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研究教学方法
——以《网页设计》课程教学为例
2018-09-07孙颖
孙 颖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辽宁 丹东 118009)
1 分析高职学生特点
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高职学生并不具备较强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意识淡薄,学习习惯养成不好,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多半的高职学生之所以选择高职院校读书,是因为高考失利,没有考上本科学校,处于不得已而选择高职院校。而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到高职学校学习一技之长[1]。无论针对什么情况的学生都要保证这些学生能够快速接受学习内容,不能让他们感觉学习起来很困难,如果这样就会更加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正所谓“因材施教”,高职学生的素质是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只有通过不断研究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方法,强化技能训练,才能找到高职学生教学的突破口,从而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职人才。
2 调整教学方法,降低教学难度
从我国高职教育的整体现状看,数量大发展的同时,“内涵发展”严重滞后,大部分教学是沿用普通高校的教学方式,教师课堂讲、讲、讲,学生被动听、听、听。这种局面无疑使本来对于学习就不是很感兴趣的高职学生更加厌烦学习。
高职学生的学习特征为“分散性的”、“思维跳跃”、“随性的”、“持续性短的”,它给教师的启示就是其教学内容的呈现最好是片段化、模块化、灵活化,而不是臃肿、过于系统[2]。针对这种现象要积极调整教学方法,从教学项目的安排上下功夫,一定保证项目学习过程学生是参与进来的,并能快速上手去做,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
高职教学不需要追求过高的理论性、逻辑性。例如《网页设计》课程,从色彩搭配上让学生体会网站中各个网页之间视觉效果的关联性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从色彩上寻求一致性。可以多展示一些色彩搭配突出的网站,让学生观察,这些色彩搭配其实是很容易掌握的,只要一到两种颜色与黑白灰协调搭配,就一定能得到满意的色彩搭配效果。得到学生的认可,达成共识,他们在设计自己作品时就会遵照这样方法进行设计,作品效果就有保障,自然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种方式结合。既不能总是说教,又不能让学生独立自学。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善于合理安排教学方法。保证一个原则,让学生可以实时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网页设计》课程,开始可以给学生自己上网收集网页设计资料,让学生评价网页效果。在网页布局开始用表格时会出现各种问题,可以专门安排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主动提问,把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动手实践解决问题。这样的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可以保证学生积极思考,使所学的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3 科学实施“教学八步法”
以《网页设计》课程为例,实施“教学八步法”需遵循“明确任务——知识点列表——具体演示——学生实践——问题反馈——解决问题——深化体会——加深实践”。每一个教学项目的设计都应该按照这八个步骤进行。[3]具体如图1。
图1 教学八步法
“八步教学法”的实施,不但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的整个环节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每堂课都清楚所学重点,同时也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哪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哪些问题还需课后加强。这样一来,一门课程下来,“知识点列表”既可成
为学生的课堂重点记录,也成为了学生查找自身学习不足的记录本,曾经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最后自己的收获一目了然。如图2。
图2 知识点列表
4 尝试新的教学手段——《网页设计》微课教学
互联网时代催生出许多新型教学方式,例如智能手机和4G网络的发展,课堂上很多教学资源可以用手机下载观看学习,不得不承认这些新型的教学方式非常符合现在年轻人,尤其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喜欢这些新奇的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更加乐于接受新兴的教学方法。比如,微课是一种集中突出某个知识点的短视频。前面我们提到过高职学生学习特征为“分散性的”、“思维跳跃”、“随性的”、“持续性短的”,而这种集声音、影像为一体的动态资源更容易吸引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微课的“微”、时间的“短”也符合了高职学生有限注意力时长的特征。现在很多学生都习惯于用微信来沟通交流,创建微信群也变得稀疏平常,我们《网页设计》课程教学就采用了教师通过微信群来发布信息与学生进行交流。每天5~10分钟的学习交流,将更多的教学资源发布在微信群里面,让学生可以用归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巩固。
5 结语
从研究教学方法到教学内容,我们遵从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本位:力求其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知,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课堂活动也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热情。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微课教学,建立微信群时刻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程度,及时进行调整。 多种方式的有效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水平,也改进了教学效果。未来,以《网页设计》课程为例,要尝试用H5技术,开发出更富有趣味性的,互动性更强的微课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