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养育了我,我就把一切献给人民
2018-09-08梦菲
梦菲
2018年5月31日系全国首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赵雪芳逝世20周年,谨以此文表示缅怀。
1994年4月23日下午,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赵雪芳在人民大会堂被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最高荣誉奖——白求恩奖章。这是建国以来国家卫生部、人事部颁发的第一枚白求恩奖章。同时,全国妇联授予她“巾帼建功标兵”称号。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为她题词:“救死扶伤,无私奉献”,时任国务委员彭珮云也在讲话中给予她高度评价:“赵雪芳同志是共产党培养的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太行山区人民群众培育的好医生,她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忠实履行了一个人民医生的天职,展示了一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这是党和国家对一名普通的生命卫士的最高褒奖。会上,赵雪芳作了题为《人民养育了我,我就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人民》的报告。这是她发自肺腑的心声,也是她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她从医30多年来,用精湛医技为上万名患者解除了病痛;用高尚情操展示了白衣天使的圣洁;以坚强意志一次次战胜癌症的威胁,把自己无私忘我地奉献给了人民。她身上生动集中地体现了可贵感人的白求恩精神。
以使命之感投身事业——恪尽职守
赵雪芳1936年出生于山西省阳城县李疙瘩村一个普通农家,从小饱尝了旧中国的黑暗和残酷、苦难和艰辛。1945年,她在边区政府的支持下上学读书。这使懂事的她早早就在心田埋下了报答党恩的种子,她决心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学一技之长来报效祖国。由于赵雪芳家五代行医且她从小目睹的都是人们缺医少药的悲惨境遇,于是,她立志要做一名医生。她发奋读书,1958年考入山西医学院;她积极要求进步,次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治市人民医院。赵雪芳那医术仁心俱佳的爷爷曾对她说:“当医生必须做到三条,一是救死扶伤,要不辞劳苦;二是人命关天,要慎之又慎;三是行医心正,切不可眼睛向上,见钱眼开。”牢记着这朴实的忠告,她在工作中看到了更多老百姓求医问药的痛苦和艰辛,更深深理解了“医生”二字的分量。她还深感自己能在医界前辈、卓越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即巍巍太行山下为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老百姓服务,非常荣幸,心甘情愿以白求恩为榜样奉献一生——“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在工作中,她以拯救生命的神圣使命感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对患者满腔热枕,努力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术无私地奉献给太行老区人民。她常说:“医生不能脱离临床,更不能离开病人,一个离开病人的医生,就等于没有了生命价值。”“病人的生命就是我事业的生命,病人的康复就是我事业的成功,我最大的快乐就是为每位患者解除病痛。”她特别重视钻研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起,她就以过人医术和高尚品格成为全市极负盛名的医生之一。
特別是在担任妇产科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后,除了严以律己、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继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医疗水平外,赵雪芳还把功夫下在培养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进步上。她毫无保留地把经验技术传授给年轻人。经过几年努力,全科整体业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她率领全科人员潜心研究,开展了大量临床科研活动,利用中西医结合办法,主持开展了“中药治疗慢性宫颈炎、阻断癌性病变”科研项目,研制成功了治疗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癌前期病变的H71、H372、H373等多种中西药剂;成功地开展了复杂尿漏修补术,探索出一套挽救羊水栓塞的有效方法;组建了晋东南地区第一个遗传室,对初生儿的缺陷检测有了科学诊断依据;开展了阴道成形术、中药促产程等项目,填补了该地区的技术空白。