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中学习小学数学的方法初探

2018-09-06罗志学

读天下 2018年13期
关键词:学习方法小学数学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习惯,是我们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责任。然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许多问题:学生怕上数学课,认为数学课堂就是纯粹的计算,不喜欢做应用题,觉得数学课堂很枯燥、乏味。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作为重要目标。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定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学数学,并且培养在生活中能够让学生观察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生活;学习;小学数学;方法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转变以往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观点,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资源运用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他们身边。从而激起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也要针对教学知识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各种感官、触觉、视觉等,调动多种器官来感受数学知识的多样化。

一、 生活化教学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一) 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

小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应该建立在形象思维上的,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会看着手指数数1、2、3……看到苹果也数数,能够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给家里的每个人分一个苹果。其实孩子们做的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身边的数学素材,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把生活中的数学融入课堂教学情境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的这种思想建立能够让数学课堂更加亲切,自然,真实。

(二) 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作为新课程理念的数学教师,要紧紧围绕把生活引进数学课堂的理念,构建生活化数学,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创造性。在上课之初,教师要能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导入环节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并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素材。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而且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在实际教学中,将生活案例融入其中

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如果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激起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从而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数学教师除了要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外,还有注意在生活中寻找探索新知的意图,使学生能够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有生活化的数学知识,才能让学生看得见,用得着。在我们生活中也处处面临着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这种认知能够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在一种紧张而热烈的氛围中,他们会积极的动手操作,认真的推理归纳,从而很快就会掌握数学知识要点。例如,在讲解1+2+…+50的加法求和的时候,可以教授学生简单的算法,但是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要循循善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其中的规律,1+49,2+48,3+47…相加在一起都等于50,这样这列数字的和就好算了,找到简便的算法,最后查一下一共有几个50,加在一起就等于最终的总数。这类相关的问题,都可以运用这种的算法,找到同类的“取整法”,构建一个跟生活相融入的学习氛围,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渗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生活化的学习能力。

三、 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不妨联系生活实际,就地取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充实课堂教学,让生活知识与数学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从而增进学生学习數学的兴趣。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它总以完善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许多的题目都是经过数学处理的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但是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重视学生的形象思维。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合理地运用教材,把一些数学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出校本特色的教学内容。比如说,在进行序列和奇偶数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操场上站好,按照提前报的序号,排成队列,自己观察每一列的人数,根据队列,引导学生对于教师先前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有利的区别奇偶数,奇数在哪站着,偶数在哪站着,分开之后谁是奇数,谁是偶数。然后合并在一起的时候,观察队列的横向和纵向的人数,根据此,也可以学会如何算整个队伍的人数,以及相应的乘法问题。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可以将理论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相对应的模型,从而进行反复地练习,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将其融会贯通。

四、 教材知识与生活相融入

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也为了巩固课堂知识,可以把数学作业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学习就是为了应用,我们教师可以编一些数学实际应用题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在课后可以给小学生留课后作业,例如,跟家长去菜市场,妈妈给你10元钱,你买蔬菜花了5元钱,买豆制品花了3元钱,这个时候你应该剩余多少钱?也就是说10-5-3=2元,兜里应该剩余2元钱。这就是在生活中的习题,如果让学生一味地做着书本上的习题,那么到现实生活中,还是不会解决这类问题,所以说拒绝题海战术,将生活化数学引入到教学的过程中,防止出现反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数学成绩。反复地进行同种类别的练习,让数学知识为生活所服务,自我去发掘寻找同类知识的模型,了解学习的乐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教学在逐渐地被广泛应用到其中,从生活中发现乐趣,积极地培养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推广生活化教学,理解其中的学习的奥妙,了解数学知识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在生活中可以触手可及的。将数学教材与生活内容相结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在学习中获得生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邹瑞清.基于生活化应用的小学数学教学思维例析[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5(2):105.

[2]于月霞.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4(1):58.

作者简介:

罗志学,重庆市,重庆市酉阳县偏柏乡两河小学。

猜你喜欢

学习方法小学数学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