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8-09-06杨燕

新丝路(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总书记精准

杨燕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为了兑现这个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责任感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把我们党领导的反贫困实践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把扶贫开发作为国内调研和工作的重点, 30次多次国内考察都涉及扶贫,连续6年新年首次国内考察都是到贫困地区,连续6年新年致辞都有脱贫攻坚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思想是我国新时期脱贫攻坚和减贫工作的指导思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1.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

扶贫开发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扶贫开发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扶贫开发是党和国家必须抓好的重大任务。扶贫开发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

2.“两个重中之重”的思想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这样才有重点。

3.科学扶贫思想

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不要在贫困地区大搞不符合当地实际的项目。

4.精准扶贫思想

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手榴弹炸跳蚤”不行。要做到“六个精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5.特惠扶贫思想

对各类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

6.内源扶贫思想

——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

7.社会扶贫思想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的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8.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思想

要把贫困地区作为锻炼培养干部的重要基地。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9.共建没有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

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为发展中国家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是消除贫困的重要条件。

三、聚焦精准扶贫面临的四大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是从实际出发,找准扶贫对象,摸清致贫原因,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开展针对性帮扶,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从扶贫工作开发的内容看,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内容集中体现在习近平对“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核心问题的阐述上。

1.“扶持谁”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解决“扶持谁”的问题,要求实现“扶持对象精准”,具体工作内容为精准识别和精准管理。精确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扶贫工作要到村到户,首先要了解哪一村贫,哪一户穷,摸清底数、建档立卡,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战役”。在目前情况下,贫困村应该包括四种人群:具有发展潜力的贫困群体;缺少发展能力的特殊贫困群体;收入略高于贫困线或刚刚脱贫的群体;非贫困群体。从精准扶贫角度,目前精准扶贫的主要对象是第一类群体;对于第二类群体,要重点做好扶贫与社会救助政策的衔接工作,发挥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的托底作用;第三类群体实际上也属于脆弱人群,在风险和灾害面前容易返贫,因此要协调好信贷、保险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对于第四类群体,要充分利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机遇和国民经济中高速发展的条件,激发他们发挥能人的带动效应,既为村庄减贫创造有利宏观环境,巩固和扩大扶贫工作成效,也使自身走上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2.解决“谁来扶”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格局。要求普遍建立干部驻村帮扶制度,解决扶贫“最后一公里”难题。东西扶贫协作深化,结对关系调整完善。实施“百县万村”行动、“万企帮万村”等社会扶贫。由于贫困村干部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能力较弱,加上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村级治理能力短期内难以提高。通过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方式,可以在短期内大幅提高贫困村的管理水平。为此,扶贫工作队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精准扶贫上:一是帮助村两委改进贫困户的识别方法,协助解決识别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矛盾;二是协助村两委建立有效扶贫到户机制,让贫困户真正受益;三是对村级精准扶贫工作进行有效监督。第一书记要做“造血干细胞”,培育内生动力。驻村扎营,不当“走读干部”。结合实际,因村因户帮扶,引导农户主动参与扶贫,优先补齐贫困乡村重大基础设施与公用服务设施短板。第一书记要做“免疫细胞”,顽强对抗各种矛盾。攻坚拔寨的新阶段,第一书记处在“资金不到位、产业要发展、百姓有情绪”各种矛盾的焦点位置,要结合“两学一做”,做好党员、群众的思想工作,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讲究方式方法、办事策略,为群众办实事,要紧盯市场想办法,带领群众闯路子,争取外出能人回乡创业,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协调帮扶资金,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借助网络发展微商微店,在工作中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团结通情达理的”文明户”,搞定胡搅蛮缠的“钉子户”。

3.解决“怎么扶”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推进精准帮扶工作是解决“怎么扶”问题的重点,实现“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瞄准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建立需求导向的扶贫行动机制,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专项扶贫措施与精准识别结果和贫困人口发展需求相衔接。

4.解决“如何退”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要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要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要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在此基础上,需要强化对脱贫效果的科学考核与评估,防止成果造假和贫困人口“被脱贫”现象的发生。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立贫困户脱贫退出工作机制,严格退出程序和标准,对扶贫对象进行动态管理,做到贫困户有进有出,继续稳定脱贫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做到脱贫不脱钩,确保实现高质量、高标准稳定脱贫。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好未来

1.选择有经营能力的人当村庄带头人

贫困村庄与富有村庄一个最大的区别在于村庄的带头人缺乏经营能力。许多贫困地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反倒是有不少村庄的自然资源非常好,但村庄农民呈现原子化状态,一盘散沙,形不成合力,让资源一直在沉睡之中。通过让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人当村干部,通过资源的整合,完全可以脱贫致富。

2.充分利用农村多功能性来脱贫致富

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其实可以有许多功能,目前只是利用了很少的一部分。农村至少应该有四大职能。一是农村居民居住的地方,二是农产品生产的地方。目前广大农村地区只是挖掘了这两个职能。其实农村还可以成为城市居民旅游观光度假的地方,成为老龄化社会城市居民养老的地方。让农村变成山清水秀风光好的地方,吸引城市居民来消费。

3.打破目前城乡资源流动障碍,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农村与农业

目前,资源只是从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未来应该打破制度障碍,允许城市资源向农村流动。从卖农产品到田园生活方式,卖文化,买健康,服务、时间。有一亿多老年人到农村养老,互联网加县域经济,乡村振兴战略,打通资本障碍.

4.大力向农村投资,提高贫困村庄基础设施水平

贫困村之所以贫困,往往是“行路难、饮水难、通信难”。要想真正脱贫,必须改变贫困县的基础条件。甘肃成县在扶贫过程中,抓着扶贫问题的“牛鼻子”,在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通过政府支持、项目拉动、企业参与、村级配合等方式,对贫困村的路网、水利、危房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大投入,有效地改进了贫困村的基础环境,为脱贫致富打下良好的基础。基础设施的改进,贫困户出行方便了,种出的产品也可以比较容易走出去,外部的资源也比较容易进入,消除了资源互动障碍,让贫困地区进入到发展地区的网络中去。

5.重视精神扶贫建设,将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扶贫与扶志、扶贫与扶孝结合起来

精准扶贫仅有物质扶贫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两条腿走路,重视精神扶贫,通过弘扬传统的孝道文化,让农村贫困老年人得到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援助,过上真正的幸福晚年生活。将孝道文化融入到精准扶贫过程中,将物质帮扶與精神帮扶结合起来,将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将扶贫与扶孝结合起来,为精准扶贫的推进出实效、上台阶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四、结束语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打赢脱贫攻坚战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短板为突破口,强化支撑保障体系,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增强狠抓落实本领,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高志凌、张亚杰、阎永强.决战全面小康的法宝——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2015年08月.光明日报

[2]施红.精准扶贫的措施、成效及政策.2017-08月.宣讲家网

[3]刘军林.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6月

[4]李国祥.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的实践和理论意义.2016年2月.中国经济网

[5]黄承伟.深刻领会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7年10月.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6]郭利华.赋予深度贫困人口可持续脱贫的能力.2017-11月.光明日报

[7]曹立.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丰富与发展.2017年6月.学习时报

[8]苏国霞.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中国财政》.2017年01期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总书记精准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比亚迪集团扶贫
时局图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