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班集体的基石
2018-09-06程才建
摘要:近代自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以来,“班级”这种教学的基本单位便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推广并兴盛。班级授课制下优秀的学生得以大批量地以更经济的形式被培养,学生的集体作用得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近代班规的雏形便在此时成形。
关键词:班集体;班规;必要性
一、 班规的起源和性质
进入21世纪教育界对班规也赋予了新的内涵。白延永认为全体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准则即班级公约,且班级公约的内容包含卫生、纪律、考勤、学习等方面。也有学者认为班规是由班主任或者学生制定或认可的,体现着班集体共同意志和利益的行为规范。
二、 制定班规的必要性
传统班规制定过程中,更多的体现班级管理者的个人喜好。在这种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班级管理行为中,管理是显得随意。对同一件事的处理往往会有趣管理者本身因素而做出荒诞的处理。比如某些教师对上课睡觉学生的态度,成绩优异的学生则是给予“这么累还不忘学习”的评价,而对学困生的评价则是给予“一学习就想睡觉”的评价。于是在“人治”的班级中教师的威严会逐渐散失,而学生则是自动习得察言观色的本领。老师的脸色和喜好一旦变为判断“正义”的标准,班级的“正义”也将不复存在。
三、 班规制定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 民主原则
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所说:“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班规是对全体学生行为规范的一种约定,它的受众是整个班级而不是某一小群体因此在制定过程中我们应当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但是在现实操作中很多班主任在班规制定时只会找少部分成绩好或者表现优异的学生参与制定和讨论,而这样的班规势必是为某个小群体服务。因此我们在制定班规的时候应当先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班规筹备组”,由这个筹备组事先讨论班规的大致方向。然后再交由全班集体提意见,集体表决通过。这样做可以使我们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求,让他们在参与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中能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体现自身价值。
(二) 引导原则
班规是一项制度,但本身不能太制度化,诸如“不能……”“不得……”等表述在传统班规中屡见不鲜,命令式的语言不仅没有体现班规的威严反而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面对中学阶段的孩子,我们应当加强正面引导,比如将“不得迟到,否则……”修改为“若你因故不能到校,请在第一时间向班主任申明情况,并向当堂老师致歉,因他们关心你的学习更关心你的安全”,友好的正面引导给学生传递的是深层次的尊重和关心。学生在面对这样的班规时必然能感受到蕴含其内的庄严感。
四、 班规制定的流程
(一) 充分动员
班主任在班级中引导学生,制定班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调动班级同学积极参与班规制定。
(二) 组建筹备组
通过先自愿报名,再民主投票的方式确定若干人员为“班规筹备组”成员,筹备组负责讨论并确定班规所需涉及内容及布局“班规大纲”,在大纲确定过程中充分听取各同学建议。
(三) 征求意见
由筹备组牵头,全班分组并拟制各组条款,各条款细节需反复修改。
(四) 表决通过
先确定某一条文通过的标准,再全班表决。若有不通过的条目集体表决是否修改或删除。
(五) 拟定班规
在班主任引导下筹备组将已经通过的班规整合并加以言语修饰形成班规初稿。
(六) 交付表决
将初稿印发给学生,交由学生再次充分讨论,直至表决通过。
五、 班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 充分解读
虽然学生已经充分参与了班规的制定过程,但班规通过后学生将由立法者变成执法者和被执行者。班主任需要帮助学生完成角色的转变,使学生明确自己作为班级一分子的权利和义务,明确班规对自己的约束和自由。
(二) 严格执行
班规是学生眼中的“法”。班规制定后班级里的各种行为都将有法可依,要秉承班规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时刻牢记班规不仅是对学生的约束也是对老师的一种缺素,不能出现班主任因个人喜好朝令夕改的情景,这样会使班规失去应有的威严,使得班级又重新回到“人治”的模式。
六、 班规研究的展望
良好的班規是班主任建立优秀班集体的必经之路。班规中体现地“管”是为了更大的教育理念“不管”——民主自治。那么教师理想状态下制定的班规能否涵盖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学习和生活呢?班规是一种约束,它是学生阳光下的自由,如何把这种外在的班规内化为学生内心的阳光,使学生在将来走上社会后依然能坚守内心的原则。
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因此不同班级面对的学生不同。学生也是发展的个体,因此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不同时期也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当如何调整班规以适应新时期的学生观,如何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将是我们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与使命。
参考文献:
[1]白延永.班级公约巾的诚信教育[J].文教资料,2006(4).
[2]黄志勇.法制视野下班规的建立、运作和执行[J].教育导刊,2010(3).
作者简介:
程才建,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黄田中学。