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符际翻译视角下的苏大宝《梁祝》沙画研究

2018-09-08卢迪马筱彤杨洪娟

校园英语·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沙画跨文化传播梁祝

卢迪 马筱彤 杨洪娟

【摘要】作为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梁祝》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它的传播载体多种多样,而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当属苏大宝的《梁祝》沙画。其原因在于创作者苏大宝以沙画形式将中国文化演绎出来,即用非语言符号系统诠释中国文化。文章从符际翻译视角出发,解释了沙画这种图形符号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可以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关键词】《梁祝》沙画;符际翻译;跨文化传播

【作者简介】卢迪(1993- ),女,汉族,山东济宁人,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笔译翻译硕士;马筱彤(1994- ),女,汉族,山东菏泽人,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笔译翻译硕士;杨洪娟(1976- ),女,汉族,山东海阳人,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和英汉笔译研究。

一、引言

纵观历史,《梁祝》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中以其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而经久不衰。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梁祝文化以电影、戏剧、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其多样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也备受各界人士的追捧和研究,而《梁祝》的沙画研究却鲜少被人发掘。本文将以符际翻译为视角、以《梁祝》的沙画表演形式为突破口来探究符际翻译视角下苏大宝《梁祝》沙画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造诣,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亦是本文的特色所在,使国内外更多观众和读者能够多渠道、全方位地了解中国文化,更是本文研究的意义与目的。推动《梁祝》文化走向世界,让全世界在对《梁祝》沙画空灵梦幻的演绎中品味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让中华文化奔向世界,让世界文化拥抱中国。

二、符际翻译理论

布拉格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家雅各布森在《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中,首次提出了符际翻译的概念。他认为,符际翻译意指通过非语言的符号系统解释语言符号,或用语言符号解释非语言符号。比如把语言符号用图画、手势、数学或音乐来表达。其理论的提出也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其他方式的翻译,而不是仅限于传统翻译。如今,翻译活动几乎涉及到了人类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各个角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增大,与国外的交流也越发频繁,信息传播和交流的途径与以往相比变化甚大,传统的语言翻译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交际活动的需求。符际翻译作为一种针对语言和非语言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最佳翻譯手段,它改变了传统翻译关注的对象和角度,将翻译应用于不同领域。

符际翻译不仅在西方的文化研究中备受追捧,在国内也越来越受关注。就当前而言,国内学者对符际翻译的研究重点已实现从对该理论的起源、发展变化的研究到符际翻译在微观领域研究的转变。由此可见,中西方关于符际翻译的研究正日渐走向成熟。有关符际翻译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诗歌英译。众所周知,诗歌是我国文学领域的瑰宝,将其英译,辅之以图画作衬,让外国人通过生动鲜活的图画感知中国诗歌的魅力。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蔡志忠《论语》漫画,将晦涩的文字转变为老少皆宜的漫画,更加通俗易懂、易于传播。诗歌和漫画的表达方式不同,但实质一样。本文主要以视听艺术为符际翻译的切入点,解读《梁祝》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

三、符际翻译下苏大宝《梁祝》沙画的解读

追溯至今,梁祝传说已被改编成戏剧、电视、小说、诗歌和各种说唱形式等多种文化变现形式,而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当属苏大宝的《梁祝》沙画。其原因在于沙画能使现场观众进入梦幻般的世界并拥有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沙子常被视为无用之物,但经魔力之手创造后,却可以出彩地“讲述”爱情。诚然,苏大宝沙画演绎的梁祝爱情,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已然成为艺术创造一束与众不同的清流。

1.沙画中人物形象的解读。在《梁祝》沙画中,苏大宝将绘画、音乐与光效结合,给人们带来全方位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与文字符号相比,这种视听符号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在沙画的开始阶段,苏大宝勾勒了两只相伴相随的蝴蝶,与最后的梁祝化蝶首尾呼应,使观众对蝴蝶的意象幡然领悟。接下来,苏大宝给观众呈现了梁祝相知-相恋-爱恋成空-化蝶永伴的过程,让观众为山伯与英台的的爱情悲剧而唏嘘,并对梁祝化蝶的美好结局寄予诚挚祝福。

