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创小微企业成长研究——基于个体社会网络视角
2018-09-07赵轶龙
赵轶龙
体育新创小微企业成长研究——基于个体社会网络视角
赵轶龙1,2
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中国体育经济研究中心,北京 100061; 2.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
受创业环境优化与体育产业政策双重驱动影响,体育创业成为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热点。在社会网络理论指导创业行为研究逐渐深入的背景下,综合采用文献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以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研究为视角,对体育新创小微企业创建、初期生存与成长现状开展质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体育新创小微企业创建第1年,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是创业资源获取的有效通路,对企业的创建、初期生存与成长具有积极作用;2)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的规模、异质性、密度以及关系强度等结构性特征与其资源获取能力表现出一定相关性;3)受个体社会网络结构性特征影响,创业者资源获取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创业者资源整合能力的提高,进而有利于体育新创小微企业创建初期的持续成长;4)体育创业者的资源获取能力对资源整合能力的影响具体反映为创业者网络能力对机会能力与战略能力的影响,三者共同作用于体育新创小微企业创建初期的生存与成长。
体育创业;社会网络;创业资源;创业能力
创业是市场的驱动力量,没有创业活动就没有社会经济的增长与繁荣[63]。自2014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来,中央及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系列相关文件,为“双创”工作清障搭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同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文件的发布激活了中国体育产业这一池春水,各级政府随后迅速出台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配套文件,有力推动了体育产业在中华大地的迅猛发展。双重因素推动下,自2014年以来,市场中大批中小体育民营企业积极投身体育产业,体育创业成为了创业市场中的新热点。积极培育体育产业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民营体育企业是我国发展体育产业、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体育新创企业,特别是小微民营体育企业独特的创新活力、巨大的创造潜能,为我国民营体育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创新活力。然而,新创小微企业受制于规模小、创新力不足、资金匮乏、信息不对称、运营能力弱以及市场正式制度规制力不强等劣势,易产生资源获取困境[60,73,74,79],从而导致较高的创业失败率,体育新创企业亦面临如此困境。创业者如何有效获取创业所必须的资源,实现成功创业,是近年来社会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领域研究和讨论的热点话题。
现阶段,在我国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体育资源正逐渐向市场释放,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然而,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已经落后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步伐,这一现状导致政府与市场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正式制度的规制能力较弱,而作为第三种资源配置方式的社会网络就有可能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发挥重要作用。西方社会网络理论认为“社会网络是一种和市场、政府并列的资源配置机制”,“行动者关系中的联接(Relational Ties)是物质资源或非物质资源流动的渠道”。因此,在社会网络理论指导创业行为研究逐渐深入的背景下[31,81],本文立足于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初期的创业市场实际,结合新经济社会学“嵌入性”视域下的社会网络理论以及相关创业理论研究成果,以个体社会网络研究为视角,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针对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在体育新创小微企业创建初期生存与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开展质性研究。2018年1月,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的通知中将体育及娱乐业列入其他未列明行业类别中进行统计,划分标准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x),10≤X<100;微型企业从业人员(x),X<10。因此,本文所研究的体育小微企业是指企业全年平均从业人员数≤100人,个体自主创业的民营体育企业。
1 文献回顾
1.1 创业者社会网络
经济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1985)指出,经济学理论最大的弱点在于忽视社会结构且或多或少的将问题简化到孤立的个人,社会学家应努力将对经济行动的研究与分析“嵌入”于社会结构,即持续存在的人际关系网络之中。在格兰诺维特的“嵌入性”理论指导下,众多社会学研究者重点从社会结构、社会网络的视角对创业行为开展研究[10],认为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能够通过资源交换、帮助协同等方式作用于新创企业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促进新创企业成长[51,82]。
从社会网络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看,社会网络研究分为整体网络研究和个体中心的社会网络研究[19,49]。创业者社会网络属于后者,是指创业者自身拥有的社会关系所构成的一系列节点和联系[56]。与建立在契约关系和利益联结基础上的正式网络——企业网络不同,创业者社会网络是建立在创业者与联系人之间情感关系基础上和个人视角下的一种非正式网络。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在新创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作用不尽相同[45]。在新创小微企业创建、发展的最早期阶段,企业声誉、行业经验、各类经济行为的合法性都较低,市场信任度不高,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企业组织的社会网络[17],因而,此时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几乎就是企业社会网络的全部内容,企业也主要通过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获取各类资源与信息[56]。当然,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会逐渐开始与企业组织的社会网络产生互动,并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逐渐与之分离。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体育新创小微企业,研究的时间维度是以企业注册成立为节点的前后1年,研究内容是企业最早期阶段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对企业创建初期成长的影响。如上所述,由于这一阶段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有很大可能等同于企业此时全部的社会网络,创业团队中会存在典型的个人主导的现象[58]。因此,将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与体育新创小微企业早期发展阶段的成长做相关性研究具有可行性。[①]
