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评剧表演艺术
2018-09-06张国庆
摘要:评剧是我国戏曲重要的剧种之一,它流行于北京、天津、内蒙古、华东、东北等地,是北方的一个大的戏曲剧种。研究探讨评剧表演的要素,对于把握评剧表演艺术的美学意蕴与美学神髓,进行提高评剧表演艺术的美学意蕴与美学神髓,进而提高评剧表演艺术的美学品格与美学韵味,具有重要的理性思辨价值与表演实践的参照作用。
关键词:评剧;表演艺术;戏曲
一、 评剧表演要素
(一) “四功”——四种艺术手段
“四功”又具体分为四大功:
1. 唱功。唱功列为戏曲表演“四功”之首。评剧亦然。评剧唱腔十分丰富,主要有正调、反调、越调等曲调,各调又有慢板、二六、楼上楼、散板等不同板式,其唱腔属于板腔体。评剧不仅男女声腔有别,而且行当声腔不一,各行当还有不同以风格特征为重要标志的流派唱腔。例如旦行中就有低回婉转的“白(玉霜)派”、清新俏丽的“新(凤霞)派”、自由活泼的“花(淑兰)派”、柔美细腻的“韩(少云)派”等等。又如老生的“马(泰)派”、花脸的“魏(荣元)派”、老旦的“筱(俊亭)派”、小生的“倪(俊声)派”等等。因此,作为一名评剧演员,首先要有扎实的唱腔基本功,并尽可能“归派”,牢记所谓“无派不流”的艺理,坚信流派是评剧成熟的重要标志,而流派特色又主要以唱腔为载体和依托。
2. 做功。做功指动作表演的功夫,多半运用虚拟、夸张的程式动作。
3. 念功。念功指念白的功夫,又分京白、方言两大类。两种念白都要口齿清楚,富有音乐美,达到“千斤道白四两唱”的高度。
4. 打功。打功指武打功夫,也包括舞蹈功夫。评剧作为“以歌舞演故事”的中国戏曲剧种之一,其表演与舞蹈动作息息相关,一举手、一投足,皆在舞中。武功如“前桥”“后桥”“翻身”等。
(二) “五法”——五种表演技法
“五法”也具体分为五种:
1. 手。指手势,评剧表演有各种不同的手势,如兰花指等。2. 眼。指眼神,评剧表演有各种不同的眼神,充分显示“眼睛是心灵之窗”的意蕴,如“涮眼珠”等。3. 身。指身段,评剧表演有各种不同的身段,例如“亮相”“望门”等等。4. 法。法的内涵颇多争议,大致有两说:一说为“发”的讹误,指“帅发”技术;另一说是手、眼、身、步四法的规格与方法。5. 步。步指步法,即台步,例如“云步”“蹉步”“醉步”“裸步”等。
(三) 程式与生活
1. 程式
程式指在戏曲艺术中表演艺术的某些技术形式。它是根据戏曲舞台艺术的特点和规律,把生活中的语言和动作提炼加工为唱念和身段,并与音乐节奏相和谐,形成规范化的表演法式。其中包括各种唱腔板式、音乐旋律,以及各种行当的表演技术等。其中的“程式动作”,又指从生活出发,将某些动作加以提炼和美化,具有一定含义的规范性表演动作,例如“整冠”“起霸”“上楼”“下楼”“开门”“关门”“趟马”“走边”等。程式动作技术性强,必须经过专门训练才能掌握。
2. 生活
程式与生活二者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程式来源于生活又表现生活;生活是程式之根、艺术之母。
二、 舞台表演
(一) 表演理论
1. 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评剧表演的基础理论。文化不仅对评剧等戏剧形式有作用,而且对所有的艺术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评剧表演要注重文化素养,以传播文化为己任,主动将文化因素融于表演艺术之中,如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赵丽蓉老师,在某届春晚表演的小品中,书写了“货真价实”四个毛笔字,这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種传播。
2. 扎实的基本功。评剧表演和其他剧种一样,也讲究所谓的“四功五法”,即“唱、念、做、打”四功和“手、眼、身、法、步”五法。这些流传下来的表现形式,是经由前辈们的智慧创造和多年的表演实践得来的,不能抛弃偷懒,应继承下来并勤加锻炼。扎实的基本功是舞台表演的基石,只有在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的情况下才能产生表演美感和进行艺术再创造。
3. 人物塑造。所有的表演都是以人物塑造为主要任务的,甚至小说、诗歌都以塑造典型人物为目标,当然评剧也不例外。由于所有表演的中心都是以人为本,经典的人物塑造不仅可以展现表演者的高超技巧,同时也便于观众的审美和接受。人物塑造是评剧舞台表演的任务,也是舞台表演的生命。
4. 情感表现。所有的表现都是为了表现情感,不管是表现动机,还是选择表现内容、挑选表达方式,都是在为表达情感做准备。评剧属于戏曲,戏曲又属于抒情的艺术,因此评剧主要还是为了抒情,因此,情感的表现就是舞台表演的灵魂。
(二) 表演特点
1. 喜剧性。不管哪类剧种,彩旦都是以幽默诙谐为特点的,不管是在表现形象还是表演方式上,都有很显著的喜剧色彩。以喜剧的方式塑造人物、推动情节、解决矛盾,同时剧本台词也是以插科打诨、调侃嘲弄的语气来书写,“以丑为美”地表现艺术,并形成了独特的特点。例如《刘巧儿》这部评剧中的刘媒婆,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物,其言语行为常常令人捧腹大笑,具有极强的喜剧性。
2. 通俗性。由于评剧的起源和发展成熟都来自人民群众之中,所以其一直都带有通俗的特点。所演的故事来源于人们的平常生活,人物的形象也多以现实中的人物为原型,台词在以幽默见长的特征下也遵循必须使人听得懂这个前提。
3. 灵动性。评剧的流动性主要表现在其表演方式中,表演评剧时,演员常与观众进行互动,因此形成了舞台表演的灵动性。这种动态的表演方式使评剧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
三、 结语
评剧是我国重要的戏曲剧种,应充分从各个角度详细分析评剧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正确认识评剧艺术的内涵,提升评剧表演艺术的审美品位,促进评剧艺术更加长远地发展,使其获得真正的艺术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陆亚伟.评剧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J].戏剧之家,2011(11):67-68.
[2]杜滇峰.浅论评剧艺术的审美品格[J].大舞台,2010(10):30-31.
作者简介:
张国庆,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艺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