沙画中男主人公梁山伯忠厚老实、正直善良,但出身寒门,唯有参加科举方可跻身仕途,改变命运。祝英台身为祝府小姐,崇尚平等自由,渴望纯真美好的爱情,她对仗势欺人的阔少马文才满心厌恶,对山伯的人品和学问赏识倾慕。两人同窗三载,义结金兰。在那个时代,出身不同的两人结下这样的深厚情谊是难能可贵的,毕竟从本质来讲,两人之间有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阶级地位鸿沟。然而封建等级和门第尊卑终将成为两位有情人难以挣脱的枷锁。马文才的霸道强娶和梁山伯提亲失败后思念成疾、抱憾离世的悲凉使故事的人物基调形成鲜明对比,而英台抗婚、与山伯生死相随的刚烈将故事的发展推向高潮。最终二人化蝶相伴,终得圆满。在苏大宝灵魂画手的演绎下,我们感受到符际翻译视角下以“语符作画”对故事的全新阐释与解读。诚然,符际翻译由于侧重点不同,表达对象的方式不同,使其并不能与原文完全等值。但它作为翻译的一种创新手段,改变了前人传播《梁祝》的方式,用沙画艺术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解读人物形象,更加具有直观性、实用性。使得观众印象深刻,在欣赏经典的同时,感受文化的创新性传承与艺术的无穷魅力。

2.沙画: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呈现。在中国文化里,蝴蝶是美丽自由、纯洁忠诚的象征,同时,在审美上又极富浪漫梦幻色彩。所以会有典故“庄周化蝶”以及文学流派“鸳鸯蝴蝶派”等文化形式。因为蝴蝶与生俱来的美丽烂漫,人们便把蝴蝶的这些生活习性和特点加以美化,认为蝴蝶是美丽与自由的化身,借喻幸福、美好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在沙画的开始和结束部分,我们也可以看到蝴蝶的影像。用蝴蝶来暗喻人物,体现唯美的爱情故事,是符际翻译的创新性所在,也是新时代文化传播的需要。

其次,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及核心价值,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孝道在《梁祝》中也有所体现,祝英台虽不愿嫁给马文才,但苦于孝道的精神束缚,她还是服从了父亲的安排。虽然关于“孝”的准确定义,历史上并未明确记载,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孝字由两部分组成,上为“老”,下为“子”,因而《说文》一书中将“孝”论述为:善事父母者。而“老在上子在下”则被奉为长幼尊卑的礼节伦理。历朝统治者选择以“孝”作为主流价值观,将情感隐蔽化利用,“忠孝”与“孝廉”作为中国政治范畴的重要内涵一直传承至今。但是我们须知,尽孝并不意味着愚孝。历史犹如一面镜子,它既可以反映中国古代文化,也可以突出当下生活的真实意义。时至今日,中国官员依然被尊奉为“父母官”,君如父,官如母。孝文化无疑发挥着稳定社会的政治意义。

四、结语

《梁祝》不仅为我们讲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研究意义。在两种语符的转換中,符际翻译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符际翻译,苏大宝《梁祝》沙画摆脱了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枷锁,以其创新性诠释中国文化,改变了前人翻译的视角和所关注的对象,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推波助澜。其实,沙画并不是对梁祝故事情节的简单概括,而是一次文学艺术的再创作过程,是沙画演绎者与《梁祝》传说进行开放性对话和创造性阐释的结果。作为中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梁祝文化走向世界,让全世界了解中华文化,让全人类共享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符际翻译具有一定的边缘性、复杂性和跨学科性,与语际翻译的研究相比,略显匮乏,国内学界对其研究仍在摸索中前进。因此,如何加强符际翻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使其更好地传播文化,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Jakobson,R.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 in Schulte, R.&Biguenet;,J.(ed.),Theories of Translation:An Anthology of Essays from Dryden to Derrida[C].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145.

[2]王晨爽,文军.电影改编的符际翻译研究——以《喜福会》的心理描写为例[J].中国外语,2016,13(2):105.

猜你喜欢

沙画跨文化传播梁祝
永恒的梁祝 永远的蝴蝶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祝》之比较
浅谈沙画在中国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