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消渴门方药的 初步研究*
2018-09-07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普济方》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方剂书籍,载方达61,739首。为明代朱棣(周定王)、滕硕、刘醇等编,刊于1406年,系明初编修的一部大型医学方书。原作168卷,后来改为426卷,分成217类,共788法。内容包括总论、脏腑身形、伤寒杂病、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等。书中记载了许多疾病的治法,如汤药、按摩、针灸等。对卷一百七十六~卷一百八十《普济方·消渴门》所载方药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如下。
方法和结果
《普济方·消渴门》所载方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等进行药名的统一化处理。载方共计674首,药物510味,平均每首方用药5.8味,用药最多的为25味。所用方剂中单味药148首,2味药69首,3味药58首,4味药55首,5味药41首,共计223首,占总方约33%。运用的鲜药汁有生地黄汁、生麦冬汁、生栝楼根汁。
《普济方·消渴门》其中使用频率前20的药物为天花粉、麦冬、人参、黄连、炙甘草、白茯苓、黄芪、知母、生甘草、五味子、黄芩、牡蛎、石膏、生姜、生地黄、熟地黄、泽泻、地骨皮、葛根、赤茯苓。其中天花粉为栝楼的干燥根。故方中所用的生地黄汁、生麦冬汁、生栝楼根汁等鲜药汁在高频药物中(见表1)。
这20味药物去除调和诸药的生甘草和炙甘草,对剩余的18味药物进行综合分析。药性方面:7味性寒,3味微寒,茯苓性平,葛根性凉,人参、黄芪、五味子、生姜、熟地黄性偏温,故总体药性偏寒凉。药味方面:14味甘味,6味苦味,3味淡味,五味子味酸,牡蛎味咸,故药味偏甘、苦。归经方面:12味归肺经,8味归肾经,8味归脾经,7味归胃经,7味归心经,4味归肝经,3味归胆经,2味归大肠经,故归经多归肺、肾、脾、胃、心经。药物功效方面大致可以分为4类:一是清热生津(天花粉、黄连、知母、石膏),二是养阴生津(麦冬、知母、牡蛎、生熟地黄),三是利水渗湿(白茯苓、泽泻、赤茯苓),四是补益生津(人参、黄芪、五味子)。
表1 《普济方·消渴门》中用药频率前20味药物
讨 论
通过对《普济方·消渴门》前20味药物小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其药性偏寒凉,寒凉药一般可起到减轻或消除热性病证的功效;药味多甘、苦,甘味药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之功,苦味药能泄,有清热泻火、清泄热邪之功;归经多归肺、肾、脾、胃、心经;功效多为清热、养阴、生津、利水渗湿和补气生津。消渴主要病因有饮食不节、房劳过度、少服石药、大病体虚,其病机为阴虚内燥,心火炽盛、肺燥阴虚、胃火亢盛、肾气亏虚均可引发消渴。《普济方·消渴门》所用前20味药物的药性、归经和功效与消渴的病因病机相符。
现代病名糖尿病和中医病名消渴有着相似之处,但不是完全一致。但是现代的糖尿病有很多的症状是和消渴病相似的。因此从《普济方·消渴门》中治疗消渴的高频药物可以为现代研究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方向。虽然仅对《普济方·消渴门》中前20味药物小样本的分析,但是也可见中医治疗消渴病的方药特点。后续研究应将样本放大,对中医治疗消渴病的药性、归经和功效特点再作深入研究。现代糖尿病药物的研发也应注意其寒凉药性、甘苦味和清热、养阴、生津、利水渗湿和补气生津的功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