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含盐量土壤可溶性无机碳及盐基离子的剖面分布特征

2018-09-07白曙光温慧洋

地球环境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含盐量盐分无机

白曙光,焦 燕,温慧洋,谷 鹏,杨 洁

内蒙古师范大学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呼和浩特 010022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大气CO2浓度升高,造成了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使得全球碳排放控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土壤巨大的“碳源”、“碳汇”功能在全球碳循环研究中占重要地位(余健等,2014)。大量研究表明,在美国和中国等多个国家的荒漠区都监测到土壤 CO2负通量,量级都在 100 g ∙ m−2∙ a−1左右(以碳计)(李彦等,2016)。荒漠区植被稀疏,土壤贫瘠,生命过程微弱,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碳负通量,主要是由于土壤无机碳循环过程。土壤中普遍存在CO2(g)-CO2(aq)-HCO3(aq)-CaCO3(s) 的无机碳平衡过程,它的动态过程主导着地-气界面的无机碳交换,也控制着土壤无机碳的固定和淋失(潘根兴等,2015)。土壤可溶性无机碳(SDIC)作为比较活跃的动态性碳,向地下的淋溶是土壤截获无机碳的一个重要机制(Sahrawat,2003)。目前对土壤无机碳的研究中,多集中在非盐土壤如农田、平原、高原、沙漠等的土壤碳酸盐含量及碳储量的估算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无机碳含量的影响等(刘淑丽等,2014;郭洋等,2016;贡璐等,2016;牛子儒等,2016)。对于盐碱土壤无机碳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新疆地区单一盐渍化程度土壤上,而对于北方盐碱土壤无机碳涉及不多。内蒙古河套灌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土壤盐渍化程度较高,不同程度盐碱化面积大,土壤表层含盐量高(宋泽峰等,2014;杨婷婷等,2005)。本文选取内蒙古河套灌区7种不同含盐量土壤,针对不同土壤深度(0 — 100 cm)中的可溶性无机碳含量和盐基离子的剖面分布,研究其在不同含盐量盐碱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及剖面分布特征,分析土壤理化条件对盐基离子和无机碳的影响,这将有利于解释土壤可溶性无机碳和盐基离子在土壤中的动态运移机制和进一步探究盐碱土壤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与转换的机理,是探究干旱区土壤环境质量与物质汇集作用的关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供试土壤采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地处黄河北岸,河套平原东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08°11′— 109°54′,北纬 40°28′ — 41°16′,总面积7476平方公里,其中轻度盐化面积占52.83%,中度盐化面积占31.94%,重度盐化面积占15.23%(李新等,2016)。该地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是中国光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雨水集中,雨量多集中于夏季的7、8月份,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为3.5 — 7.2℃,年降水量在200 —250 mm,主要集中在6 — 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8.9%,年蒸发量在1900 — 2300 mm。最高极端气温38.8 ℃,最低极端气温−36.5 ℃。

1.2 样品采集

试验于2016年8月末选取不同电导率盐碱土壤 S1,S2,S3,S4,S5,S6和 S7作为 7 个研究样地(表1)。为避免地形、土壤特性等因素影响,试验区域按照临近原则布设样地,选择相对平坦并且相邻近的裸地。每个样地面积10 m×10 m,每个样地设置3次重复。采用随机布点的方法,利用土钻在每个样地距地表0 — 10 cm、10 — 20 cm、20 — 30 cm、30 — 50 cm、50 — 70 cm、70 — 100 cm分6层取样。将采集的土样中可见的植物残体(如根、茎、叶)和土壤动物去除,装于无菌聚乙烯自封袋中。经自然风干后,研磨,过2 mm筛,用于土壤理化特性、土壤盐分含量、土壤可溶性无机碳和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1.3 样品测定

1.3.1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土壤pH以水土比为1∶1,使用土壤pH计测定;土壤电导率(EC)以水土比为1∶1,使用Field scout土壤便携式电导仪测定;土壤容重测定使用环刀法;土壤有机碳(SOC)测定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土壤可溶性无机碳(SDIC)测定运用双指示剂中和滴定法;土壤全氮(TN)使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盐分:硫酸根离子测定用EDTA容量法;钙、镁离子测定用EDTA容量法;钾离子测定用火焰光度法。理化特性具体测定方法参照《土壤农化分析(第三版)》(鲍士旦,2000)进行。试验土壤样地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试验土壤基本理化性质Tab.1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samples

1.3.2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OriginPro 8.5和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制图,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ANOVA)、T检验等数据统计分析。可溶性无机碳由测得的含量和含量相加得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含盐量土壤可溶性无机碳含量及储量剖面分布

