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武脚踏糕
2018-09-08戚思翠
文/戚思翠
在常武,何家脚踏糕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何家六代人一直沿袭着祖传秘笈:淘米、磨粉、铺粉、撒粉、蒸糕……看似简单,其实每一步都颇有讲究。
制作脚踏糕的第一道工序是绣粉。一“绣”字用得恰到妙处。记得儿时苏北老家蒸年糕时也听大人们说“绣粉”,不过,当时年少无知,不懂“绣粉”是何意。长大后,家里不再蒸年糕了,我便更没再听说或研究过“绣粉”一词,及至今日实地体验,方才琢磨出这“绣”字用得何等精准。糕师傅两只手在盛着米粉的大竹匾里细细地拌呀搓啊,一面加水、匀称地搓拌成颗粒状。我随口问了句:“师傅,你们这糯米粉和粳米粉搭配的比例是多少呀?”师傅忙里抽闲答道:“这个,可没有精确的数据,全凭手感的。”我记得苏北老家的年糕糯米和粳米比例为七三开。糯米多则难成型,粳米多则口感差。但此间的糕师傅不讲比例,全凭手感,这“绣粉”之功夫,无疑是炉火纯青了。
制作脚踏糕第二道工序是蒸制。大蒸锅,旺火,掌控火候,米粉成了熟的涨粉,也就是脚踏糕的坯料。先把米粉均匀地铺在桶底,然后边撒粉边蒸。撒粉可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不仅要均匀,更要掌握火候,制糕师傅一边观察米粉的状态,一边撒粉,直到将木桶撒满。涨粉出笼时香溢满屋,若有孩子在场,必得给每人拉上一块,趁热现吃,“涨”与“长”谐音,民间传言,孩子吃了“涨粉”会健康长大。所以,过去凡有人家出笼涨粉时总会有一群孩子围着等吃涨粉,主家毫不吝啬,慷慨地扯给孩子们吃,送个顺水人情。
制作脚踏糕第三道工序是脚踏,这是最关键的程序。只见糕师傅把一大坨涨粉用硕大的食品薄膜包裹着放到一具洁净的木制方形踏糕模具里,敷上几层干净的布料,布料上覆盖干净的草垫,人就站至草荐上开始脚踏起来。大些的模具上可站两三人一起踏,小些的模具一人蹭足矣。我们在一旁看得脚心痒痒,跃跃欲试。待如愿加入脚踏行列,感觉如踩在柔软的土壤上,惬意舒适。大约五分钟后,脚踏程序完成。
最后一道工序便是抽瞧。撤掉模糕上面的包被,拎牢四角提起来反扣在案板上,用粗白线(过去纳鞋底用的粗线)把糕割成砖头大,用保鲜袋一一装好,即便大功告成。
以《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然后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思考,之后再由每个小组成员依次汇报总结。这样可以将全员都融合到课堂中来,也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之后,教师可以采用情境代入法,利用大屏幕或投影仪等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桂林山水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领略到桂林山水的景色,增加感情体验。最后,教师可以组织讨论环节,讨论大家知道的祖国景观或人文景点等,再通过感情渲染激发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常规模块级联型电力电子变压器采用了级联H桥(Cascaded H-bridge,CHB)和隔离双向 DC/DC变换器(Isolated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IBDC)结构来采用低耐压器件实现高电压输出,最大优点在于可以方便进行模块化扩展。但常规电力电子变压器拓扑整流环节多采用PWM调制,器件开关频率高,开关损耗大,控制策略相对较复杂。
脚踏糕的“糕”字和“高”谐音。过年吃脚踏糕,是江南习俗之一,寓意“年年高”“一年高一年”,表达人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良好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