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军队政治工作韵文运用

2018-09-08曹展明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韵文

[摘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军队政治工作在公告、训词、文化读本、三字经、诗歌、联语、敌工宣传品等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广泛运用韵文体裁。政治工作韵文以其职能定位上革命的启蒙性、内容形式上浅明的通俗性、使命任务上强烈的实效性、创作传播上广泛的群众性,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和军队政治工作建设的坚强保证。

[关键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军队政治工作;韵文

[作者简介]曹展明(1973-),男,汉族,山西太原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基层政治工作系讲师,研究方向:军队政治工作历史和理论。

[中图分类号] D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8)08-0007-03

韵文,是一种有固定韵律、有形式限制、重在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在这里,“韻律,指押韵和押韵的规律;形式限制,主要指对句式的规定;重在抒发情感是相对于说理、记事而言的。”①上述特征,使韵文“既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又具有稳健踏实的品格,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正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所主张的中庸之道及所追求的中和美之民族文化性格”②,因而成为包括军队政治工作在内的各种社会实践的重要书写体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政治工作广泛运用韵文体裁,有力促进了生命线作用的发挥。回顾总结这一时期我军政治工作韵文运用,对于继承发扬政治工作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和革命血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政治工作韵文运用的形式和内容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韵文被广泛运用于我军政治工作,其形式和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七种:

(一)公告。是指由党领导的各级政权机关、部队军政机关颁布,向官兵群众阐释说明党和军队性质、宗旨、任务,或就重大事件公开宣告、宣布的政治工作文书,包括公告、公示、布告等。韵文公告不仅具有一般的阐释宣示功能,而且因其“气象严肃,老百姓也欢喜细读一遍”。③目前所见我军最早的韵文公告是1927年8月5日南昌起义部队以总指挥贺龙名义颁布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贺示》,全文8行96字,内容为:

“照得本部各军 富于革命精神

此次南昌起义 原为救国救民

转战千里来粤 只求主义实行

对于民众团体 保护十分严谨

对于商界同胞 买卖尤属公平

士兵如有骚扰 准其捆送来营

本军纪律森严 重惩决不姑徇

务望各安生业 特此郑重申明”。④

对于向各界群众阐释宣传起义部队的政策纪律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训词。是指具有思想引领和价值坐标作用的教导和告诫类文书。如红四方面军1934年11月颁布的《红军第四方面军军训》,训词内容为:

“智勇坚定 排难创新 团结奋斗 不胜不休”。

为便于红军官兵领会并贯彻训词要求,文后还附有“说明”,对训词内容逐字进行解释。如“智”,是指“学习,有阶级自觉有深刻的政治认识,深湛的军事知识和战斗经验,学习无产阶级的一切聪明”;“勇”,是指“勇敢,敢于牺牲,勇于吃苦耐劳,有百折不回的精神”⑤;等等。

(三)文化读本。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官兵成分绝大多数是贫苦农民,他们作战勇敢,吃苦耐劳,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文盲。为营造学习文化的浓厚空气,一些部队以韵文形式编写文化读本。如川陕苏区时期红四军第十师政治部编印的《列宁学校读本》,就是一本把革命形势教育与文化学习相结合的韵文读本。该读本第一册是由每句14字共67句韵文写成,现仅列举最后5句,内容为:

“要想不当亡国奴,只有坚决干红军。来干红军要自愿,自为自己来参军。红军扩大巩固了,苏区永远得安宁。穷人利益保得住,四川自然归穷人。四川中国成功了,工农永远是主人。”⑥

成为红军官兵接受形势教育和学习文化知识的宝贵精神食粮。

(四)三字经。《三字经》是传统的国学启蒙读物,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部队运用《三字经》的行文格式,创作了许多面向社会底层群众,具有革命启蒙教育意义的政治工作韵文。

1931年12月,参与“围剿”江西苏区的国民党26路军在宁都起义。党中央派左权担任由起义部队改编而来的红十五军政委,左权组织创作《工农兵三字经》,内容包括:“苏维埃,代养亲。回家后,有田分。这样军,去当兵。虽牺牲,也甘心。”⑦用这种颇具亲和力的行文体裁对刚刚投入革命怀抱的26路军官兵进行政治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对起义部队的改造工作。

