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常规农村初中科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2018-09-06吴方章
摘要:一直以来,农村的教与学难以突破瓶颈,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作业设计是影响教与学的因素之一,教师一般采用《作业本》《课时特训》两套作业,让学生完成这些资料的所有内容,就算布置了作业。致此,作业机械重复,范围狭窄,而且有些农村学生根本就完成不了,且题量过多,也缺少自主探索是其主要特点。合理科学设计科学作业,是我们有效促成教學评价机制健康转型的重要环节,探索有效作业将有利于学生“减负增效”。
关键词:作业设计;精选;适度;分层;类型多样;有效性;趣味性;生活性;合作性;探究性
作业设计是备课活动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设计布置适当、适量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通过研究我认为以下因素左右着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一、 精选习题,题量适度。作业设计具有趣味性,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好奇心强。基于形象思维,作业设计要在形式上丰富多样,新颖别致,以吸引他们的眼球。例如,本人平时一般从《作业本》《课时特训》精选一些习题,没有让学生全部完成。周末布置一些探究、实验类的作业,也布置些观看科学类电视节目,然后写观后感(主要跟科学知识有关的)。
二、 作业设计要来自生活、贴近生活,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内容,使作业具有生活性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所获得的知识最终是要应用到生活中去。所以必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要将所设计的作业从纯知识性上升到生活性和实践性,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获得情感上的体验与感悟。不能让作业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七年级学生学习了重心,体育老师教学生打篮球时,教学生运球时,尽量压低重心。因此让学生在体育课体验重心,再如观看电影《地心引力》,冲中学习重力等相关科学知识。让学生体验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来源于生活。
三、 分层设计作业。根据不同基础学生的特点,分层设计并布置作业,使作业具有层次性
分层次设计布置作业包括完成作业时间的层次和作业难度的层次。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业的量与作业的难度应该宏观上加以控制。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清楚地了解每道题的难度系数,一般的学生完成这道题所需要的时间。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好的学生不妨题量稍增多,或难度稍增加,或强调多角度进行一题多解,对能力较差的学生多布置一些基础性作业。
以分子式的计算为例,作业设计如下:
2014年的2月19日,温州瑞安林先生的家人吃油炸肉条出现了亚硝酸钠(NaNO2)中毒,经医院全力抢救全部脱离了生命危险,后来经调解,摊位经营者一次性赔偿1.6万元。这起事故主要是由于亚硝酸钠(NaNO2)的外观与食盐极相似引起的。针对亚硝酸钠(NaNO2),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钠(NaN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亚硝酸钠中Na、N、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3)亚硝酸钠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保留至0.1%)
这个题组难度值不大,第一小题属于容易题,绝大部分的学生可以回答,第二小题也属于容易题,但是准确率就没有第一小题高,对于第三小题,农村的学生做正确的大概占一半左右。所以要让学生完成这题,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完成(1)(2)小题即可,中等偏上的学生尽量完成(3)题,优生一定要完成(3)题,但是前两题可以不用做。
四、 作业类型多样,科学作业设计要有合作性和探究性
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不同的意见可以使问题考虑得更全面。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的两大特点:探究性和整合性。在农村,学生对探究题的解法比较匮乏,因此在作业设计中要突出探究性。以感应电流为例,作业设计如下:
在“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实验中,芳芳将导体ab、开关、灵敏电流表和蹄形磁体按如图所示的方式进行安装。
(1)她发现:闭合开关后,若导体不动,磁铁左右水平运动,电路有感应电流(选填“有”或“无”)。
(2)她进一步思考:线圈的一边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与单根导线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大小可能不一样。于是她验证如下:
(a)先用大约25圈的漆包线圈的一条边框较快地切割磁感线运动;
(b)然后用单根导线以相同的情况切割磁感线运动。
你认为两次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程度()
A. (a)较大B. (b)较大C. 一样大D. 无法确定
(3)后来,芳芳又用线圈和条形磁铁来做实验(如图所示),发现灵敏电流计指针也发生偏转。你认为在此实验中产生感应电流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写出一条)。
这个题组属于探究题,具有探究性,里面又包含层次性。第一空格考察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难度系数不大。第二空格考察产生感应电流的影响因素,属于探究性的问题,难度中等。第三空格考察产生感应电流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探究问题加强,而且答案不是唯一的,可以开拓学生思维能力。
总之,科学课程作业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习题的选择、布置的形式、作业的批改、反馈的策略等各个环节都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本文从科学学科作业设计的方法上入手,力求设计“趣味性”“生活性”“层次性”“合作性”“探究性”的作业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同时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叶陈建.浅谈初中科学作业的设计与优化[J].学周刊,2014(27).
[2]刘占红.形成性评价视野下的科学作业设计策略研究[D].宁波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吴方章,一级教师,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玉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