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新要求
2018-09-06肖祁新
摘要: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理念得不断推进,对我国基础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开始逐步改善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措施,努力适应新的教育形式及教学理念,致力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新时期发展的新青年,因此,本文将针对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的转变,来阐述新课程标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的理念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开始更加注重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的态度,改变传统将学生看做被动接受教育的人的思想观念,将学生看做课堂的主体,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将原本沉闷无趣的小学语文课堂气氛改造成轻松愉悦的氛围,增强学生对小学语文知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致力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性。
一、 教师观念的改变
对每一位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否拥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观念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本身,也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应当摒弃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不再将学生看做课堂中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也不是课堂中地位不能撼动的领导者,而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体系中,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中,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育理念。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前,小学语文教师较少的关注学生本身,不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感受,只是一味地进行原定的教学任务,对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以及学生的上课感受有意无意地忽略,造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性,而新课程改革标准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看做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也不再单纯依据教学任务和教材进行课程安排,而是根据小学生的行为特点以及心理发育情况等添加学生乐于接受知识方式,将学生的认知结构考虑到课程教学当中。
其二是小学语文教师将原本“填鸭式”的应试教育理念转变成为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传统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忽略了学生能力以及素养方面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将素质教育作为新的教学观念,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新的教学任务,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以及情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进行综合培养,并依据教材向学生渗透人文素养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够完成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综合提升,进而使小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其三是小学语文教师对自己角色定位的转变,由原来的课堂“主导者”,变成“服务者”“参与者”“引路人”。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将自己定位为课堂的“领导者”,学生要在教师的领导下,按着教师的安排进行相关语文知识的学习,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实施,原本的“领导者”思想弊端逐渐显现出来,语文教师在新的形式之下也对“领导者”的观念进行改进,语文教师将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将自己塑造成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道路上的“引路人”“服务者”,教师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起到“服务者”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吸取语文知识中的养分,促进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的主动性。
无论是“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抑或是小学语文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都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标准实施之下,契合落实新课程改革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的体现。
二、 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推进过程中,教师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带来的弊端,学生无法在单调的教学方式中提高对语文课堂的兴趣,不能积极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思考,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当中,因此,新课程中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风向标,语文教师开始关注在教学中对学生上课兴趣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的提升,也注重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新的教育教学方式的探索,致力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因此,在新的教育教学标准的实施之下,产生了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学校设备的情况等进行恰当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使学生在适合的教学方式的带领下,更好地融入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对小学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拘泥于形式,将多样化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进行交叉结合,例如,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节课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使用故事导入法讲述王维的人生经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用问题教学法向学生询问:“你们知道王维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吗?”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地探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之后教师借由多媒体进行课程的讲述,并在课堂中穿插合作探究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关于本诗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和探究,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交叉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手段能够促进小学语文教师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较高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不断推进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意识到这是一次机遇,能够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改变传统低效的教育教学观念,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探索更多顺应时代潮流的有效教学方法,促进小学生提高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使小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提升综合能力,构建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敬霞.浅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J].学周刊,2016(35):157-158.
[2]葛雅慧,王凤霞.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的调查报告[J].甘肃高师学报,2008(01):110-113.
作者简介:
肖祁新,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龙泉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