1.2 创业者社会网络的研究维度
社会网络研究具有多维度的特点,包括关系维度、结构维度和认知维度[80]。结构维度的个体中心社会网络研究主要考察个体与其社会网络联系人的联结方式,社会网络规模、密度、强度、异质性和关系强度等均是这一维度研究开展的重点因素。社会网络规模是衡量个体社会网络结构维度最直观的标准[36],反映为社会网络中联系人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网络中资源的规模和数量[30,50]。社会网络异质性是指社会网络所包含的主体类型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通过异质性的测量可以发现网络中是否有结构洞或弱联系的存在,占据结构洞位置的创业者可以获得多样化的资源[75],提高信息获取和利用效率[71]。个体社会网络密度是指“自我”以外的实际联系数量与最大联系数量的比率,小规模网络中,这一比率常被用来反映自我中心网络结构洞的程度[22]。网络密度越大,网络成员之间互动的频率就越高,网络资源在成员之间的循环与交换也越容易。关系强度的测量则主要从互动频率、认识时间长度、亲密程度、互惠内容等4个维度展开[51]。由于个体中心的社会网络研究偏重于对个体行动者所嵌入的社会网络结构特征对稀缺资源的差别性占有和结构性分配影响的分析,因此,本文个体社会网络的研究主要从结构维度展开。
表1 社会网络的研究维度
注:根据Tsai和Ghoshal(1998)整理。
1.3 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与新创企业成长的相关性研究
资源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是企业在市场中形成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47],更是新创企业建立、发展的基础[33]。企业绩效的提升有赖于其对周围环境中资源的获取和利用[67]。资源依赖理论认为,资源获取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和策略性的行动方式是资源获取能力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8]。社会网络具有资源配置的功能,是一种配置资源体制,社会网络能够配置各类经济资源[20]。创业资源是指创业活动中为达到组织目标而使用的各类有形与无形资源要素的组合与加总[1,26,43,62]。由于创业者的创业活动嵌入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之中,创业者与创业资源的持有者都处于社会网络中某一位置[43],因而,Aldrich等认为新创企业是在创业者的社会网络与市场的互动过程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1],社会网络是企业获取资源的重要渠道和捷径,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能够为新创企业有效接触市场中非正式制度带来的资源提供便利,成为新创企业获取创业资源的替代性路径。
当前,多数关于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对新创企业成长影响的研究,都是以创业过程为时间轴线,以创业者社会网络与信息、人才、资金等创业核心资源获取、新创企业的管理以及新创企业的绩效的相关性为内容而展开的。已有研究表明,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不仅有利于新创企业获取资金、人才、实物等各类有形创业资源,而且也是获取信息、知识、技术、建议、情感支持、商誉、组织规范等无形资源的重要途径[21,27,41,62,65,89]。当然,社会网络的存在并不是有效摄取资源的充分必要条件,不对称的联系和复杂的网络中蕴涵着对稀缺资源的竞争[25]。充分识别创业者社会网络结构性特征是高效获取和利用网络中嵌入性资源的前提[3],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的结构性特征会影响创业资源获取能力和吸收效果,进而对新创企业的绩效提升产生重要影响[1,11,21,76,88]。然而,也有学者对创业者社会网络与新创企业绩效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提出了不同见解,认为企业创建初期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与企业绩效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23,83,89]。
虽然,众多研究表明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与新创企业初期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研究结果的差异也说明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除了有利于创业资源获取,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与新创企业绩效间可能存在复杂的传导机制[12]。此外,由于特定产业中的创业者对关键资源的获取能力与企业绩效提升的关联机制在不同产业间的横向对比有可能会产生不同结果[14],因而,在对体育新创小微企业初期生存与成长研究的过程中,有必要聚焦体育创业市场的实际,在确定关键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研究。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可以深入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和作用机制,针对研究问题,结合相关领域研究成果,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法对当前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对体育新创小微企业创建初期生存与成长的影响开展质性研究。由于多案例研究分析推导出的结论具有经得起推敲,更具说服力[57],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18]的优势,往往会使案例研究更具严谨性、科学性和理论验证力[15]。因此,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并参考Yin[86]和Eisenhardt[48]关于案例研究步骤的建议以及本文研究对象和内容的实际情况,按照选择案例、数据采集与分析、形成初步结论的顺序逐步开展。
2.2 案例选取
本研究所涉及的体育新创小微企业是指个人自主创业,创建不超过42个月①,注册成立后第3年内,年平均企业员工人数不超过100人②,从事体育服务业③经营活动的新创小微企业。考虑到体育产业自身特征和案例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参考国家统计局与国家体育总局2016年推出的体育产业分类标准,选择了4家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行业分散度的体育新创小微企业进行跨案例研究④。
2.3 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
本研究通过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并使用事先准备好的访谈提纲,采取半结构化的访谈方式减少受访者态度的导向性影响,每次访谈持续时间大约为2 h。访谈结束后,对于需要补充的信息,作者通过电话或微信等形式再次与被访谈对象进行沟通,以获取所需的必要信息。本研究采用案例内分析与案例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内容分析法[84]进行案例内分析,对每个案例进行独立、全面和深入的分析;案例间分析则在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对全部案例进行对比和归纳,进而丰富研究内容,实现研究目的。