川陕苏区时期,红四方面军创作的《革命三字经》全篇492字,其中一段揭露四川军阀勾结帝国主义列强,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内容为:“众军阀 真豺狼 又拉夫 又派款 抢猪羊 拿碗盏 又屠杀 又奸淫 整穷人 身家倾 降帝国 媚英蛮 钱千万 卖四川 把穷人 当牛马 给帝国 来欺压”⑧。用浅显的话语启发劳苦大众的革命觉悟,对于宣传和组织群众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艺术形式。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的诗歌创作主要分为诗词和歌谣两类。诗词一般为根据地的革命知识分子所作,产生时间较晚,所占分量相对有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西江月·井冈山》《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和《如梦令·元旦》等著名诗词。诗歌的主体部分则是官兵群众自发创作传播的歌谣,即随口唱出没有音乐伴奏,富有民族或地区特色的歌曲。歌谣形式活泼,内容贴近基层官兵群众,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政治工作韵文运用的重要形式。早在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就要求“各政治部负责征集并编制表现各种群众革命情绪斗争的歌谣”,⑨体现了歌谣在军队宣传工作中的特殊地位。这一时期红军歌谣数量众多,仅《红军歌谣》一书收录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苏区及长征中的红军歌谣就有220首,内容分为“颂歌”“歌唱红军胜利”和“工农革命歌”三种。如江西苏区红军歌谣《山歌爱唱革命歌》内容为:

“山歌爱唱革命歌,先唱妹子送阿哥,哥唱打倒国民党,妹唱红军胜利多。”⑩

(六)联语。是指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文字构成的对偶性语句,包括对联、挽联等。联语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言简意深,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政治工作韵文运用的独特艺术形式。

对联,如1929年9月陈毅在向党中央汇报红四军情况报告中引述的红军联语:“红军中官兵伕薪饷穿吃一样,军阀里将校尉起居饮食不同”。?成为红军内部官兵一致,经济民主的真实写照。

挽联,如1931年9月16日毛泽东为在作战中牺牲的红三军军长黄公略所书挽联:“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而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等等。

(七)敌军工作宣传品。是指以瓦解敌军为目的的各类政治工作韵文。1929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军事部即提出“编辑兵运的通俗小册子,如通俗歌谣之类”?,对运用韵文制作敌工宣传品提出了明确要求。1935年2月27日,红军总政治部为做好长征中敌军工作,拟制多条韵文体裁的敌工宣传品,其中一条内容为:

“红军到、干人笑、绅粮叫。白军到、干人叫、绅粮笑。要使干人天天笑,白军不到红军到。要使绅粮天天叫,白军弟兄拖枪炮。拖了枪炮回头跑,打倒军阀妙妙妙。”?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政治工作韵文运用的主要特点

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政治工作韵文运用的形式和内容可以看出,明快的节奏、协和的韵律是其最主要特征。除此之外,这一时期我军政治工作韵文运用还有以下四方面突出特点,这些特点不仅是韵文运用一般机理和普遍规律的体现,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政治工作所面临的特殊环境任务的反映。

(一)在职能定位上具有革命的启蒙性。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土地革命战争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将中国革命由低潮推向高潮的历史时期。由于这一时期“反革命的势力还超过工农,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要用一切力量去加紧团结收集统一无产阶级的群众,使他们围绕党的主要口号,做极巨大的组织工作”?。因此,运用通俗鲜活、贴近群众的韵文对群众开展进步的启蒙教育,唤起群众革命觉悟,就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政治工作韵文运用的基本职能定位。这一时期的韵文类红军公告、布告和公示集中体现了这种特殊的职能定位。如1929年1月红四军冲破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围剿,向赣南闽西出击途中,由毛泽东起草,朱德、毛泽东联名签署的《红四军司令部布告》,明确提出红军宗旨为:“民权革命,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统一中华。”并详细阐述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策,包括:“地主田地,农民收种,债不要还,租不要送。”“增加工钱,老板担任,八时工作,恰好相称。”“敌方官兵,准其投顺,以前行为,可以不问。”“城市商人,积铢累寸,只要服从,馀皆不论。”?等等。又如1936年3月10日红军东征山西期间发布的《中国抗日红军第一方面军政治部布告》,宣示了红军东征山西的政纲,包括“照得本军东征,志在救国救民。打倒卖国汉奸,驱逐倭寇日本。工人增加工钱,土地分给农民。取消苛捐杂税,保护爱国商人。”?上述韵文布告对于宣传党和军队政策方针,教育和动员广大新区群众,都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意义。

(二)在内容形式上具有浅明的通俗性。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政治工作的对象主体是国内各方官兵及广大人民群众,对象的社会阶层和文化水平要求政治工作在发挥服务保证作用的同时必须具有一定的通俗性,而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韵文合仄押韵,浅显易懂,特别适合各方官兵和人民群众接受及传播。1927年9月,中共江西省委在部署秋收起义工作时就曾指出,“演辞务求明白浅显而富于刺激性,文字务求简明通俗而能扼要。画报壁报等则尤当力避深文。免使一般民众有格格不入之苦。”特别是在群众集合的时候,要求“除分队讲演,散发传单画报等工作外,还应预备一些很短很扼要的口号,领导他们呼喊,这很足以增高群众的勇气,而使他们的脑筋中,容易得到一个深刻的印象。”?及至各地苏区相继建立后,革命歌谣的创作和传播成为这种通俗性的最好体现。以湘鄂西苏区为例,当地的歌谣多源于苏区人民的斗争生活,以其通俗质朴,深受官兵群众的喜爱。有的区乡苏维埃政府开大会时,进行唱歌比赛,村村乡乡,越比劲头越高。《国际歌》《农民歌》《武装暴动歌》《南昌暴动歌》《十大政纲歌》《当兵就要当红军》《少年先锋队歌》《放脚歌》等歌谣在苏区广为流传,诸如“想吃辣子不怕辣,要当红军不怕杀,刀子架在脖子上,砍下脑壳碗大疤。”“竹笋出土尖又尖,工农团结不怕天,天塌有我工农顶,地垮有我工农填,共产党把路来指点。”?等等。这些红色歌谣热情歌颂了苏区官兵群众的战斗和劳动,反映了他们丰富而深厚的革命情感,其歌词浅明通俗,曲调铿锵有力,具有独特的革命特色和艺术魅力,为苏区人民所喜爱。

