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及前进方向
2018-09-06江文博付喜峰陈文辉蒋婷婷王倩楠
江文博 付喜峰 陈文辉 蒋婷婷 王倩楠
摘要: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国的灿烂文明,不只是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许多先进的科学文化都领先世界,油气开发和利用就是其中之一。然而,由于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以及西方政府的腐朽统治,中国的石油事业才处于极端落后的境地。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对国家能源安全高度重视,石油工业迅速崛起并得到蓬勃发展,虽然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中国石油事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这是毋庸置疑的。
關键词:石油;历史;发展方向
一、 古代石油的光辉成就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石油最早的国家之一。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定阳,高奴,有淆水,肥可蘸。”“肥”指的是水面浮油层比较厚,“蘸”指的是用羽毛采集水面浮油。可见早在两汉,先人们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利用石油了。北宋中期,先人们发明了用于制盐的卓筒井,其口径仅有竹筒大小,然而能打井深达数十丈,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
二、 饱受摧残的近代石油工业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洋油大量输入中国。据统计,从1904到1945年间,旧中国累计生产原油278.5万吨,而此期间共进口2800万吨原油,中国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国外,中国贫弱的现象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纷纷主张开办中国的石油工业,以抵制外国石油的输入。近代中国石油工业就是在这些人的奔走呼叫之下产生的。但是,中国近代石油自诞生后,一直处于缓慢的发展状态中,究其原因,不过是由于外国的控制和破坏,不能够掌握到核心的技术。
例如,延长油矿,1911年2月钻凿延2井时,日本技师和技手在节骨眼上故意刁难中国人。他们因月薪迟发了几日,便在钻机掘进接近油层时坐着不动弹,借机要挟。当时油矿所需的材料尽管中国已有,但在日本技师的控制下,仍要全部向日本购买,日本帝国主义借机搜刮了大量白银和龙洋。
三、 现代石油工业的发展方向
(一) 油气勘探开采方面
经过60多年的发展,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常规油气资源条件逐年变差、开发难度不断加大的同时,新油气田发现难度大、开发条件复杂,对常规油气的接替程度不足。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因为技术短缺及基础设施建设欠缺等方面的限制,对国家能源供应的贡献有限。
2011年4月,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共同致函国务院,建议关注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强国家能源安全能力建设。尽早探索并发现适合中国油气资源条件与发展环境的发展道路。在技术、发展体制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多下功夫,大力发展油气开采新技术。针对难以开采的高含水油藏、低渗透油藏、稠油油藏的开采问题,形成配套技术。
(二) 炼油技术
在二十一世纪,全球石油资源的重质化、劣质化程度不断加深,对清洁、超清洁车用燃料及化工原料需求的日益增加。世界炼油技术正在发生重大的调整与变化。因此,重质/劣质原油加工、清洁燃料生产、炼化一体化发展将是今后世界炼油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以清洁汽油生产技术为例。我国汽油调和组分中FCC汽油比例过高,重整和烷基化汽油过低,使成品汽油的高辛烷值组分比例不高,汽油中烯烃和硫偏高。为了满足环保法规的要求,我们需要从炼油生产工艺、催化剂、添加剂等方面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专有技术。
(三) 新能源
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已经进入了“黄金期”,发展新能源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与重要措施,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步伐加快已经成为全球能源快速增长的新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低碳、清洁能源的要求逐渐增加,中国必须进行能源转型的革命。第一,保证能源的供给石油产量,至少需要保持年产2亿吨的底线;第二,降低消费总量,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第三,实现能源的转型,将石油工业向多元化、多方面、多角度的方向发展。
图1中国能源安全的路径选择雷达图
四、 结束语
能源安全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虽然政府对国家能源安全高度重视,但是我国的石油工业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诸如对外依存度过高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力发展非常规油气开采的配套技术,加强石油炼化相关技术,大量进口石油,增加战略储备,保证整个国家的能源安全。
参考文献:
[1]张银平.破解中国石油危局的思路[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
[2]王继洲.中国石油发展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J].石油大学学报,1995(2):75-78.
[3]刘海燕,于建宁,鲍晓军.世界石油炼制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过程工程学报,2007,7(1):176-185.
作者简介:
江文博,付喜峰,陈文辉,蒋婷婷,王倩楠,四川省成都市,西南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