定名法(Name Generator)是一种经典的采集社会网络数据的方法,可以满足社会网络结构研究需要的相关信息提取的要求[32]。核心讨论网是一种基于定名法研究的网络类型,也是定名法研究中的最常用的一种调查手段。本案例研究对创业者社会网络的询问与测量采用核心讨论网调查方法⑤,以案例企业注册时间为节点,将核心讨论网定义为:企业注册前后1年,那些与创业者探讨过创业过程中重要问题或向创业者提供过某种实质性支持与帮助的联系人所构成的网络关系。
2.4 个案基本情况
表2 案例企业基本信息
表3 案例企业创业者核心讨论网情况
3 案例分析
3.1 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是体育新创小微企业创业资源获取的有效通路
访谈资料显示,4家案例企业初创阶段(创业第1年),企业所需的关键创业资源绝大部分均来自于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创业早期阶段,来自于体育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的核心创业资源主要分为两类,1)包括启动资金、客户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场地等实物资源在内的直接资源,2)包括行业信息、情感支持、商誉资源在内的间接资源。通过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这两类创业资源的有效获取对于案例企业成功创建,保持初期的持续生存发挥了重要作用。
表4 案例企业创业资源获取信息
首先,行业信息、启动资金(内源股权融资)、客户资源是案例企业最为重要的社会网络资源,也是企业成功创建与保持早期持续生存的资源基础。这一结果与边燕杰2006年对珠三角地区830家新创企业的创业者社会网络对创业过程重要性的实证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即信息、资金和订单(客户)这3项资源都嵌入在创业者社会网络之中[1]。
其次,案例企业创建初期的人力资源、场地资源、技术资源也是支持企业顺利创建与保持持续生存的重要资源类型,这些创业资源的获取也与案例企业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密切相关。对于体育服务行业的新创企业来说,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是企业创建初期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资源,这两类资源集中在掌握行业技能、熟悉体育市场,具备行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所组成的创业团队的打造上。当前我国体育行业人才,特别是高水平人才供给不足,导致新创小微企业很难有实力从市场中招募到符合企业需求、掌握核心技能的优秀人才。并且,基于熟人网络带来的人力资源风险最小,也相对稳定,容易得到创业者的信任,因而,创业者的社会网络成为了体育新创小微企业在创业初期获取这类人才有效和便捷的通道。体育场地资源对于体育服务业的新创企业来说是另一项关键性资源,由于市场搜寻场地的交易成本高,在基于信任关系的熟人网络中寻找合适的场地资源交易成本低,而且效率较高,因而,社会网络也成为这些小微企业获取场地资源的重要途径。
再次,4位创业者虽然都对体育产业充满情怀,意志坚定,但在创业初期也都感受到了体育创业的不易和压力,此时,来自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的情感支持能够在创业初期发挥重要的情感激励作用。访谈资料显示,来自于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的情感支持能够为创业者营造更为宽松的创业环境,增强创业自信,帮助创业者坚定创业之路。虽然体育产业方兴未艾,但体育创业之路却异常艰辛,访谈结果一定程度上支持了Batjarga等学者的研究结论,即情感支持是新创企业建立与发展的重要创业资源,来自于社会网络的情感支持能够起到缓冲器的作用,有利于创业者获得更多的自信和更强的责任心,从而将精力更加专注于创业的过程,将注意力集中于提升企业的绩效[59]。
最后,有3位创业者都提到了商誉资源,认为其社会网络联系人对于企业创建初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这种在商誉方面的支持能够帮助企业在创建初期较为容易的获取到融资、订单和商业伙伴的支持。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刚刚起步,体育创业市场鱼龙混杂,创业市场涌现出的“独角兽”企业凤毛麟角。因此,有效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信誉度和美誉度,有利于体育新创企业迅速在创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引起市场的关注,获得市场认可,特别是资本市场的认可。访谈资料显示,企业信息通过社会网络中朋友在手机平台的传播虽然能够起到提升企业知名度的作用,但是作用相对有限。社会网络中掌握核心资源的联系人或社会知名度较高的联系人对于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传播作用相对更大。
3.2 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的结构性特征与创业资源获取能力体现出一定相关性
访谈资料显示,创业者核心讨论网的规模、异质性、密度以及关系强度等网络结构性特征与创业资源获取能力体现出的相关性具体体现在对创业资源获取数量与质量产生的影响方面。
表5 创业者从社会网络中获取创业资源的典型事件
续表5
创业资金创业者A在先前餐饮行业打拼时的合作伙伴得知其想要在体育产业领域创业的想法后,由于彼此间相互信任,很痛快地拿出钱支持A某创业,并成为其合伙人。A某的大学同学在本科毕业后去国外留学,他在国外感受到国外体育产业的红火与国内的反差后,认为体育产业在国内是有很好前景的,由于他们大学期间关系很铁,因此十分乐意出钱支持A某创业,成为A某的合伙人。创业者D的合伙人和D某是一个外贸圈子足球队的队友,D某是这个球队的领队,这两个队友非常信任D某。因此,D某很顺利地从两个队友那里获得了财务方面的支持,两个队友成为其企业的合伙人 客户资源创业者A在创业初期结识了国内某知名体育健身服务企业的部门负责人,并建立了好友关系。基于相互间的信任以及对A某商业模式的认可,在这位朋友的协助下,这家体育健身服务企业选择进驻了A某的综合体,成为了他的重要客户和商业合作伙伴。创业者C此次创业前曾在一家国内著名的体育场馆运营公司工作,这家公司的领导对C某很欣赏,对他离职创业的行为也很支持。由于和这个领导保持了很好的私人关系,这位领导在C某创业初期帮助其对接了很多重要的客户资源。 情感支持创业者A虽然对自己商业模式的创新很有信心,但由于过去没有体育行业创业经验,在企业筹备创建时还是有些忐忑。在一次商业活动中,A某结识了我国前世界体操冠军M女士,M女士对A某的这种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鼓励A某坚定创业之路。A某认为M女士在情感上的鼓励与支持对他坚定创业之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创业者B的博士导师对其创业行为给予高度认可,不仅为B某在读博士期间创造了宽松的创业环境,而且给予了精神支持和情感关怀。B某认为导师的这种精神支撑和情感关怀对于其创业之初能够专心企业业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创业者D与其合伙人友情深厚,D某公司的合伙人对其给予了高度的信任,不仅不插手公司事务,并且在创业初期给予其情感关怀和支持,为D某创造了宽松的创业环境与氛围。 商誉资源创业者A认为,社会网络中的联系人帮助企业提升和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是一种重要的创业资源,对企业获得融资、客户资源和商业伙伴的支持具有重要作用。A某指出,前世界体操冠军M女士以及在体育知名自媒体网络工作的朋友的支持和宣传,对A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创业者C认为,企业的相关信息通过其社会网络中朋友在微信朋友圈的传播对企业知名度的提升的确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然而,他也指出,通过手机平台和网络平台的传播作用有限,真正能够对企业业务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商誉提升还是要依靠掌握核心资源并且与其具有强关系的联系人。 技术资源创业者B的同门师姐在中国某知名大学任教,这位博士同门师姐帮助B某对接了其学生——国内著名幼儿运动培训专家,为其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师资培训支持。创业者C在国内某场馆运营软件公司工作的朋友为C某的企业提供了关键性的场馆运营软件技术支持。 人力资源创业者B的幼儿运动培训业务需要具有一定体育专业背景的培训师资,B某在国内某体育院校工作的师兄帮助其从某体育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中选择合适的师资,帮助B某解决了创业初期培训师资困境。创业者C在创业之初,通过个人社会网络渠道招募来的员工占据的都是企业最为重要和核心的岗位,C某认为,熟人网络带来的人力资源风险最小、最稳定,也最容易得到创业者的信任。来自于市场招聘的员工不会被C某安排在企业重要岗位上工作。 场地资源创业者A的商业模式必须要有一块能够满足其特定需求的场地来实现。在创业之初,A某调研了很多大型商业中心,但都没有找到特别符合要求的场地支撑他实现这种商业模式,符合要求的场地因租金价格太高,又无法负担。此时,在一次打篮球的活动中A某结识了某大型商业综合体的部门负责人,此后他们保持了很好的球友关系。当这个朋友得知A某的需求后,主动提出帮助A某解决经营场地问题,帮助A某在城市最繁华的商业区以合理的价格拿下了一块理想的经营场地。创业者B在创业之初也遇到了经营场地的困境,很多幼儿园或中小学考虑到安全原因不愿意把场地在课外时间租给市场上的培训公司。B某在幼儿园工作的这个朋友以及B某在中小学工作的同学帮助他牵线搭桥后,B某迅速取得了园方和校方的信任,以非常合适的价格租赁到了满意的培训场地,解决了创业初期培训场地困境。
