了起来,而且质量很好。

接着,房子如何分配又成了大问题。我明确提出,这些房子是给高校讲师以上的老师住的,行政干部一律不能入住,发现一处严肃查处一处,绝不手软!由于态度坚决,新房全部按规定分了下去。1664户讲师以上的教师在春节前兴高采烈搬进了新宿舍。此事震动全省,高校老师都感到省委、省政府实实在在为教师着想,办实事、办好事,更激发了教书育人的热情。后经认真检查,没行政干部住进去,入住的都是教师,我才放下心来。我想,我们的行政领导应先公后私、先教师后领导,这样才能在教师中树起威信立起权威,学校才能真正办好。

我在全省调研过程中还发现了个令我深思的问题:师范学院都归地区管理,但各地区的财政状况都很困难,无法给师范学院投入更多资金,各校办学条件都很差、教学设备极其简陋、教师待遇很低。我想,师范院校是培养人民教师的摇篮,若其都面临困境,又怎能教育出未来的好教师呢?这普遍不景气的状况让我感到问题的严重性。解决的办法只能把它们先收回省里来管,不管怎样省里的财政状况比各地市要好得多。山西又是煤炭大省,若收到省里统一规划、投资、配备师资力量、调配校长人选,可能会使师范院校的教育有个良好起点。

经调研,我向省委、省政府写了关于调整师范院校的设想的报告并获同意。在此基础上我让教育厅又进一步调研,把学校收归省里管理的具体办法研究清楚,成熟一个解决一个。就这样,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搞定此项工作。统一管理后,因省委、省政府重视教育及其投资,各师范院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待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学校的管理也得到初步加强。师范院校师生一致认为,此举挽救了师范院校的命运,提高了其地位,让教书育人的教师有了更好的学习深造条件。

抢救中医

我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因学哲学,故看中医的书相对多些,其中《黄帝内经》既是医学著作更是哲学著作,博大精深,充满着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我想,中华民族上下5000多年历史,过去没有西医,群众防病治病靠的是中草药、针灸、按摩、养生等;靠的是中医的理论和实践。这样一套完整理论实践辩证预防和治疗相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应该继承、发扬和光大。山西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及中医药传统。为发掘中医药优势,我提出“抢救中医”的口号。因在西医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中国的中医药在逐渐被淡化、被有些人认为是伪科学甚至是迷信的情况下,得不到重视和发展。为此我作了以下努力:

第一,改造中医研究所。省中医研究所有一批优秀的中医人才,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中药材有些在全国是打得很响的,如龟龄集、定坤丹等。于是政府支持并投资改善了中医研究所的办公、研究条件,扩大了其范围,使其能在较好设备条件下进行中医理论和实践的综合研究。

第二,创建中医学院。省高校里没一所中医学院。我想,培育中医人才没中医的高等教育不行。因此,我向省政府建议,在王森浩省长支持下新建两所高等院校:经济管理学院,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经济建设的需要,培育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省中医学院,为山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此项我作为分管科教文卫的副省长身体力行。在完成2080工程后着手筹建中医学院。一是确定小组。选拔一批懂中医、爱中医,又有管理才能的领导和部分专家教授共同组成,对中医学院的学制、学科、教材、师资进行统筹规划、综合设计,使新建的省中医学院从起点上就能站得高看得远,并能突出山西的重点和特色,做出一个让大家认可和信服的学校建设蓝图和未来发展规划;二是筹集资金。建设一所大学并非易事,需政府投入资金。但资金来源是个问题。为此我和教育厅、计委的同志反复商量,筹措启动资金,先把应该做的事干起来,然后再争取项目资金来建设;三是对选址进行科学论证……经过几年努力,投资2000多万元(可能不准确)终于把中医学院建设起来,新任了学院领导班子。

