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提问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2018-09-06沈建忠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后续教学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主要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思维能力;自我概念
为了实现高效课堂,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数学课堂提问应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本文结合小学数学学科,从效率和效果角度提出若干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一、 优化课堂提问内容提高课堂提问效果
学生提问式教学法是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在课堂教学中或教学后留出一段时间由学生向老师提出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或无法解决的难题,由老师当堂回答;如果是比较容易回答的,或有争议的问题,或者是可以展开的问题,就启发学生来回答或进行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
(一) 提问是发展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必由之路
会不会提问是会不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衡量一个人创造能力的高低的标尺。不怀疑不见真理,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采取怀疑的态度,不要完全以老师的观点为真理,勇于思考。
(二) 提问是发展想象能力、激发灵感的有效途径
科學巨人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例如,“圆的认识”,教师可以创设开放式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首先,学生运用画图工具画一个圆,一边绘画一边思考圆是怎么形成的,学生运用手中的工具画出大小不一的圆,教师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讨论画圆的方法。教师可以借助一位学生的画圆方法在黑板上尝试画一个圆,将绳子一端固定在黑板上,另一端绳子缠绕粉笔做顺时针旋转,教师松开绳子,黑板上立即出现一个椭圆。不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没有拉紧绳子就无法形成一个圆呢?”有的学生认为,拉紧的绳子好比圆规两只脚岔开的距离,老师在绘图中松懈了绳子,导致这两个脚之间的距离变了,画的圆也就不圆了;有的学生认为拉紧的绳子距离是圆的半径。教师让学生动手剪下自己画的圆并用语言描述。又如,“加法的估算”,教师先用自豪的口气向全班同学发出邀请:“同学们,大家会知道加法算式吗?老师能随口说出得数最接近几十,大家可以吗?”不少学生听到教师的问题后都跃跃欲试,在相互较量中,老师将小秘诀告诉学生,使学生产生“秘密在哪里,或在哪个地方?”的疑问,这种提问方式能激发学生迫切解答问题的兴趣。
二、 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游戏、直观演示等图文并茂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小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感知数学知识。例如,“加法运算律”,为了让学生产生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认知需要,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教学情境:动物王国要举行一次口算比赛,小猪、小猴、小熊等动物都来参加比赛,这次比赛是由小兔老师出题。比赛开始了,只见小兔老师在大屏幕上呈现5道计算题,小动物们迫不及待地算起来,平时呆头呆脑的小猪举起手中的答题板得意扬扬地说:“我算好了!”这时其他小动物都目瞪口呆。小猪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学生由好奇转向主动探究。通过合作学习法解决问题,学生在自信、美不胜收的数学课堂教学里遨游、体验,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 采用先易后难的教学方式逐层开展提问教学
为了更好地提升数学提问效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可先将问题进行简单剖析,变成不同层次的问题,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展开提问。此种提问方式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从简单问题入手,提升学习兴趣。教师加深提问难度,让学生可以从易到难地逐步学习,提升学习效率。从易到难的提问方式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有很大影响,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开展圆形的知识教学时,教师采用从易到难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提问,先让学生对圆的定义有所了解,然后就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行提问,再提出其他相关问题。
四、 课堂提问要处理好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之间的关系
数学课的特点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发思维,教师要解决好预设问题和课堂生成问题。预设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能否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又要考虑对教学活动是否具有引领作用,能否促进课堂问题的有效生成。而这些新的生成问题是很难预料的,因为不同个体,思维方式也不同。对于课堂上的生成问题,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解决,之所以会生成这些问题,是因为学生在这些知识点的掌握上面还不够牢固,是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师积极帮助学生解决生成问题,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教学经验的重要体现。
例如,某小学数学一年级“买铅笔”练习课,教师先利用PPT出示几道计算练习题:16-9,14-6,12-7,13-5,学生做完后汇报自己的算法,对16-9这道题的算法有“16-9,把16分成10和6,10-9=1,1+6=7”“16-9,把9分成6和3,16-6=10,10-3=7”“因为9+7=16,所以16-9=7”“16-9,6-9不够减,就用9-6=3,再用10-3=7,所以16-9=7”对于最后一种算法,有同学说:“老师,他说错了,不能倒过来减!”有学生说:“老师,这样计算的结果是对的。”笔者说:“这种算法对不对?我们大家一起算一算。”不同的解决方案引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家都行动起来,验证新的算法到底能否成功。这时,全班达成共识:这种算法是合理的。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是我们无法估量的,给学生一次机会,学生会还我们一个奇迹。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苏慧英.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9):133.
作者简介:
沈建忠,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川省盐源县白乌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