表6 创业者对社会网络结构特征与创业资源获取相关性的认可程度及典型评述
首先,核心讨论网的规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体育新创小微企业创业资源的获取,但这种影响更多地体现在掌握核心和关键资源网络联系人的规模。已有研究认为,规模较大的社会网络意味着网络中与创业者联系的个体数量越大,有利于创业者从更大规模的网络联系人群体中获取资源支持[78],因而,创业者社会网络规模的大小与创业资源获取具有紧密的相关性[56],对新创企业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89]。虽然访谈资料支持了创业者在其社会网络规模方面的拓展有利于发现更多的资源,而规模较小的社会网络规模有可能会限制创业者寻求资源的能力[44]的结论。但是,访谈资料也显示,网络联系人的绝对数量并不直接影响企业创业资源获取的质与量,而相对数量,即网络中真正能够为创业者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提供有价值的稀缺资源的联系人的规模才是影响创业资源获取的重要条件,这类联系人的规模大小才真正对创业核心资源的获取具有重要影响。创业者社会网络规模需要与企业发展阶段同步,盲目扩大自己的社会网络有时候反而会事倍功半。
其次,访谈资料显示,案例企业创业者核心讨论网具有异质性较高、密度较小的结构特征,被访者认为,这种高异质性、低密度的社会网络结构特征有利于异质性和有价值创业资源的获取,特别是相对于对创业资源数量的获取,这类结构特征的社会网络对创业资源获取质量和效用的影响更为显著和突出。这一调查结果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以往研究中关于创业者社会网络结构异质性越高,密度越低,越有利于获取高异质性与稀缺性的信息与资源[6,68],通过桥连更多的异质性网络簇结构,获得更多的非冗陈性商业信息,桥接更为广泛的客户和合作伙伴[29,75,77],提升创业资源获取的数量和质量,帮助新创企业成长的结论。
最后,访谈资料显示,与社会网络联系人保持强关系有利于创业者获取创业资源,这种强关系的建立是基于朋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基于这种信任关系的强关系所带来的创业资源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这些重要和核心的创业资源对企业创建初期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作用上。例如,4家案例企业的创业者的合伙人都是他们创业前的好友,且关系都十分亲密,这种强关系为创业者与资金提供者之间提供了信任与合作的基础。这一调查结果符合以往研究中关于创业者社会网络中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强关系联结有利于创业资源获取[37],强关系联结能够对新创企业初期的运营起到润滑和加速作用[82]的结论,也再一次印证了在中国这样“差序格局”[7]的社会结构中,“强关系强力量”的研究假设[2]。
3.3 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对体育新创小微企业创建初期生存与成长影响的分析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这一时期,市场成熟度不高,正式制度的规制作用不强,但同样也蕴含着巨大的创业商机与创新空间。访谈资料显示,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对体育新创小微企业创建初期的生存与成长的影响并非仅仅体现在有利于创业者创业资源获取这一简单的线性影响关系方面。这一时期,与创业者社会网络结构性特征具有相关性的创业资源获取,特别是高质量和核心资源的获取不仅有利于企业的成功创建与初期的持续生存,并且,对创业者创业商机的发现、评价与利用能力,对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调整与实施能力同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种积极影响有利于创业者在产业发展不成熟、各行业的商业模式普遍不清晰、市场需求变化较大的体育市场中,通过发挥各类直接与间接资源优势,迅速发现和拓展商业空间、及时发现市场变化,合理制定和迅速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的能力,在稳步发展过程中尽早确立企业竞争优势,促进企业成长。
包括财务性指标和非财务性指标在内的成长绩效是衡量企业成长能力的重要维度[40,56]。访谈资料显示,基于社会网络获取核心创业资源是体育新创小微企业在创业初期把握商机、实现商业模式的基础条件,这对于新创企业保持持续生存,甚至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访谈资料也显示,企业创建初期,受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影响的创业资源获取除了对企业保持持续生存具有重要作用以外,在成长性绩效方面,相对于财务性指标而言,创业者更看重受个体社会网络影响的商机获取、评价与利用能力和商业模式的确立、调整与实施能力对企业创建初期非财务性指标的影响,而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创业资源获取、企业商机把握、核心产品打造与竞争优势确立的一系列过程。
表7 创业者对社会网络、资源获取与体育新创企业初期成长间关系的典型评述
续表7
C基于社会网络获取的信息资源和商业资源能够弥补创业者行业经验和行业积累的不足,有效提高创业者把握商机和构建、调整商业模式的能力,从而保障企业创建初期的持续生存。目前,体育产业中很多行业都还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这个时候就算给你钱,没有好的项目和好的商业模式,你都不知道该如何花钱,如何让投资者获得回报。所以,作为一个小微企业,相对于企业眼前账面上的盈利能力,我更看重企业在创建的初期阶段能不能把某一个领域内的业务做深、做精,逐步在商业模式和产品打造方面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这就需要创业者有足够的行业积累和全行业的视野。这种经验和积累会集中反映在能否不断发现新的商机以及商业模式和经营模式的建立是否合理,从而帮助企业顺利渡过初创阶段。如果创业者行业经验不足,创业者社会网络中有行业经验和行业积累的朋友能够对创业者提供一定的帮助,我认为这就是你所说的社会网络的作用,社会网络中的朋友给我提供的行业信息、建议以及商业资源能够弥补我在行业经验和行业积累方面的欠缺,对商业机会的把握和商业模式的建立与调整有很大的帮助,对我这家企业能够持续生存下去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D基于社会网络获取的信息资源和商业资源有利于创业者商业模式的构建和企业核心产品的打造,帮助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少走弯路。体育产业和我过去从事的制造业不同,制造业依赖于商业订单,体育产业中的新创企业,相对来讲更重要的是商业思路和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和创新性。我不急于立即将产品推向市场,快速变现,我更关心核心产品的打造。“酒香不怕巷子深”,但酿造好酒的前提要有好的酿酒原材料、有具备地理条件优势的厂房、有核心的酿造技术。我最初的商业模式和思路是我自己根据多年的外贸行业经验形成的,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我自己社会网络中的这些朋友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他们给我提供的这些重要的行业信息和商业资源对我在企业创建初期形成清晰的商业思路以及打造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方面发挥了很大的帮助作用,让我这个体育产业的“门外汉”在企业创建初期少走了很多弯路。
