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开展对话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
2018-09-06唐润平
摘要: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深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凸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去探索,自主去学习,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引导者,而对话式教学将这一教学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小学时期,学生不论是知识的储备还是能力的培养都处于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对话式教学,有助于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掌握需要学习的内容,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将从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以及三者融合四方面展开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实践与思考
在传统的教师讲授式学习中,学生将教师奉为“上帝”,将课本看作“圣旨”,不论教师的讲课内容是否合理,不论课本是否在编制的过程中存在瑕疵,教师和课本是学生学习中不可违背的。而对话式教学即要求教学是动态性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书本之间呈现一种动态模式。教师不再是授课过程中唯一具有发言权的主导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相互探讨而共同进步,学生在自我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中也要自己同自己对话,在动态中完成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通过与教师、同学、自己的对话,得到教师的专业指导,学生的相互探讨以及自我的不断反思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要学习的知识,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都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一、 通过师生对话,让学生在引导中学习
教师永远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引者,这是毋庸置疑的,无论哪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教师都必须扮演好引导者的身份,在对话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合理且巧妙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善加引导,在引导式对话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内容。
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向学生们展示各式各样的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回答这是什么图形,大多数同学回答是角,接着我提问学生:对于角的学习,大家都各自想知道什么?有的学生会问:“角的分类是什么?”有的学生会问:“角如何来表示?”也有的学生会问:“学习角的知识有什么用处?”接着我就学生们各自想要了解的问题做针对性的引导,在引导对话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角的奥秘以及角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这样对话式的教学,通过我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断思考解决了自己想要探寻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二、 通过生生对话,让学生在探讨中成长
如果说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那么同学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同行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之间互相对话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且因为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大体接近,故生生对话式学习更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某些知识,并且在对话的过程中还能使得学生共同成长。
例如在教学《平均分》一课时,对于将一个圆形的花坛平均分,让学生相互讨论看怎样分比较合适。同学甲说:“平均分当然是从中间分为两半才能是平均分。”同学乙不赞成地说:“平均分不一定是分成两半才是平均分,不论分成几份,只要每一份是同样大的,就是平均分,可以是2份、3份甚至更多。”为了让甲同学能够充分理解,同学乙还拿了一张纸来做模拟实验,最后帮助同学甲更深层次理解了平均分的意义。通过教学实践不难发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对某一问题的探讨,由于个性特点和能力的不同以及知识结构的相似,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且掌握这一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鼓励生生对话的开展,让学生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共同得到成长。
三、 通过生本对话,让学生在反思中发展
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不断交流、不断思考的过程,而学生与书本的对话则是学生反思的集中表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善于进行生本对话,让学生在与书本的对话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反思,从而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分类与整理》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知分类的意义,并训练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有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将一组图形按照组成线条的不同进行了分类,在课后的训练中我留有任务,让学生再仔细观察这组图片,找出其他相似的地方进行分类,学生通过生本对话,在不断的自我反思过程中,有的将这组图片以包含的锐角、钝角、直角的不同而分类,还有的同学将这组图片以其中包含的图形来分类。通过这样的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过程,不仅充分认识了分类的意义,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生本对话是学生抛开其他影响因素,以书本为中心,单纯地通过自我思考与自由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自我学习能力。
四、 在三者的和谐融合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教师、同学、书本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没有教师的学习,学生犹如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艰难且找不到方向;没有同伴的学习,学生犹如大海中的一叶扁舟,旅途孤独且没有任何帮助;而没有书本的学习,学生将没有任何依据可循,也将对学习过程产生巨大的障碍。因此,只有将三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展开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与指导作用,引导生生之间进行更有效的对话,指导学生通过课本内容的学习更好地进行反思。
例如在教学《方程的意义》课时,教师首先可以布置探讨环节,让学生之间相互探讨方程的意义,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紧密联系课本,从课本的例题与习题的学习过程中探索方程的意义。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加强对话式教学,让学生在与教师、学生、书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中不断掌握新的知识,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養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通过将三者对自我学习的帮助的融合,进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牢固的同学关系等,这些都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当然,在这三种对话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注意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只有平等的对话,才有利于交流过程的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要注意建立友善的关系,只有友善的对话,才能达到共同成长;学生与书本之间要建立信任但又不能完全信任的关系,书本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依据,要注意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王桂艳.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7):79.
[2]陈惠芳.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05):59-61.
作者简介:
唐润平,四川省宜宾市,四川省长宁县第一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