(三)在使命任务上具有强烈的实效性。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指出,“红军的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个重大工作。若忽视了这个工作,就是放弃了红军的主要任务,实际上就等于帮助统治阶级削弱红军的势力。”?表明包括宣传工作在内的红军政治工作必须与党和军队的使命任务相一致,在完成党和军队使命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服务保证功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政治工作韵文运用坚持与当前任务相结合,走群众路线,为党的政治目标服务,反对脱离群众、孤立自己、与任务脱节的现象。1930年12月下旬,为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毛泽东在江西小布主持召开军民歼敌誓师大会,并为大会亲笔题写大字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以韵文形式将反“围剿”斗争的战略指导思想传达到与会的每一名官兵群众,成为反“围剿”斗争战场准备的重要一环。1935年5月,长征中的紅军为做好彝族聚居区的群众工作,颁布了由总司令朱德签发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全文共13行156字,最后5行内容为:

“凡我彝人群众,切莫怀疑畏缩;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设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对于向彝族群众宣传解释党和红军的政策纲领,促进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在创作传播上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群众路线是军队政治工作的根本作风和方法,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刻揭示了我军政治工作韵文创作和传播的方法论内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政治工作韵文创作的主体是阶级情感和战斗热情得到充分调动的广大官兵群众,正是由于他们的广泛参与,才极大地推动了政治工作韵文的创作和传播。1934年1月6日,《青年实话》编委会出版了《革命歌谣集》,编者在后记中说:“我们也知道,这些歌谣在格调上说来是极其单纯的;甚而,它是农民作者自己的言语作出来的歌,它道尽农民心坎里要说的话,它为大众所理解,为大众所传诵,它是广大民众欣赏的艺术。”所反映的正是这种从群众中不断涌流而出的创作源泉。另一方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政治工作韵文形式多样,作用积极,也与党和军队政治工作各级领导躬身参与韵文创作密不可分。从笔者目力所及的文献内容看,毛泽东、左权、彭湃、陆定一、贾拓夫、彭加伦、李伯钊等党和军队政治工作领导都曾参与政治工作韵文的创作。除前文已提及的毛泽东和左权外,仅在《红军歌谣》一书中,就收录有海陆丰革命根据地领导人彭湃创作的《新童谣》《新山歌》《打倒地主佬》,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干事李伯钊在长征中共同创作的《打骑兵歌》,陆定一和红军总政治部白军工作部部长贾拓夫于1935年10月在陜北吴起镇共同创作的《长征歌》,以及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彭加伦在长征结束后创作的《战斗鼓动歌》等歌谣,成为引领这一时期政治工作韵文创作和传播的文化旗帜。

[注释]

①江建名,何毓玲.韵文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123.

②蒋长栋.中国韵文文体演变史研究[M].岳麓书社,2008年版:418.

③总政治部办公厅.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6册)[M].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版:140-141.

④总政治部办公厅.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1册)[M].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4.

⑤总政治部办公厅.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2册)[M].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972.

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川陕时期·下)[M].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版:540.

⑦王孝柏,刘元生.左权传[M].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96-97.

⑧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川陕时期·下)[M].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版:541-542.

⑨总政治部办公厅.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2册)[M].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352.

⑩田海燕,高鲁.红军歌谣.山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66.

?总政治部办公厅.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2册)[M].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246.

?马继善.黄公略将军传[M].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版:337.

?总政治部办公厅.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2册)[M].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298.

?总政治部办公厅.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3册)[M].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56.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314.

?总政治部办公厅.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1册)[M].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180.

?总政治部办公厅.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3册)[M].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115.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土地革命战争战争时期各地武装起义·江西地区[M].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版:86-87.

?余伯流,何友良.中国苏区史(下)[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916.

?总政治部办公厅.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1册)[M].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34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上卷)[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327.

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899.

余伯流,何友良.中国苏区史(下)[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917.

猜你喜欢

韵文
红色的风景(布面油画)
赛牦牛(布面油画)
明清拟话本小说征引韵文的嬗变轨迹
借力传统蒙学 探索韵文识字
浅谈韵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诠释证件照心态度 从此克服“证件照恐惧症”!
敦煌说唱文本中的插词
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