综上所述,创业者社会网络对体育新创小微企业初期生存与成长的影响体现在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是创业资源获取的有效通路,社会网络的结构性特征与创业资源获取的数量与质量具有相关性,这种与网络结构具有相关性的创业资源获取能力对企业成功创建与初期的持续生存产生了积极影响。访谈资料也提示笔者,体育创业领域,创业者社会网络对体育新创小微企业成长的影响不应仅仅停留在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结构性特征对创业资源获取能力方面,还应认识到受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影响的资源获取能力同样也会对创业者创业商机的发现、评价和利用,商业模式的构建、调整与实施等两方面能力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4 讨论
4.1 基于个体社会网络获取创业资源的能力反映为体育创业者的网络能力
创业行为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特别是在创业初期,创业者在新创企业创建初期的资源获取、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新创企业依赖创业者为中心的资源连接节点,推动创业者个人获取资源向企业内部资源转化,而此时,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决定着创业资源的转化效率。创业者的网络能力(关系能力)是创业者创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3],体现在创业者通过个人社会网络获取创业资源的能力,是一种资源相关能力[80]。创业者的网络能力对于创业行为的价值体现在创业者通过感知网络关系的价值,科学、合理地构建、管理社会网络,进而形成完善、高效的社会网络结构,提升创业者通过社会网络获取企业所需关键创业资源的水平,促进新创企业绩效提升,实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全过程。然而,在创业研究领域,在网络能力的测量方面,以往研究多偏重于对网络联结范围与对象的测量,以网络结构为研究视角,探讨创业者网络能力对于新创企业成长影响的研究相对偏少。通过上文基于个体社会网络结构视角的体育新创小微企业成长的案例研究发现,体育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是新创小微企业创业创建初期资源获取的重要渠道,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的结构性特征与创业者获取关键创业资源的能力具有一定相关性,进而对体育新创小微企业初期成长产生影响。因此,基于个体社会网络结构视角,创业者的网络能力体现为一个循环过程,它能够不断推动体育新创企业的向前发展。这一循环过程具体表现为:科学的社会网络构建行为产生了特定的社会网络结构,这种网络结构若有利于创业资源获取,则会激励创业者不断构建新的网络愿景,实施更加积极的网络构建行为,产生更为丰硕的网络收益。
图1 基于社会网络结构视角的体育创业者网络能力
Figure1. Network Ability of Sports Entrepreneu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Network Structure
4.2 体育创业者网络能力对其机会能力与战略能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创业者的创业能力不仅反映为一种资源获取能力,同时也是一种资源整合能力[87],即将企业外部资源有效整合,转化为企业内部可用资源,从而实现新创企业生存与持续性成长的目标,创造新价值的能力。新创企业对关键性资源的获取和占有仅仅是创业过程中重要的第1步,创业过程也是新创企业对各类创业资源重新整合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过程[13,80],对所获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是企业迅速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24,35,39,66]。通过案例研究,本文认为,与体育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结构具有相关性的创业者资源获取能力同样也对体育创业者创业商机的发现、评价与利用以及商业模式的制定、调整与实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上述后两种能力反应为创业者的机会能力与战略能力[11],它们与创业者的网络能力共同构成了体育产业领域影响企业创建初期生存与成长最为重要的3种创业能力,网络能力、机会能力与战略能力也是创业者资源获取与资源整合方面能力的具体体现。
如果将创业行为视为创业者充分利用可控资源开发创业机会并对其进行综合管理的一系列活动[12],那么,创业机会的开发和管理过程则体现在创业者将各类分散的创业资源以创业商机为核心进行重组与整合,从而打破市场平衡状态,为企业创造新价值的行为。创业初期,创业者不仅需要争取获得更多的核心创业资源,更需要对自身可控的创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才能提升其商机发现、评价与利用的能力,因而机会能力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资源整合能力。创业者的网络能力对机会能力的支持作用反映为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影响下可控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与改善,为创业者感知商机、发现市场空隙,全面掌握消费者需求的发展动态,并成功利用商机,实现创业机会,不断发展新的创业项目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16,29,52,64]。
创业者战略能力的缺乏是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64],战略能力与网络能力影响下的资源获取水平具有高度相关性,是创业者资源整合能力的另外一种具体体现形式。一方面,高质量的创业资源获取是创业者将捕捉商机迅速落实为具体商业模式,形成企业战略的资源基础[53],与创业者战略能力的形成与提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5,42,54,69,87],能够帮助新创企业在创建初期获得持续的竞争性优势,为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战略能力作为创业者的一种运营管理能力,也有赖于创业者对自身创业资源的整合效率[61],这种整合效率能够促进各类创业资源在企业内部流转和利用的效率,有利于新创企业主动适应市场环境变化[4],不断拓宽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范围和领域[70],促进新创企业成长。体育新创小微企业与大企业不同,船小好调头,小微企业具备战略柔性能力,在有资源基础做保障的前提下,能够根据复杂的市场环境灵活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因而,基于创业者网络能力的资源获取水平还会对新创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的灵活性产生一定影响。
4.3 体育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对体育新创小微企业创建初期成长影响的路径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结构维度视角下,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对体育新创小微企业创建初期生存与成长影响路径如图2所示:
图2 创业者社会网络对体育新创小微企业初期成长影响的路径
Figure 2. The Path Entrepreneur's Social Network Influence on the Initial Growth of Sports Startups
5 结论与启示
