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微粒观的构建策略

2018-09-06陈志镖

新丝路(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初中阶段构建

陈志镖

摘 要:构建初中生微粒观是一个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循序渐进,不断渗透,分阶段提高学生认识微观结构的水平并建立比较明晰的概念系统的过程。通过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出发,运用简单的实验、利用图示法、应用促进等策略,在不断的归纳完善中使其形成完整的微粒观。

关键词:初中阶段;微粒观;构建

关于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2011年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此主题在于帮助学生用微粒观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丰富多彩的宏观世界进入神奇的微观世界;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简单的实验开始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理解有关物质构成的微观概念,让学生学会利用物质构成的一些知识解释简单的化学现象。“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内容虽然要求不高,但初中生尚在化学启蒙教育阶段,理解此抽象内容存在一定困难,难以形成整体微粒观。为了突破这一难题,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学科打下基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归纳出构建初中生微粒观的几点策略。

一、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循序渐进,不断渗透,分阶段逐步提高学生认识微观结构的水平,建立比较清晰的概念系统

化学教材是化学课程的重要载体。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下册的编排充分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思想。在学生接触化学的第一课中,绪言便提出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规律的科学这一概念,从本质上高度概括了化学的内涵。在学生学习氧气的性质和制法并掌握一定化学知识和学法后,第三单元物质组成的奥秘适时地介绍分子、原子和原子结构等基本概念,使学生不仅仅停留在了解宏观现象阶段。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以水的组成为载体渗透物质的微观构成,并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既是对第三单元的延伸,又避免了过多抽象内容而导致课程枯燥无味。接下来第五单元用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继续加深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经过此单元的学习,学生对“量”方面的认识会有实質性的飞跃。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中课题一以金刚石、石墨、C60为载体渗透物质结构决定其性质这一规律,课题三通过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分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进入下册的学习,在溶液这一课题中学生将会认识到溶质以离子和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随后在对酸碱盐和化肥的学习中,学生将从微观角度对此类化学反应进行初步解释。综观教材,初中生完整微粒观的构建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循序渐进,贯穿始终。深入研读教材、把握教材脉络,对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出发、运用简单的实验把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有机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欲望

初中生初次接触分子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只对分子有零碎的感性认识,未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概念,有机地联系宏观和微观世界,笔者在第四单元分子和原子这一课题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片段:

探究活动1.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走到花园附近会闻到花香,在酒店附近会闻到酒味?

小组合作:把少量的品红放进装有50ml水的烧杯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是由_____、_____等微粒构成的。

上述教学片段设计的意图在于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认识微观粒子,增强求知欲,并消除对新知识的陌生感。

探究活动2.思考下列问题:

1.我们用肉眼可以看见分子吗?

2.用普通的显微镜能观察到分子吗?

3.怎样才能看见分子呢?

阅读课本P48-P49页

请你找出数据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找出数据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图3—2、图3—3可获得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教学片段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真实的图片和具体数据中感受分子、原子是真是存在的这一事实。同时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研究带来的惊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增强学生对微观料子的认识。

探究活动3.分子是静止不动的吗?

完成P49实验探究和实验报告

结论:分子的性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品红、在水中扩散;2、远处闻到花、酒等气味;3、香水、酒精、汽油挥发都是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小组合作:

日常生活中蔗糖在冷水中的溶解的速度和在热水中的溶解的速度那个更快?_____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处易晾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片段的设计意图一在与让学生体会微粒运动,引导学生运用物质构成的初步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二是通过假设—验证等方法的教育,使学生初步学习探究微观世界的方法。

探究活动4.气态和液态物质分子间间隔的大小比较

⑴ 拉伸一注射器的活塞,然后用手堵住注射孔,用力压活塞,感受力度的大小

⑵ 往注射器中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用手堵住注射孔,用力压活塞,感受力度的大小;

比较两个实验的力度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教学片段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真实感受气体的可压缩性,认识到微观粒子存在间隙。

从熟悉的生活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出发,运用简单的实验把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以已有的感性知识为基础获取新知,并逐步过渡抽象思维。

三、利用图示法搭建起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桥梁

充分利用教材的图片,利用图示法把抽象的微观世界具体化、模型化,搭建起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橋梁。

1.图1充分说明分子由原子构成

2.分子、原子的关系、原子概念的获得

图2把氧化汞分解过程具体化,从中说明了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而有些物质(如汞)由原子构成,从图中体会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这一概念。

3.离子的概念

通过氯化钠形成过程的展示,学生能直观体现到钠离子和氯离子形成过程,形象理解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微观概念和相互间的联系。

4.加深化学式附加数字含义的理解

(1)H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2)2H二个氢原子

(3)2H2:二个氢分子

(4)H2 一个氢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

5.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微观意义和化学反应的遵守质量定律

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微观意义可用图4表示,此图也反映出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定律的微观实质。

6.中和反应的实质

学生通过观察氢氧化钠与盐酸的现象结合图5分析,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离子结合成水。学会用微粒观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为日后学习复分解反应等化学反应打下基础。

此外,图示法能有效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加学生获取和分析化学知识的途径,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空间想象、图形结合等抽象思维能力,但使用过程中老师要有耐心,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四、通过应用促进微粒观的形成

以练习(如试列举一些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事实,说明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讨论(如铁和盐酸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减少的离子是什么?增加的离子是什么?不变的离子又上什么?小论文(如你认识的微观世界等)等多样的形式和手段,丰富、发展和巩固学生初步建立的微粒观,注意纠正他们的错误,力求使他们的微观概念更准确。

五.通过归纳完善和形成微粒观

在平时学习和总复习等阶段老师要引导学生把已经学习过的分散、片断化的微观知识加以归纳总结,查漏补缺,构建知识网,画出思维导图,使其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得以内化。

如图6所示,引导学生画出各微粒之间的关系,对巩固微观知识形成知识体系起到良好的效果。

综上,构建初中生微粒观是一个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循序渐进,不断渗透,分阶段逐步提高学生认识微观结构的水平,建立比较清晰的概念系统的过程。通过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出发、运用简单的实验把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有机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求知欲。利用图示法搭建起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桥梁,通过应用促进微粒观的形成、在不断的归纳完善过程中形成完整微粒观,以上方法综合运用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晶、郑长龙.2012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9-115

[3]魏列斌.图示法在化学用语中的作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6):34-36

猜你喜欢

初中阶段构建
生本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探讨
生本理念下初中生物参与型教学实践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浅议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初中阶段略读课文教学初探
小议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