由图1可知,土壤含盐量对于可溶性无机碳(SDIC)含量具有重要影响。电导率最小的S1土壤(EC=1.69 mS ∙ cm−1)SDIC 平均含量 最 高, 为0.9465 g ∙ kg−1,S2为 0.3285 g ∙ kg−1,S3为 0.2585 g ∙ kg−1,S4为 0.2119 g ∙ kg−1,S5为 0.1527 g ∙ kg−1,S6为0.1488 g ∙ kg−1,S7为 0.1432 g ∙ kg−1。 整 体 上 SDIC平均含量表现为:S1> S2> S3> S4> S5> S6> S7,随着电导率逐渐增大,土壤可溶性无机碳平均含量逐渐减小。

不同土层深度可溶性无机碳(SDIC)含量也存在差异(图1)。在0 — 100 cm土壤剖面中,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SDIC含量大致呈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0 — 50 cm土壤可溶性无机碳含量显著低于(p < 0.01)50 — 100 cm 土壤可溶性无机碳含量。S1土壤 0 — 50 cm SDIC 平均含量为 0.8633 g ∙ kg−1,50 — 100 cm 的平 均 含 量 为 1.1130 g ∙ kg−1, 增 加 了29%;S2、S3、S4、S5、S6、S7分别增加了 28%、1%、1%、27%、22%和15% 。

图1 不同含盐量土壤可溶性无机碳含量剖面分布Fig.1 Profile distribution of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content in different saline-alkali soils

由图2可知,土壤含盐量对于可溶性无机碳储量存在重要影响,电导率最小的S1土壤可溶性无机碳储量最高,为11.9652 kg,S2为5.3914 kg,S3为3.5113 kg,S4为3.4195 kg,S5为2.4161 kg,S6为2.4586 kg,S7为 2.2980 kg。土壤电导率越大,可溶性无机碳储量越小,整体上与可溶性无机碳含量变化一致。

2.2 不同含盐量土壤盐基离子剖面分布

由图3 可知,土壤含盐量对于盐基离子含量的影响显著。电导率最大的S7土壤总含盐量最高,为15.65%,其中钙离子总量为4.26%,钾离子总量为2.13%,镁离子总量为1.21%,硫酸根离子总量为8.05%。电导率最小的S1土壤总含盐量最低,为3.62%,其中钙离子总量为1.87%,钾离子总量为0.88%,镁离子总量为0.53%,硫酸根离子总量为0.34%。电导率大的土壤盐基离子总量高,电导率小的土壤盐基离子总量低。

不同土壤深度盐基离子含量也存在差异(图3)。在0 — 100 cm土壤剖面,盐基离子含量由浅至深逐渐减少。土壤交换性Ca2+、K+、Mg2+和主要集中分布在0 — 30 cm表层,其含量分别占全剖面的60%、68%、64%和76%,表现为较强的表聚性。土壤盐基离子组成以Ca2+、为主,平均含量分别占离子总量的27%和29%;K+、Mg2+含量少,平均含量分别占离子总量的13%和7%。

图2 土壤可溶性无机碳储量随不同含盐量的变化趋势Fig.2 Change trend of soil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reserves with different degree of saline-alkali

图3 土壤盐分的剖面变化Fig.3 Profile distribution of soil salinity

2.3 土壤可溶性无机碳、土壤盐基离子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土壤pH和电导率EC是影响盐碱土壤无机碳和盐基离子含量的重要因素,由图4可知,不同含盐量土壤的可溶性无机碳平均含量随EC增加呈指数减少(R2= 0.83,p < 0.05)(图4a),随pH的增加而增加,但趋势不显著(R2= 0.17,p > 0.05)(图4c);盐基离子平均含量随EC增加呈线性增加(R2= 0.85,p < 0.05)(图4b),随pH的增加而减少,变化趋势不显著(R2= 0.07,p > 0.05)(图4d)。

图4 土壤可溶性无机碳、土壤盐基离子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Fig.4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with soil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salt-base ions

3 讨论

3.1 土壤可溶性无机碳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及其剖面分布特征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含盐量土壤(S1— S7)随着电导率的逐渐增大,其可溶性无机碳含量逐渐减小,表现为 S1> S2> S3> S4> S5> S6> S7。在一定土壤盐分条件下,盐分会加强土壤淋溶作用,加快土壤中可溶性无机碳淋失(王银山等,2009)。盐碱土壤溶液对CO2的溶解度很高,在CO2(g)-CO2(aq)-HCO3(aq)-CaCO3(s) 无机碳平衡中,CO2浓度越高,越会促进平衡向右移动,形成更多的SDIC;相反,土壤中盐离子越多,会抑制平衡反应向右进行,形成的无机碳也相应变少。通过研究土壤可溶性无机碳平均含量与EC、pH之间的相关性(图4),可以看出土壤可溶性无机碳平均含量与EC呈显著负相关(R2= 0.83,p < 0.05),表明土壤EC的增加,会影响可溶性无机碳的聚积,即土壤含盐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可溶性无机碳含量的变化(刘丽娟等,2013)。本研究中7种供试土壤pH值相近,变化范围小,土壤可溶性无机碳与pH值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R2= 0.17,p > 0.05)。