第三,创建中医医院。山西中医药资源较丰富,县级中医院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因它直接服务于老百姓。于是,我向省政府争取,每年投入800万元,从1984年开始连续投资3年,在20个县建立了县级中医医院。期间,发生了一件对民间中医专家杨文水这样的人要不要评定职称和怎样评的棘手问题,这涉及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评委会上,有些专家提出,他没有论文、不懂英语、不是大学毕业,怎能评定为高级职称呢?专家们提的也有道理。但我和他们进行了认真探讨:“按评定条件他当然不够。但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治病救人有它独特的方式。他能把1万多个病人的骨髓炎治好而不用截肢,就等于抢救了1万多个生命,让1万个本该截肢的残废人成为健全人,群众送了很多牌匾。这个疗效高不高?算不算成果?如果算,我们要不要给他评定职称?他比那些懂英文、有论文、但治不了病、还有高级职称的人,是不是更应该呢?”我提出这样的问题确有所指,专家教授们无法回答。紧接着,我进一步说道:“我赞成评为高级职称,因他研究了一种特殊的中药,在全国独一无二,这种药挽救了1万多人的生命。我认为他够得上一个专家,够得上评高级职称。在座的各位专家你们能代替他吗?有办法解决截肢的问题吗?你们写的有些论文我看过,很多不过是理性东西而已,真正价值有多少呢?能给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治好老百姓的疑难杂症且有理论有实践又有成效的论文有多少呢?马列主义还要灵活运用啊,特殊问题就要特殊处理。我们看贡献,看对老百姓的贡献大小,这是更重要的标准。”经我耐心说服,杨文水的职称问题终于解决。

所以,我认为,解决小型专科医院的发展,解决中医药人才的未来前途不能完全照搬西医的标准和做法。职称评定也不能简单“一刀切”,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此后,山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我相信:实践出真知,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对老百姓有益且老百姓拥护的事,我们就大胆实践,努力去做,争取做好。领导者必须从实際出发,要善于总结群众创造的经验。实际上,推动历史前进、创造历史的正是人民群众。高手在民间,创造在基层。他们在火热的波澜壮阔的实践中积累、创造了许多丰富而有价值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只要善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总结其经验和做法,加以理性思考、稳步推广,就会收到实效。不这样做,仅凭自己瞎想瞎指挥,没有不栽跟头的。

搬迁雁北师院

1984年夏,我带领省教育厅的同志到雁北地区调研。期间,看到雁北师专(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晋北师专,1976年更为现名)坐落在灵丘县的深山沟。其条件未及一个高等中学的规模,教师住宅极破旧,教学设施极简陋。却发现有批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毕业的优秀教师在此工作二三十年。我走访了几家,被极破旧简陋的住宅深深触动,也为他们献身教育事业的执着热情深深感染。

于是,我把校长、副校长和教师们集中起来说:“各位领导、老师,对不起大家!我没想到,解放35年了,革命老区的一个高等师院,条件竟如此简陋!老师们的生活如此寒酸!我是北大学子,你们这些北大、清华、北师大的学子响应党的号召到艰苦山区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无怨无悔勤奋敬业,我向您们表示敬意!雁北师专要成为一所培养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高等院校,只有一条出路,一定要搬迁!两年内定让老师们到新校上课,住进新住宅!”

不久后,我率教育部门和计委的同志到大同市去选择新校址,组织重新规划和设计。经认真调查和论证,校址选在大同市御河桥以东文瀛湖畔。这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利于建设。我努力争取省政府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筹集了必要的经费,亲自督办。在两年内如期搬到大同并改为雁北师范学院。

校领导和老师们感动了。当我到大同去看新校址看望校长和老师们时,大家表现出来的激动心情和热烈场面,使我感到身上担子多么重啊!若我们不能取信于广大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他们又怎能培养出成千上万合格人才?同是北京名校毕业的我设身处地想了想,我当了副省长,而他们在穷山沟里几十年。他们的人品、知识、才华和奉献精神,正是祖国能兴旺发达的脊梁。千万名合格的人才正是通过他们这种献身精神而培养出来,得到了升华,走向祖国各个建设岗位的。为老师们提供更好的居住、教学条件,为孩子们能在更好的学校安心、创造性地学习提供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作为分管教育的副省长时刻都要记在心头、努力做好。

师院迁到大同后经几代人艰苦创业,锐意进取,自主发展,成为镶嵌在塞外高原的一颗璀璨明珠。2002年,它与大同医专等4所院校合并,2006年取消师院建制,成立山西大同大学,设置14个教学系部,成为有影响的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煤海之光”彩灯展轰动京城

1990年,中国要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这是一个良好的契机,既能展示中国体育健儿的风采,又能扩大中国的对外影响。

我身为省委宣传部长当时在想一个问题:山西这两年春节时,各矿务局都在举办规模不同的彩灯展览。这些彩灯大多是矿工把矿工器材的边角废料利用起来做成的一个个精美艺术作品,给人以温暖、祥和、欢乐的享受。

我和宣传部的同志们商量,请示省委能否在京搞彩灯展,展示山西形象。分管领导王茂林副书记很支持。于是,我们抓紧和北京市政府联系并得到同意在北海公园举办。我们研究后决定叫“煤海之光”。因山西有80多万煤矿工人,彩灯展就是矿工的发明和创造,用“煤海之光”可以展示山西能源大省、中国煤都煤矿工人的智慧、风采和创造。