体育服务行业中的新创小微企业创建第1年,创业者能够通过个体社会网络有效获取企业所需资源,反映为创业者的一种资源获取能力,它不仅能够对企业创建与初期持续生存产生积极影响,并且,受创业者个体社会网络结构性特征影响的资源获取能力会对创业者资源整合能力产生影响,这一过程具体表现为创业者网络能力对机会能力和战略能力的影响,体育创业者这3种创业能力共同作用于体育新创小微企业初期生存与成长。
冒险精神和体育情怀是体育创业者创业所必备的个人精神品质和精神追求,但成功的体育创业者不应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敢于冒险和富有情怀的开拓者,还需做一个社会网络的“掘金人”,具备科学构建自身社会网络的能力。在当前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体育资源由政府部门向市场释放的速度和水平会受制于体育发展的整体环境,政府配置体育资源的主体性作用虽然在逐渐减弱,但市场配置体育资源的能力明显不足。此时,社会网络有可能会在政府与市场的空隙中发挥其资源配置作用,而这样的可能性在本文的案例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印证。体育服务类企业与其它行业,特别是高新技术新创企业不同,很难依赖技术壁垒在企业发展早期确立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创新价值。商业模式创新是产业重塑的核心与实质[9],对于体育服务行业中的新创企业来说,除了技术创新以外,商业模式的创新也是创新价值体现的重要方面,体育新创小微企业的创新价值和创新空间更多地体现在创业商机发现与利用基础上的商业模式的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结合,而这都与创业者创业资源的有效获取有关。2014年以来,我国体育产业中的新创企业在迷茫中不断摸索前进,大浪淘沙后,创业市场中鲜有“独角兽”企业的涌现,市场中的新创企业仍然在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体情和市场环境的商业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案例研究的结果提示市场中的体育创业者,有必要在构建个体社会网络的行为过程中重视社会网络结构性问题,在社会网络的结构性特征中去把握、拓展、挖掘和获取有利于企业初期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创业资源,在市场环境较为复杂,创业环境不确定性较大的环境中提升自身的网络能力,并在网络能力奠定的资源优势基础上进一步夯实和提高自身机会能力和战略能力,从而尽早在体育产业发展迷雾中摸清自身前进的方向,在保持企业持续生存的基础上获得快速发展。
[1] 边燕杰.网络脱生:创业过程的社会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6(6):74-88.
[2] 边燕杰,张文宏.经济体制、社会关系网络与职业流动[J].中国社会科学, 2001,(2):77-89.
[3] 布迪厄.布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89-211
[4] 陈钦约.基于社会网络的企业家创业能力和创业绩效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0.
[5] 郭润萍.高技术新创企业知识整合、创业能力与绩效关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6] 郭毅,朱淼.企业家及企业家网络构建的理论分析——基于社会网络的分析观点[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44-48.
[7]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24-30.
[8] 杰弗里·菲佛,杰勒尔德·R·萨兰基克. 组织的外部控制对组织资源依赖的分析[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9] 李东,苏江华.技术革命、制度变革与商业模式创新——论商业模式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重大问题[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13(2):31-38.
[10] 林强,姜彦福,张健.创业理论及其架构分析[J].经济研究,2001,(9):87.
[11] 林嵩.国外创业网络理论研究进展及述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4):169-172.
[12] 林嵩,姜彦福.创业网络推进创业成长的机制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8) :109-118.
[13] 林嵩.创业资源的获取与整合——创业过程的一个解读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 2007,(06):166-169.
[14]马鸿佳.创业环境、资源整合能力与过程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15] 毛基业,张霞.案例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及现状评估——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2007)综述[J]. 管理世界,2008,(4):115-121.
[16] 任胜钢,舒睿.创业者网络能力与创业机会:网络位置和网络跨度的作用机制[J].南开管理评论,2014,17(1): 123-133.
[17] 石秀印.中国企业家成功的社会网络基础[J].管理世界,1998,(6):187-196.
[18] 苏敬勤,李召敏.案例研究方法的运用模式及其关键指标[J]. 管理学报,2011,(03):340-347.
[19] 汪和建.经济生活的新社会学:一个批判性述评[J].社会发展研究,2000,(6):41-47.
[20] 张其仔.社会资本论[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64-65.
[21] 张秀娥.创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22] 左晶晶.大学生社会网络对科技型创业绩效影响的机制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
[23] ALDRICH H E, REESE P R. Does Networking Pay off? A Panel Study of Entrepreneurs in the Research Triangle [M]. 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1993.
[24] ALVAREZ S A, BUSENITZ L W. The entrepreneurship of resource-based theory [J]. J Manag,2007,27(6):755-775.
[25] BARRY WELLMAN. Network analysis: Some basic principles [J]. Sociol Theory, 2007,1(1):155-200.
[26] BATJARGAL B. The dynamics of entrepreneurs' networks in a transitioning economy: the case of Russia [J]. Entrep Region Dev,2006, 18 (4) :305-320.
[27] BATJARGAL B, HITT M A, TSUI A S,. Institutional polycentrism, entrepreneurs' social networks, and new venture growth[J]. Acad Manag J, 2013, 56(4):1024-1049.
[28] BATJARGAL B, LIU M. Entrepreneur’s access to private equity in China: The role of social capital [J]. Organ Sci,2004,15(2):159-172.
[29] BATJARGAL B. The effects of network’s structural holes: Polycentric institutions, product portfolio, and new venture growth in China and Russia[J]. Strategic Entrep J, 2010,4(2):146–163.
