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情境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和反思

2018-09-06赵鹏飞

读天下 2018年13期
关键词:反思创设方法

摘要:“基础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使学生学会学习,而要使学生学会学习,重要的是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可以说,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在教学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得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以致创造型大为加强。

关键词:创设;方法;反思

一、 历史教学情境创设方法

(一) 依托于语言的创设

在依托于语言创设的历史情境中,需要教师用精练的语言甚至是强烈的感情色彩将情境讲述出来,讲述的内容可以是某一个历史事件,也可以是某一个历史人物。以文字语言为依托的历史教材作为客观历史的反映,在历史叙述中不可加入编者的感情色彩,所创设的历史情境自然很难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比如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这一段材料进行精细加工:“3500名士兵放火焚烧人类历史上最大、最美、拥有最多奇珍异宝的圆明园,中国无数能工巧匠花了几个世纪的辛勤,乾隆皇帝下江南带回来的一个万园之园的园林之梦就这样彻底焚毁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这烧毁的不仅是中华的宝库,更烧毁的是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荣光……”,通过场景的描述,学生更能体会到火烧圆明园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耻辱,从而激起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二) 依托历史剧的创设

历史剧教学情境的创设,依據历史剧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第一种,时间较长的历史长剧。此历史剧的时间可掌握在一个小时左右,所采取的主题应该一个连续的历史事件,不只局限于教材内容,其目的主要是扩大学生的视野范围,增强实践合作能力,比如“赵氏孤儿”“完璧归赵”等,可以对历史事件起因、发展和结果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第二种,历史剧时间较短,大约在15分钟左右,主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编排,可以是在教学过程中临时进行,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第三种是时间较短,大约五分钟左右,比如在学习“百家争鸣”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诸子百家进行各自观点的阐述和辩论,在学生发言完毕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述和补充。

(三) 依托多媒体的情景创设

多媒体教学作为新出的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特别是在情景创造方面。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现在较常使用的是利用多媒体进行相关视频的播放。例如在讲五四运动学生上街游行一事时,教师可以播放电影《建党伟业》的相关片段,视频中学生们高喊“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义愤填膺,慷慨激昂,怎能不会激起学生的爱国热忱,同时加深学生对五四运动的理解。此外,在进行语言创设教学情境中,可以配合音乐多媒体的使用,在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下,在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衬托中,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艺术。

(四) 依托实物史料的情景创设

我们现今所了解到的历史大都来源于古书史籍或者历史遗迹,也就是实物史料,和前者相比,后者根据真实性,也更具说服力,如果学生能够亲眼看到此类历史遗迹,学生很容易从模糊抽象的历史想象中脱离出来,让学生心中的历史更为具体和真实,比如在对古代人们生活方式的讲授中,如果只是凭借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学生眼前只是形成的一个模糊的轮廓,对于古人的衣食住行如何,甚至无法理解,教师可利用现存的实物史料,如历史博物馆,现存历史遗迹、遗址等,组织学生外出考察,进行实地教学,将学生从抽象的历史中脱离出来,切切实实感触真实的历史,使其更加饱满。

二、 历史情境创设的反思

(一) 教师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

在历史情境创建过程中,教师在情境创建过程中,适当的发表个人看法,但不可影响学生判断与选择。教师所要做的是把最真实客观的历史讲述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思考,独立去发表看法。不仅如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也至关重要,这要求教师要认真备“精”课,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情境创设方法,切不可千篇一律,教师要对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有精确的把握,掌握好课堂的整体节奏。

(二) 创境目的的明确

创境是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育的根本功能是育人,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课堂教学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是教学方法的一种。情境创设过程中要避免无效的华而不实的教学情境,比如在历史角色创境中,在历史课堂中进行较长剧本角色扮演,不仅会占用学生大量时间,也会出现重形式轻实质的情况。所以,情境创设必须科学有效,围绕着课标要求和教学重难点展开。

(三) 史料的选择

历史资料浩如烟海,需要教师精心的选择材料。利用史料创设历史情境,教师对史料必须精挑细选,要合适恰当。史料一旦选定,教师还要围绕材料创设情境,情景的设定要灵活,要尊重客观历史,又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主动探究。在实物史料选用中,尤其是历史遗址考察中要考虑活动的可行性,确保学生的安全,并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使学生能从活动中真正地学习到知识。

(四) 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的把握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情境创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承认学生的认知过程,允许保留学生不同的看法。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水平不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同一年龄段的认知水平和思考方式也会存在差异,教师应该在普遍性的基础上,尊重学生个体的特殊性,进行多样化的情境的创设。在问题创境过程中,教师更需要考虑问题的难度和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思考方式,采取积极的引导与启发,尊重学生,让学生得出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评价并一步步带领学生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答案。

总之,历史情境的创设,是新课程改革理想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呈现出来的魅力,将会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作者简介:

赵鹏飞,山东省曲阜市,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5级。

猜你喜欢

反思创设方法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