接受任务后,我们积极组织全省各大矿务局、各地方国营煤矿,共同制订展出方案、计划和措施并吸取此前在山西不同地方展出过的经验,以“迎亚运为国争光,借东风扬名天下,展彩灯改变形象,振民心弘扬正气,抓效益搞活经济”为宗旨,最终达成为期76天、有100多万人次参观的盛会。我们选用的176组大型彩灯内容十分丰富广泛:有反映山西悠久文化名胜的像悬空寺、应县木塔、云冈石窟、晋祠等;有反映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等历史人物造型的;有反映昭君出塞、关公等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传奇人物的;也有像西厢记、白蛇传鲤鱼跳龙门、大雄宝殿等辉煌建筑和神话传说的。其制作非常精巧且人物都在活动之中,给人一种彩灯之下的动态之美。

我一直在彩灯展现场和省委宣传处处长籍振芳密切配合,负责组织动员,安全保卫,确保能圆满成功。同工人们吃、住、干在一起,用我们的行动来影响这些朴实的矿工们。两个多月的时间,我对矿工们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他们不仅是财富的创造者,在黑暗的地下采掘出煤炭,温暖着全中国、全世界的人们,把光和热献给了人类,同时也是文化的创造者,用边角废料制作出来的精美彩灯凝聚了对艺术的渴望、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工人们伟大,我要由衷地喊出:矿工万岁!

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等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各部门的负责同志、军队的领导及山西籍老领导彭真、徐向前、薄一波等都出席参观了彩灯展。文化部特别授予其“群力奇葩”称号,代部长贺敬之专门写了“华夏第一灯”的牌匾。这次彩灯展也为全国迎接、搞好第亚运会增光添彩。李瑞环评价说:“你们的宣传舆论导向是全国搞得最好的。彩灯展搞得很好啊,一下子把首都的气氛改变了,创造了一种欢乐祥和的氛围。”

这次彩灯展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的强大威力。120多个参展单位、上万人参与制作、1000多辆汽车载灯进京、3000多人安装调试、1000多人负责安全保卫。人不分老幼、物不分你我,保证了安全展出,创造了最佳效益。从彩灯的制作、运输、安装及安全展出,历时半年之久。可敬的煤矿工人顶烈日冒酷暑、战狂风斗暴雨、住工棚打地铺、吃大苦耐大劳、不计报酬昼夜奋战,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对工作极端负责,对艺术精益求精,对观众充满热忱,家事服从国事,个人服从组织,用甘于奉献、争创一流的精神为首都营造了光明温暖,带来欢乐祥和。这次彩灯展雄辩地说明,人民群众既创造了物质财富,又创造了文化财富、精神文明。之后,不少国内外城市纷纷要求去展出,新加坡专门邀请彩灯和山西歌舞参加“春到河畔迎新年”活动,经费全包,受到广泛赞誉。彩灯展是无名英雄创造的集体智慧的结晶、群体形象的展示,它把群众广泛参与的彩灯艺术提高到新水平。证明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创作出一批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

山西是革命根据地之一。20世纪20年代初,以高君宇、贺昌、彭真为代表的一批我党早期革命活动家就崛起于此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党组织在此创建。

1936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发起东征战役进入了山西。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东渡黄河,开辟了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抗日根据地。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发生在山西大地的是一段民族精英荟萃、革命业绩恢弘、彪炳斗争史册的历史。党和国家的老一辈革命家大多数都在此生活、工作和战斗过。1936年,薄一波奉党中央之命返回山西,促进牺盟会的改组和山西新军的建立,为执行党的抗日统一战线创造了成功经验。在解放战争时期,上党、运城、临汾、晋中、太原等重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大批有生力量,创造了围敌攻城的经验。这些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为我们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资源。

对这些丰富的革命历史题材的资源和优势,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省委宣传部把拍攝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作为重要任务,制订了“七五”规划,采取了有力措施,推动了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如《上党战役》《尹灵芝》《战火在运城熄灭》《评梅女士》《攻克太原》《忻口战役》《临汾攻坚战》《赵树理和他的乡亲们》等,共计18部117集。

后来,省委宣传部委托电影《知音》的创作者、著名作家华尔实牵头,将拍摄完成的18部117集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加以筛选,缩编成一套20集“山西省革命历史题材电视系列剧精编版教育带”起名为《丰碑》,发行到各地市县多种相关单位,让他们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教材,收到很好的效果。