对赵雪芳的医术仁德,爱徒刘桂芝最深有体会也最受益无穷。2005年从长治市人民医院调至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先后任妇产科主任、妇幼保健院副院长的她,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医德标兵”“山西省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因工作出色1998年7月还被省卫生厅指名参加第九批援非医疗队……每每回忆起这些,刘桂芝说最该感谢的是恩师赵雪芳。1982年她从长治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市职业技术学院当校医,可1986年一个偶然机会得到赵雪芳的赏识调入长治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我第一次看到赵雪芳主任弯着腰,在手术台上亲自为患者脱衣服、脱袜子的那一刻,就被感动了。那时,她已是誉满太行的名医了,这些工作自然有助手来做。可她总是说,医者仁心,你的举动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更重要的是要与患者建立信任。”刘桂芝说,之后的岁月中自己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来自这位恩师的言传身教。
赵雪芳一丝不苟、从严治科的管理工作有口皆碑。一次,当发现一名中年医生写病例不合格时,赵雪芳当即扣除她一个月奖金,还主动承担管理不严的责任,扣发了自己一个月奖金。又一次,两名值班护士不慎烫伤就诊婴儿脚面,赵雪芳毫不留情地扣发了她们一季度奖金,并两次召开全科会议要求大家吸取教训。到年终时,每年进行的职工考核、奖金评议会,赵雪芳负责的妇产科抓得最严,提问题、找差距、定措施,奖惩分明。她敢抓敢管,不讲情面,自有她的道理,她常说:“平时要求严一点,手术台上就会少出一分危险。”
赵雪芳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可贵的敬业精神。一天,她在乡卫生院为一位病人做完手术正要离去时,另一位脸色苍白的病人引起她的注意。她对乡卫生院长答复她的关于这位患者是胆囊炎的诊断结论有些怀疑,于是她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检查了患者腹部,确诊是宫外孕并伴出血性休克,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限于条件,该院不能做这样的大手术,转院又来不及。赵雪芳当机立断决定立即就地手术。在这生命攸关时刻,却恰巧当地停电,她刻不容缓因陋就简让找来手电筒照明;没有血浆,便临时找来一把饭勺,经消毒处理后,把病人腹腔内的积血舀出来,经过滤后再回输给病人。手术很成功,病人血压开始回升。她整整一夜不顾疲惫守护在旁,直至病人苏醒。她的这样无私博爱、高明医术令在场同行尤其是患者十分感动。
赵雪芳勤于钻研和实践,练就了一手娴熟过硬的医疗技能,接产婴儿1万余名,医治患者2万多名,每年为800名患者施行手术,无一例差错和事故,还经常下乡巡回医疗,几乎跑遍了长治市所有的山庄窝铺,并到晋城市许多县的山区调查病情,累计普查病情10余万人次。从妇产科医生,到科主任、副院长,赵雪芳始终以精湛医术、高尚医德,向党和人民献上了一个白衣战士的赤诚。她辛勤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赢得了回报。1993年12月,中共山西省委授予她“人民的好医生”荣誉称号;1994年,国家卫生部、人事部授予她全国个人首枚白求恩奖章。
以善良之心救死扶伤——情系患者
做医生的根本,就是要有一颗金子般纯洁善良的心。不管病人地位高低,身份贵贱,她都一视同仁,给以真诚的接待和精心的诊治。“有治无类”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一次,科里收下一位来自山西壶关县农村的老大娘,多年的孤独使她性格古怪,脾气暴躁。赵雪芳一点都没有嫌弃老人,而是像亲闺女一样照顾她,给她认真医病。她被赵雪芳的真情和耐心所感动,出院时硬要认赵雪芳作干女儿。过后,隔些日子就来医院看望一下赵雪芳。
赵雪芳常说:“患者的欢乐才是我人生价值的所在。”作为母亲,她没有给孩子们挑选过一件像样的衣服;作为妻子,她给予丈夫的是让他承担全部家务;作为女儿,她在母亲临终前未能守候在床前尽孝。她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献给了众多等待她治病的患者。1991年6月,赵雪芳为母亲出殡的当天下午就脱下孝服,穿起白大褂走进乡卫生院。她不能眼睁睁看着家乡的姐妹们因贫穷落后而忍受宫颈糜烂、子宫脱垂等妇科病的煎熬。3天里,她马不停蹄地为远近300多位姐妹免费做了检查。由于站得太久,她的脚肿得老高,但她不吭一声,毫无怨言,疲劳至极却心里舒坦。返城前,她还自掏腰包留下300元供村里修校、搭桥所用,带走的却是几十份病理标本和一身疲惫。没过多久,她再次回乡,3天内为7位妇女免费做了手术。手术做完已是午夜时分,她精疲力竭,几乎晕倒。由于不放心患者的病况,她硬撑着身子守候着术后的病人。临别,又掏出200多元分赠给患者,嘱咐她们回家后买点营养品补补身子。闻知她将要离乡返城的消息后,竟有300余名乡亲自发跑来为她送行。淳朴的山里人用最古老的方式表达着她们对赵雪芳的感激和留恋:有的送来满篮红枣,有的送来用手巾兜着的鸡蛋……她的手被姐妹们紧紧拉着,久久不放。有几个老乡满含热泪,呼唤着雪芳,挽留她多住几天。赵雪芳谢过老乡们的一片盛情,一件东西都不肯收,拖着透支的身体向大伙挥手告别。
