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弥儿》探究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2018-09-06陈潞
陈潞
卢梭的教育以“自然”为目的,培养既脱离社会又存于社会的自然人;同时,卢梭的教育也以“自然”为方式,体现了对教育之“度”的把握。通过《爱弥儿》,卢梭为我们阐述了什么样的教育才应当被追寻。
1 以“自然”为目的的教育:培养既脱离社会又存于社会的自然人
卢梭看来,教育可分为“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只有这三种教育之间相互协调配合、目的一致,向着同一的方向发展,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教育才是良好的教育。
在《爱弥儿》中,卢梭主张按照儿童内在自然发展的阶段顺序,给儿童符合其自然特点的自然而然的教育,教育必须远离社会条条框框的约束,不受他人的操纵。由此,我们可将卢梭的教育所培养出的人看作是一个脱离社会的自然人,这个自然人活着不是为了社会,而是为了他自己,他不需要社会赋予他价值,因为他的自然状态就足以彰显他的价值。
但实际上,卢梭对待通过自然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的态度是具有张力的。卢梭希望在自然的状态下培养人,但是他通过教育所要培养的,并不仅仅是这么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自然人,而且是一个与封建专制相悖,与理想社会相符的人,是有着自由、平等、正义等理想社会公民特征的人。
爱弥儿不仅具有“自爱”之心,他还能够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下,将自爱之心推己及人,设想他人遭受的痛苦,去爱、去同情与自己相似之人,将“自爱”化作一种美德,由“自爱”扩展到“他爱”,爱他人、爱人类。
在卢梭看来,只有通过自然的教育培育出来的人才具有自然赋予的良心,才最有资格为民主立法。《爱弥儿》是“关于人的灵魂的立法书”,规定了什么样的人才是好的、实现理想社会所需要的人。因此,卢梭在《爱弥儿》中要培养的人,实际上又是一个存于理想社会之中的人。
卢梭知晓,人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独自存在,人一旦出生,就会存在于社会之中,处于社会的关系之中,为社会所影响。他之所以将爱弥儿培养为一个既脱离社会又存于社会的富有张力的自然人,描绘出一个理想化的教育图景,是要以此对抗封建阶级,回归到自然、本真之中,探寻究竟教育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思索何为好的教育又何为好人,为不断地接近理想社会寻求最优途径。
2 以“自然”为方式的教育
卢梭的自然教育方式,体现在他的“适度”上,何为“适度”,就是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把握好教育的“度”,既不过度地教育,也不过于放任地教育,一切对“度”的把握都必须与自然规律相契合,这种适度的教育方式是人的教育对自然的教育的適应的体现。
2.1 关爱的适度
关爱的适度是指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照料的适度。卢梭看来,人会感觉到柔弱,是因为我们的能力无法满足我们急剧增长的需要,而孩子比大人更加柔弱,就是因为孩子能力太小,无法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那么,对孩子缺失之需要的弥补就要由自然赋予的父母的关爱来进行。
不过,父母对孩子的关爱需要适度。父母要按照自然的秩序来照顾儿童,在照顾之前,先要弄清楚儿童的特征为何、能力到了何种阶段,当儿童有了自然的需求之时,父母要对其需求进行满足,但是,当儿童有了超出其能力范围的需求,父母是万万不能对其进行满足的。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感到不幸福,这种不幸福就来源于我们有太多的需要,但能力却十分有限,膨胀的需求迟迟无法用能力加以满足,人就永远无法获得幸福。因此,父母照料儿童时,要坚持自然道路,拿捏好关爱的度,关爱的适度就是只在儿童真正需要的时候帮助儿童。唯有如此,儿童才会去克制这些力所不及的欲望,学会满足,成为一个幸福之人。
2.2 教导的适度
卢梭认为,在教导学生之时,也须遵循适度的原则。在每一个阶段中,都只教给学生在这一阶段能够接受的教育,不应超出其接受能力,也不低于其接受能力。在教给学生知识的时候,教授的内容不应太多,而是应当有所取舍,教导既要与学生的知识吸收水平相符合,也要留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自主地追求真理。例如,在教导孩子描绘地图的时候,卢梭认为对孩子施加的指导应该“少到使他看不出来”,只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让他自己去发现其症结所在。如果对儿童施以了过度的教导,那么他便会对教导产生依赖,无法运用自己的能力进行思索、主动寻求答案;反之,如果对儿童放任不管,儿童仅凭借自己的能力也无法觉察出自己的错误,无法获取正确的知识。
3 对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反思
在卢梭写给友人的信中,他这样描述《爱弥儿》的教育思想:“《爱弥儿》只不过是一个患热病者的呓语罢了,由实现与应当要实现两者的比较,遂给我一种精神的浪漫,而且使我永与实现相离。”卢梭自知,这样的教育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爱弥儿》给我们带来的是浪漫的、完满的想象,卢梭并不寄希望于他教育思想的实现。卢梭只是认为,这样的教育才是人们应当去追寻的,应当去探求的。
诚然,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的确有一些不合理之处,如在对女子教育的阐述中体现了对女性的轻视;在知识教育时过于重视活动的重要性,轻视书本知识的学习。但当我们回到卢梭所处的时代,就会发现,18世纪的法国沙龙文化蓬勃发展,女子沉浸于社会活动中,忽视了家庭与伦理;天主教会一味地给人灌输教会神学思想,扼杀人的理性……若是结合这样的时代背景,便不难理解卢梭会提出上述的教育思想了。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