[30] BAUM J C, CALABRESE T, SILVERMAN B S. Don't go it alone: Alliance network composition and startups' performance in Canadian biotechnology [J]. Strategic Manag J, 2000, 21(3):267-294.
[31] BIRLEY S. The role of networks in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J]. J Bus Ventur,1985,1(1):107-117.
[32]BRÜDERL J, PREISENDÖRFER P. Network support and the success of newly founded business [J]. Small Busi Econ,1998,10(3):213-225.
[33]BRUSH C G, GREENE P, HART MM. From initial idea to unique advantage: The entrepreneurial challenge of constructing are source base [J].Acad Manag,2001,15(1):64- 80.
[34]BRUSH C G, CHAGANTI R. Businesses without glamour? An analysis of resources on performance by size and age in small service and retail firms [J]. J Busi Ventur,1999,14(3):233- 257.
[35]BRUSH C G, GREENE P G. Resources in the new venture creat-ion process: Strategies for acquisition [C]//The Natio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 Meeting,1996.
[36]BURT R S. Structural holes and good ideas [J]. Am J Sociol, 2004,110(2):349-399.
[37]CASTILLA E, HWANG H, GRANOVETTER E, et al. Social networks in Silicon Valley[D].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2000.
[38]CAVES R 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corporate strategy and structure [J]. J Econ Literature,1980,18(1):64-92.
[39]CHANDLER G N, HANKS S H. Market attractiveness, resource-based capabilities, venture strategies and venture performance [J]. J Bus Ventur,1994,9(4):331-349.
[40]CHRISMAN J J, BAUCRSEHMIDT A, HOFER C W. The determinants of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an extended model [J]. Entrepr: Theory pract,1998,23(1):5-29.
[41]CHUNG C N, LUO X R. Leadership success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an emerging economy: Successor origin,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and legitimacy [J]. Strategic Manag J, 2013,34(3):338-357.
[42]CLARYSSE B, TARTAN V, SALTER A. 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ial capacity, experience an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on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J]. Res Policy,2011,40(8):1084-1093.
[43]COLEMAN J S.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Cambridge [M]. Belknap Press, 1990.
[44]CROMIE S, BIRLEY S. Networking by female business owners in Northern Ireland [J]. J Bus Venturing,1992,7(3):237-251.
[45]DAVIDSSON P. The Domain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Some suggestions[C].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03, 6:315-372.
[46]DOLLINGER M J. Entrepreneurship: Strategies and Resources [M]. 3th ed. 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95.
[47]EISENHARDT K M, MARTIN J A. Dynamic capabilities: What are they? [J]. Strategic Manag J, 2015, 21(10): 1105-1121.
[48]EISENHARDT K M.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J]. Acad Manag Rev, 1989,14(4): 532-550.
[49]FREEMAN L C. Centrality in social networks: Conceptual clarification [J]. Soc Networks, 1979, l (3):215-239.
[50]FREEMAN J. Venture Capital as an Economy of Time [M]. 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ing, 1999:460-479.
[51]GRANOVETTER M.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 [J]. Am J Sociol, 1985,91(3):481-510.
[52]GRANDE J, MADSEN E L, BORCH O J.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s,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performance in farm-based ventures [J]. EntrepRegion Dev,2011,23(3-4):89-111.
[53]GARTNER W B.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 the phenomenon of new venture creation [J]. Acad manag Rev,2009,10(4):696-706.
[54]GIELNIK M M, FRESE M, GRAF J M, et al. Creativity in the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process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diversity of information[J]. J Bus Ventur,2012,27(5):559-576.
[55]HALL R. A framework linking intangible resources and capabilii-tes to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J]. Strategic manag J,1993,14(8), 607-618.
[56]HANSEN E L. Entrepreneurial networks and new organization growth [J]. Entrep: Theory pract,1995,19(4):7-20.
[57]HERRIOTT R E, FIRESTONE W A. Multisite qualitative policy research: Optimizing description and generalizability [J].Educ Res, 1983,12(2):14-19.
[58]HMIELESKI K M, ENSLEY M D. A contextual examination of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entrepreneur leadership behavior, top management team heterogeneity, and environmental dynamism [J]. J Organ Behav,2007,28(7):865-889.
[59]KRUEGER N, DICKSON P R. How believing in ourselves increases risk taking: Perceived self-efficacy and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J]. Decis Sci,1994,25(3):385-400.
[60]LARSON A. Network dyads in entrepreneurial settings: A study of the governance of exchange relations [J]. Adm Sci Q, 1992, 37 (1):76-104.
[61]LIN B W, LI P C, CHEN J S. Social capital, capabilities, and entrepreneurial strategies: a study of Taiwanese high-tech new ventures[J]. Technol Forecast Soc Change,2006,73(2):168-181.
[62]JULIA L, FANG S C, FANG S R. Network embeddedness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performance in R&D consortia in Taiwan [J]. Techn-ovation,2009,29(11):763-774.
[63]LUDWIG V M. Human Action: A treatise on economics [J]. Int Affairs,2012,19(1):82-83.
[64]MAN T W, LAU T, CHAN K 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 conceptualization with focus on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 [J]. J Bus Ventur,2002,17(2):123-142.
[65]MORAN P. Structural vs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social capital and managerial performance [J]. Strategic Manag J,2005.26(12):1129-1151.
[66]NEWBERT S L, TORNIKOSKI E T. Resource acquisition in the emergence phase: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embeddedness Theory and resource dependence [J]. Entrep Pract,2011,37(2):249-280.
[67]PFEFFER J, SALANCIK G R. 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s: A Resource Dependence Perspective [M]. New York: Harper and Row,1978,23(2):123-133.
[68]RENZULLI L A, ALDRICH H, MOODY J. Family matters: Gender, networks, and entrepreneurial outcomes [J]. Soc Forces,2000,79(2):523-546.
[69]RUGY V D. Small business impact: myths and reality [J]. New Hampshire Business Review,2006,28(1):22-23.
[70]SANCHEZ J. The influence of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 on small firm performance[J]. Rev Lat Psicol,2012,44(2):165-177.