不同土壤深度可溶性无机碳含量变化呈先减小后增加,在0 — 100 cm剖面表现为0 — 50 cm 土层含量低于50 — 100 cm土层含量,即SDIC主要分布在土壤下层。由于表层土距离土壤母质较远,其无机碳主要是靠大气运动带来的碳酸盐,无机碳成分复杂且含量较低,而深层土壤接近土壤母质层,钙质丰富,故可溶性无机碳含量较表层高(潘根兴,1999)。而且近表层土壤存在向下脱盐现象,水分会溶解部分可溶性碳酸盐并带入地下,碳酸盐溶液在向下运移的过程中会逐渐淀积,可溶性碳酸盐也会被逐级截留,就会导致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差异(邓彩云等,2017)。有研究指出,浅层地下水位是引起无机碳含量在垂直分布上有差异的主要因素,地下水较浅容易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王玉刚等,2013)。河套灌区在地质构造上处于包头-吉兰泰断陷盆地,水资源主要以过境的黄河水为主,地下水以潜水为主,埋深1 — 2 m,地下水位较浅(张雁平等,2008)。由于、本身易溶于水,性质活泼,极易随土壤水分向下运移发生淋溶,而土壤水最终会与地下水汇聚,因此会积累大量的可溶性无机碳于土壤深层。

3.2 土壤盐基离子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及其剖面分布特征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含盐量土壤(S1— S7)中电导率大的土壤盐基离子含量高,电导率小的土壤盐基离子含量低。通过研究土壤盐基离子平均含量与EC、pH之间的相关性(图4),可以看出土壤盐基离子平均含量与EC呈显著正相关(R2= 0.85,p < 0.05)。土壤电导率可以反映出土壤混合盐的含量,EC越高,即土壤所含可溶性离子浓度越高,总盐量越大。土壤电导率能够反映出土壤的盐分条件,不同的土壤盐分条件会影响交换性离子的数量(Zamanian et al,2016)。土壤盐基离子平均含量与pH值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R2= 0.07,p > 0.05)。

不同土壤深度各盐基离子含量由浅至深逐渐减少,表现为较强的表聚性。土壤盐基离子的含量及分布容易受到胶体表面的吸附和交换特性、盐基离子性质及离子间作用、生物物质循环以及淋溶作用的影响(蔺娟等,2007)。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壤含盐量高,次生盐渍化现象严重,高温少雨,地表蒸发作用很强,地下水的频繁上升带动土壤盐分的上移,随着表面水分的蒸发,地下水向上运移过程中携带的大量可溶性盐离子就会在土壤表层聚集,导致交换性盐基离子分布较浅(郭全恩,2010)。土壤水分对盐分离子影响较大,土壤水分的运移会造成盐分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差异,影响盐分聚积(许媛媛等,2012;马占臣,2014)。而且因各种离子的迁移能力不同,土壤脱盐过程中各离子的相对含量也会有所区别(Jobbágy and Jackson,2001)。本研究中土壤盐基离子含量> Ca2+> K+> Mg2+,在剖面上的分布由浅至深均表现出较强的表聚性。

4 结论

(1)不同含盐量土壤(S1— S7)随电导率的增加其可溶性无机碳平均含量逐渐降低;随土壤深度的加深可溶性无机碳含量先减小后增加,表现为浅层0 — 50 cm含量少,深层50 — 100 cm含量聚积。不同含盐量土壤可溶性无机碳储量随电导率的增加而降低。

(2)不同含盐量土壤(S1— S7)盐基离子含量随电导率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壤深度的加深盐基离子含量逐渐减少,具有较强的表聚性。研究区域土壤盐基离子组成以Ca2+、为主,K+、Mg2+次之。

(3)土壤可溶性无机碳含量与EC呈显著负相关(R2= 0.83,p < 0.05),与pH无显著相关性(R2= 0.17,p > 0.05);盐基离子平均含量与EC呈显著正相关(R2= 0.85,p < 0.05),与pH无显著相关性(R2= 0.07,p > 0.05)。

猜你喜欢

含盐量盐分无机
含盐量及含水率对盐渍土冻胀规律影响试验研究*
黄河三角洲盐渍土有机氮组成及氮有效性对土壤含盐量的响应*
无机渗透和促凝剂在石材防水中的应用
什么是水的含盐量?
加快无机原料药产品开发的必要性和途径
秦陵陪葬坑土遗址安全含盐量探究
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盐分累积效应模拟
摄影欣赏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Fe2(SO4)3氧化脱除煤中无机硫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