赵雪芳把健康送给了千千万万病人,自己却积劳成疾。1989年元月,她被确诊为膀胱癌。手术是在本院进行的。术前,她坚持给病人做了3台手术。术后,她依然以健康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与往常一样值班、加班、手术、出诊。1992年冬天,她又被确诊为直肠癌。这次,院党委下了强制性命令:停止工作,立即休息,尽快手术。赵雪芳很清楚二次癌症将安危难测。她想了许多……但最让她萦绕于怀的是她钟爱一生的事业和那些急需她的患者。她做好了最坏的思想准备后,向院领导提出要求:手术还是让本院大夫做,不必再外请专家;手术前她的工作照常旧,务必让她把已给病人安排上的手术全部做完。院领导见她态度恳切而执着,只好含泪答应了她的請求。她一头扎进手术室,又专注地为患者做了两台手术。
后来,癌细胞转移至肺部这次院领导坚决说服她去北京治疗。1996年6月底,从北京回来的第二天,赵雪芳违背了北京专家让她至少全休3个月的命令,更将家人的百般劝说置之不理,迫不及待地穿起白大褂,出现在患者面前。本来,作为医生,她比别人更懂得休息对于治疗所起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癌症患者,自己除去与病魔抗争外确实也无多少精力可言了。但是,一想到那些生活在山庄窝铺里缺医少药的患者们,她就无法安下心来休养和治疗自己的疾病。院领导无奈地作出硬性规定:只坐门诊,每天挂号不准超过10人!然而,赵雪芳太明白3个部位的原发性癌症对她和她的患者们意味着什么,癌症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她要将自己的生命融化在患者中间,尽一切可能为更多患者治病。于是她找挂号室要求取消那个硬性规定,她说:“我的生命是属于病人的,我不能让病人失望。”“医生不能脱离临床,更不能离开病人,一个离开病人的医生,就等于没有了生命价值。”慕名而来的患者有来自本市,有来自外省的,更多的是来自偏远山区。这天,她又像往常一样,耽误了午饭,直至把第33位病人送出了门口,才拖着极度疲惫的病躯回到家中。
她在跟病魔抢时间。作为拥有我国医疗系统最高荣誉的医生,赵雪芳谢绝了一切社会活动和省、市给她安排的疗养、旅游事项,日程上满满当当只排着工作……每周至少5台手术,有时一天就会排两台手术,而在手术台前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到9月16日为止,她在本该作为重症癌患者“全休”的日子里,先后主刀做了8台手术,诊疗184个病人。1996年10月9日这天,赵雪芳又给自己安排了两台手术。早晨7点,正准备手术时,突然闯进一位急症患者。赵雪芳急忙给予检查,并及时施行了手术。3个小时的手术后,病人转危为安。大家本想把原定的手术往后推一推,可她二话不说,15分钟后又上了手术台,继续一干就是两个小时。下午又按原计划做了3例手术。
她连续劳累的工作,争分夺秒地在拯救着患者生命的同时又在无情地消耗着她那本已虚弱不堪的病体。她稍有好转的病情转而加重了。到1996年11月,肆虐的癌细胞已扩散到身体8个部位,行将彻底剥夺其工作能力。但她心里仍放不下那些山庄窝铺的姐妹们。赴京治疗前,她冒着凛冽的寒风,拖着虚弱的病体,再次来到李疙瘩村。她用3天时间诊治了100多名患者,并为3名患者施行了手术。在京治疗期间,她人住在医院,心却想着工作、念着患者。她不时地与陪同她的护士长商量如何使投入使用的腹腔镜手术室高效运作起来的事,她向看望她的院领导一再要求如果自己将来不能上手术台,就在门诊部留间诊疗室让她继续给患者看病。
这就是赵雪芳,一个心中只有患者、唯独没有自己的人民的好医生。即便8个部位的癌症集于一身,只要穿起白大褂就感到自己生命之火仍在旺盛燃烧。在从北京治疗回来到病重再次赴京的短短4个月间,她门诊100多人、手术30多例、下乡普查病情200多人。她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感人行动获得了最好的馈赠:太行老区人民亲切地称她是“太行山的女儿”,她是全省“十佳知识分子”全国“十大杰出女性”“十佳模范职工”“三八红旗手”。
以赤诚之情永葆党性——奉献一生
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着他(她)的一切行为和整个人生;一个共产党员的价值观,就在他(她)的入党誓词中。赵雪芳用30多年的行动,证明了她就是这样一个牢记誓言、实践誓言的优秀共产党员。
改革开放以来,赵雪芳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保持纯洁党性。她廉洁自律,严守职业道德。她极痛恨医生拿患者健康与生命去跟钱做交易的不正之风,不能容忍在自己身上、自己科室有这种毒瘤滋生。她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并带领全科同志去与这股歪风抗争。从医30多年来,她从未收过患者一分钱一份礼,更没让患者给自己办过一件私事,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共产党员光辉形象。
她大公无私、忘我奉献,表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在一次又一次癌症袭来且日益加重的1996年以后,她以病弱之躯,以顽强的毅力和对党的无限忠诚,共出门诊2600多人次、手术250多台次、抢救危重病人500多人次、带领医疗小分队下乡普查病情1000多人次。