这些电视剧多数在中央台播出过。其中《上党战役》获得1985年“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三等奖;《评梅女士》获得华北地区第一届“王朝杯”电视剧二等奖;《大敌当前》获得华北地区第二届“天鹅杯”电视剧二等奖;《忻口战役》获得华北地区第二届“天鹅杯”电视剧三等奖和1989年“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三等奖。

1986年11月7日至15日,在省委和省顾委的倡导和支持下,中国电视艺术家協会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在山西召开了革命史题材电视剧研讨会。这次会议分析总结了已完成的和正在摄制的几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成败得失,并且评论了提交会上讨论的20部电视剧剧本,听取了我国著名电影电视剧艺术家王新宇、赵勋、杜高、徐红等的学术报告。这次会议使大家对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革命性、真实性、时代性、艺术性等有了更深理解。这次研讨会还制定了全省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和制作的规划。这促成了几年之内便完成十几部作品的拍摄。

1990年7月10日至12日,省委宣传部又召开了第二届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研讨会。全省各地市宣传部分管文艺工作的副部长,各地市广播电视局、电视台的负责同志,部分此类剧的主要创作人员,省广播电视厅、文化厅、省文联、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的负责同志均来参会。中央有关部门和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电视艺术界的负责同志及一批专家学者应邀到会。中宣部、文化部领导同志也专程赴会并宣读贺信作重要讲话。这次会议我们认真总结了山西在创作、摄制革命史题材电视剧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正确处理好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关系、利用历史资料等问题深入研究探讨。著名艺术家、评论家赵勋、戴林峰、阮若琳、仲艺兵等在会上讲解了拍摄革命剧应把握的问题,使代表们很受启发。

经费筹集是个难题。为确保规划中的作品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我们实行了省、地(市)两级财政拨款和社会集资相结合的办法。已完成的18部117集和20集精编版《丰碑》共投资近800万元,其中3/4是省、地市两级财政拨款,1/4为社会各界赞助。除省电视台承担重点作品的任务外也发挥各地市电视台的作用,由地市电视台独立摄制完成的就有7部。

剧本质量的把关也很重要。创作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剧本,是省委宣传部动员全省作家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依靠当地党委对剧本进行初审和把关;二是我们派出专人直接参与剧本的讨论;三是我们要求省顾委、省委党史研究室及参加过山西革命斗争的老同志共同参与把关;四是重大题材我们要送省委和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直接审阅;五是按照有关规定,我们必须报请中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领导组进行严格审批。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电视剧剧本创作的质量就得到了保障。

真实性也是个重大的原则性问题。我们首先要强调历史真实,即历史环境、主要事实、主要历史人物要真实。对重大史实不能虚构,对历史人物的描写不能歪曲。但它又是一部艺术作品,免不了有艺术情节的虚构。因此,我们提倡允许建立在历史真实基础上的艺术虚构。比如说人物的某些对话、环境的某些特点等细节,虽然当时并不一定会有,可是按照人物的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发展,那样说、那样出现是合理的,是一种艺术的真实。这个关系处理好了,拍摄出来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才会有更高的艺术追求、浓厚的传奇色彩、内在情感的抒发和生动感人的情节。同时,还要把握如何继承革命传统和服务改革现实的问题。我们力求使此类剧的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现实意义,能达到与当代观众的思想感情相互沟通。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表现历史也是为了启迪今人。所以,我们采用艺术手法将故事片和专题片按照内在的联系有机结合起来,融教育性、理论性、艺术性为一体,这样,在群众中就会产生热烈反响,自然会成为一种有生命力的思想教育的形象化教材。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市场观念还未完全解放,电视剧处于刚刚兴起之时,能做出这样多精品很不容易。我们还特别注意培养建设一支能编、能导、能摄、能演和组织制片的队伍。此项工作且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形成。编剧队伍由老、中、青年作家组成且遍布全省。山西作家为山西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作为一个宣传部长,要清醒意识到拍摄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问题,要头脑清醒,要敢于担当。否则拍此类剧就可能会中途夭折。我任宣传部长期间,把山西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剧本都拍成了电视剧。不管以后人们怎么看,我总觉得在任期内能把这些留给后人,就是我对山西历史的负责任的态度、有使命感的交代。以后人们若要了解哪段历史都可以把相关电视剧重看一遍,便可以较清晰地了解到山西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的全貌。

(本文系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山西改革开放口述回忆史料》丛书编委会荐稿)

(责编 孟红)

猜你喜欢

彩灯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彩灯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元宵佳节点彩灯
大美太行在山西
小灵通挂彩灯
有多少盏彩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