[71]SHANE S, CABLE D. Network ties, reputation, and the financing of new venture [J]. Manag Sci, 2002, 48(3):364-381.
[72]SEVIRAU T, WERNER A. How exactly do network relationships pay off? The effects of network size and relationship quality on access to start-up resources relation [J]. Entrep Theory Pract,2013,38(3):501-525.
[73]SHANE S, VENKATARAMAN S. 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0,25(1):217-226.
[74]SHEPHERD D A, DOUGLAS E J, SHANLEY M. New venture survival-Ignorance, external shocks, and risk reduction strategies [J]. J Bus Ventur,2000,15(5-6):393-410.
[75]STAM W, ELFRING T.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intra- and extra-industry social capital [J]. Acad Manag J, 2008,51(1):97-111.
[76]STUART T E, HYBELS R C. Interorganizational endorsement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Entrepreneurial Ventures [J]. Adm Sci Q, 1999,44(2): 315-349.
[77]STUART T, SORENSON O. Strategic networks and entreprene-urial ventures [J]. Strategic Entrep J,2007,11(1): 211-227.
[78]TANAS J, SAEE J. Entrepreneurial cognition and its linkage to social capital [J].J Am Acad Bus,2007,11(1):179-190.
[79]TIMMONS J A. New venture creation: entrepreneurship for the 21st century [M].New York: McGaw-HilVIrwin,2004.
[80]TSAI W, GHOSHAL S. Social capital and value creation: the role of intrafirm networks [J]. Acad Manag J, 1998, 41(4):464-476.
[81]ULHAI J P. The social dimensions of entrepreneurship [J]. Technovation,2005,25(8):939-946.
[82]UZZI B. 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 networks: the paradox of embeddedness [J]. Adm Sci Q, 1997,42(1):35-67.
[83]UZZI B. The sources and consequences of embeddedness for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organizations: the network effect [J].Am Sociol Rev,1996,61(4):674-698.
[84]WAKEFORD J.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 by Barney Glaser; Anselm L. Strauss [J].Am J Sociol,2012,3(4):377-380.
[85]WERNERFELT B.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J].Strategic Manag J,1984,(05):80-170.
[86]YIN R K.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J]. J Adv Nur,2003,44 (1) :108-108.
[87]ZAHRA S A, SAPIENZA H J, DAVIDSSON P. Entrepreneur-ship and dynamic capabilities: A review, model and research agenda [J]. J Manag Stud,2006,43(4):917-955.
[88]ZHANG J, SOH P H, WONG P K. Entrepreneurial resource acquisition through indirect ties: Compensatory effects of prior knowledge [J]. J Manag, 2010,36(2): 511-536.
[89]ZHAO L, ARAM JD. Networking and growth of young technology-intensive ventures in China [J]. J Bus Ventur, 1995,10(5):349-370.
①为保证被访谈创业者对企业创建初期个体社会网络情况进行准确与清晰的回忆,本研究以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46号文件为时间起点,案例研究企业均为2014年10月31日至2017年10月31日期间注册成立3年以内的企业。
②根据2018年1月,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的通知中关于大中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
③国家统计局2015年发布的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中统计分类代码03~08大类。01大类的体育管理活动主体非企业,因此研究中给予排除。09大类的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与销售、10大类的贸易代理与出租以及11大类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体育配套行业中的大部分企业属于重资产类企业,小微体育企业创业难度较大,因此在研究中将以上4个大类行业的企业在研究中予以排除。
④ 4家案例企业中有3家为国内某知名体育产业科技园推荐企业,另1家为具有一定网络知名度的创新型体育企业。
⑤核心讨论网调查方法主要是问询被调查对象过去半年或一年与哪些人就其所认为的重要问题进行过讨论,并由调查对象描述这些人的基本信息,一般不超9人,通常为5人。1983年,布特(Burt)主持了部分由芝加哥大学国家民意研究中心(NORC)负责的美国综合社会调查(general social survey,GSS),并首次采用了这一方法。当前,美国的GSS基本上都是沿用布特(Burt)所给出的这个架构,通过定名法来收集核心讨论网的数据。
⑦创业者核心讨论网关系强度的测量采用主观评价方法,作者要求创业者对核心讨论网成员的关系强度按照弱、较弱、一般、较强、强等5个等级进行总体性评价。
⑧访谈中,作者要求案例企业创业者对其个体社会网络的规模、异质性与密度、关系强度等方面的结构特征与其创业初期资源获取具有相关性的研究假设按照不同意、比较不同意、一般、比较同意、同意等5个等级进行总体性评价。
Research on the Growth of New Small and Micro Sports Enterprises——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Social Network
ZHAO Yi-long1,2
1.China Institute of Sport Science, Beijing 100061, China; 2.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Driven by the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and sports industry policy, sports entrepreneurship has become a new hot spot i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research on social network theory guiding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gradually deepened, this paper,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case study and so on, makes a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the creation, initial survival and growth of new small and micro sports enterpri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repreneur’s individual social network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In the first year of the creation of new small and micro sports enterprises, the individual social network of the entrepreneur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obtain the entrepreneurial resources, which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creation, survival and growth of the initial enterprise. 2) There are som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ividual social network of the entrepreneur (such as the scale, heterogeneity, density and intensity of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ir ability of resource acquisition. 3) Influenced by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ividual social network, the improvement of entrepreneur’s ability to acquire resources is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resource integration ability, which is also beneficial to the continuous growth of the new small and micro sports enterprises in the initial stage. 4) The impact of the resource acquisition ability of the sports entrepreneurs on the ability of resource integration reflect as the influence of the entrepreneur's network ability on the opportunity ability and the strategic ability, and the three play a common role in the survival and growth of the early creation of new small and micro sports enterprises.
G80-05
A
1000-677X(2018)08-0026-12
10.16469/j.css.201808004
2018-04-08;
2018-08-01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17-38)。
赵轶龙,男,助理研究员,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体育产业、体育社会学研究,E-mall:zhaoyilong@ci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