以她众多荣誉集于一身、辛劳一生和贡献甚多的身份,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多多少少享受一下,本无可厚非,但是她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情怀只选择了节俭治病,不愿为党和人民增添任何麻烦和浪费。1996年底以后她在京住院期间,出于对她的崇敬和爱护之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特意为她安排了条件优越的干部病房。她婉言推辞,坚持住进了普通病房。当她发现普通病房并不“普通”后,她趁别人出院退房之机,执意搬进了全院最便宜的病房。她对满脸不解的医务人员解释说:“我是来自太行山区的,在我们那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姐妹看不起病,住不起院。住在那么好的病房里,我怎么能安心呢?”为了节省医疗费,她经常自己去医院外面找些便宜药买来服用。
日益恶化的病情终究未能让她再次站立起来,去继续她日思夜想的未竟的事业。1997年11月11日,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书。从昏迷中醒来的赵雪芳已十分清楚自己余日不多。思来想去,心潮难平。但让她最放不下的是那些贫穷纯朴的群众患者。
她深知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她的关怀和厚爱,她生怕自己的去世再给人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于是,她忍着病痛写下了遗嘱:“当我的生命进入最后阶段,比如出现昏迷、瘫痪、脑疝等危急病情,请务必不要给我任何抢救,如:吸痰、人工呼吸、气管插管,任何抢救药品也不要用……让我安然静静而去,如果能这样,我真感激不尽大家。我死后请不要成立什么治丧委员会,不张贴讣告,不通知亲朋好友,不要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我的尸体火化之后,骨灰盒由儿女带回安放。骨灰盒买个最低价的即可……”这份遗书字里行间都为人们展现了一位普通共产党员高尚的灵魂。当着生存已成为别人的付出和代价时,已意味着自己对社会毫无作用时、她坦然地面对死亡。
随后,长治市人民医院接回了赵雪芳,并给她配备了特级护理。她坚决辞退了特护,只让退休的丈夫陪侍。对来看望的同事,她开始还说几句客套话,后来就生气起来:“那么多病人你们不管,看我干啥?”在她身边工作多年的优秀护士长赵桂梅常常精心陪护她治癌。1998年4月中旬的一天,赵桂梅穿的白大褂丢了颗扣子,因忙累一连几天没顾上缀。从昏迷中醒来的她一眼就看见赵桂梅缺了扣子。当时她已丧失语言表达能力但脑子还较清楚。她将一副不灵活的身躯往床边挪了挪,颤微微伸出骨瘦如柴的胳膊用干瘪的手指直抠护士长的扣眼。在一起工作多年、早已心有灵犀的赵桂梅马上俯在她的耳旁说:“我这就去拿针线钉上。”
与病房遥遥相对的就是赵雪芳洒尽热血的妇产科,她经常让丈夫搀扶着站在窗前,痴痴地望着那边,幻想着能继续在那儿贡献余生。最终忍不住她决意要回妇产科,即使不能做手术,能看看同事和患者也是一种慰藉。院里为她安排了妇产科的一间普通病房。她不愿挤占患者的床位,便住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在她战斗了30余年的心爱的办公室里,奄奄一息的她留恋地望着这熟悉的一切,耳边和心中时不时回响起自己的那句铿锵誓言:“病人的生命就是我事业的生命,病人的康复就是我事业的成功,我最大的快乐就是为每一位患者解除病痛。”令人感动的是,临终前她心里却依旧牵挂着妇产科的工作,她把副主任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我就要去了,今后你肩上的担子会更重……注意身体,带领大伙好好干……”
1998年5月31日,赵雪芳永远地离开了她热戀着的工作岗位和人民群众,终年63岁。巍巍太行山肃然静默,表达着对这位“人民的好医生”的思念;涛涛漳河水凄然呜咽,寄托着对这位“党的好女儿”的哀思。她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赵雪芳曾先后荣获长治市、山西省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3年中共山西省委做出“向优秀共产党员赵雪芳学习”的决定;1994年全国总工会命名她为“全国职业道德十佳标兵”;1997年被中组部授予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4年,山西省电视艺术家们据她的事迹创作出一部富有艺术魅力的纪实性电视剧《一个医生的故事》。该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观众深受感动,许多人是含着泪看完的。其感人之处在于:她的生命靠信念支撑,凭精神闪光。她热爱事业、着想于群众利益、顽强拼搏、奋斗不止、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她的生命更具活力、更富风采。她的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写照。多一个这样的人,我们的党就多一份光彩,我们的国家就多一份光明,我们的民族就多一份希望,我们的人民就多一份安康与幸福。
(责编 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